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越灭吴之战中范蠡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实践

2022-04-06

孙子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越军吴军夫差

宇 宸 尹 琴

为了报杀父之仇,吴王夫差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厉兵秣马,准备讨伐越国。越王勾践听说吴国准备讨伐越国,不听范蠡的劝告,欲先发制人,遂在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率兵攻入吴国。夫差起兵迎之,在夫椒山大破越军,将越王勾践率领的五千人的军队围困在会稽山,越国面临灭亡的危险。勾践听从范蠡的建议,暂且投降并入质于吴国,取得夫差信任后,返回越国。勾践卧薪尝胆,礼贤下士,繁殖人口,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强越国而联诸侯,经过二十年左右的努力,最终三战而灭吴。

前人对吴越战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战争起因、经过和结果的介绍和描述。孟文镛先生的大作介绍了吴越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对吴越争霸的成败进行了合理的评价。俞志慧先生对吴越争霸相关事件的时间进行了理顺。钱入深先生认为,战时经济政策促进了越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力提升,越国因而灭吴。吴越争霸也推动了越地经济的发展。前人的论著一般很少从军事角度研究吴越之争中范蠡的作用。本文介绍吴、越两国的地理形势,详细阐述并剖析越灭吴三次战役的经过,从军事角度和战略高度来研究范蠡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实践。

一、吴、越两国的地理形势

吴国首都为吴(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西有姑苏山,姑苏山之西为震泽,震泽即为太湖,太湖分为菱湖、游湖、莫湖、贡湖和胥湖五个湖泊,所以又称为五湖,此处山河密布,夫椒山(今江苏省苏州市太湖中的夫椒山)和横山(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二十里)均在太湖之中。吴之南为笠泽(今吴淞江),笠泽之南为槜李(今浙江省嘉兴市西)。吴之北为长江,再向北为夫差命令开凿的连通长江与淮河的运河——邗沟。

越国首都为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地处浙北平原,北有钱塘江守备门户,南有会稽山,主峰东白山海拔1194 米。

吴国和越国接壤部的西面是天目山(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北部临安区境内),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 米。两国东部临海。边境线中部有御儿(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崇福镇)。

越国攻打吴国有三条路径,一为从西部天目山进兵,越过御儿和槜李二镇,直逼吴都。然而,该路径在春秋战国年间,险僻难行,进军速度慢;一为从会稽直接向北,走陆路,先攻御儿,再破槜李,之后逼近吴都;一为由东部杭州湾,走海路向北,在吴都的东北部登陆,之后在后方攻打吴都。

二、范蠡兴越灭吴的战略思想

槜李之战,阖闾重伤而死,遗嘱夫差:“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夫差在伍子胥的辅佐下,厉兵秣马,以图报越。在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勾践听说夫差准备讨伐越国,不听范蠡的劝阻,执意出兵,攻到吴国的震泽附近,结果被吴军大破于夫椒山,勾践率领剩余的五千士兵退守会稽山。在生死存亡之际,范蠡献计,暂且降附,以图后举。勾践与范蠡入吴,作奴隶三年,获得夫差信任后,于周敬王二十九年(前491)被释放回国。为了兴复越国,报仇雪恨,勾践专任范蠡、文种治理军国大事。范蠡向勾践提出了兴越灭吴的具体战略。

(一)礼贤下士,收揽人才

范蠡建议勾践礼贤下士,收揽人心。《国语·越语》记载,“……其达士,(勾践)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勾践)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这样,贤达之士就乐意为勾践所用。

(二)鼓励生育,扩充兵源

范蠡认为百姓为国之根本。范蠡曾对勾践说:“天地之间,人最为贵。”又说:“知保人之身者,可以王天下;不知保人之身,失天下者也。”范蠡的老师计然说:“士民者,君之根本也。”勾践认识到百姓对国家的重要,遂下令:“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如此,越国人口增多,兵源扩大。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夫椒之战后,越国仅剩5000 余名士兵,到了越国三次伐吴之时,出征吴国的士兵总计约5 万人。十二年之间兵力增长将近十倍。

(三)发展生产,提升国力

勾践返回越国后,咨询范蠡以国事,范蠡回答说:“兵之要在于人,人之要在于谷。故民众则主安,谷多则兵强。王而备此二者,然后可以图之也。”又说:“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故勾践身体力行,劝课农桑,“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史载,越国在勾践的治理下,“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说明,勾践返回国家后,发展生产,十年之中,百姓殷富,国用充足。

(四)训练军队,提高纪律性和战斗力

勾践用文种治国政,范蠡治军队。范蠡邀请越女教授军队剑术,邀请陈音教授军队射术。将士学得了剑术和弓弩的射术,战斗力增强。

吴、越两国交界之处为三江、五湖之地,河泽密布,东部沿海,为了在河、海之上有攻击和防御吴国的能力,范蠡打造了一支强大的水师。范蠡在北海(今杭州湾)港口修建船坞,制造战船,训练水军。姑苏偷袭吴国,范蠡率领水师从海路北上,到达古淮河入海口,率军沿淮水到达洪泽湖和邗沟的交汇处,阻挡夫差大军向南救援吴国首都。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越)其俗剽轻,易发怒…”,钱穆先生认为,越国人属南方部落,习俗好勇斗狠,各自为战,缺乏组织纪律性。为了提高战斗力,范蠡建议勾践增强军队纪律性。所以,勾践对军队发誓说:“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勾践和范蠡赏罚严明,将士在战斗中都有必死之心,不敢不守军令。

(五)卑躬屈膝作属国,使吴王对越国放松警惕

勾践从范蠡之计,携妻子、范蠡及300 宦士入质于吴,卑躬屈膝,“越王服犊鼻,着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夫斫剉养马,妻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面无恨色”。夫差终被迷惑,说:“越王迷惑,弃守边之事,亲将其臣民来归寡人,是其义也;躬亲为虏,妻亲为妾,不愠寡人。寡人有疾,亲尝寡人之溲,是其慈也;虚其府库,尽其宝币,不念旧故,是其忠信也。”并且把勾践释放回国。

回国之后,勾践要壮大越国,削弱吴国,但是由于势力仍然弱小,不能与吴国抗衡,野心一旦被吴国发觉,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必须韬光养晦,暗自发展,等待机会。

越国的发展令夫差对勾践越来越不放心。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4),吴王出兵讨伐齐国之前,看到“(勾践)苦身劳力,夜以接日,内饰兵政,外事诸侯,必将有报我之心”。夫差曾一度打算先灭越,再伐齐。勾践唯恐不敌,只得派文种去朝见吴王。文种谦卑地说:“东海役臣勾践之使者臣种,敢修下吏,少闻于左右:昔孤不幸,少失前人,内不自量,抵罪上国,军败身辱,逋逃会稽。赖王赐,得奉祭祀,死且不忘。今窃闻大王兴大义,诛强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故使贱臣种以奉前王所藏甲二十领、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若将遂大义,弊邑虽小,请悉四方之内士卒三千人以从下吏,请躬被坚执锐以前受矢石,君臣死无所恨矣。”夫差再次被迷惑,接受了宝物和军队,谢绝了越王从征,也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

(六)进献美女珍玩,使夫差玩物丧志

《吴越春秋辑校汇考》记载,越王谓大夫种曰:“孤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沉湎,不领政事。因此而谋,可乎?”种曰:“可破。夫吴王淫而好色,宰嚭佞以曳心,往献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选择美女二人而进之。”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范蠡献之于吴王曰:“越王勾践窃有二遗女,越国洿下困迫,不敢稽留。谨使臣蠡献之大王,不以鄙陋寝容,愿纳以供箕帚之用。”吴王非常高兴,并且笑纳了。

勾践时常派人向夫差进献奇珍异宝,又怂恿并帮助吴王修建亭台楼阁,从而消耗吴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吴国因而外强中干,逐渐衰落。

(七)等待时机,灭亡吴国

范蠡认为人事要与天地相配,顺应天时。范蠡说:“天因人,圣人因天;人自生之,天地形之,圣人因而成之。”又说:“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

范蠡在确定战略、指导战争时,都要顺应天时,等待时机。时机不到,绝对不冒险轻易出击;时机到了,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敌人以致命打击。范蠡认为,吴国在伍子胥和孙武等人的治理下,国势强盛,大破楚国,而称霸江南。要想击败甚至兼并强大的吴国,必须发展越国并且等待时机,只有时机合适,方可讨伐吴国。所以,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勾践即位三年之后就急于讨伐吴国,范蠡认为不可以。范蠡向勾践进谏说:“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盛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又说:“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逆谋阴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勾践不听,执意发兵,夫椒之战惨败于吴。

勾践返回越国后,即礼贤下士,发展生产,训练士卒,急于讨伐吴国,以雪前耻。勾践询问范蠡的意见,范蠡曰:“未可也。蠡闻之:上帝不考,时反是守。强索者不祥。得时不成,反受其殃。失德灭名,流走死亡。有夺,有予,有不予,王无蚤图。夫吴,君王之吴也,王若蚤图之,其事又将未可知也。”

过了一年,夫差声色犬马,不顾民生,亲伯嚭而远子胥,勾践欲讨伐吴国。范蠡进谏曰:“人事至矣,天应未也,王姑待之。”

又过了一年,夫差听信谗言,将伍子胥赐死,勾践见到吴国股肱之臣身死,即欲讨伐吴国。范蠡对曰:“逆节萌生,天地未形,而先为之征,其事是以不成,杂受其刑。王姑待之。”

又过了一年,吴国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粮食大量减产,百姓和军队粮食供应困难,勾践准备讨伐吴国。范蠡曰:“天应至矣,人事未尽也。王姑待之。”

到了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夫差率领吴国的主力部队北至黄池,与晋国争夺中原霸主。范蠡认为时机已到,劝勾践出兵伐吴,范蠡曰:“臣闻之,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赢缩转化,后将悔之。天节固然,唯谋不迁。”越国出兵伐吴,打了吴国一个措手不及,攻破吴国首都,歼灭吴国守军,并且俘虏吴太子友。吴国自此元气大伤,周元王三年(前473)即被越国彻底灭亡了。范蠡应天时而待时机的战略理论在越灭吴之战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获得实践的成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四、越灭吴之战中范蠡的战术实践

越国灭吴之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偷袭吴都之战,也被称为偷袭姑苏之战,第二阶段为笠泽之战,第三阶段为围攻吴都之战。下面对每一场战役的战术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

(一)偷袭吴都之战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吴王夫差率精兵赴黄池之会,以太子友监国,王子地和王孙弥庸辅政。范蠡看到吴王倾国而出,主力军队离国都很远,预见到吴国与晋国争霸,不会很快达成协议,所以,一时之间不能救援吴都,就建议勾践起兵讨伐吴国。

越国的作战部署如下:

第一,发兵四万九千人,其中诸御千人,也就是有一千人左右的指挥员;君子六千人,也就是有六千人的越王亲兵部队;教士四万人,也就是有四万人的正规军;习流二千人,也就是有二千人的水军。

第二,以畴无余和讴阳为先锋,沿陆路攻打吴都。

第三,越王勾践亲率主力部队从杭州湾入海,在吴都东北部登陆,从背后攻打吴。

第四,范蠡和后庸率水军从杭州湾入海,在淮水入海口处入淮,行至洪泽湖段,扼制邗沟北端,切断吴国主力部队回援吴都的水路必经通道。

第五,攻克吴都之后,各部队会师吴都。

战役经过:

太子友见到越军来袭,本欲死守待援,然而,越军先锋畴无余和讴阳在军中立弥庸父亲的旗帜,弥庸之父曾为越国俘虏,立他的旗帜,为要羞辱弥庸。弥庸不听太子友的命令,与王子地出兵攻击越军前锋。结果,吴军获胜,擒获畴无余和讴阳。

勾践率领越国主力部队从吴都背后杀来,吴军据守不出,越军伪退诱敌。吴国主帅见越军先锋和主力都不堪一击,于是轻敌,太子友率城中主力追击越军,以求全胜,结果被越军包围全歼。越军进而攻破吴国首都,全歼吴国守军,俘虏太子友和王孙弥庸等人。范蠡见勾践主力部队获胜,遂率水军南下,与主力部队会师于吴。

吴王夫差在黄池之会后,迅速整兵南下,救援国都,无奈国都已破,兵无斗志,只得与越国讲和。范蠡见吴军主力尚在,若两军相争,即使获胜,恐怕越国也会损失很大,所以,在抢夺吴国战略资源并且焚烧吴都之后,应允了吴国的和议,越军撤回国内。

(二)笠泽之战

四年之后,周静王四十二年(前478),吴国发生大旱,百姓和士兵的粮食供应困难,军民向东到海边,以虾蟹充饥,吴都防御力被大幅削弱。勾践遂倾全国军力,以范蠡为大将军,攻打吴国。

越国的作战部署如下:

第一,勾践斩杀不守军令和畏缩不前的士兵,整肃军纪。于是,军队士气高涨,将士有必死之心。

第二,勾践与范蠡集大军五万于御儿。

第三,勾践率主力军从陆路向北讨伐吴国,直逼吴国首都。

第四,范蠡率水军从杭州湾入海,向北航行,从入海口进入长江,向南取震泽与横山,在水上向南攻打吴军。

战役经过:

吴王夫差获悉越军来攻,就率领六万士兵在笠泽江之北防御,欲阻止越军跨过笠泽,逼近吴都。越军在笠泽之南扎营,两军形成对峙。夜晚,勾践将军队一分为三,中央军三万人,左路军一万人,沿笠泽江逆行向西,在主力部队西面五里驻军;右路军一万人,沿笠泽江顺行向东,在主力部队东面五里驻军。深夜,勾践令左右二军鼓噪前行,行进至笠泽江中央便停止进军。

吴军黑暗之中,无法辨识越军虚实,以为越军从东西两路偷袭渡江,便将主力部队分成两部分向东西面擂鼓之处进兵,与越军左右两翼形成对峙。勾践遂率中军渡江攻打吴军中央指挥部,吴军大乱,向后撤退,这时,越国左右两军向吴军发起攻势,吴军三路皆败,退往没溪(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二十七里)以北,据溪而守,防止越军继续北进。这时,范蠡率领的水军突然出现在横山,于吴军北部七里扎营。在笠泽惨败之后,兵无斗志,又被越军南北夹击,夫差决定在包围圈没有完全形成之前,率领有生力量突围,在吴都附近又被打败,只得退入吴都,据城固守。

在春秋战国时期,冷兵器很难攻破坚固的城池。《孙子兵法·谋攻篇》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与范蠡同时期的大军事家孙武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本来攻城就很困难,如果攻打势均力敌的敌人重兵防御的坚固城池更加难以实现。范蠡同样认识到了攻打吴都的困难,以及强攻可能对越国带来的巨大损失。所以,范蠡建议勾践,在吴都的胥门,也就是西门,筑一座城,将吴军困于孤城,如果吴军出城,即歼灭之。

(三)围攻吴都之战

越国的作战部署如下:

第一,越国围困吴国首都,围而不攻,却派军队攻陷吴国首都之外的所有城镇,控制了吴国的百姓、粮草和财政。如此,越国越打越强,而吴国则困守于首都,粮草匮乏。

第二,这时,夫差仍有超过万人的精兵,硬攻损失太大。为了将吴国主力部队诱出坚城而歼灭之,越国假意出兵讨伐楚国,并将胥门越城的军队逐渐减少。

第三,等待夫差率主力部队攻取胥门越城之后,围困越城,攻取吴都。

第四,围困越城的北、东、南三门,将西门处留出突破的空隙,等待夫差兵困粮乏突围之时,将吴国军队引向姑苏山而全歼之。

战役经过:

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越国出兵讨伐楚国,胥门越城的越国军队越来越少。吴军因为在都城中粮草不继,难以持久。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底,夫差便率主力部队攻打胥门越城,并且将其攻取。这正中越国君臣下怀,勾践与范蠡率领越国主力军队将胥门越城团团围住。周元王三年(前473),胥门越城中粮草用尽,军兵疲惫,城池将破,夫差无奈,只得率领军队乘夜从西门突围,且战且退,最终退守姑苏山。夫差派王子雒求和,范蠡不准,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越国彻底吞并了吴国,勾践称雄于江淮流域。

猜你喜欢

越军吴军夫差
卧薪尝胆
任性的自恋,隐忍的自强
越战中的动植物“间谍”
西施的爱情
越战中的动植物“间谍”趣闻
越战中的动、植物“间谍”趣闻
勾践没有做过夫差的奴仆?
范蠡妖阵破吴军
范蠡妖阵破吴军
汪雷一兰 吴军 夏兆侠 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