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评审质效筑牢财政资金防火墙

2022-04-06柴伟伟

中国农业会计 2022年10期
关键词:财政工作

宋 静 柴伟伟

财政评审作为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锯响有末、锱铢必较是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近年来,财政预算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本文就如何创新评审工作方式,提高评审质量和效率,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一、量化工作目标,提高评审效率

(一)优化评审流程,提升评审工作质效

精简项目送审环节、收文环节和评审环节,对工程评审实行扁平化精细化管理。及时下发受理通过的评审项目,依据评审系统中协审机构在评项目总数平衡等原则合理分派,统筹推进,提高评审效率。加强对协审单位的考核和监管,增强评审力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评审业务需求,把评审渗透到每个环节。

(二)加强送审资料规范性审查,务求评审工作取得实效

制定收文资料清单,明确收文条件,统一受理原则和口径,细化评审指南,由专管员负责“线上”资料受理和“线下”书面资料审核,严格把关送审资料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及时提出并协助解决项目送审中存在的问题,一次性告知补充资料,为加快评审速度和质量提供保障。

(三)推进限时办结机制,不断提高评审工作时效

评审质量是财政评审的生命线,评审时效是财政评审的计时钟。将工作责任细化分解,并落实到位,确保财政评审工作科学严谨,安全高效。按照项目性质和送审金额大小,在各环节设置对应的办理时限,促进加速流转,尽量缩短评审时间。建立健全评审进度预警机制,通过评审系统对即将到期或逾期的项目发出预警并及时催办。

(四)及时出具评审报告,确保评审工作出成效

在质量保证方面,要把评审质量视为第一生命,每一份评审报告,都应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力求准确无误,经得起历史考验和任何复查。在完成前期一系列工作后,评审中心根据专家的复核意见,对协审成果仔细审核并要求协审单位及时调整,然后及时、保质出具书面评审结论报告,统一规定评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

二、强化质量管理,完善评审监督体系

(一)构建预算支出标准指标

对财政评审来说,建立科学精准的定量体系需要系统的数据管理,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合理、具有公信力和执行力的标准体系。近年来评审中心充分利用财政评审专业优势,以建立归类科学、真实准确、动态更新的工程项目标准化指标体系为核心工作,以节约财政资金、提高支出效益为原则,对评审数据挖掘整理,不断总结提炼。目前已经完成学校工程建设标准化指标的构建,为昆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推进学校工程建设标准化的实施意见》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成功迈出了财政投资项目建设标准化的第一步,并且继续探索构建道路、绿化等领域指标。

(二)实行评审全过程留痕管理

建立标准化工作指南,将协审结论、协审成果、专家结论、费用考核等环节实行全过程留痕管理,并作为项目评审资料立卷归档,确保评审行为更加有序规范,使评审人员更加谨慎和敬业。

(三)建立争议问题专家会审制

对评审过程中遇到的争议问题采用专家会审的方式集中研讨与解决,群策群力,发挥集思广益的优势,高质量统一标准和原则,进而指导审核业务共性问题的处理,让评审结果更具说服力。不断汇集财政评审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处理意见和建议,统一评审原则和口径,规范评审定价行为,减少工作摩擦,提高评审效率。

(四)加强概算评审管理

全方位考虑工程建设各项因素,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利用概算评审分析相关指标,从经济合理、节约财政资金等角度出发,对设计方案和设计图纸中不合理不完善之处提出意见,对造价偏高部分提出控制措施建议,控制工程造价投资。

三、发挥技术优势,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一)完善财政评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服务效能

不断开发科学化、合理化、可操作的系统模块,优化评审工作流程,使评审管理软件与实际评审流程密切结合,对评审工作中的每一个流程进行有效监督,优化提升工作透明度,促进评审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持续提升服务效能,逐步实现评审业务无纸化、协作化,从而有效高质量管理各项评审业务,提高评审服务水平。

(二)积极推进评审项目大数据整合,构建支出标准体系

建立归类科学的评审数据库,为制定指标提供准确的后台数据依托,为量化指标提供合理的界定依据。推动财政评审标准化体系建设,借助评审管理软件建立经济指标库、投资评审数据库,实现评审结果、经验成果的系统化、指标化、全面化有效识别管理,拓宽评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积极沟通协调,解决评审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与系统开发商积极沟通,尝试软件接口多方兼容,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升级,注重页面操作实用性、可行性,不断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保障投资评审工作信息管理平台与时俱进。

四、改进评审方法,降低评审工作风险

(一)落实制度,严抓评审质量

建设单位应对其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在项目评审过程中,评审中心对项目的评审分配采取了回避制度,保证公开公正,增强透明度;重点加强基础性工作管理,建立严格的工作底稿制度,明确底稿编制、传递、复核等可追溯路径,规范底稿编制;强化三级评审复核制度,由专管员和复核人员层层把关,力求评审成果真实准确。

(二)探索实行单方定案管理,化解项目积压风险

评审过程中,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由于自身原因在规定时限内对评审结论有异议不能提出合理依据却又不愿确认评审结果的项目,评审中心及时发函督促相关单位对评审结果进行确认,如果该单位拒不确认的,评审中心将按照《昆山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项目决算评审工作中的意见》(昆政办发[2010]39号)中相关程序,在评审报告中予以说明,从而有效预防和化解项目积压风险。

(三)提高评审工作透明度,推进阳光评审

在项目评审工作中,评审人员要加大与被评审单位沟通力度,及时收集和倾听被评审单位建议,尽量解决其诉求,降低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解及风险,从而提高评审工作透明度,实现“阳光下评审”“阳光下服务”。

(四)强化质量意识,认真剖析投资控制评审风险点

在评审工作中,定性分析依靠的是对现行政策和法规的掌控,定量分析主要依靠专业技术手段支撑。评审中心将政策和法规风险作为财政评审不可触碰的红灯,被评审单位潜在风险作为需要时刻关注的黄灯,通过提高评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深入了解项目评审实际情况,防范化解相关风险。

五、挖掘财政评审潜能,稳步拓宽评审领域

(一)深度挖掘,提高评审成果运用

进一步扩大评审结果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以往评审成果仅有限运用于项目招投标、财政支付依据等,对相关评审资料深入汇总、分析、提炼和总结,并深挖利用,使很多有价值的评审材料和信息物善其用,同时有效整合评审结果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二)发挥专业优势,拓宽评审业务范围

随着政府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结合政府项目投资的新特点,昆山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以履行财政监督职能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原则,不断稳步拓宽投资评审领域,在原来的工程项目概算、标底、结算、竣工财务决算评审的基础上,增加了预算、全过程跟踪评审等,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档案收集手段,保障评审资料完整

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把评审资料归档作为一项重要的评审步骤来落实。加强评审环节资料流转管理,明确资料暂存者责任,避免资料丢失损毁,并要求评审工作人员按照专业档案管理的要求,保持评审档案文件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做好资料交接清单,并做好事后反馈、归类、总结等。

(四)稳步开展竣工财务决算评审,促进资产规范化管理

竣工财务决算是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全面总结,是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最后环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积极探索,制定了《昆山市政府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批复操作规程》,为项目财务决算批复及固定资产入账提供了有力依据,推进财务决算评审工作稳步开展。认真梳理工程、政策、财务三者在财政评审工作中的关系,将工程造价评审、财务评审作为评审工作的两大支撑点,通过横向的政策性综合评审作为连接两项内容的桥梁,进一步规范投资行为,为工程画上完美的句号。

六、展望

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财政评审工作者应发挥职能作用,为昆山经济“全新一跃”贡献财政评审力量。一方面需要规范的评审管理办法和严格的评审操作流程,促进评审管理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另一方面需要对评审过程作出相应的调整,紧跟预算改革的步伐,努力创新财政投资评审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的服务力、贡献力与执行力,努力推动财政评审工作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财政工作
疫期财政的应对 疫后财政的支持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不工作,爽飞了?
财政转移支付绩效审计难点及对策探讨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