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民办高校创建文化特色品牌活动的路径探究
2022-04-06胡斌陈曦
胡斌,陈曦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东 广州 511370)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以学生为中心也是我国民办高校的主要办学方针。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取得了优异成绩,我国应用型民办高校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校园文化的建设成果对其能否长久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索应用型民办高校文化特色品牌路径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创建应用型民办高校文化特色品牌的意义
(一)增强品牌创建力度,提高文化竞争力
民办高校具有发展速度快、数量多的特点,但高校文化建设工作方面的质量仍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使民办高校在文化方面的实力与公办高校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办高校的竞争力。如何有效且快速地提升民办高校的文化竞争力与综合实力,打造高校文化特色品牌,创建应用型民办高校特色文化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文化品牌能够直观反映高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学术氛围。创建文化特色品牌对应用型民办高校搭建长期发展的文化展示平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巨大的能量。文化特色品牌的创建也是体现民办高校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之一。应用型民办高校只有将文化特色品牌创建工作作为高校基础性、战略性、持久性工作,以打造特色品牌为基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指引,不断深化和丰富文化育人内涵,凸显文化育人特色,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民办应用型高校综合实力,增强民办应用型高校竞争力,为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践行“以学生为本”理念,增强学生归属感
以学生为本要求高校要始终心系学生,以培养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最终目标。总的来说,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应用型民办高校在文化建设工作中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扎根于学生实际需要,主动研究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坚持关注学生在心理发展变化中产生的需求,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关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要求是创建民办高校文化特色品牌的重要理念。
高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其所依托的价值观念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时刻吸引和影响着学生。创建应用型民办高校文化特色品牌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文化底蕴,既能做到以学生个体为基础,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致力于满足个体学生需求,又能做到从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求共同点,尊重群体共性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与校同心”的强烈归属感,最终形成带有巨大向心力的文化特色品牌。
(三)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认同感
应用型民办高校文化特色品牌为培育学生树立正确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传播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文化特色品牌紧密融合,使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化,有利于传播主流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认同感。高校可通过文化特色品牌活动对学生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品质,坚定政治信仰,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全过程,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文化特色品牌活动是引导广大学生学习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课堂,也是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文化特色品牌活动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学校应重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抓住学生特点提升他们的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应用型民办高校创建文化特色品牌的现状
(一)民办高校文化特色品牌化意识较薄弱
民办高校都能够认识到品牌文化在教育领域中的必要性,但仍有许多高校将校园文化转化为自身特色文化品牌的意识较弱。尤其是民办应用型高校,这类高校往往关注点集中在如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如何才能将学生打造为应用型人才,关于创建特色文化品牌还处于萌芽阶段。只有少数应用型高校在创办特色文化品牌的过程中针对性地开设创建团队和形成有效的体制机制,但由于缺乏成熟的运营模式,宣传和传播力度不足,团队专业分工不明确,导致打造的文化特色品牌定位模糊,缺乏文化代表性制约了高校文化特色品牌的长久发展。
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文化特色品牌还存在脱离自身特点直接套用其他高校文化品牌元素的情况。大多数文化特色品牌选择的展现形式和内涵过于陈旧,没有根据时代发展和环境变化进行更新。这也导致文化特色品牌同质化严重、创新性弱,所谓的高校文化特色品牌设计仅仅是停留在表层认识上,没有将应用型民办高校特色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融入品牌创建当中,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核心理念也并未充分体现。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应用型民办高校对于文化特色品牌的开发与应用缺乏经验,对文化特色品牌化的意识十分薄弱。
(二)民办高校文化理论与实践活动融合度较低
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作为不断发展过程中传承和积淀下来形成的独特文化理论,带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为创建文化特色品牌提供了珍贵的理论文化素材和资源,是应用型民办高校文化特色品牌内生的驱动力。应用型高校普遍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首要任务,民办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实力相较于公办高校来说相对较弱,使得应用型民办高校在创建文化特色品牌时会忽略将理论文化与实践活动相融合,也让应用型民办高校在文化特色品牌创建工作中割裂了文化理论与实践能力之间的联系和纽带。
上述问题同样也导致了应用型民办高校将优秀传统文化理论顺利传递进校园的工作进行的较为艰难。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学校的文化素质需求又截然不同,刚入学的学生对于文化理论知识的需求程度较高,在学习理论知识方面学生会更倾向于选择核心的理论知识文化活动。但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关注如何提升自身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应对不同时期学生对于文化特色品牌活动的需求成为应用型民办高校的一大挑战。如何从学生整体出发,有效融合文化理论和实践活动都成为应用型民办高校探索文化特色品牌亟待解决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的互通互融是全面实现学生与文化特色品牌协同发展的关键,基于学生对文化知识和实践活动的需求,才能使应用型民办高校创建的文化特色品牌持久发展。
(三)民办高校文化特色品牌的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民办高校文化特色品牌表现形式单一主要存在两种情况:
一是文化活动大多都是以常规类活动形式开展,学术型、创新型活动在应用型民办高校中占的比例较少。受新媒体发展的影响,广大学生视野广阔,文化吸收范围较为广泛,更加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更加愿意主动汲取。传统的文化活动则重视以直接灌输的形式将文化活动内容传递给学生,对文化实践的运用关注较少,很难满足学生对文化活动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文化活动创办观念转变速度较慢,很少主动去探索和创新文化活动品牌形式,这也使得学生大大降低了参与兴趣,使文化品牌活动最终成为一种口号和形式。
二是民办高校所展示的文化活动因以文娱形式为主,使得展示的平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营造出全员参与其中的氛围和环境。应用型民办高校要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活动,在校园中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确保理论文化知识的发展。同时调动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们在文化活动中的参与度,通过文化特色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学术思维,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应用型民办高校文化特色品牌的途径探析
以学生为中心的应用型民办高校应主动探索创建适应新时代高校发展需要的文化特色品牌,从而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文化软实力,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实现文化特色品牌更接地气、更具活力[2]。
(一)立足学科优势,打造个性化文化特色品牌
坚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将应用型民办高校的独特优势与文化特色品牌建设工作紧密融合。应用型民办高校学科专业的实用性较强,更贴合社会实际需求,因此要将应用型民办高校的学科特色与文化特色相结合,注重应用型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文化特色品牌的实践性需求,在学科优势中汲取养分与灵感,努力将文化特色内涵融入于人才培养、学科探究和日常管理中;在文化特色品牌中要打上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文化烙印,设计文化特色品牌方案时要注重构建能够满足应用型学科需要的文化知识结构;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在“第二课堂”凸显不同的学科优势,打造个性化的文化特色品牌,从单向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元化互动型教学模式。
高校要发挥特色学科的优势作用,实施学科带头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联动,成立文化特色品牌创建队伍;选聘优秀资深教师担任品牌带头人,带领学生打造具有个性化的文化活动,结合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校风、学风、院风,筑牢日常教学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阵地,以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为依托,建立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打造个性化文化特色品牌,对引导学生主动吸收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将优秀的文化内涵入耳、入脑、入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
(二)增强精神文化,深化文化特色品牌内涵
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意义深远的育人功能,应用型民办高校应牢牢把握“文化引领”和“以文育人”的优势营造精神文化,加强应用型民办高校的思想阵地和文化特色品牌建设。以学生为本的应用型民办高校要从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内植家国情怀、担当社会责任、提升素质修养、铸牢民族之魂等精神文化出发,创建文化特色品牌。
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为例,该校创办“百越大讲堂”文化特色品牌活动,邀请各界名师从学生素质、心理、爱国力量等方面,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教育,增强学生文化素养,深化校园精神文化内涵,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引导,进而使学生自觉将其精神力量化作行动指南。
充分发挥“模范引领”的作用,通过大讲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形式,实现线上线下互相联动的形式,加强精神文化供给力度,注重精神文化和文化特色品牌的贯通和衔接,开展品牌式、融合式学习,采用探究式、体验式、专题式的课堂设置模式,既从理论上向学生传播文化精神,又从实践上引导学生从特色品牌活动中进行实践体会。学校应注重运用网络云端平台,将精神文化和信息技术相融合,更好实现对精神文化和文化活动内涵的理解与深化;以提高文化特色品牌活动质量为中心,增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让文化特色品牌活动更有活力。
(三)筑牢文化阵地,促使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
应用型民办高校创建文化特色品牌活动的宗旨在于将文化理论和文化思想通过活动变得更加灵活有趣,采用生动多变的形式将思想性和理论性的知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乐于学、学得进、学得精。因此,打造成功的文化特色品牌活动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只有将理论充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才能使文化活动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创新,才能更具有生命力,才能充分绽放出理论融于实践的光芒。由此可见,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践文化活动中,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将文化内涵与文化实践应用有机融合,进一步加深文化思想对学生们思想和品格的洗礼与锤炼。
(四)拓宽创新模式,打造多样文化特色品牌
高校要对应用型民办高校的传统文化特色品牌活动进行创新创造。文化软实力是应用型民办高校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优秀文化特色品牌是学校的历史沉积,是高校文化资源的不断汇聚,因此传统文化特色品牌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修养、价值导向是彰显应用型民办高校文明素养的基本体现。应用型民办高校在发展的新阶段,要在传统文化特色品牌的基础上,辩证地取舍文化特色品牌活动,做到扬弃继承、推陈出新。一方面要确保推出的各项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为高质量活动,着重打造文化精品活动,利用新型媒体服务中心成立高校文化特色品牌活动推广部,将高校文化特色品牌活动转化为数字化活动,实现网络媒体与文化活动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应用型民办高校应积极提高传统文化特色品牌活动的价值意蕴,发掘其新的内涵和现代价值,打造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活动,并结合时代发展需要,以新时代榜样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进行拓展和完善,为应用型民办高校提高文化软实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养分,从而成为助推高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始终都是将立德树人和培养一流人才作为高校发展的根本宗旨和最终目标[4]。校园文化则是高校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速发展、在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下处于更加突出位置的强大能量[5]。对于创办文化特色品牌活动,应用型民办高校应树立创新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对,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抓住机遇,以全新的方式落实育人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不竭动力,是探究应用型民办高校文化特色品牌活动创建工作的根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