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2022-04-06沈东方吕佳蓉

党员文摘 2022年5期
关键词:冰球队冰球中国队

沈东方 吕佳蓉

2022年2月12日,在北京冬奥会男子冰球小组赛中,中国队迎战德国队。图为中国队队员在庆祝进球。李安/新华社

2022年2月10日,国家体育馆见证了历史性的时刻。在当晚举行的北京冬奥会男子冰球小组赛中,平均年龄20岁出头的中国男子冰球队迎战实力强劲的美国队,这是中国男子冰球队首次站上冬奥赛场。

对中国男子冰球队队长、加拿大华裔归化冰球选手叶劲光来说,这场比赛的意义更为深远:“如果有一个中国运动员20年后站上冰球最高舞台,人们问他为什么练习冰球,他会回答‘2022年,我看了中国队的比赛’,那就是我们这代人的成功。”

人才济济的北京冬奥赛场,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思想的生动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及人才频率之高,对人才事业思虑之远,对人才发展谋划之深,凸显了人才事业和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分量之重。全国人才资源总量快速壮大,人才素质整体提升,人才创新成绩单愈发亮丽,神州大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中国正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造的热土。

不止是中国男子冰球队,时隔12年再次亮相冬奥会的中国女子冰球队同样创造了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刻。3比1逆转欧洲劲旅丹麦队,点球绝杀日本队……队员们在赛场上的奋勇拼搏鼓舞着国人士气。

中国在冰雪项目上起步晚、基础弱、人才储备不足,如果没有国际合作,很难得到快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和国家队管理体制。

2022年2月18日,中国队选手谷爱凌夺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项目金牌。肖艺九/新华社

长期以来,中国以完善的制度和优渥的条件向国际国内冰雪体育人才伸出“橄榄枝”。在北京冬奥会中国冰球队归化球员中,有的是父母早年去国外发展的华人,有的是混血球员,父母其中一方或者祖父母一代是华人……尽管身世背景各有不同,但他们都选择身披战袍为中国出战,在赛场上尽情展现中华儿女的风姿。

从叶劲光到谷爱凌,北京冬奥会中国队参加的不少项目中都活跃着归化运动员的身影,他们在补充人才、提高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叶劲光说:“很多朋友问我奧运会后是否愿意留在这里,我当然愿意,为了新中国冰球前进。”在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发展环境下,越来越多归化运动员选择和叶劲光一样,决定赛后继续在中国长期发展。

体育事业实现长足发展,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缺一不可。北京冬奥会首个比赛日,中国短道速滑队获得短道速滑项目混合团体接力金牌,为中国冬奥之旅夺得“开门红”。这支队伍的主教练金善台和技术教练安贤洙,都是近年来我国引进的外籍教练员。

中国冰壶队总教练皮亚,中国冬季两项队主教练、“冬季两项之王”比约达伦……翻看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可以发现,来自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法国、日本等19个国家(地区)的51名外籍教练,在所有教练员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些外籍教练和专家不仅是中国冰雪运动的智囊团,还是强大的技术支持者。他们提供大量技术资料和参数,帮助中国队选择最好的器材,通过自己的人脉帮助中国队与国际顶尖的器材服务商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教练员们与中国队员一起爬冰卧雪,在国际上传递出中国声音,为中国冰雪运动创造了良好的国际发展环境。

2008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施一公回国,进入他的母校清华大学任教。此举让美国生物学界感到惊讶和不解,对此施一公回答:“能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帮人在拼命。我不想做祖国发展的看客、坐享其成的乘客。”施一公从白手起家建设实验室,带领团队攻坚结构生物学剪接体研究,到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影响一代年轻人,他一直在向顶尖发力。

召唤施一公回国的,不仅是他的拳拳赤子心,还有党中央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在中国人才工作的不断发展下,单分子酶学创始人谢晓亮、高能物理学家王贻芳、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军人物甘中学、抗癌新药拓荒者丁列明等高层次人才纷纷回归。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科技人才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热忱欢迎外国专家和优秀人才以各种方式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引才用智的大门越开越大。

目前,我国两院院士共有1800多人,中央和部门人才计划、基金项目入选者数万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数十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数千万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在各个行业担起重任。执行“嫦娥五号”任务的年轻人才平均年龄为33岁,最年轻的系统指挥员是1996年出生的。年轻化、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总量持续扩大,人才引领创新的作用不断显现。

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天眼”探空到“墨子”传信,从北斗组网到神威超算,从5G商用全面推进到新冠疫苗加速研制……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不断催生,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节节攀升。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有力支撑着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才。党管人才,就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2021年5月,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组织工作的统领性、综合性基础主干法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印发,设专章对党的人才工作作出规定,明确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和体制机制。

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到哪里,人才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到哪里。“能获评正高级工程师,成为‘工人教授’,感觉咱技术工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干劲也更足了!”2021年6月,吉林省开展首批“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定,60名技能领军人才获得高级职称。

江苏建设“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以“一站式”服务打造归国人才首站;上海、广东、湖南等地实施“人才投”“人才贷”等专属金融服务,扶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针对来华人才反映的医疗、养老、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各地各部门纷纷制定出台具体举措,大力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环境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人社部门组织实施一系列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工程、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累计选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22批,共计18.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超过400万人,招收博士后28万人。

据《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快速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化学、材料、工程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高水平科学家数量增长迅速、进入世界前列。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已经成为我国与全球加速互动的重要纽带。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从体育赛场到实验室,从衣食住行到国之重器,“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的美好图景正在神州大地展开。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中国纪检监察报》)

猜你喜欢

冰球队冰球中国队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国队获第62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中国队获第61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第十一届北京端午文化节延庆全域绽放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冰球
中国冰球队获直通2022冬奥会资格
俄“独立”女子冰球队脆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