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梦

2022-04-06顾一灯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共情哈利

九月中旬,我拿着家人的赠票,和好友萌一起去了环球影城。我住在1号线的一头,环球度假区在另一头,于是决定下班后先在影城附近住一晚。

夜聊的时候我们谈起一些赚着远比我们多的钱,却活得毫无方向感的朋友,似乎什么都没法让他们提起兴致。难免觉得可惜,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怎么会变成这个样。然后便聊到一个常常被我们提起的话题:文艺作品之于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对我来说,“欢乐谷”是个十分遥远的名词。我几乎从不去这类地方玩。过山车会刺激我的肾上腺素却不会带给我满足感;旋转木马会让我绕着圈子起起伏伏却不会让我觉得放松。但环球影城是个例外。光听到这个名字就足以令我激动。以至于拿到体验票后我就开始重温《哈利·波特》系列电影,还和萌一起兴奋地到抖音和小红书上搜攻略。个中缘由,当然是那些为乐园奠基的文艺作品。

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小时候没看过《哈利·波特》,成年后便很难看进去了。这不仅是因为工作后会被繁重的事务压得没有空闲,还因为一颗过于成熟的心灵再难接受全新的世界观,容易站在现实的立场上挑刺,觉得魔法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

现在想来,我小时候确实是爱做梦的。读过童话《灰姑娘》,便幻想自己是落难的公主,四处搜寻一双水晶鞋,期盼着王子的到来;读过《哈利·波特》,再看竖立在卫生区的笤帚便多了别的心境——遇到不顺心的事,例如被班主任没有根据地批评了一通,便想骑着扫帚飞走,退学去霍格沃茨报到……那些经典的台词,那些动人的场面,亦时常由于某个情境的触发,在耳畔回响,在眼前重现。

在远离童年的年纪,再置身环球影城,便是踏上一场寻梦之旅。

客观地说,这座新建的游乐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观看水世界的户外表演时,我几乎听不清演员的台词,那位外国美女演得十分卖力,但中文讲得含混不清,判断剧情发展全靠猜测;排队路线繁复,根本没考虑突降大雨时,大家摩肩接踵,伞尖很容易戳到人。可是,飞越哈利·波特园区的禁忌之旅时,徜徉在功夫熊猫园区的灯海中时,又会激发那样多浪漫的想象,让人觉得所冒的秋雨以及酸痛的双腿,全都是值得的。

在这现实的世界里做一场大梦,这是环球影城之于我最大的意义。

其实赐予我梦境的又何止环球影城。

校园并非什么象牙塔,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工作确实意味着更复杂的关系、更严峻的挑战。操劳五天后,许多人会选择躺倒在床上昏睡两日。但我仍习惯和朋友相约,买两张票,去看一场话剧,或听一场音乐会。它们非但不会加剧我的疲惫,反而令我放松。我想,工作的累并非体力的劳顿,而是对头脑和心灵的考验。它需要一些美好的东西来舒缓。

难忘九月初的一天。之前几日,我在工作中连连受挫,陌生的行业、工作内容和人际交往,让我感到难以应付。而为了赶工,日日加班到晚上十点以后,则让我失去了喘息和思考的余地。终于准时下班的这一日,我奔去“疆进酒”看万晓利的演出。

知道万晓利的契机很俗套,初中时看《中国好歌曲》这档节目,听他唱了《狐狸》,觉得奇奇怪怪但很有意思。我算不上什么铁粉,只听过一些歌,买了那张叫《太阳看起来圆圆的》的专辑,还是因为创作手记的形式很新颖,而唱片从没拿出来播放过。随意地买了张票到现场才看清他如今的长相,和记忆里已经大不一样了——背着吉他,头发灰白,风度翩翩,不善言谈,整个人散发着平静而从容的气质,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与在大型体育馆举办的演唱会相比,我更喜欢这种小场地的演出。所有观众都肩挨着肩站着,与舞台的距离很近,没有了传统意义上明星和大众的分别。这更像一种彼此分享的过程,创作者给予才华,而我们给予爱意。从第一首歌响起来的那刻起,便能抛下一切负累,轻盈地飘扬在梦幻的氛围里。

这场演出,我最喜欢的歌竟是之前只听过一遍的《孤独鸟》。专辑里对人声的后期处理,我初听时并不喜欢,现场演绎却赋予这首歌全新的魅力。越听他唱,越能与那孤独鸟共情,共情那跳着跳着就忘了睡觉的疯狂,共情那对着月亮放声歌唱的骄傲。再回想第一句歌词,“甜蜜的孤独啊,从不会让人伤心”,又意识到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仿佛看到在镜子前注视着映象的自己,默念着要坚强起来直面生活重击的无数个瞬间。无数的疑问在脑海盘旋:它对着镜子的哈哈大笑,几分是真,几分是假?它是否能遇到一个像歌手一样理解它的人,将苦涩的寂寞变成真正甜蜜的味道呢?

眼睛一直盯着万晓利和屏幕上变化的歌词,偶尔也瞟一眼贝斯手、键盘手和伴唱。唱和声的女孩亭亭玉立,有一张格外漂亮的脸。中间清谈的时候,万晓利说这是他的女儿万畅,现在也是一名音乐人。如果在四五年前见到这一幕,想必我是会嫉妒的,毕竟能将文艺作为事业,又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是我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但现在却会诚挚地欢欣和祝福,想着我实现不了的梦,有人实现了,也是一件好事。这一刻忽然有些欣慰,发现自己真正长大了。

半夜回到家,在日记里写,要记住这个美好的夜晚,记住这种原先心里空荡荡的地方,被喜欢的歌手、喜欢的音乐,一点点填满了的感觉。被这样的爱包围着,哪怕依旧独来独往,也是一种甜蜜的孤独。

第二天,我将演出的票据贴在本子上,才注意到这场巡演的主题——“呼吸2021”。介绍里说,疫情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划定了更清晰的边界,人们在独自行走的空间里谨慎地呼吸,彷徨和焦虑,也期盼和珍惜。希望看过演出的朋友,经历过这一年的洗礼,可以“满足地、自在地呼吸”。

我盯着这段话发了很久的呆,对文艺作品的意义有了更多的理解。重复的习题,繁琐的杂务,狭小的工位,现实充斥着许多不可承受之重,让我们的呼吸变得浑浊。所以我们需要梦境让轻盈的灵魂展翅高飞。

最理想的狀态里梦不是偶尔做做的消遣,而是与日常呼吸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譬如在两难的境地里想起邓布利多的话——“在朋友面前坚定立场,需要更大的勇气”,便能更坚决地做出或许不被人理解的选择。

它抚慰我们的心灵,亦指引我们的行程,帮助我们了解和完善自我,从庸碌的日常中,体会更多连通和共情,发掘更多奇妙和惊喜。

我想,这是幻梦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

编辑/胡雅琳

顾一灯,北京大学法学和经济学双学士,现居北京。小说、散文见于《中学生百科》《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十月少年文学》等期刊,曾获第六届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第七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三等奖及第八届二等奖,作品多次入选《儿童文学选刊》等选刊及《中国儿童文学年选》等选集。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共情哈利
赌局的智慧
文艺作品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哈利的花毛衣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赌局(深度好文)
大学生文艺作品成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载体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