大湾区扬帆破浪正当时
2022-04-07汪灵犀
文| 汪灵犀
3 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互联互通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大湾区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充分展现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
早春时节,南海之滨一片生机盎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至今公布已满三周年。3年来,大湾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互联互通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粤港澳大湾区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充分展现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迸发出蓬勃活力。这个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正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坚实迈进。
综合实力、竞争力显著增强
大湾区之“大”者,谓其发展意义重大、经济总量庞大、综合实力强大、挖掘潜力巨大也。
2021年9月5日,广州,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正在有序施工中
建设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和推动下,3年来,大湾区建设迎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5.6万平方公里、覆盖约8600万人口的大湾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数据显示,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3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深圳GDP突破3万亿元、东莞GDP突破1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达25家,拥有超50家“独角兽”企业、1000多个产业孵化器和近1.5万家投资机构,广东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2万家……各地区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可喜的成绩为大湾区积蓄起高质量发展的巨大能量。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同时,大湾区的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科学技术集群”连续两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超过美国硅谷所在的圣何塞—旧金山地区。
重大合作平台是创新的“试验田”。2021年9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相继发布,赋予横琴和前海新的重大机遇、重大使命。短短约半年时间,两个合作区建设彰显强劲动力。
在横琴,粤澳产业融合走向适度多元化路线。高端制造、中医药、文旅会展商贸、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迅猛发展,外向型经济逆势大幅提速,多个澳资项目集中签约。截至2021年底,横琴合作区实有澳资企业4761户,仅12月单月就新增澳资企业62户,位于珠海横琴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已汇聚澳门、香港和内地医药企业220家。横琴与澳门产业互补新格局逐渐打开。
在前海,深港合作更加紧密推进。金融、产业、人才三大扶持政策相继落地并覆盖扩区后的前海全域;深港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专业服务等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展现独特优势。截至2021年底,前海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9万家,实际利用港资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的93.2%。前海已成为内地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区域之一。
依托前海、横琴两个合作区,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干架的区域创新格局初步形成。广州实验室挂牌启动,惠州加速器驱动嬗变装置正式开工建设,“鹏城云脑Ⅱ”重大科学设施正式上线运行,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运行顺利,服务超220项大湾区科研实验,涵盖超导材料、新型储氢材料等多个领域;500多家生命健康和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广州南沙,深圳精准推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8条重点产业链,佛山建成26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大湾区正在加速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1.2021第十九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举行
2.2020年8月26日,正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由粤港两地携手谋划、精心打造的新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正式开通启用
“硬联通”“软联通”加速衔接
大湾区之“湾”者,谓其向海而生、包容开放、连接国际、对标一流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实现跨境协同创新,推进区域深度合作,这是前所未有的探索,国际上没有先例。在这里,国家给予最有力的政策支持、赋予最宽松的制度环境,要求大胆闯、大胆试,开出一条新路来。3年来,粤港澳三地积极推动各类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基建连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努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
就在不久前,在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的建设现场,伶仃洋大桥先导索顺利过江,大桥东西主塔实现成功“牵手”。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预计将于2024年建成通车,使深圳到中山的车程将从2个小时缩短到20分钟。它将与港珠澳大桥、黄茅海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推动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
这是3年来大湾区不断推进交通一体化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大湾区城市之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强化,覆盖11个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硬联通”建设让粤港澳三地往来更加快捷。如今,除了海面上架起一座座大桥,在地下,大湾区时速最高的广州地铁18号线全线长轨贯通,“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发展;在天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正加快推进,佛山新机场场址已获中国民航局批复。
此外,莲塘/香园围口岸、粤澳新通道青茂口岸正式开通,皇岗口岸重建项目加快推进,深圳湾口岸货检通道、横琴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同时,大湾区正在推广城际客运公交“一票式”联程和“一卡通”服务,逐步实现一张车票、快速换乘的湾区轨道“1小时生活圈”。基础设施“硬联通”的不断完善打通了有形空间,提振了人流、物流的活力。
“硬联通”建设在加快,制度规则衔接的“软联通”也在不断深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是区域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探索,大湾区如何化“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开出一条新路?答案写在这一串串数据中—
在金融创新领域,随着2021年9月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正式落地,截至2021年末,“跨境理财通”业务共办理资金汇划5855笔、金额4.86 亿元,大湾区三地有超过60家银行参与试点,吸引投资者2.2万人。
在人才流通方面,截至目前,402名港澳医师获得内地医师资格证,707名港澳律师参加大湾区律师执业考试,推动金融、税务、建筑、规划及文化旅游、医疗卫生、律师、会计等16个领域的港澳专业人才享受跨境执业便利。
在科创融合方面,广东完善省财政科研资金过境港澳使用管理制度,省市各级财政跨境拨付资金超3亿元、惠及港澳11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广东与港澳合作建设20家联合实验室,并向港澳开放1万多台大型科学仪器。
在规则对接领域,2022年1月,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宣布制定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等23个领域共70项首批“湾区标准”,未来将以“一个湾区,一个标准,一次检测,一次认证,湾区通行”为目标,不断促进大湾区内各行业的融通。
……
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加速大湾区人员、货物、资金、信息等要素便捷、高效流动。拥有衔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独特优势,大湾区正“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
“9+2”城市各自发挥优势
数据显示,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已达27.5万人次,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9.54万人。
大湾区之“区”者,谓其区域协同、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各展所长也。
大湾区的11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门功夫”,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深圳是科技创新中心、广州是全球商贸中心、东莞等地是制造业中心、澳门是文化旅游中心……3年来,大湾区城市都已找准定位,正在抓住机遇、加速培育新兴产业。
“对香港、澳门来说,‘一国两制’是最大的优势,国家改革开放是最大的舞台,共建‘一带一路’、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是新的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为香港和澳门的未来发展谋划长远。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既有自身的优势,也面临发展挑战。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也是香港、澳门探索发展新路径、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全面开展,三地的融合和协同发展正迈向更高的台阶。香港必定会把握机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最佳切入点,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说。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表示,大湾区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最便捷的通道、最广阔的平台,澳门将有效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务实推进大湾区建设。
区域的协同联动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上,也体现在人员往来、生态治理、社会民生方方面面。3年来,大湾区持续打造宜居宜业生活圈,出台诸多政策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求学、就业、创业,为他们在内地发展提供教育、住房、养老、社保等服务保障,越来越多港澳同胞融入湾区生活,开启奋发有为的新篇章。
数据显示,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累计已达27.5万人次,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9.54万人。就在2021年底,广州出台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管理办法,在广州灵活就业的港澳人士也被纳入其中。广东还加快与港澳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近两年来大湾区内地9市就有约20所新高校筹建或开始动工,其中有8所是与港澳高校合作办学。
与此同时,大湾区广阔的腹地和巨大的市场,为港澳同胞尤其是青年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大湾区内各具发展特色的9个内地城市,成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习就业的沃土,一个个创新创业的“湾区梦”在这里落地生根,不少人由此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距离前海石公园不远处,紧挨着深圳地铁9号线“梦海站”,有8栋造型独特的建筑。从空中俯瞰,好似一个繁体的“梦”字,这就是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被许多香港青年称为“梦想开始的地方”。如今的梦工场,已累计孵化创业团队共计549家,其中港澳台团队286家。前海企业共吸引3652名香港籍人才。香港税务师、注册建筑师和澳门核数师、会计师,港澳导游等16类专业人士还实现仅需备案即可跨境执业,极大激发起港澳青年来前海创业执业和营商热情。
时序不舍昼夜,不断前进更替。在世界夜景卫星图上,从广州到深圳再延伸至香港、澳门,璀璨的灯光已连成一片。这片曾经见证国家民族百年沉浮的土地,又将写就大湾区建设发展的锦绣华章。踏上新征程,昂扬奋进、乘势而上,粤港澳大湾区正向着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