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打造贾鲁河文化保护带的历史文化基础及必要性研究
2022-04-06张永清
□张永清
打造和提升贾鲁河文化保护带,让郑州看不见的历史文化借助这条打通郑州全域水系、被誉为郑州母亲河的河流呈现出来,使贾鲁河真正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文化韵河、经济富河、生态靓河,为郑州市高质量发展注入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进一步带动贾鲁河文化旅游产业链,使贾鲁河历史文化景观带真正成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示范工程,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的标志工程,进一步擦亮黄河文化符号,打造郑州市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本文试从郑州打造贾鲁河文化保护带的历史文化基础及必要性角度进行分析,阐述打造贾鲁河文化保护带的重要意义和实施路径。
一、贾鲁河河流概况
贾鲁河古称“鸿沟”,是战国时期魏国开凿的连接黄河、淮河的一条人工运河。经过历史的发展和河道演变,目前的贾鲁河发源于郑州新密市白寨杨树岗圣水峪一带,由郑州市西南部蜿蜒而下,经尖岗水库、西流湖、郑州市区北部,向东流经中牟,自中牟进入开封,流经开封市祥符区、尉氏县,与开封运粮河相连接。再向东南至周口市,流经周口市扶沟县、西华县、川汇区,然后注入沙颍河,经沙颍河最终汇入淮河。它地跨郑州、开封、周口3 市,全长255.8 千米,流域面积达5896 平方千米,是河南省境内除黄河以外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素有“小黄河”之称。
贾鲁河郑州段河道流经区域自郑州西北向东南,以犹如黄河一样的“几”字形弯状环抱着郑州,不仅连接了黄河、淮河,沿途又汇合了多个支流,形成了贾鲁河独有的流域、水域体系,成为郑州城市水网的基础,其沿河廊道的生态和文化保护,对于整个郑州生态、文化的托起作用都至关重要。贾鲁河自战国时期魏惠王开凿后,至今已有2300 多年历史,是郑州境内名副其实“活着的”河流,是一条有活力的河,与郑州一直伴生到现在。因此,打造贾鲁河文化保护带,其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对黄河南岸的郑州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历史文化基础
1.悠久的漕运文化。贾鲁河是黄河中下游的中原腹地上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一条非常完整的航运水系,曾将济、睢、颍、濮、汝、岁、泗、丹等河流连通起来,漕运非常发达,历经战国鸿沟水系、隋唐通济渠、宋代汴河、元明清贾鲁河4 个重要的漕运发展阶段。其漕运功能持续了2000 多年,积淀了深厚的漕运文化,如今局部河段仍在使用。贾鲁河水系自成一体,具有良好的漕运基础。
贾鲁河开凿于战国时期,当时称“鸿沟”,开凿后便北引黄河水到圃田泽,再开凿大沟东到大梁(今开封),后又东引圃田水过开封,向南连接淮河,最终沟通了黄河和淮河,将济、睢、颍、濮、汝、岁、泗、丹等河流也连通起来,形成了当时黄淮平原上以鸿沟为主体、以自然河流为支撑的完整运河网,这也是战国时黄河下游最大的人工航运交通网络。唐宋时期,它是王朝骨干漕运河道。隋唐开凿大运河,通济渠(时称汴河)是其首要阶段,借助鸿沟(贾鲁河前身)、浪荡渠、睢水等直通淮河。北宋时,它成为仅次于汴河的第二大运河,与汴河、黄河、五丈河合称“漕运四河”,其航道入淮后向南直达长江下游地区,造就了朱仙镇、周家口镇等一批繁荣古镇。元明清时期,其漕运依然兴旺。元代,贾鲁治黄河并疏浚贾鲁河,再现河道繁荣盛景,并将其改名“贾鲁河”,它成为当时中原腹地通江达海、连接西北和东南的一条重要水上漕运通道,在黄河下游的中原水运网交通中处于重要地位。
2.与黄河文化关系密切的河史文化。贾鲁河与黄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河史文化波澜壮阔,非常丰富,集中体现着黄河文化的精髓。历史上黄河水患总会波及贾鲁河,治理黄河也几乎都包括对贾鲁河的治理,贾鲁河与黄河互为表里、休戚与共。贾鲁河名称多次更迭,河道多次变迁,大禹、战国魏惠王、东汉王景、北宋刘大夏、元代贾鲁、明代的胡世宁与范守己等治黄人物都与贾鲁河治理密切相关。尤其是元代的贾鲁治河,堪称黄河治河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元末黄河决口频繁,贾鲁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独创“石船堤”堵塞河道之法,效果明显,被后人尊称“河神”。贾鲁对黄河和贾鲁河的治理集中反映了中国治河工程中的工匠精神,以及中国历代治河中与洪水搏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此种精神也是黄河文化的精髓。
3.声名远扬、影响深远的鸿沟文化。贾鲁河科学大道至中州大道段属于鸿沟文化遗址所在地。贾鲁河于战国开凿之初称"鸿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是黄淮间的主要交通线路之一,建成后便不断卷入战争,成为分割楚汉的水道,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楚汉之争时的分界线,后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就是以鸿沟为界。郑州荥阳广武镇仍保存着汉霸二王城遗址,该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秦汉之际刘邦和项羽对垒时分别修筑的东、西广武城,二城中间隔着的广武涧,传说便是战国时期的鸿沟,这条涧便是棋盘山的“楚河汉界”。“鸿沟文化”已经超越河道文化,融进黄河文化的血脉,成为中华文化的著名篇章,影响深远。
4.河域内丰富的文化遗产。据水利部门和文物部门调查,贾鲁河郑州段河道流域内现存有丰富的水文化遗迹点和历史文化遗迹点。以郑州段为例,水文化遗迹点主要有冰暖泉、圣水峪泉、圣水寺、圣水峪电灌站、光武陈渡槽、南郭家嘴渡槽、尖岗水库启闭塔、柿园水厂取水泵房、贾鲁河文化路铁路桥、北三官庙桥、水溃遗迹等11 处;历史文化遗迹点主要有打虎亭汉墓(新密)、苑陵故城(新密)、老奶奶庙遗址(二七区)、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和纪念堂(二七区)、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中原区)、京襄城(荥阳市)、汉霸二王城遗址(荥阳市)、古荥冶铁遗址(惠济区)、小双桥遗址(高新区)、后庄王遗址(高新区)、尚岗杨遗址(经开区)、祭伯城遗址(郑东新区)、寿圣寺双塔(中牟)等10 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 处、市保单位9处、区保单位2 处、古寺庙5 处,拥有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遗址世界文化遗产1 处。此外,河道附近周边亦有李家沟遗址(新密市岳村镇)、娘娘寨遗址(荥阳市豫龙镇)、青台遗址(荥阳市广武镇)、苌村汉墓(荥阳市王村镇)、官庄遗址(荥阳市高村乡)、秦王寨遗址(荥阳市高村乡)、扁担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荥阳市京城路)等近10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域内文化遗迹众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贾鲁河河道的上中下游保存有著名的文化遗存,上游有“郑州现代人最早的家”——距今5 万—3 万年的老奶奶庙遗址,为2011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荥阳汉霸二王城是两千多年前楚汉战争的鲜活见证,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于贾鲁河南北两端的朱仙镇和周家口镇则分别是全国四大历史名镇之一和中原四大名镇之一;而通济渠郑州段遗址即是汴河和蔡河部分河段,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郑州惠济区京水村是贾鲁河故道支流京水附近的古村落,还有与贾鲁河有直接关系的贾河村,等等。
三、必要性略述
1.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需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2019 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两岸的治理是保障黄河治理的重要举措,贾鲁河素有“小黄河”之称,与黄河关系密切,其保护治理与文化传承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打造和提升贾鲁河文化保护带,通过对黄河支流贾鲁河的治理和保护,可以进一步巩固贾鲁河综合治理效果,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强郑州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更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郑州城市文化品位和魅力,造福两岸百姓,从而可以更好地推进和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2.提升郑州城市河流文明及人文环境基础的需要。贾鲁河郑州段河道,是郑州市最长的一条内河,与黄河“互为表里”,位于黄河南岸。河长137 千米,流域面积2750 平方千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二七区、中原区、高新区、惠济区、金水区、郑东新区、中牟县7 个行政区,不仅环抱省城核心区域,而且将索须河、贾鲁支河、七里河、潮河、东风渠、金水河、熊儿河、贾峪河、魏河等10 余条支流水系汇流其中,形成了郑州境内以贾鲁河为主体、千丝万缕的河道水网,滋养郑州域内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被称为郑州市的“母亲河”。
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是郑州市2016 年以来的重点项目建设工程,郑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安全河、景观河、生态河、幸福河、文脉河”建设目标要求对贾鲁河进行了生态治理。郑州段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基本完成,治理范围自贾鲁河上游尖岗水库至贾鲁河开封界,治理长度62.77 千米,最窄处不低于90 米,最宽处达350 米,总占地面积达32.45 平方千米。其中水面面积达11.5 平方千米,绿化面积达20.95 平方千米,蓝线内岸坡景观绿化基本完成96%以上,行道树栽植总量为5 万余棵,边坡乔灌木已栽植25 万余棵,地被已栽植323 万平方米。目前两岸堤顶道路基层基本完成,面层完成110 千米,开挖建设的4 处湖泊湿地已形成全水面,“六山、六湖、六岛、九岭、十二园”景观布局的宽阔河湖水景已初步形成,水岸交融、绿色和谐的水生态景观初步呈现,百里长河生态优势明显,为打造和提升百里长河文化保护带提供了充足的生态环境条件和人文条件。
3.提升贾鲁河自身历史文化魅力的需要。郑州紧邻黄河,郑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贾鲁河作为郑州市的“母亲河”,历史文化悠久,与黄河关系密切,是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贾鲁河的综合治理更应该从落实好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思考,高站位谋划贾鲁河治理与文化带建设。目前,贾鲁河治理仅囿于小观念的河道治理,侧重生态景观的修复和建设,未突破“小生态”“小景观”观念束缚,缺乏对文化元素的足够重视,文化河道的特征不够凸显,沿河著名文化元素没有挖掘出来并通过可视可触的方式表达出来,不能够充分展现出历经2300 多年、贯穿郑州市137 千米、浩浩荡荡的贾鲁河的恢宏气势和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也不能完全体现出贾鲁河“文脉河”的理念,与郑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以及中心城市建设不匹配。未充分体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新要求。
四、打造贾鲁河文化保护带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全流域概念问题。贾鲁河流域跨郑州、开封、周口3 市。目前,郑州率先一步进行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周口、开封也表现出关注和重视,三市综合治理开展情况各有不同,可考虑省级统筹规划,形成有效合力,集中力量打造更高层面文化品牌。
2.高标准专项规划编制问题。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规划,引领贾鲁河郑州段文化景观带建设。在贾鲁河治理总规划下,编制历史文化保护带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与总规划相衔接,与生态建设相融合,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将文化融入经济、城建、民生等各方面,将其打造成弘扬黄河文化、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将贾鲁河历史文化优势凸显出来,谋划“运河记忆”旅游线路。
3.水源缺乏问题。河流的灵魂在于水,文化的传承也在于水,河流是城市的血液,城市的灵性也依赖于水。郑州本属于严重缺水的北方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突出。贾鲁河之前的源头新密白寨镇的圣水泉,以及二七区侯寨街道的暖泉和冰泉于20世纪末就断流了,贾鲁河失去了天然水源。近些年,贾鲁河靠五龙口、马头岗污水处理厂排出的中水维系。因此,解决贾鲁河水源问题显得至关重要,确保贾鲁河保持一定的水生态流量,注重全流域水质安全。贾鲁河郑州段水源不够充足,可能的水源有三:一是通过黄河引水。贾鲁河距离黄河较近,开凿之初就是从黄河引水;二是凭借“海绵城市”理念和沿河多项水利设施,利用科技手段打造沿河蓄水设施,采用雨水收集汇流等措施,利用自然条件为贾鲁河蓄水;三是充分利用一、二、三级水源,做好水源循环利用工作。数千年来,贾鲁河孕育、润泽了郑州这座历史文化古城。
4.沿河配套设施和科技支撑问题。沿河配套设施是贾鲁河文化带长期良性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但目前自动饮水机、防晒区、休息椅、自动停车场、环保公厕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远远不够,缺乏吸引力,不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的休闲游玩、观光旅游服务,与打造贾鲁河文化带的目标定位不相匹配。应以科技为引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高起点、高站位规划建设沿河配套设施,配置河道周边基础设施,打造沿河5G 通道,为游客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全覆盖服务。引进“智慧环保型公厕”等硬件设施配套。同时,考虑自动饮水机、防晒区、休息椅、环保垃圾桶等便民设施。沿河设立运动休闲区,建设球场,置入运动器材,为民众休闲娱乐提供便利等。规划和打造安全、便利的交通旅游线路和停车场等。充分利用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等展示和宣传贾鲁河历史文化,加大科技元素投入力度,与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发展理念相适应。满足现代人的文化与精神需求。
贾鲁河是一条实实在在流淌着的、活着的历史人文河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议挖掘、打造和利用贾鲁河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等诸多文物保护单位和水文化点,以贾鲁河为“藤”,以沿线诸多文化点为“瓜”,“长藤结瓜连成带”,将贾鲁河打造成一条顺河而下的历史文化展示带、保护带,使其成为郑州市的一张可观可触碰的历史文化名片。通过贾鲁河这条河,将郑州境内沿河的重要文化点一一串联起来,把整个郑州看不见的历史借助河道生态和文化廊道的打造凸显出来,从而展现郑州历史文化名城数千年的文化底蕴。通过贾鲁河这条历史之河来唤醒、激活郑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让人们一边看河,一边看城,充分感受黄河边上郑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生态美景和文化魅力。从交通旅游线路上来讲,无论进入郑州城市,还是离开郑州城市,都可以沿着贾鲁河这条生态和文化保护带主干道一路看景,从山地看到台地,从台地看到平原,形成郑州一道独特的河道地貌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