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家园共育的思与行

2022-04-06桑婉宁江苏省南京市玄武门幼儿园

幼儿100 2022年48期
关键词:家园家庭评估

文/桑婉宁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门幼儿园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要将融合教育全面推进,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具有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就近入园随班就读。融合教育是一种非歧视的举措,也是教育民主化的重要特征。让特殊需要儿童走进普通幼儿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那么,在开展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多方的努力,这其中包括幼儿园、家庭,还有社会等多方齐心协力。其中,家庭的参与和支持是融合教育有效开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在幼儿园的特殊需要儿童班级、教师和家长如何共同做好家园共育尤为关键。

2020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强化家校共育。要密切与残疾学生家长联系与沟通,加强家庭教育工作与指导,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加强宣传引导,积极争取普通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注重发挥康复、医学、特殊教育等专业人员和社区、社会相关团体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共同为残疾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由此可见,作为普通学校的教师,我们要充分调动家庭、社会的力量来帮助特殊需要儿童,充分取得家庭的支持和家长的参与,更好地推动融合教育的成效。

在当前幼儿园的每个班级几乎都会有1—2名特殊需要儿童,他们有的得到专业机构的认证,周围的人能充分地理解和提供满足他们需要的教育。而有的特殊需要儿童,家长的不理解、不接受,使之错失干预的黄金期。而作为教师,我们能直观地发现幼儿的特殊之处,了解他们的特殊需要,这时家园共育则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改变幼儿的一生。在工作实践中,针对班级的特殊需要儿童,我们也在家园共育方面有了一定的实践和思考。

一、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的意义

(一)融合教育是教育民主化的体现

无论是普通儿童还是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从根本上承认每一个幼儿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中国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指出“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 。由此可见,融合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意识到融合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

(二)融合教育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积极作用

在普通幼儿园里开展融合教育,有利于特殊需要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传统认知里,我们认为就读特殊学校的幼儿都是不正常的、有缺陷的,比如“自闭”“残障”等。这些标签将贴在特殊需要儿童的身上,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而在普通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没有所谓的标签。此外,特殊需要儿童在普通幼儿园就读,也有利于提高其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班级里所有的幼儿都在平等的环境下交往,特殊需要儿童可以向身边的普通儿童学习,普通儿童也可以在与特殊需要儿童的交往中培养其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在融合教育的大环境中,形成班级良好、积极的氛围。

二、融合教育中家庭参与的重要性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对于特殊需要儿童而言,最了解他们的就是自己的家长,比如说幼儿的兴趣、习惯、需要、健康状况等。因此,只有家长的积极配合才能使幼儿园更好地帮助特殊需要儿童发展。除此之外,当教师或者专业人士给予特殊需要儿童一些教育建议时,家长的参与和帮助会使教育取得更好的成效。

家园合作需要双方真正能够为促进特殊需要儿童发展相互配合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特殊需要儿童干预的黄金时期为其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融合教育背景下家园双向合作内容

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幼儿园的支持。只有双方密切合作,才能让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成效达到最优。

(一)家庭参与方面

1. 向专业人士咨询特殊需要儿童教育方法策略。

家长缺乏有关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家中教育幼儿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家长积极地向专业机构、教师去咨询学习有关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特殊需要儿童在家庭中如何提高自理能力、学习能力、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知识,为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2. 提供特殊需要儿童信息,为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建议。

家长是最了解特殊需要儿童情况的,在专业人士评估幼儿情况时,很多信息需要家长的积极提供。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家长也可以对此提供一些建议。比如说:针对孤独症儿童,家长可以提供儿童在家中的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信息,把自己对于该儿童的教育计划的想法与教师沟通,使教育计划更贴合特殊需要儿童的需要。

3. 开展家庭辅助教育训练。

根据教师和专业机构对于特殊需要儿童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家长在家中可以进行巩固训练,使教育成效更加明显。比如对于言语障碍儿童的唇读训练、视觉障碍儿童的视功能训练等。

(二)幼儿园专业支持方面

1. 学习融合教育专业知识,成立融合教育资源教室。

不是每一名教师都是融合教育教师,虽然当下融合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融合教育的普及率还不够。因此,我们所有的教师都应该积极参加融合教育的专业培训,取得融合教育教师资格。同时成立融合教育资源教室,使特殊需要儿童在幼儿园得到更好的帮助和治疗。

2. 帮助家长基于特殊需要儿童正确评估,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

在评估方面,有医学评估、心理评估以及教育评估。部分特殊需要儿童家长会忽视其特别之处,不能正确评估儿童,错过干预的黄金时间。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家长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正确的评估,如利用量表、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再建议家长带特殊需要儿童去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医学评估。评估后,根据特殊需要儿童的情况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如在生活、认知、运动等方面。此外,还可进行康复训练,如视力障碍儿童的定向行走练习等。

3. 寻求医疗机构、社区等专业机构的帮助。

一方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还需要寻求医疗机构、社区等专业机构的帮助。比如,地方特殊教育行政代表提供宣传有关政策法律的支持,医疗机构专业人员为特殊需要儿童评估进行解析、开展物理治疗等。只有多方力量的汇集,才能支持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帮助特殊需要家庭渡过难关。

4. 为特殊需要儿童及其家长做好心理疏导。

一个家庭往往因为一名特殊需要儿童的存在痛苦一生。但是一味地不接受和难过不能改变现状,这时候需要教师能够为特殊需要儿童和家长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特殊需要儿童的家长面对现实,积极寻求教育方案,帮助特殊需要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培养生活自主能力。一些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也需要得到重视,在幼儿园我们不仅要让所有的儿童尊重、接受特殊需要儿童,形成关爱互助的氛围,而且要让特殊需要儿童感受到自己也是有长处的,树立其自尊和自信。

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幼儿园(园长、教师)、社区、专业机构等多方力量的支持,这也体现了当代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景育人的新理念。

四、融合教育背景下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化

(一)利用多种渠道方式与家长积极沟通合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疫情的常态化,越来越多的沟通方式被人们所熟悉和利用,如微信、QQ语音视频等,这些沟通渠道都是非常便捷的。除了线上的沟通合作,我们也要定期(如一周一次)与家长面对面地交谈,及时沟通这一周以来特殊需要儿童在班级的情况和表现,给予家长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履行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通过频繁的沟通,获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希望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幼儿园,共同建立家园合作的沟通模式,树立正确的家园合作观念。

(二)教师在幼儿园利用多种方式记录、观察特殊需要儿童,与家长反馈

为了掌握特殊需要儿童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教师在幼儿园用每日观察记录的方法,了解特殊需要儿童在班级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特殊需要儿童,同时也方便和家长沟通其在幼儿园的表现。如:教师可以制订观察特殊需要儿童的观察表格,分析特殊需要儿童行为背后的深意。还可以采用视频拍摄的方法,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某一方面,进行跟踪记录,还可事后与融合教育专业教师沟通交流,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记录的材料与家长反馈,形成特殊需要儿童的个案成长档案材料,家长通过查阅可以了解特殊需要儿童在园情况,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辅导。

(三)利用开放活动让家长更好地观察特殊需要儿童在园表现

特殊需要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是什么样的?对此,家长最为好奇。因此,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特殊需要儿童在园表现,我们会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如:教育教学活动或表演展示活动等。这样也可以让特殊需要儿童家长在与其他班级幼儿对比中看到自己孩子的不足,发现孩子的长处,以此和教师增进交流,进而使家长在合作中更加主动和配合。

五、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需要儿童家园共育实践的思考

作为一名普通幼儿园的教师,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们的努力有可能改变特殊需要儿童以及其家庭的一生。因此,我们应更加坚定自己的教育决心,用耐心、爱心、真心帮助特殊需要儿童,充分调动各方力量,为特殊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学校和家庭的互相配合程度和效果,影响着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特殊需要儿童家园合作是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家园合作,不断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拓展幼儿园教育的空间,让家庭教育和幼儿园在合作互助中不断融合,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共同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家园家庭评估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庭“煮”夫
绿家园
恋练有词
评估依据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