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无形与有形之间
—— 魏鲁安艺术探索的意义

2022-04-06马凯臻

关键词:古典主义表现主义笔触

马凯臻

魏鲁安的作品总有一种温润而典雅的诗情,其画面中,沉潜着诸多相融与互映的对立范畴:斑驳但不残破,色彩自由流动,但又呈现明确的被控制感,这是一种陌生而奇异的图像构建。

西方绘画的构建,从古典主义转向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等,除艺术理念、表现对象发生了逆转,其艺术语言也有了革命性的嬗变。古典主义在技术上排斥笔触的表达,但在浪漫主义之后,笔触却作为绘画的构建方式与情感要素被凸显了出来,从而使作品具有了“绘画性”。但这之后,绘画史的发展没有让我们对笔触寄寓更多的期盼;或者说,在不同的“主义”那里,无论笔触呈现出怎样诱人的情态,我们都会以为那是情理之中的。正是在这种笔触都被凝固为一种“语言规范”的背景下,我才从魏鲁安的作品中,体会到打破“语言规范”,笔触重新被激活的价值与意义。

魏鲁安作品的独特气质源自他独创的丙烯“滴画”技法。应该说,这一技法是很难列入狭义的笔触表达系统中去的。但是,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滴画”应该被理解为笔触的另类存在。说它另类,是因为作为当代艺术家,魏鲁安不是简单地对古典主义的原则进行抵抗,也不是如表现主义一样刻意夸张笔触的表情意义,而是另辟蹊径,在古典主义的柔曼色彩与表现主义的笔触奔放之间寻找平衡,从而创造了一种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技法表达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其价值不在于笔触的偶然性的即兴表达,而在于在理性统摄下,看似随意,却有着非常精确的笔触与物象的深度契合。我的意思是说,魏鲁安的探索,不是为技术而技术的创新,比照传统技法,我们可看出,魏鲁安的笔触不再是脱离了具体形象便只是一块色彩的“痕迹”,而是在大多情况下,笔触本身即是物象,或者反过来说,物象即笔触。这一特点在魏鲁安的《飘浮》系列作品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在这一系列中,笔触是创造画面生机与活力的主体,并与图像呈现出一种有机的因果关系。色彩蓦然坠入画布后,便相互撞击与融合,相互叠加与吞噬,其意象朦胧而不晦涩,充分展现了水与阳光相互作用下而呈现出的莫奈式的摇曳诗意。但是,“莫奈式”毕竟不是莫奈的山寨。因为,我们会发现与莫奈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与审美趣味是,魏鲁安虽然像莫奈那样放弃了素描关系的谨严,更不去谋求物象的精确轮廓,但魏鲁安却避开了印象主义赤裸裸的传统意义的笔触表达,其滴画而成的笔触效果个性十足却并不浓烈与奢华。更耐人寻味的是笔触之间的衔接紧凑但不失松动,使之具有一种让人醉去的“呼吸感”。就我的感受来说,滴落到画布上的“痕迹”本身,已非简单的视觉游戏,它让偶然性的色彩即兴坠入画面,便转而交由理性统摄,这一点颇似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无形的笔触经过有效控制转换为有形的体积,从而使笔触本身具有了造型的意味。

所以,魏鲁安的探索意义在于,将材料、技法与表达主题,既各自凸显特点,又相融无间地结合,从而实现了赋予无形的笔触以有形艺术诉求,完成了独属自己,甚至无法自我复制的情感释放。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表现主义笔触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艺术之春
情绪在表现主义油画中的实践与运用研究
原始表现主义的画像——沃尔特·米卡作品欣赏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关于表现主义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梵高:笔触与激情
向古典主义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