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寒地区老旧公园适老化改造策略研究
——以乌鲁木齐人民公园为例

2022-04-06普丽群

绿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老化公园植物

杨 盼,普丽群,王 策

(1.新疆农业大学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4)

1 引言

老旧公园是老年人日常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其在彰显时代印记的同时,也面临老龄化程度高、基础设施配备落后的问题。严寒地区,地质、气候等均具有特殊性,老旧公园的基础设施的可持续使用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1~3]。调查严寒地区老旧公园现存弊病,寻找适老化改造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意义,符合我国的国情和时代背景[6~11]。

2 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现状分析

2.1 人民公园基本概况

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位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友好南路3号。它始建于1884 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乌鲁木齐市中心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且集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其占地面积30万m2(约450亩),绿化覆盖率96%,海拔715~721 m。总体上地形走势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除局部有微地形和人工湖外,大体上较为平坦、开阔。2006年创建国家3A级风景旅游景区公园。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国防教育主题公园试点单位。

2.2 人民公园老年人使用现状主要问题调研

本次研究通过现状调研和访谈,对人民公园内老年人的活动空间特征、植物景观、基础设施进行了总结分析。

2.2.1 活动空间特征

人民公园老年人活动空间特征如表1所示。

图1 活动空间特征

通过调研可知,人民公园老年人活动类型大概有晒太阳、闲聊、棋牌、戏曲舞蹈、器械锻炼、球类、散步遛鸟、照顾小孩、摄影、阅读十大类。空间独立性大体分为中、强、弱三种,空间形态分为点、线、面三种,空间状态分为动、静两种。

人民公园现状空间分布下,老年人虽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活动空间(图2)。但经过调研,仍存在以下问题。

图2 人民公园空间分布

(1)独立性。公园内部独立空间的分隔存在干扰的情况,不能保证需单独占地的活动类型占据相对半封闭或封闭的场地;主要矛盾点在于动态、静态的活动存在互相干扰的情况。

(2)可达性。前期道路设计的考虑仅仅满足了游人游览空间分布的丰富度,在分级道路的平面线性导向性及标识导向性不足,导致初来的老年人单日有效场地活动时间减少,空间利用率降低。

(3)融合性。单个场地空间形态良好,但空间融合度不高,老年人的空间体验的流畅舒适度欠佳。

2.2.2 植物景观

公园大部分树木为20世纪50、60年代种植,树种大部分为榆树。林下种植丰富,有成片、成带的灌木及开花乔木穿插,林地群落结构完整。树林茂密,种植密度很高,土壤条件良好,原土层为河床卵砾石,地质结构稳定。现状植物造景,通过对植物的合理利用,打造出了丰富有趣的空间体验。因严寒地区植物品种丰富度不高、养护成本高等因素,公园为了保证三季有景,公园内配备有阳光温室,培育盆栽灌木及地被花卉,除减少生产成本以外,也保证了公园植物景观层次的丰富性和植物资源供给的及时性。但经调研,仍存在一些问题。从公园南门入口转角处,孤植了桑葚树,6月果期时,果实成熟后直接掉落在花岗岩地面上,造成卫生问题。在景观效果方面,老人在公园中,视距不足,也无法完整地看到桑 葚树硕果累累的景象。植物的疗愈作用减弱,影响了老年人的体验。总体反映了两个问题:

(1)初期规划设计考虑不全面,没有考虑观赏视距长短及角度、种植点合理性问题,大幅度减弱了植物的造景效果。

(2)后期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对场地的清理养护不到位。

2.2.3 基础设施

已有基础设施破旧,损坏严重,是全国老旧公园的共性。乌鲁木齐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干旱酷热,冬季风雪严寒。多年平均气温7.3 ℃,全年中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4.5 ℃,历史极端最高温40.6 ℃;1月份最冷,极端最低温-41.5 ℃,寒冷季节较长。对于像乌鲁木齐这样的严寒地区而言,温度、湿度对基础设施的考验只增不减。据不完全统计,园区内4月份器械锻炼区域座椅入座率不足8%。基础设施主要存在以下3个问题。

(1)园内树池座椅铺设花岗岩表层,表面温度较低。

(2)园内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足,公厕内未考虑老年人的使用安全性,且公共卫生状况堪忧。

(3)园内高差较大处,缓坡坡度不合理等。

3 严寒地区老旧公园适老化改造策略

基于以上针对人民公园适老化存在问题的分析,并结合老龄人口生理、心理和具体需求等因素,宜采取以下改造策略。

3.1 空间布局的丰富和复合

为提高老年人的参与感,建立丰富的游憩空间。通过区别主次干道铺装形式,丰富底面;通过增加垂直绿化,丰富原本单调的立面(墙面)。将公园空间特点与老年人在不同时间段的活动特征复合考虑,提高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更加方便老年人的使用。同时,提高公园活动场地的活力。增加口袋空间,做到让每一块土地资源都发挥价值,提高空间利用率。

3.2 疗愈景观的营造和养护

在植物选择上,在不破坏公园生态稳定性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公园内的生态多样性,形成小气候。具体办法包括:丰富植物种类、植物空间的开合关系,加大栽植后的养护管理力度。让老年人在公园内,通过听、视、嗅、味、触觉等感官逐步建立与环境的联系,并因此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思考,有利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也不意味着见缝插绿,一味的增加数量。经调研,人民公园地面灌溉用水主要来源于平渠水和地下水,初春和深秋用水,主要依靠自来水和园内的机井补充,现有的灌溉方式为水泥渠道漫灌和喷灌结合。现状供水科学性足够,但植物养护用水,需水量较大,而可供给使用的水源却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因此植物的增量也要在可控范围内增加,以构建节约型园林为准则。

3.3 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补充

主要包括配套服务设施和无障碍设施。

(1)配套服务设施应与时俱进。公园老旧,配套设施老化,局部破损严重,有安全隐患,应及时维修更换。在积极老龄化的背景下,强化服务设施的适老化指向性至关重要。

(2)根据老年人的行动特征,应充分考虑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和尺度,方便老年人的使用。

(3)严寒地区,冬季公园使用效率较低,考虑增建阳光房,给老年人提供温暖的棋类等娱乐空间。

(4)作为补充,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人民公园的适老化改造中。

3.4 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保存

老旧公园有特有的历史内涵,老年人对其也有一定的归属感。人民公园园内有岚园(阅微草堂)、湖心亭、丹凤朝阳阁、火车长廊等古典建筑,赋予了公园浓厚的文化气息。朝阳阁、各族人民烈士纪念碑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历史文化空间布局改造应充分尊重场地的历史文脉,宜新增适老化空间而不宜大改,让历史文化建筑在保护的举措下,保存的更久,给予老年人心灵的慰藉。

3.5 防灾避险的体验与科普

老年群体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是较弱的一方,针对事故灾难、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侵害的问题,保护老年人,除了外在环境的保护,老年人自身应对灾害的能力也有待提升。人民公园是乌鲁木齐市的防灾避险公园之一,应该强化公园本身对于防灾避险知识的体验与科普。首先,可以利用园内空白荒废场地,增设防灾避险体验馆,让老年人以情景式体验的方式增强记忆点,身临其境的学习避难知识。其次,现状园内设置有生态科普、党史宣传栏以及防灾避险区域平面图,应考虑增设防灾避险基本技能宣传栏。

4 结语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生育率下降,与预期寿命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超越国别与地区,开始成为全球现象[2]。中国老龄化问题也日趋严峻,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减缓问题的弊端。在城市中心人口密集区,大的规划基本定型。但考虑到老年人活动不便,应在原有场地基础条件上,精细化改造,使原有公园绿地朝适老化方向发展,让老年人感受到来自国家和社会的关怀和温度。严寒地区老旧公园适老化改造,亟待解决的主要是基础设施高效化利用的问题,应尽可能地发掘新材料、新思路,解决公园年使用时长较短的问题,让老年人冬天也能出门逛公园。

猜你喜欢

老化公园植物
适老化理念下的整体橱柜设计创新研究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考虑知识老化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杜绝初春老化肌
EXPLAIN详解血液与血管老化问题!
植物罢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