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2022-04-06■文/黄

幸福家庭 2022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学校

■文/黄 杰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内被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双减”政策等,以期从宏观上调控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小学生心理健康包含自我认知、情绪问题、人际交往、抗挫折能力等内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其特点。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否得到改善,关键在于学生自身,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使其掌握心理调节技巧,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 成长。

一、新时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现状

随着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的全面展开,全国各地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和专业性都有所提升。教师除了需要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从而做到科学育人。在小学教育的日常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意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然而,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专职心理教师较少。同时受到地理位置影响,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教育资源往往更加优越,教师也更能注意到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于同一地区的学校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学校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同样学校内部也存在不同的问题,比如一些学校缺少心理健康教育人才, 一些学校没有设置相应的心理教育课程等。

近年来,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状况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发展较为缓慢,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国教育部出台了多份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途径方法和必要的组织实施要求。因此,学校应重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新时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策略

(一)组织系统专业的培训

专业性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首要难题,因为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都需要专业人才。然而,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由思政教师、学校大队辅导员、团委书记等资深德育工作者负责,这些教师的指导存在专业性不强的问题。比如,一些教师缺乏科学引导的技巧,采用强调式的口吻向学生灌输道理,反而加重了学生的思想负担;一些教师缺乏换位思考能力,难以与学生共情,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敷衍回答,不重视学生的诉求,导致心理健康辅导停留于表面,无法真正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者必须掌握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具备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学校要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对于心理健康教师的选聘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保证教师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能秉持着一颗仁爱之心,能够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对于已经聘用的教师,学校应定期组织理论进修及实践培训,使他们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将先进的理论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技能。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逐渐形成系统的、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网络。此外,国家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力度,规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取得标准,以保证人才质量。

(二)开发和建设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学校要考虑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在内容方面,应根据小学各个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比如,低年级学生主要是对学校环境的适应、人际关系的处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年级学生则开始在集体中关注自我,思考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建立自我与外界的连接等;高年级的学生要进一步加强对自我的认识,进行情绪训练,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同时,学校要对各个年级进行适当的“问题解决”教学,比如如何正确应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压力、解决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冲突等,引导学生学会求同存异、换位思考,以帮助学生预防与解决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课程形式的选择上,学校应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减少说教,注重学生内心的感受。学校可以采用实践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亲身感受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许多学校都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各个年级缺乏连贯性。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育工作,重点考虑各个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问题。比如,在低年级,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游戏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依托绘本、动画、小实验等媒介,化抽象为具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主动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在中高年级,教师可以通过团体辅导、开放式情境设计、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健全人格,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三)建立以预防为主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要将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校应建立以预防为主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 作体系。

在初级预防阶段,学校可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信任关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积极因素挂钩,比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良好的社交技能、向人倾诉的欲望,等等。这能够帮助学生在学校的人际交往和学习中更好地应对环境的变化,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初级预防面向全体学生,而中级预防则要面向具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的挑战,比如人际关系不佳、学业成绩退步等。在中级预防阶段,心理健康教师应利用专业知识疏导学生心理,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个人建议,在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未发展严重的情况下,及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对于那些长期存在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发展为“病症”的学生,则要进行高级预防,必须由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结合医院出具的诊断结果进行心理干预。以预防为主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金字塔形的心理健康预防措施,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指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 地成长。

(四)整合社会资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主体不仅仅是学校,学校要加强同社会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 康发展。

例如,学校可以与同区域内的小学进行相互交流,寻求更加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学校也可以联系社会公益组织,带领学生开展义工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同时,社会性的团体活动能够让学生萌发对集体的责任感和依赖,加强学生集体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进校园,给广大师生开 展心理健康讲座,借助社会力量,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添砖加瓦。

(五)家校共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仅有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和呵护是不够的,学生最终要回归家庭,因此学校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学生的自我意识尚不成熟,因此外界对学生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学校、家长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三方应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家庭教育指导涵盖了方方面面,而心理教育正是其中之一。许多学生出现的不良习惯或者行为问题,究其根本是学生心理层面的认知偏差导致的。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由学校与社会机构等两大方面组成,而家长往往更加信任由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这反映了家长群体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的诉求。学校建立的心理辅导室等场所,不仅担负着为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排解学生心理困扰的职责,还承担着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任务。学校要帮助学生家长科学地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避免家庭教育中出现忽视学生心理问题的情况。家长是家校社三方教育合力和保障心理辅导一致性的重要教育伙伴,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由于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探索实践,创设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通过社会、学校与家庭来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衔接,使之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学校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学校推介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