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花专类园的景观营造与探索
——以东莞植物园兰花园为例

2022-04-06卓书斌欧阳勤森郝静静邹婉霞田海娟马洪洋

绿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植物园兰花温室

卓书斌,欧阳勤森,郝静静,邹婉霞,田海娟,马洪洋

(东莞植物园,广东 东莞 523086)

1 引言

植物专类园是指依据某一地域特色,专门收集同一科、属或具同一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的若干种和品种的著名树木和花卉,并以其作为主要构景元素的综合性园地[1,2];兼具植物保育、科普教育、生态休闲、科学研究等功能[3,4]。兰花为兰科植物(Orchidaceae)的总称,是被子植物多样性最高的类群之一[5,6]。据统计,全世界兰科植物共843属,2.2~2.7万种,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中国约194属1402种,是世界兰科植物分布中心,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台湾、海南、西藏等地区[7,8]。兰花姿、色、香兼备,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素有“花中君子”之称,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9,10]。

近年来,兰花被广泛应用于园林造景中,在一些旅游景点、高档住宿区和专类园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11,12]。华南植物园、仙湖植物园、青秀山植物园等植物园在建设中将兰科植物作为一种景观植物广泛应用,景观效果良好[13]。东莞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城市绿化和美化被高度重视,东莞植物园的建成更成为东莞的生态地标。东莞植物园兰圃经过长期建设,在科学研究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缺少园林艺术景观和科普展示价值的亮点,基本不具备开放游览条件。此次东莞植物园一期工程建设,以兰圃为基础,规划建成了集植物保育与景观示范为一体的兰花专类园,本文总结其规划设计与景观营造的做法,旨在为兰花专类园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兰花园概况

2.1 项目背景

东莞市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品质,政府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启动东莞植物园的规划建设。植物园建设共分为两期,一期工程主要建设12个植物专类园,其中,兰花园是一个精心布置的精品专类园;二期工程主要用于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并提升专类园的景观。

东莞植物园兰花专类园位于莞香园对面,地处水濂山南麓,毗邻植物园南门。该园始建于2016年8月,于2019年5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占地面积约3 hm2,其中核心区约1 hm2,展览温室346 m2,种植了国兰、石斛、石豆兰等200余种兰科植物, 是广东一流的高品质温室展览兰花专类园,同时也是占地面积最大,兰科植物最丰富的兰花专类园之一。

2.2 规划目标

兰花专类园充分利用场地的现状和条件,依据兰花的生态习性进行科学分区种植,同时以兰花文化为元素,结合岭南文化特色,提升兰花专类园的文化内涵。充分依托东莞植物园的小气候环境,实现兰花专类园与园区景观有机融合,为市民提供一处可游览观光、科普学习的场所。此外,兰花专类园力争在3~5年内,收集兰科植物种类达到500~800种。

3 设计理念与营建技术

3.1 规划设计构思

兰花专类园以“幽兰空谷,中西融合”为设计理念,采用结合东西方元素及生态自然的手法,同时融入疍家文化及岭南园林特色。通过展示国兰的优雅,洋兰的秀丽,集兰花的馥郁幽香、色彩、形态和意境美于一园,营造出一幅模拟空谷生幽兰的热带雨林景观,形成一座神秘幽深的兰花专类园(图1、2)。

图1 兰花专类园平面

图2 兰花专类园鸟瞰

3.2 营建关键技术

3.2.1 兰花专类园的选址

选址是建设专类园的基础,相地若合宜,造园自然得体。兰科植物普遍具有肥厚的茎或假鳞茎及叶、裸露且粗大的气根,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耐干旱,喜冷凉、空气湿度高的环境。因此,兰花专类园在规划上应以兰科植物的生态习性为基础,综合考虑地形、小气候等因素。选址应宽敞通风,防止积水。在华南地区,夏季炎热高温,应充分考虑兰花安全越夏。因此,兰花园选址毗邻植物园南门,依山傍水、山水格局和原有植被条件好,既利于游客参观游览又易于植物造景。兰花各品种对光照的要求略有差异;如石斛兰属多耐半荫,万代兰属喜阳,兜兰属、兰属等多数地生兰喜荫;因而规划时建造了展览温室,室外则保留或栽植部分乔木遮荫,为兰花营造多样化的生境。

3.2.2 兰花种(品种)分区规划

综合考虑兰花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有选择性地引进抗性强、病虫害少、适合广东气候的兰花种(品种)。依据兰科植物的生态习性在分区上进行了科学地划分,室外以抗逆性强的兰花品种为主;展览温室则以原种为主;设置国兰区、石斛区、兜兰区、蝴蝶兰区、卡特兰区、大花蕙兰区、石豆兰区、文心兰区、万代兰区共9个展示区,并形成游览路线。园区配置兰科植物122种93品种,隶属于41属。同时,通过引进其他热带观赏植物,增加植物多样性,丰富景观。如在花境景观中,利用鹤顶兰、白及等地生兰作为中、后层背景材料,底层则配置花期相近且对比色系的草本花卉,秋海棠类、苦苣苔类、玉簪等,突出景观效果。

3.2.3 植物配置原则

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基础上,将耐热性不同的兰花及其品种与其他植物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构建以兰花为骨架,配以乔灌木及地被,形成多层次的复合自然生态景观。同时注重景观的营造,依据东莞市的气候,兰花的花期多集中于春夏季,秋冬季节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花灌木进行合理搭配,以补充兰花的空花期,丰富四季景观。

3.2.4 生境营造技术

结合不同兰花种(品种)的生态习性及对自然生境的要求,充分利用园区原有的地势、坡位、乔木等条件营建生境,采用塑造微地形、乔灌木遮荫、营建溪涧、设喷雾等技术,结合兰花的生态习性,采用多样化种植形式,满足其光照、湿度等方面的需求,保证兰花及其他植物的良好生长和景观效果。

4 兰花专类园营建

4.1 总体布局

全园划分为室外、展览温室两个区域,并以溪涧连通贯穿全园。室外包括入口广场、休闲景观平台区、岭南文化展示区、科普之路;展览温室分为国兰区、石斛区、兜兰区、空气凤梨、秋海棠等多个种植区。室内外景观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又各具特色,展览温室中心区域多为兰花原生种分区域集中种植,室外为兰花不同品种的混合种植,形成丰富多彩的雨林景观,为游客提供一处兰花种质资源的科普教育区域。

4.2 建设过程

兰花专类园的建设分为5个阶段:①对现场原有植被及地形进行整理,保留部分乔木及花灌木;②道路体系、展览温室建造、水系建设及水电喷雾管线预埋处理;③室外与展览温室园建营造及艺术布景,如景观亭、假山、溪涧、景观桥、景观墙等;④室内外植物景观营造;⑤配置景观小品及安装外围栏杆。

4.3 景观营建

4.3.1 出入口

兰花专类园共设东、北2个出入口分流,其中东入口为进口,北入口为出口,沿路营造花境景观及兰花艺术布景等,东入口以榕树塑树为界限,塑树上配置各类兰花与巢蕨等,几棵异叶南洋杉相交形成障景,吸引游客入园(图3)。北入口与景观亭衔接,可为游人提供休憩场所;展览温室区设置二个门,于西面设置两个大门分为进口和出口,进行分流,便于管理。

图3 入口广场

4.3.2 游览路线设计

园路主要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布休息场所的作用[7]。兰花专类园共分为2条游览路线:一级游览路线,贯穿全园,采用沥青铺筑,透水性好,也解决了主干道的通行问题;二级游览路线是兰花观赏区的步行道路与兰花展览温室与主干道的连接道路。

4.3.3 溪涧营建

水体景观以溪涧的表达形式将生态绿色、海绵城市等理念融入规划与建设中。溪涧底部设置防水膜,形成循环水系统,其上铺筑卵石与吸水石等,最低点为一个小型水生植物造景区,通过雨水管道将园区内收集的雨水汇入园区湖中,有效解决了园区的排水问题,也促进了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兰花创造了良好的生境。

4.3.4 地形塑造

自然式园林讲究“相地合宜,师法自然”,兰花专类园在地形的处理上独具匠心,不仅保留了原有场地的自然起伏,在室外疏林草地的缓坡中,自然变化的地形配以自然式的观赏花镜,营造出了优美恬静的山地园林意境。此外,建造的展览温室也增加了微地形的塑造,结合枯木科学配置附生兰花,抬高的景观廊亭,在景观亭里可以俯视整个温室展览区的壮美景色,构成丰富的竖向变化,形成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给人提供多种观赏角度和体验(图4)。

图4 展览温室景观亭微地形处理

4.3.5 喷雾装置的应用

喷雾装置既起到了降温增湿的作用,模拟了热带雨林环境,为兰花的生长提供保障,也增添了浪漫梦幻的景观效果。同时,喷雾装置根据气温调整间隔时间自动喷雾,烟雾缭绕的雾气使游人如同置身于仙境一般。

4.4 植物配置与造景

植物造景紧紧围绕兰花主题,溪涧花境贯穿全园,调整原有大型乔木,增添小乔木及花灌木,营建花境,形成生态自然的植物群落景观。依托原桃花心木等林缘树木的散射光及凉亭所起到的遮阴效果悬挂兰花,配置了富有岭南文化的罗汉松、石榴等。同时,注重景观营造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如园区东侧布置的曲线型花境与公园的二级道路紧密衔接,西侧的主干道配置兰花,与主题园景观相呼应;北侧配置的兰花数量由多变少,慢慢延伸至其它专类园,实现与大环境的有机融合。

4.4.1 兰花的配置

全园共选择了200余种5万余株兰花(表1),充分利用兰花的生态习性,采用地栽、附生悬吊等方式,展现出兰花专类园的盎然生机。温室山石嶙峋、溪涧曲流,是兰花的主要栽培区,以原生种为主,根据兰科植物的生态习性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并分区种植。兰花作为中国的传统名花,形成了独特的“兰文化”,是高洁,坚贞品质的象征,展览温室的国兰与艺术墙上的兰花水墨遥相呼应(图5),一虚一实,一动一静,不仅丰富景观层次及营造意境,激起游客的视觉及心理感受,也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诗情画意、天人合一的理想人居环境的追求。室外多为兰花品种展示,入口区域选用了花期长且颜色丰富的蝴蝶兰系列,悬挂于树藤上,便于循环更换,打造了一组门墙景观(图6);沿二级道路周边铺筑荔枝枯木并附植石斛形成花海,展现其群体美;休息平台选用了花期长且颜色丰富的卡特兰和石斛兰,于高低木桩上打造出一组兰花景观。

表1 东莞植物园兰花专类园中部分主要用于植物造景的兰科植物及其应用形式

图5 兰花水墨意境画

图6 溪涧景观

4.4.2 溪涧植物配置

溪涧贯穿全园,展览温室溪涧花境选择了蓝黑鼠尾草(Salviaguaranitica‘Black and Blue’)、喜沙木(Eremophilamaculatasubsp.maculata)、巢蕨(Neottopterisnidus)、喜林芋(Calatheamakoyana)、秋海棠和苦苣苔等观花观叶植物,吸水石上铺苔藓并附植兰花进行点缀,横跨枯木结合兰花造景丰富主题和空间层次。室外溪涧种植了鸡蛋花(Plumeriarubra‘Acutifolia’)、鸡爪槭(Acerpalmatum)等40种花灌木和草本植物组合成景。花灌木选用了碟花荚蒾(Viburnumhanceanum)、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 rubrum)、红花玉芙蓉(Leucophylumfrutescens)、文殊兰(Crinumasiaticum)等构成溪涧景观的骨架;溪涧边缘种植‘花叶’菖蒲(Acoruscalamus‘Argenteostriatus’)、德国鸢尾(Irisgermanica)、铜钱草(Hydrocotylechinensis)、狐尾藻(Myriophyllumverticillatum)等水生植物;沿岸点缀千层金(Melaleucabracteata)、‘洒金’蜘蛛抱蛋(Aspidistraelatior‘Milky Way’)等色彩艳丽的观叶地被植物,提高了整个溪涧生境的色调,营造出热烈活泼的氛围。

4.4.3 其他特色景观的营造

文化形象在展示、传播的过程中,常常可以通过景观语言的转译对其进行再现。兰花专类园立足本地区特有的植物特色、岭南园林风貌和人文历史内涵,形成鲜明的特点。园中将与兰花相关的文人诗词、科普赋予雕塑小品、艺术墙等园林要素中,结合亭、廊中的楹联、匾额来展现国兰的文化,使游人在赏兰的同时对兰花的文化、经济和观赏价值等有进一步的了解;兰花专类园也设置了生态文化展示区,将承载着岭南特色果蔬的渔船与植物组合呈现,传承了疍家渔家文化,极富野趣,令人流连忘返(图7)。为了达到步移景异、移步换景的观赏效果,园内多处采用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的混合复层种植模式,如休闲区由鸡蛋花、罗汉松、鹤望兰界定空间,观叶秋海棠与天南星科观叶植物等混植,转角处营造“柳暗花明”的感触,让游客置身于美轮美奂的秘境中。路口交叉处植物群落重点展现,展览温室入口处由积水凤梨、观叶海棠、兰花(图8)等组成景观节点。

图7 疍家渔家文化

图8 展览温室入口处景观节点

5 结论与建议

兰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品种繁多,自古享有“王者香”之美誉,自春秋经隋唐至明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兰花文化[14,15]。兰花专类园应在引种培育的基础上,合理营造植物景观并深度挖掘兰花文化来体现兰花专类园的主题,使游客在观赏兰花的同时,感受兰花文化的丰富底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态园林建设的要求,兰花专类园将在城市园林中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文以东莞植物园兰花园建设及景观配置为参照,对兰花专类园的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①建造兰花专类园时要突出地方特色,寻找切入点,弘扬人文情怀,建造出具有地方风情的兰花专类园;②景观与科普融合,展示兰花色、香、姿等观赏特色;③合理进行功能分区,将观赏、科普、休闲融为一体,使兰花专类园为更广泛的人群所接受;④将中国传统园林和西方园林的造景手法相结合,融合中西方兰花文化,为兰花专类园的国际化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植物园兰花温室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种兰花
兰花开
成语植物园
谁困住了热先生?(一)
我爱你兰花
绵纸植物园
兰花螳螂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
中国温室网会员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