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族音乐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陶冶与实践

2022-04-06谢于婧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陶冶黎族美育

谢于婧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理念》中提出须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当中,而黎族音乐作为海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星星装点着海南文化艺术的发展,因此,将优秀的黎族音乐作品引入到高中音乐教学中,是为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陶冶与实践增加新的教学素材与学习范围,对提升高中生在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和审美感知等核心素养扩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对构建科学、和谐的美育校园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与保障。

关键词:美育教育;黎族音乐;高中音乐;校园文化;

一、研究背景

(一)高中音乐教学对于美育教育的作用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部规划纲要,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文件精神,立足于学校长远发展规划、紧贴学生日益增长的美育教育的需求,要求艺术教师在致力于开足、开齐、开好艺术课程的过程中,要切实地抓好学校美育教育工作,文件指出音乐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高中生的美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高中音乐教育就是以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为三维目标,通过课程的不断渗透与讲授来提升学生美育的核心素养能力,因此,高中音乐教育在美育教育中占据着独特而不可或缺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和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当今高中生审美方向的改变

当今流行音乐文化已经充斥着整个中学校园,缠绵的爱情歌、狂野的摇滚和动感的说唱音乐成了学生们追捧的对象。近期,我对高中年级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调查显示,50%以上的学生坦言:“谁最红我就追谁。”比如TFboy、肖战、王一博等顶流娱乐圈团体与明星,不管发什么音乐他们都会狂热追捧;25%的学生对摇滚乐痴迷,那种放荡不羁的状态、撕裂的嗓音和酷炫的装扮深受学生喜爱并竞相模仿;剩下的15%就是喜欢泡沫爱情歌曲;关注主旋律音乐文化的学生占7%,而关注海南音乐文化只占不到3%。

由此看来,流行音乐对高中生的健康心理、审美标准、价值观等都起到主要的影响作用,但其中也存在着极大的教育隐患,容易让正在成长的高中生对自身和社会认识产生错误的理解。因此,创设健康、和谐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辨别音乐艺术价值、提升审美品质,就成为当下高中音乐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黎族音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黎族音乐作为海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星星装点着海南文化艺术的发展,成为了海南音乐版图中耀眼的组成部分,在国家教育推进“双新”理念的改革步伐中,在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大潮中,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的指导下,作为一名海南音乐教师,就应为国家的教育方针,为自贸岛的教育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将优秀的海南音乐作品引入到高中音乐模块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弘扬海南优秀音乐传统文化,还可以引导学生肩负起传承海南音樂文化的使命。黎族音乐文化根植于海南五指山、东方、乐东、琼中等多个西部市县,其丰富的音乐曲调、独特的语言及特色的歌舞吸引着无数国内外的艺术工作者和观光游客到此探寻,成为海南音乐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因此,黎族音乐文化是首选引入高中音乐教学资源的最好素材,它是高中音乐模块教学的有效渗透与补充,对高中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实施必要性和长远的发展意义,它能不断地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学生对本地区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打通了学生在美育审美探知中的光明大道。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黎族音乐在高中音乐课堂的渗透与提升

音乐课堂教育的提升与渗透是对黎族音乐文化融入的有力保证和不断传承的基础,因为课堂教育是学生最主要、最直接能接触到音乐学习的机会。教师通过精心地备课,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单元教学与黎族音乐素材形成有机的结合,通过不断的教授、教育和渗透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音乐审美能力。比如:通过多方面、多角度鼓励学生鉴赏好的黎族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黎族音乐文化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如何鉴赏、鉴别黎族音乐作品的精髓之处,把黎族音乐文化价值与学生的情感认识提升到知行合一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黎族音乐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以此不断地提高学生理解其他音乐作品的分辨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依托笔者参与的课题《普通高中黎族音乐文化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资源,将优秀黎族音乐作品引入到音乐鉴赏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当中,比如第一单元《不忘初心》,在拓展环节中设计引入海南民歌《久久不见》,将歌曲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博鳌论坛发言说到的名句:“久久不见久久见,久久见过还想见”进行遥相呼应,让学生认识到在国家蓬勃发展中,有一份初心就包涵着对热爱家乡音乐的责任和情怀,再比如第三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将黎族民歌《赶鸟歌》与《澧水船工号子》进行对比、聆听与分析,让学生更好地区分出汉族民歌与黎族民歌在歌唱、语言及创作手法上的不同,让学生在了解中国民歌的同时更好地了解黎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同样是在辛勤劳动、抒发情志和传情达意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深刻感受黎族人民用歌声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用歌声书写着海南音乐文化的诗篇,是中国民歌最绮丽的花朵之一。

(二)以第二课堂来推进黎族音乐文化的陶冶与实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2004版)提出学校要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要在主课堂授课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因为音乐教育更重要的是它的普及性,是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学习和喜欢音乐。所以以音乐课堂教学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的教学,是当今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因此,第二课堂的铺开对黎族音乐文化的陶冶与实践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在第二课堂中设置声乐、合唱、戏剧等选择性必修课程,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及方法,启发和锻炼学生唱、弹、跳、演的各项能力,我们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选取符合时代与学生喜欢的黎族音乐教学内容,把握第二课堂这一阵地,进一步渗透黎族音乐文化的陶冶与实践。如声乐课中,选择《赶鸟歌》《噢噢调》《捡螺歌》等黎族作品作为学生声乐曲目的辅助训练内容。学生通过歌唱训练和作品认知的学习,不仅提高声乐的各项技能,而且还加深了对黎族作品的理解和熏陶;又如在《合唱》课中教唱《舂米谣》时,结合舂米的劳动方式及方言的教授来促进学生学习黎族合唱作品和团队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验黎族人民在舂米劳动中收获的喜悦之情。

因此,黎族音乐文化课程在第二课堂的开设与主课堂形成了有效的贯穿,使学生对黎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与提升,从主课堂的聆听、鉴赏和陶冶到第二课堂的探究与实践,让黎族音乐文化的音符在学生的心灵中发芽滋长,让美育之花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大放异彩。

(三) 利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在黎族音乐文化建设中的传播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已经重视采用现代化教育设施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我们利用校园信息化设施的资源,加强黎族音乐文化育人环境的陶冶与实践,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展示平台,如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号等传播媒体来发挥黎族音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同学们在浓厚的黎族音乐文化氛围中有更多陶冶与实践的途径。由于学生在校对手机禁止使用等原因,我们更多以“校园之声广播站”为重要的宣传阵地,在《每周一歌》栏目中大力展开宣传,以“黎歌·乐海”为主题,选择经典、流行和高雅的黎族歌唱作品,如《摇篮曲》《黎家心花开》《木棉花下绣黎锦》《斗牛调》等歌曲,这种新老歌曲搭配播放的形式,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喜欢,也由此掀起了学校师生学习黎族歌曲的潮流。此外,我们还增设了《黎族器乐品鉴》的音乐栏目,选择的曲目包含鼻萧、叮咚、唎咧等器乐作品,比如:《欢乐的黎寨》《叮咚舞曲》《鼻箫恋》《胶园晨曲》等作品。因此,在推进黎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中,校园广播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阵地。它不仅体现了现代化教育设施对黎族音乐文化传播的辅助作用,同时,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黎族音乐文化美的本质,为他们紧张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更多解压和放松的娱乐方式。

(四) 创设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在黎族音乐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音乐是提升上层建筑的一种艺术,它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挖掘出音乐蕴藏的内涵及品质。因此,我们努力培养、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以黎族音乐文化为载体,开展更多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的阵地。例如 “校园歌手比赛”“社团艺术节”“元旦文艺晚会”等常规活动就是很好的展示平台,同时,还可以开创一些积极、健康的中小型文艺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比如:我校举办的年级文艺月、校园音乐沙龙、音乐汇报会等以年级、班级和社团为单位的展示活动,以这些平台为契机,创办、编排和指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秀的黎族歌曲、舞蹈和器乐作品,让学生在学习、表现和表演的过程中得到更专业的提升,校园音乐文化活动是有效优化高中学生审美意识,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展示了风采、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艺术的综合素质,还进一步加深了对黎族音乐艺术的喜爱,从而进一步促进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黎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展望与理想

面对当今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更新,黎族音乐文化引入高中音乐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必要性,它的引入对学校美育教育、办学特色、学科建设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不仅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起到创新和带动作用,还促使学生养成对本地区民族文化正确的审美观念。笔者以黎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陶冶与实践为题,致力于打造出具有本校高中特色的黎族音乐文化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课题组及本人的共同努力能达到以下几点理想效果:1、预计在两到三年内,把黎族音乐文化建设成为学校高中音乐特色教学课程。2、编订《黎歌·乐海》音乐教材,深化黎族音乐文化在音乐课堂中的陶冶与实践,使其形成为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3、收集、引入更多优秀的黎族音乐作品,把广播站《黎歌·乐海》打造成为我校特色品牌栏目。 4、创编《黎族优秀歌曲集》,让我校学子将黎族音乐代代相传。

黎族音乐文化在音乐课堂中陶冶与实践,就是把美的、正确的、优秀的音乐传递给每一个学生,相信在国家与学校美育教育教学的引领下,将本地区音乐文化引入课堂教学将会成为海南各学段音乐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创新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但是,黎族音乐文化在高中音乐课堂的陶冶与实践还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其素材的应用與阵地的建设,如建立黎族音乐社团、开展中学黎族民歌文化节、黎族器乐进课堂等项目的推广工作,这并非凭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在此,呼吁更多的音乐教师能加入到黎族音乐引入课堂教学的研究当中,让你我携手为传承黎族音乐文化倾尽一份绵薄之力。

四、黎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陶冶与实践的结论

综上所述,黎族音乐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陶冶与实践这一举措是切实可行的,黎族音乐文化作为海南独有的音乐印记,不仅可以不断提升学生对音乐知识陶冶与实践的探寻,进一步让学生认知音乐育人的重要价值和对自我精神境界的升华、思维方式的拓宽、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作用,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肩负起传承海南音乐文化的责任与使命。因此,将黎族音乐文化引入到音乐课堂教学当中,是美育教学对培养高中生在文化理解、艺术表现和审美感知等学科素养养成的有效支持和重要保障。

总之,黎族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学中的陶冶与实践是学校打造特色校本音乐文化课程中的创新之举,它不仅提升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质,还满足了中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我们应当紧跟国家教育发展的工作步伐,大力发展校园音乐文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为学生美育教育、核心素养和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艺术环境,为贯彻国家美育教育方针、为响应自贸港建设的大潮,为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音乐文化课程体系而昂首阔步前进。

参考资料:

[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M], 2004:7-8

[2] 《普通高中音乐课标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M],2017:9-10

[3] 《教育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9(7):178-184

[4] 张 睿 王曌宇《论黎族音乐文化高中课程开发及教学实践的意义与价值》[J] 当代音乐 2021 年第12期

[5]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文字号:教体艺〔2014〕1号

猜你喜欢

陶冶黎族美育
黎族小伙闯“深海”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56个民族56枝花 黎族
在现实之中寻找理想,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
从“涵养美感,陶冶德行”到“立德树人”——听王安国教授谈“音乐教育的‘原点’问题”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