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救命热线”
2022-04-07张哲
张哲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设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已经运行了近20年。
“我今天一定要死。”电话另一头,来电者的声音略带虚弱。
“您这是发生什么了吗?”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接线员问道。
“我就是活不下去了!”来电者语速急迫起来。
心理援助热线督导韦晓艳此时正拿着耳机同步收听来电,她在笔记本上写下“共情,安全,联系”递给接线员。
“我能感受到您现在一定很痛苦。可我确实不知道您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您现在有这样的结果。”接线员继续说道。
“我得抑郁症10多年了,老是不好。这个电话是我的主治医生给我的,他说,如果我在很危险的时候又联系不到他,可以给你们打电话。”对方说。
“我能感受到您对我们的信任,您勇敢地选择了一个新方式,跟陌生人去吐露心声,您做得非常对。”……
这通电话打了近两个小时。14年的心理援助热线咨询员的经历,韦晓艳经历过多次高危来电情况。每天早上韦晓艳都会和同事一起拿出随访本,对高危来电进行随访,一年内他们要回访6次,以了解高危来電者的现状。
韦晓艳也想为来电者做得更多,比如分析他们心理上的问题,但往往来电者只需要情感上的安慰、鼓励。慢慢地,韦晓艳发现,她其实不需要做太多,只需要静下心来倾听来电者的想法,给予来电者支持、理解、陪伴,在关键时刻打消来电者自杀的想法,就成功了。
“我能给来电者的不多,只能给来电者带来一些温暖和感动。”韦晓艳说。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于2002年12月3日。中心主要工作目标是针对中国的自杀现象进行研究和干预,提供与自杀相关的一系列临床服务,开展与自杀相关的多种培训课程,积极促进国内的自杀预防工作,建立国家预防自杀策略。其中,2002年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开通的“心理危机干预热线”,主要针对有自杀危机等人群提供心理援助服务。2010年,热线更名为“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服务也从最初的自杀危机干预,扩展到对公众提供心理健康援助服务。
收听接线员录音也是督导韦晓艳每天必做的工作,她要给各个接线员打分、找问题,当接线员接到高危来电时,负责给他们提供帮助。
接线员在工作中面对巨大的压力,中心定期对接线员进行督导、减压活动等。
自杀互助小组是中心的一项特色工作,中心专业通过心理疏导工作,帮助自杀者家属从痛苦中走出来。
北京回龙观医院的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座机:800—810—1117,手机:010—82951332),是全国唯一一条对公众免费的、公益的专业心理援助热线,目前拥有一支32人组成的专业热线工作人员队伍,其中包括6名专业督导,同时开通10条线路,每周7天、每天24小时接听来电。
热线咨询员在工作中存在巨大压力,每天面对大量来电者,在每通电话接通前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尤为重要。热线咨询员们也往往会在接线间隙相互沟通,或者摆放一些解压玩具等缓解压力。
“我们在热线咨询员的选择上也会有要求,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背景是基本要求。为预防耗竭,定期对接线员进行一对一督导、团体督导和减压活动等。”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梁红介绍道。
截至2021年12月,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已经为近50万人次的来电者提供了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其中高危来电2万多人次。这条热线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救命热线”。
在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热线增开疫情专线,第一时间全员停休上岗,为社会大众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服务,制定《心理援助热线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心理干预手册》,指导各地医疗机构的65条心理援助热线进行规范接听。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接听电话3.8万人次,2.2万多来电者有不同等级的自杀风险,3200个高自杀风险的来电。与疫情相关来电近3400例,为大众缓解了疫情特殊情况下的心理紧张和焦虑。
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设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已经运行了近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