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的酒

2022-04-06符江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私塾米酒广东

符江

父亲喜欢喝酒,这是我家人的共识和传统话题。那时家里穷,能喝上最好的白酒就是广东米酒了。广东米酒一元多一瓶,尽管如此,穷得丁当响的我家还是买不起,桔水酒因为便宜而成为父亲的最爱。而正在念小学的我常常跑步到三里之外的镇上给父亲买酒。

桔水酒就是当时糖厂的副产品,是把甘蔗榨干后得到的酒,含有较多的工业酒精。桔水酒就像酱油一样,散装出售,每斤才两角5分钱。父亲后来患上癌症,逝世时年仅五十,成为我们永远的伤痛。

父亲的桔水酒,已经永远消失,但父亲的酒风永远留在我的心头。

父亲为什么爱喝这白酒,又为什么拼命地喝,当时恐怕只有母亲和奶奶才懂得。时间过去了几十年,现在才懂得,酒古往今来就有“消愁”之功效,所谓“借酒消愁”也,一杯下肚,所有的冤屈苦痛均消逝于飘飘然之中。

那时父亲的脸永远是绷紧着的。他没有笑容,满脸的皱纹和时常不刮的胡須有点吓人,少时的我永远也不敢问,更不敢与之谈上几句掏心窝的话。但有一次,父亲笑了,那是谈到家庭经济时,他说我们家虽穷并不可怕,只要养多几只鸡下蛋,每天可以用鸡蛋下酒,那该多美!父亲说蛋论酒那一刻的快乐,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时我们家真的响应父亲的号召,大力养鸡,鸡的存栏量还真的达到几十只。

古住今来,酒总与男人密不可分。爱喝酒的父亲的一生当然也多彩多姿。

父亲从小十分聪明。8岁在村里私塾读书时,教书先生讲解一道数学题,父亲当面与之辩论,结果先生的方法不如父亲,弄得先生满脸通红,第二天先生便卷铺盖走人。弄得村里父老将父亲狠狠训了一场。父亲也因为这“私塾先生事件”而成为村里的小名人。那时村里人不少人都外出南洋谋生,父亲也同早年的爷爷一样,跟着大人坐上了下南洋的轮船。父亲去的是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主要是打工谋生。父亲学习语言最拿手,不出数年就通晓越南、老挝和柬埔寨语言。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热血青年的父亲投身黄埔军校,后来在广西认识了母亲,与母亲相爱相恋后终成眷属。抗战结束后,父亲便带着母亲回老家海南当教师,于是就有了我们这些兄弟姐妹六人。

当我还在襁褓中,父亲就离开了我们到一个陌生的遥远的地方去了,以至小小的我们总是在问母亲和奶奶:爸爸在哪里?爸爸到哪里去了?为什么爸爸总是不回来?……“父爱”于那时的我们而言,是一种“奢望”。记得那一年春节前夕,父亲给我们寄来一副扑克牌,我们真的好开心。

父亲的为人,我们晚辈知晓并不多,但有一点是我们十分引为自豪的,那就是父亲的仗义疏财。奶奶老是说,父亲做教师时最爱学生,其时不少学生是穷家弟子,生活十分困难,父亲总是拿出自己的部分薪水接济最困难的学生,让其渡过对难关。时不时总有学生到家里吃饭。如今家里生活好了,什么酒都有,可我老觉得那酒远没有父亲最喜欢的广东米酒(或早已消失的桔水酒)那么庄重,那么香醇。

父亲的酒,是一部充满沧桑的人生的书;父亲的酒,是一曲唱响在心头永不消逝的哀婉的歌。

猜你喜欢

私塾米酒广东
八宝米酒过三八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白露米酒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广东舆情
斯诗私塾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一壶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