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情感劳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及实施策略分析

2022-04-06秦琴郭睿祝海洋

大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劳动深度情绪

秦琴,郭睿,祝海洋

(成都锦城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1893年,美国社会学家阿莉·霍赫希尔德通过对服务业雇员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继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第三大劳动——情感劳动。情感劳动是指“整饰自己的情感,从而实现面部与身体面向公众的表演;它具有交换价值,是可以获得薪酬的劳动。”对于社会公共领域的劳动者而言,情感劳动是其必须付出的劳动[1-3]。而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师一职,需要付出的情感劳动自然比其余职业更多。教师情感劳动需要教师对自身情绪、情感进行管理,需要在课内、课余表达出学生所要求的情感过程。同样,教师的情感劳动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和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关系,早在《学记》中就记载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观点,学生因受到教师的影响而改变了其一生的案例也俯仰皆是。由此可见研究分析教师情感劳动对学生行为的影响的重要性。

一、情感劳动在不同层次对于教师的意义

在政策层面,教育部于2012年2月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首次将“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作为教师情绪和情感问题纳入教师个人修养与行为标准[4]。教师在上岗之前虽然经过了很严格的培训,但对于情感方面的控制力还是有所欠缺的。在面对较大工作量时,许多教师甚至出现了情感枯竭或情感表达不及时的情况。而对于学生出现的很多情况,教师对于自身情感的控制也是不同的。能够和颜悦色地对待每一位犯错误的学生,对学生犯下的不同的错误保持平和的态度,能够坚守好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对自身情感进行管理,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在组织层面,需要教师在情感表达时,分清情况和场合,在应该表扬学生时就及时表扬且表达喜悦的表情,某些时候甚至可以给一些奖励,让学生内心世界得到满足,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缓和师生关系。而在学生应该被批评时,教师就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切忌在大型公开场合对学生进行批评,更不可辱骂贬低学生。很多条例对于教师的情感劳动进行了规定,但这也反映出不少教师可能在此方面存在缺失。这就需要通过各方的努力来改善,尤其是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学习社会规范并且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方式。

二、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与教师情感劳动的相关性

深度学习一词最早由哥德堡学者弗伦斯·马顿(Marton)和罗杰·萨尔乔(Saljo)提出,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熟练掌握新旧知识来解决问题[5]。之后的研究者进一步理解深度学习的内涵,认为深度学习除了强调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与批判外,也包括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6]。国内的研究对于深度学习的定义则是将所学知识迁移在新的场景中并运用。综上所述,深度学习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对于知识的理解、回顾、运用、反思、批判、迁移。因此作为教育从业者,所应考虑的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展开。根据深度学习的定义,可以将教师情感劳动影响因素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对于情感劳动的规则遵循;第二,教师情感劳动的源动力;第三,对于情感劳动的具体实施方针。研究表明,学生深度学习情况与以上三点存在了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通过前文的三个层面,可以认识到教师对于情感劳动的遵循规则是受到多方面约束的,因此部分教师易出现漠视师生关系的情况。实际上情感劳动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促使教师情感从自然情感到教育情感的转变,在教育工作中将情感投入由自觉性转为自发性。情感规则明确规定了在何种教育环境教师应该展示何种教育情感,规避了不良情感的产生,让教师情感劳动与本身情感身份相契合。并且情感规则对于错误情感也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可以有效地使教师群体产生相应的荣辱感。随着社会群体对于教师情感劳动的期待逐步提高,教师情感劳动的规则也应及时做出调整和优化,以便适应高质量的教育需求。与此同时,不同学段和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情感需求和表达也应有所不同,情感规则的制定,既要反映教育本身的共同性,也要考虑不同学段和不同类型教育对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师劳动情感的个体性,为不同教师合理表达自身的情感个性留出空间。

教师情感劳动的源动力包括三个部分,第一,职业身份认同感,职业身份认同是在实施情感劳动中对于角色定位清晰,归属感递增的关键。教师深刻理解职业身份的自为与有为,洞察情感劳动的内涵及表现方式。尊重教师情感职业,根据不同教学环境做出相适应的自我认同。第二,丰富的情感感触,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及时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情感,及时做出回应与情感交流。对于学生保持热情,将学生当作与自己平等的“主体”对待。不同于天生的血缘亲情,地域上的乡情邻里情,这种热情可以成为学生深度学习的催化剂。第三,社会与学生的反馈与支持,如获“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表彰的教师,无不在教育工作中倾注了充分的情感劳动,这种社会奖励与情感劳动相辅相成,既作为教师的源动力之一,又成为大众社会对于优秀的教育从业者的肯定。这些由政策保障、物质基础所提供的帮助,使教育从业者没有后顾之忧,更容易全心全意地投入教育工作中。

关于具体实现情感劳动的详细方针,第一,教育从业者可以从自身教学习惯出发,调整自身的授课方式等,如确保每节课可以围绕学生进行讲解,并且语言富有激情与动力。通过这些细小的授课习惯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对于课堂的认知,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调动课堂的每一个部分。抑或杜绝对学生不恰当的否定行为,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面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第二,教师自身注重情绪管控,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心境,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能保持乐观愉快、蓬勃向上的状态。这无疑会促使学生求知、奋进,生机盎然。第三,主动关爱学生,融入学生群体。《学记》有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的好感程度,会提高对教师授课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入“好知”“乐知”的状态,老师也会因此体会到教育过程带来的愉快和成就感,教与学就容易在同一频率上“同频共振”,从而实现教学相长、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效果。第四,与学生建立起超越师生关系的情感,引以为知己,引以为忘年。应与学生充满情感的交往,增强对于情感劳动的付出,使学生的科研能力、事物执行能力等一系列非认知能力有综合提升。

根据这几点,可以得出学生的深度学习行为与教师的积极行为是成明显正相关的,学生更容易进行探究式学习,具备批判思考的能力,具有解决实际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且愿意主动学习,达到深度学习的阶段。把握住这些积极行为,会成为教育阶段的一个新突破口,会为改善高校师生关系冷漠;学生学习怠慢;教师教学无激情、无目标等一系列问题做出良好的示范。

三、高校教师情感劳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通过分析成都锦城学院在校学生填写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情感需求较大:被包容,能被接纳;被他人信任和信任他人、对他人尊重和被他人尊重;具备爱与被爱的能力;希望被有效认可;在课堂上具有安全感,不会对老师产生惧怕感;教师要有公正度,并且能够帮助他们实现价值。同时,学生还提出在高校学习期间最迷茫的四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学?我要怎么学?我要学什么?我学了有什么用?因此,教师在情感劳动中需要付出大量的心力、精力、研究力,从说的、做的、想的以及自己价值观等方面入手,才能让学生真真正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主要的实施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力做到好好说话、好好听话

在课堂上,老师要表达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在接受、思考、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老师进行大量的文字语言引导。所以好好说话非常重要,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感需求。将常用的教师用语改成:“我说/表达清楚了吗?”“我们可以”“我需要你们的帮助”“你听到这个在想什么?”“我可以问问吗”“你们为我们创造了惊喜?”等后,学生的互动和注意力会明显提升。

其次,好好听话也非常重要,现在的课堂已经从以教师为主转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从教的角色转为导师的角色,所以听学生的话并且给出恰当的回应非常关键。对于学生提出的简单问题,要有耐心地回答,要去考量学生不清楚的具体细节问题在哪里。对于学生提出的异议和反驳,要首先接纳意见,并且肯定他们做法的权力和正确性,然后一起探讨异议和反驳的合理性,如果教师直接否定学生的异议,不仅仅弄不清楚学生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本身就不懂,更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对于学生对老师提出不喜欢和批评意见的时候,教师可以说出自己的观察和真实感受,并且提出自己的具体请求,以相同的方式告知学生他们也可以这么做。接纳他们,并且建立信任,给学生足够的安全感。

最后还要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去表扬学生,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教师可运用以下方法:表扬落实到具体的事件和案例;用信任去赞美,例如“这件事只有你才做得好”;找到学生自己看不到优点夸赞他们,而不是别人都经常表扬的点;多在其他人面前表扬学生。

(二)教师应管理及利用好自己的情绪

首先教师管理好自己情绪特别重要,调查发现有激情的课堂学生满意度较高;面带微笑的老师满意度高;沉浸式教学的老师感染力最大。在情绪管理和利用方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学会换位思考,因为教师不知道学生经历过什么,以下列案例为例,在高数课堂上,有一位学生不明白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已经有明显的抗拒情绪和逆反心理,情绪也越来越激动。通过观察和温柔的引导,教师才发现此时学生的脑中全是自己从小到大数学学习的经历,特别是小学学习数学时不断被批评、被指责的过程。所以此时并不是教师本身讲解的问题,而是被情绪捆绑的学生已经没有办法学习任何新知识,经过教师的课后疏导,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知识点,并且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其次,教师应了解和尊重学生,缩小认知差距,把握学生的情绪。谈心是了解学生的好办法,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适当对学生进行引导,让自己与学生更加亲近。同时,通过网络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目前关注的热点,缩小和学生的认知差距,当学生情绪比较激动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平静下来,引导学生平和自己的心态,学生会更加信服自己的老师。

最后,采取情绪感染和情绪调动的方式。教师自己的情绪感染力非常重要,在课堂上不需要一直有激情,但是要有感染力,一种很好的方式是自己尊重课堂,全身心投入课堂,上课的声音语调此起彼伏,不惧怕教学困难,不焦虑学生困惑,而是与学生站在一起继续讨论问题,把问题弄懂为止,这也是让学生有安全感、有自信,能体会到被尊重的过程。

(三)利用“共情的力量”,与学生建立亲密关系

所有的学生都是渴望被认同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共情的力量,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情绪预估,表达感受和表达希望。在上课或者交流的过程中,先预估学生的情绪,看对方的心情、是悲伤、是快乐、还是气愤、懊恼等。但预估很容易出错,通过学生的表情,特别是学生的目光来判断是最准确的,然后试探着提问,来收集更多的信息。当得到情绪反馈后,表达感受,例如你现在很生气吧!你现在很着急吧!这个知识点我曾经学起来也遇到一些挫折,让人很生气等。在表达感受的时候可以是我也经历过相似的事情加上对方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最后,表达自己的希望。例如当学生玩手机被老师抓住后,教师通过学生的目光来进行预判,并对学生说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指出你在玩手机,你有些生气和尴尬,可能这是惯性使然,但是老师希望你能放下手机,认真看着老师上课,如果遇到难的内容,老师可以多讲几次,如果手机太吸引你,老师需要你的配合让我们的课堂更具吸引力。

(四)教师找到工作的内驱力,给学生做好模范和榜样

教师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以身做标杆,给学生做好榜样示范,同时要热爱工作,让课堂有活力,并营造微笑课堂。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热爱学习,让学生做到深度学习。

通过梳理情感劳动的内涵,有助于帮助教师打破常规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框架,充分认识到情感劳动对于学生教育、班级管理、学校与家庭联系的重要作用。努力改善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从内由外提升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浅度学习转为深度学习。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总是充满着合意、积极的情感,难免会出现失意、消极的情感。狄德罗曾如此称赞情感:“只有情感,而且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教师只有意识到教育工作的情感性,发掘隐藏在教育实践中的情感因素,在情感实践中注入更多智慧,才能推动教育实践的发展。综上,所述 教育者在进入教育工作之前,要有一定的情感劳动方面的准备。而处于教育工作之中时,更应知晓并发展自身的情感修养,积极优化情感劳动,这也是当今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劳动深度情绪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