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预习如何应用课前提示语
2022-04-05陈灵霞
陈灵霞
摘要 与人教版语文教材相比,统编版语文教学助读系统具有版面设计更加生动活泼、助读内容侧重于方法指导、助读语言兼顾人文性与工具性等特点。课前提示语作为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课前预习教学具有导向作用,通过合理地使用课前提示语,可以提升语文课前预习的效果,帮助初中生有效地预习课文,掌握预习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文预习 课前提示语
课前提示语在语文课文预习教学中的运用,对于教师课文教学具有辅助作用,对于初中生的预习学习也具有指导作用。但是,就目前的课前提示语使用情况来看,并未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助学功能,造成了课前提示资源的浪费。为了改善这一教学现状,需要教师认识到课前提示语运用的教育理念,掌握课前提示语的巧妙运用方法,这是语文教师应致力研究的主要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课前提示语运用隐含的新课程理念
1.以生为本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纳入了课前提示语主要包含了作者信息、创作背景、内容提示以及方法指导等内容,无不体现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是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加入了具有提示学生学习的内容,可以从中发现课前提示语的使用更加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如在《春》一课的预习提示语中,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结合了初中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习者的的预习学习视角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希望学生们可以在课文预习中注重阅读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课文预习阅读的方向,帮助学生在预习阅读中疏通课文的基本内容等等,这就是提前提示语运用背后所蕴含的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
2.贴近现实生活
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助学系统的编写中融入了大量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适应现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使语文教学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前提示语分析,可以发现其中40%以上的课前提示语言内容都与生活有关,力求使课前提示语的使用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思考课文中的内容,以达到自身情感与作品、作者情感互动的效果。如《春》一课的课前提示语是一个插图,课本中利用插图展示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孩子们在欢快地放风筝,画面十分地贴近生活,也能够让学生从插图的观察中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以帮助学生们在预习中理解课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春”的画面。
3.尊崇语文教育规律
温儒敏教授认为语文是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编写的课前提示语作为助学系统的组成之一,必须要尊崇语文教育的规律,能够在语文教学的全部教学资源中渗透“人文精神”与“语文素养”,课前提示语也同样如此,其在使用中需要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功能。如,在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有《秋天的怀念》《散步》这两篇文章,其主要是让学生从景物体验的人手,在通过下一篇的《散步》阅读中,体会到家庭的温馨与温情,使学生不仅掌握语言知识,也可以在预习学习中初步地体会到其中蕴涵的情感因素。
二、在预习中巧妙运用课前提示语的方法
1.利用课前提示语,唤醒学生知识储备,强化情感体验
统编版新教材中的课前提示语,需要教师以学生既有的经验为基础,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让学生可以从自身的情感体验视角去阅读课文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课文预习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以及情感体验的程度。
以《济南的冬天》这节课的课前预习教学为例,这节课的课前提示语是:“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样的,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朗读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与你印象中的冬天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在课文预习中先阅读课前提示语,并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冬天景色,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冬景描述出来,这样可以带领学生回忆自己印象中的冬天,为自己印象中的冬天与作者所描述的冬天景色对比做好铺垫,也可以让学生对即将预习学习的课文产生期待。接下来,要求学生们在预习阅读课文之后,简单地表述一下自己与作者印象中冬景对比情况,可以为学生的预习阅读指明方向,使学生不仅在预习中掌握基本的课文内容,同时也产生了自己情感经验与作者情感表达内容对比的意识,从而初步地认识到作者笔下的济南冬景的不同之处。
2.利用课前提示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
与之前所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学相比,现行的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在课前提示语的编写中有意识地渗透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强调在同一系统或者是同一单元的课文教学中引领学生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希望学生们可以在课前提示语的阅读中主动发现并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以《阿长与(山海经)》一课为例,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前提示语为:“……阿长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在鲁迅笔下被反复提及……”通过这样的提示语运用,可以让学生回忆曾经阅读过的文章中的“阿长”形象,使学生在课文预习阅读前,对阿长的形象有一个饱满的形象认识,这就是新旧知识之间的串联,可以让学生在《阿长与(山海经)》的预习阅读中,通过提示语的介绍,想一想在曾经阅读过的文章中,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阿长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以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去进一步地探索新的知识内容,从而解决课前提示语中所提出的“阿长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在鲁迅笔下被反复提及”的问题,促使学生对于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更为完整的认知。
3.利用课前提示语,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培育综合素养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课文预习指导中,教师只是要求学生们阅读文本内容,此时学生的语文预习阅读仅仅停留在“读”的浅显层面上,使学生的课文预习缺乏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参与,并不能通过课文预习培育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语文助读系统的运用,要求教师关注语文素养的培养,能够利用助读系统培育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性的课文预习学习中锻炼对文本内涵的把握能力。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课前提示语组织实践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如在《苏州园林》的课文预习中,教材中通过课前提示语向学生们介绍了我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兴衰过程,让学生们认为到建筑艺术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以及人类文明的瑰宝,并在课前提示语中给学生布置了实践性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课文预习环节中搜集我国古典的园林资料,并对古典园林的特点以及美感进行总结。为了完成课前提示语中布置的任务,就意味着需要学生们在课文预习学习中亲自动手查找有关古典园林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并对所搜集的学习材料进行整理,从中提炼出观点,经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在课前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建立了互动群,各自表达观点,分享预习学习的成果,在观点的分享与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通过课前提示语的巧妙运用,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资料搜集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信息处理归纳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有助于学生在课前提示语的指导下发展语文综合能力。
總之,课前提示语是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教师应认识到课前提示语对课文预习指导所起到的作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者将课前提示语纳入助读系统的意图,发现不同内容提示语的指导作用,学会创造性地使用课前提示语,唤醒学生知识储备,强化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并在预习实践中发展语文综合素养,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课文预习学习,提升初中生的语文课文预习学习效果。
[作者通联:江苏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