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挂职书记的热血衷肠
2022-04-06陈艳民
陈艳民
滑县四间房镇位于华北平原的黄河古道,属两市三县交界地,总面积71平方千米,现辖26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人。“新一届‘两委’干部有132名,其中交叉任职44名,女干部30名,90后一肩挑2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2名。境内有古迹两处,一处是明万历年间修建的广济桥,另一处是北宋元佑八年立的行务碑。2020年,新建村党群服务中心1个,改造1个,2021年计划新建党群服务中心3个,改造2个……”诸如这些,对滑县四间房镇挂职党委副书记陈炜来说,如数家珍。
扎根农村用真心
陈炜,中共党员,教育硕士,安阳市教育局装备中心副主任。2019年金秋,他服从组织安排,不顾家人的劝阻,从100公里外的安阳市到比较贫穷的滑县四间房镇挂职党委副书记。陈炜到任后,为了适应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乡村基层的巨大变化,尽快地融入到新岗位、新环境,他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端正态度,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同事们请教。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和村民聊天拉家常,倾听民声,关注民意。撰写工作学习笔记60篇、心得体会14篇、调研报告2篇,合计5万多字,其间,还翻阅各类农业书籍15本。他以工匠精神打磨自己,记录村情村事,掌握农业多方面的知识,用智慧和勤奋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为展开进一步的工作,夯实了基础。
正当陈炜精力旺盛、开拓进取之时,水土不服给他带来了生活的困苦,一喝水就拉肚子;再加上四间房镇政府驻地紧临国道,每天过往大卡车几万辆,尤其是夜间,车辆噪音导致他长期睡眠不足,本来健硕的身体眼看要垮下来,但他以顽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性格,没有被生活的困苦所击倒。他买来矿泉水桶,趁空回安阳时就从家里带水过来,挤时间自己烧水做飯,真正把四间房当成了自己的家,还练就了一口地道的滑县口音,慢慢地,他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四间房人。把挂职当本职,彻底摒弃了挂职就是镀金、走过场的传统认识,踏踏实实扎根农村,在工作中说真话、办实事,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
陈炜挂职以来,坚持长期吃住在镇里,平均每月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26天。乡镇的同事们都笑称他为“全天候书记”。同事们谁家有急事不能来值班,他就帮忙顶上;班子成员出公差不在单位,其工作他代管;谁工作中有困难他帮忙。四间房镇政府大院门卫郭师傅深情地说:“在政府大院,夜里看得最多的就是陈书记房间窗户中透出来的灯光。”
这期间,正值镇里党务工作力量薄弱,没有组织委员,他便主动承担起镇里几乎全部党建工作。狠抓党务建设,强班子,壮队伍,聚人心,增强发展合力,全镇26个行政村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组织发展是党建工作的基础,他坚持党员发展标准,严格组织发展程序,2019年至2020年,全镇发展预备党员57名。为发挥基层党员作用,陈炜结合农村党组织工作实际,扎实推进《四间房镇农村党员积分管理分层量化考核办法》的落实,以制度的形式将量化积分考核的方式具体化,根据党员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划分具体层次,将党员一年的工作和发挥先锋示范作用,以积分的形式具体化,积分结果公示,认真点评,违纪扣分,为村里党组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供更好的平台和载体。
每季度进行党建观摩是滑县的一项党建工作制度。2019年第四季度,在镇党委的支持下,陈炜和同事通过周密筹划,严密组织对全乡全部26个村进行大观摩,为提高各村支部书记发言的质量,他反复3次修订全部26个村支书的发言稿,找问题,找差距,找方向,让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更加务实有效,同时也加大了村干部学习的紧迫感。各村支书通过观摩学习经验,借鉴办法自我反思,从而找到困扰本村发展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发展的思路。有些同志从不理解变为理解,从消极懈怠转变为积极主动。由于陈炜工作开拓创新,有效地推动了村级工作开展,效果可圈可点,得到了市、县领导的肯定和村干部的认可,充分发挥了一个挂职书记的带头引领作用。
村“两委”换届用真功
2020年8月,根据上级的发展计划和要求,滑县村“两委”换届工作全面开始。这次换届,要求跟往年大不相同,一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兼村委会主任工作一肩挑;二是村干部要年轻化,不能超过60岁,必须配备一位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三是严格控制性别比例,村“两委”中至少有一名女性委员;四是要提升村干部学历,村“两委”中至少有一名大专以上,或承诺当选后接受继续教育的干部;五是任期从3年延长至5年。这次换届标准高、要求严,这在很多老乡镇干部眼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说风凉话的、泼冷水的大有人在。老百姓更是倍加关注,翘首以待。组织上考虑到这次换届难度比较大,点名要陈炜主抓这项工作。要知道,农村干部换届对老百姓来说,可是村里的头等大事,在村里最难做的就是换届工作,尤其是这次标准高、要求严不说,关键是还要顶着来自家族派系势力和方方面面的多重压力,俗话说:“能管三军,不管一村。”这对陈炜一个外乡人来说,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在换届工作中,陈炜认真学习上级文件和有关政策法规,成立了全镇村“两委”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在班子扩大会议上专题研究讨论30余次,起草发放换届明白纸20多份,张贴市、县十个部门联合公告,悬挂多条横幅,利用大喇叭广播、微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让换届各项政策深入民心,树立和增强全镇乡村两级干部完成本次换届的信心。陈炜引导各包区分管干部多次深入排查摸底,走村串户,反复分析研判,磨破了嘴,跑细了腿,终将四间房镇26个村(含前赵拐村和后赵拐村合并为赵拐村)划分为三大类型,即7个放心村,13个关注村,6个问题村。经过这段时间抽丝剥茧克难攻坚,换届工作总算是有了点眉目。正值陈炜准备召开会议、针对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时,他接到了妹妹的电话,“哥,我本来不想告诉你,知道你忙,可市人民医院要咱娘转院……”听到这里,陈炜心里很不是滋味,其实,他早些天就知道,母亲后背右侧生发怪病,开始以为是红斑狼疮,也没有太在意,只是让爱人给母亲擦了些药物,想着忙过这一阵再带她去医院好好看看,可没想到会是这么严重。“母亲要是有个啥好歹,我怎么对得起已故的父亲!”责任心和愧疚感咬疼了他全身的每一根神经,他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事情,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在医生的建议下,只好把老母亲转院到省人民医院就诊,待老母亲的病情稍有好转,他就把母亲托付给爱人照看。他怎么也忘不了,临走时母亲那不舍和近乎乞求的眼神,可他心里更明白,村委的换届工作已到了关键时刻,自己又是这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既然组织把这份艰巨的任务交给自己,就要克服种种困难,把换届工作做好、做实,岂能辜负领导的重托和村民的期望。
据包村干部反映,有些村的换届工作开展得很不顺利,总是受到家族势力和派系势力的干扰。陈炜暗下决心,准备和这些不正之风逐一较量较量。可老天又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还真应了那句老话——“屋漏偏逢连阴雨”。在他驾车回工作一线的路上,被一辆半挂大货车严重剐蹭,要不是当时他头脑清醒,处理得当,稍有偏差这条命就没了,那场景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虽说伤势不是那么严重,魂魄却在阎王爷那儿走了一遭……事后,他再三叮嘱妹妹和爱人,千万别让老母亲知道。惊魂未定,伤未痊愈,他就顶着种种压力,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多次召开会议商榷讨论、谋后而定。不厌其烦地进村协调、摸底、谈心,针对存在的难题,制定相应措施,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操作,坚持原则,做到公平公正。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
在选举期间,一个“刺头”村民,因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结果,对陈炜是恨之入骨,甚至扬言威胁。陈炜对那些帮派势力的嚣张气焰,毫不留情,勇于担当,敢于动真碰硬。说服教育权衡利弊,逐步引领村民树立对本次换届工作的信心。领导重视,换届小组成员辛苦努力,加上广大党员、百姓的支持,陈炜开拓进取的思路得以发挥,就连以前多少次换届都没能成功的史寨村,这次换届也一举取得成功。在这成功的背后,陈炜咀嚼着常人无法体味的酸甜苦辣。
2020年入冬,村“两委”换届工作已到了紧要关头,为了高质量按时完成换届工作,忙得他是脚后跟打后脑勺,一个多月都没空探家,偏又遇天气骤冷,冻得他发生了严重的生理反应,加上睡眠不好,脖子、后背疼痛难忍,但他连去市里医院看病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只能在乡卫生院简单处理一下病情。即使这样,他仍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处理好换届工作中的每一项琐碎事情。尤其是在合并前赵拐村和后赵拐村的工作中,他倾注的心血和受的委屈,岂是三言两语能表达清的。换届工作结束后,一些当时说怪话和风凉话的村委干部,甚至是在镇政府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不得不对这位挂职副书记刮目相看,彻底服气了。
防控疫情用真劲
2020年的新春佳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陈炜的所有计划,就连想陪老母亲去复查病情的机会,也被无情的新冠疫情剥夺。根据四间房镇疫情防控方案要求和镇党委的安排,陈炜的主要任务是协助镇党委书记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好党员的先锋主力军作用。在疫情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协助镇党委第一时间组建了28支党员突击队,24小时随时待命。把支部、党员的防控岗位责任制落到实处。早开会,晚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大力强化宣传工作,他按四间房党组织的要求,下发了3个防控疫情公告,发放告知书1万多份、宣传单2万份,挂条幅200余条,电子显示屏10块,利用应急车和各村的大喇叭,每天12小时宣传播报健康防控知识,利用微信群增强村民的防控意识和责任感。
花堤口村是四间房镇2019年的软弱涣散村,在这疫情紧迫的情况下,陈炜这个花堤口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疫情就是命令,一进村,他立即召集村“两委”干部,传达县、镇党委会议精神,成立了花堤口村疫情防控小组,对村里的街道进行无死角消毒,村对村的防护,街坊邻居之间的防护,人对人之间的防护,他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和布置。疫情期间,他了解到这个村在外务工人员比较多,四间房镇又是两市三县交界地,人口流动复杂;关键是东邻的濮阳市,又新增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者,在这疫情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他深深感到了自己的责任重大,村民安全第一,不敢有半点疏忽懈怠。他和村委疫情小组的同志们争分夺秒,对那些返乡人员进行拉网式的排查,严格监管。全面落实封村、封路措施,布设执勤卡点,顶风雪冒严寒,夜以继日地轮换值班,夜查卡点,努力把疫情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限。
这天,他在花堤口村把一系列的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后,回到住处已是很晚,他看到桌上的那包方便面,这才想起,中午自己只啃了一个馒头。他疲惫地和衣躺下,想给家人报个平安,打开手机一看傻了眼,爱人微信里直埋怨:“今天是母亲75岁生日,特殊时期不能回来也就罢了,可你连个电话也不回,害得母亲倒是把你挂念!哪有你这样当儿子的!”此时的陈炜羞惭不已。想来,这段时间疫情比较严峻,常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把老母亲的生日忘得一干二净。他想拨打母亲的电话,可时间已是夜里12点半,打吧,怕影响母亲休息;不打吧,又愧疚难眠。正在纠结,突然手机铃声响起,是母亲的电话。还没等他开口,母亲电话那头话语不断:“儿啊!这么多天来,你连个电话都不回,娘想你了,你是不是有啥事瞒着娘啊?娘知道,你在那边水土不服,想必带去的两桶水,早就喝完了吧?现在你是不是又拉肚子了?”“娘,我没事儿。”“听说你们滑县那边也有一例新冠病毒感染者,邻近的濮阳市又新增了一例,娘担心你啊!上次你车祸的事儿我都知道了,这些日子我总是提心吊胆的,儿啊!你要是再有个一差二错,娘这把老骨头还有啥活头?儿啊!我给你求的那个护身符,你可一定要戴上啊!”陈炜清晰地听到电话那头母亲的抽泣声,他最担心的就是现实的触碰与柔弱的情愫相互牵绊。此刻,他的心像一叶小舟被抛到了风口浪尖,不知所措,本来想说些安慰母亲的甜言和祝福母亲生日快乐的蜜语,此时却说不出只字片言。因为,沸腾奔流的血液已涌向发哽的喉咙,他连忙谎称手机没电,匆匆把电话挂断,泪水却在眼中打转。仔细想来,这段时间一直忙于疫情工作,很少和家里联系,母亲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他已是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别说洗澡理发了,就连换洗的衣服都成了问题。身上到处都是臭烘烘的,再加上水土不服,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的。身体一向正常健康的他,如今高血压、高血糖、胃病、肾结石都找上身来。至今,老母亲的病还未痊愈,吃药打针不断,自己不但没有照顾好母亲,反而还让母亲为自己操心,恨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再也抑制不住眼中打转的泪珠,随着自责羞惭的思绪任意滑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斗中,陈炜牢记使命,始终把村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甘于吃苦,勇于擔当,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扎根基层的高尚品格。没有条件他创造条件,为村民办实事儿,一次次忍受着身体的各种不适,丈量着乡村疫情一线的土地。发现问题当场督导,从不拖泥带水。努力做到“三不三好”,即服务群众,不端架子、不起冲突、不马虎大意,个人防护好、热情服务好、党员形象好。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着党建引领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疫情最严峻、最艰难的时候,全镇涌现出8个先进集体和9个先进个人,全镇有95名干部群众在疫情最紧要的关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各级领导的部署和重视下,在陈炜不懈努力的带动下,在各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四间房镇26个行政村,没有一人感染。就连软弱涣散的花堤口村,也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老百姓都过上了正常有序的生活。
脱贫攻坚用真情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年。为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确保全面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陈炜带领大家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前行。他了解到,有些群众思想认识观念淡薄,把义务教育有保障认为是上什么学都不花钱;把基本医疗有保障认为是看什么病都不用花钱;还有的把住房安全有保障,看成是住大房、住好房。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直接影响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这一不良现象,陈炜加大对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党建引领,精神扶贫措施,使每一个群众对国家扶贫政策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确保贫困户在“两不愁、四保障”的基础上,注重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彻底打消“等靠要”的念头。脱贫攻坚讲的是政治,干的是民生,反映的是作风,考验的是能力,拷问的是党性和良心。为了找到脱贫攻坚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做到精准扶贫,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高度的责任感,承担了两个村(朱店村和花堤口村)脱贫攻坚的责任组长。在村情况不太熟悉的情况下,风里来雨里去,访村走户,在村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村里的犄角旮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面对软弱涣散的花堤口村,他首先狠抓村委党建工作,以党性规范党员干部的凝聚力。严格按照组织发展的要求,发展新党员两名,增强造血功能,充分调动村干部和积极分子的能动性。为提高拓宽发展思路,陈炜和村委干部谈心交换意见,多达121次,其中与支部书记谈心20余次。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加快形成责任到人,任务上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通过不断学习,深入研究扶贫政策,加快政策的执行度,在基本摸清贫困户的基础信息上,分门别类细化贫困人数,建立台账,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为了解决贫困户就医难问题,陈炜结合医疗部门,实施健康帮扶和大病救助,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帮助贫困户办理大病报销手续,减少医疗支出。对有劳动能力的成员推荐公益岗位,推介务工信息,宣传帮助小额贷款,因地制宜,帮扶贫困户发展种养业,以多条腿走路的思维搞活经济。同时,联系住建部门和农业部门,对村内的房屋进行排查,对危房拆除重建,对老房实施加固,竭力保障村民的住房安全。为还没有通自来水的贫困户联系申请,确保生活用水户户通。
陈炜始终牢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这句名言。几经周折,联系协调香港紫荆杂志社、胡宝星慈善基金会捐资2.7万余元。又联系教育部门,掌握贫困学生的基本信息,再结合村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对全乡26个行政村,150个困难家庭,实施慰问和救助,确保精准扶贫,做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零发生,解决了贫困户孩子上学难的后顾之忧。让老百姓真正地感受到党和政府扶贫政策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曾有人这样说:“群众要脱贫,干部要脱皮。”这句话对陈炜来说,一点也不过分,陈炜在这次脱贫攻坚战中,岂止是脱皮,连脑袋都差一点给脱掉了。那天,陈炜正在办公室工作,一名镇干部手持一尺多长的西瓜刀冲了进来,扬言要砍掉他的脑袋,陈炜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幸亏当时有两位汇报工作的男同志在场,冒着生命危险拼全力才制止住了这场悲剧的发生。事后,陈炜才知道,那个镇干部在工作中把上级部署的扶贫工作打折扣,在上级暗访督检中出现了纰漏,给四间房镇抹了黑,镇政府主要领导在大会上批评了他。不知道他是妒忌还是怀疑,还是听信了什么,只知道这名干部弄清真相后,向陈炜又是作揖,又是道歉,肠子都悔青了。
多少个日日夜夜陈炜和村委干部引领广大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开拓进取,以攻坚促进扶贫攻坚,随着一场场脱贫攻坚战的不断演绎,一朵朵脱贫之花竞相开放。让陈炜欣慰的是,全乡有名的软弱涣散村——花堤口村,竟然成为全镇26个行政村中,第一个实现整村脱贫的村庄,为全镇脱贫致富带了个好头。此时,焕然一新的花堤口村,群众的幸福感都洋溢在一张张笑靥里!
后记
自2019年到滑县四间房镇挂职以来,陈炜不辱使命,牢记组织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克服严重的水土不服反应,顶着来自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开拓进取,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倾心血,洒汗水,多少次为了梳理工作中疑难问题,挑灯伏案到深夜,默默奉献,透支着健康。不到两年的时间,他走遍了四间房镇的村村巷巷,穿烂了4双布鞋和4双球鞋,工作日记写满了整整7个厚厚的笔记本。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21年2月,他被滑县县委表彰为滑县优秀第一书记;2021年6月,被安阳市委表彰为安阳市优秀党务工作者;2021年9月,被中共安阳市委组织部、安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表彰为脱贫攻坚专项奖励个人嘉奖。看着沉甸甸的奖牌、奖杯,在采访中,我问他:“作为一名挂职干部,你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累,还差点伤及你的性命,你是不是觉得很委屈啊?”他眉梢一揚,很坦然地说道:“我来四间房就是为群众办实事,现如今,群众已把我当成了朋友,看着四间房镇一天天的变化,再苦再累受再大的委屈,我也觉得值了!唯一亏欠的就是我的老母亲和我的爱人!”多么朴实感人的话语啊!
也许,在人们看来,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不过是他职场生涯中时间更迭的回首一瞬,但翻开的日历上,总有一些年份,注定会在时间的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责任编辑/张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