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季花开的地方

2022-04-05黄高德

三月三 2022年1期
关键词:霸王花藤编铁线

一提到都安,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连绵险峻的石山;一提起都安人,大家自然会联想到“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豪迈。石山,横亘在都安通往外面世界和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但都安人从来不服输,他们想方设法翻越大山,甚至绞尽脑汁让石头开出美丽的花朵。

我只听说过石头会唱歌,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况且,石头唱歌也只是传说。石头开花,那简直是天方夜谭,除非用炸药开山炸石。

可在十几年前,我却听说都安的石头真的会开花,还身临其境去看了开花的石头。

炎炎夏日,在都安瑶族自治县澄江乡红渡村古楼屯附近的长寿山上,虽然杂草灌木郁郁葱葱,间或点缀着零零星星的野花,但却掩盖不住千万年来盘踞在此的石头,它们狰狞地从草丛中一簇簇冒出来,昭示着它们才是这里永恒的主宰者。再细细一看,不禁让人惊奇且哑然失笑——都安的石头真幽默,竟然开出大大小小、像玫瑰一样的“花朵”。大的“花”直径有六七厘米,小的有二三厘米,花瓣多为褐色,由外向内,颜色逐渐变浅。

铁树开花,已属罕见;石头开花,更是旷古难遇。

我查了一下资料,地质专家是这样分析的,都安的这些石头花是浅灰色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生物碎屑灰岩,“石花”为“燧石结核”。这个地带属于岩溶地区,由于地壳运动,溶洞塌陷,这些石花是溶洞底部的沉积物,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多为硅质生物或生物碎屑,在地壳运动中孕育而成,经过风化最后形成了“花”。这些石花的“芳龄”已有2.5亿年左右。

我认为,石头开花只是一种偶然的自然现象,就像大化的奇石,呈现出一些美丽的图案或整块像某样东西,自古而然,天生如此,巧合而已。

而听村里的瑶族老人介绍,这种石头花每隔一段时间就盛开一次,间隔的时间有几年,也可能有几十年。

这么说来,都安的石头花是有生命的。

从此,我对都安的石头产生了敬意。

只是,不管石头开不开花,它也还是石头,没有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如果说石头开花给当地财政带来增长,给农民脱贫带来实惠,那就只有霸王花了。

霸王花又称剑花、龙骨花、量天尺、霸王鞭、三棱箭等,光听名称,霸气十足,令人肃然起敬,豪情顿生。霸王花喜温暖,耐热、耐旱、耐烈日,抗病虫害能力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一般种在村边屋旁田头地角,即使在裸露的石灰岩缝隙也能扎根生长,只要给它一撮泥土几滴水作基础,就能开出芬芳灿烂的花朵。霸王花的这些特性很像都安人的性格。

20世纪90年代末,我专程到都安瑶族自治县古山乡(2005年被撤销,并入澄江乡)采访霸王花产业。

古山,单看这个地名,就令人联想到连绵起伏的群山。现实也确实如此,古山乡总面积101平方公里,山地占总面积的90%。据韦乡长介绍,全乡种植霸王花3000多亩,山葡萄3590亩,此外还种植芦荟、板蓝根等中草药及优良木薯。古山乡耕地面积非常有限,不种赖以果腹的玉米黄豆,却种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不是浪费土地资源,本末倒置吗?韦乡长气定神闲地解释道:“我们种这些经济作物,不占用耕地资源。尤其是霸王花,根扎在石缝里,花开在石头上,我们叫它‘石头上的花朵’。现在的人讲究养生,崇尚原生态食材。霸王花就是最好的养生食材,据说富含各种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种植霸王花是我们古山近两年大力发展的产业。当然,如果把它当作花卉来欣赏,也是一道不错的风景。只是我们这里现在还没搞旅游开发。”

在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了种有霸王花的几个山头。所到之处,霸王花开得正旺,只见巴掌大小的花儿从茎节中冒出,绿萼白瓣浅黄蕊(花形跟火龙果花差不多),密密匝匝地铺在光秃秃的石头上,令原本恶劣冷酷的石山平添了几分温馨。花香引来蜜蜂嗡嗡采粉,撩来蝴蝶翩翩飞舞。

开在石头上的霸王花,给大石山区的脱贫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都安的石头会开花,水也会开花。

说到都安,人们往往感慨于大石山的雄浑磅礴,却忽略了水的妩媚柔情、浅吟轻唱。

红水河奔腾咆哮经过都安24公里,但因所经之处都是高山峡谷,水流湍急,它对都安来说只是个匆匆过客,没有给都安的饮水灌溉带来多大的实惠。当然,精明的都安人不会眼巴巴地看着红水河白白流过自己的地盘。除了在河中捞些鱼虾食用外,还建了一个颇负盛名的三岛湾国际度假区,算是红水河在都安开出的一朵“旅游花”。都安本地屈指可数的几条河流如刁江、澄江等,实实在在给流域内的群众提供了饮水和灌溉的便利。不过,都安大石山区的许多地方历来饮水困难。饮水难题压得都安人直不起腰,喘不顺气。我猜想,饮水难是逼迫许多山弄里的都安人外出闯世界的主要原因。

我在古山采访霸王花时,看到乡府门前有一组铁线向高山上爬去,估计有200米长。我问,拉电线上山干什么呢?韦乡长笑着说,这铁线不是用来通电的,而是用来引水的。铁线引水?!我感到非常惊奇,这可是头一回听说。韦乡长进一步解释说:“我们这里饮水非常困难,旱季的时候经常断水。山上悬崖下的石缝间倒时时滴有一些水珠,只是汇不成泉水。于是我们想了一个办法,从山上有水的地方拉一组铁线下来,让水顺着铁线滴到缸里,一滴一滴积累,积少成多,起码可以解决生活用水。”听罢韦乡长的话,我再仔细一瞧,果然,在铁线的起点处,有一个约两立方米的水泥缸,铁线上有运动的水滴,像排队行走的蚂蚁一样,一滴一滴不断滴入缸里。水缸盖有盖子,只开一个小孔容水滴入,这是为了防止宝贵的水蒸发出去。

都安的铁线引水,确实是一项维系生存的发明!

不过,铁线引水只是权宜之计,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多年来,经过历届县党委政府的努力和群众的自力更生,都安饮水难题逐步得到改善。尤其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解决饮水难题步伐加快。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都安脱贫摘帽之年,都安的饮水安全保障工作也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都安新建集中供水工程71处,改造集中供水工程80处,新建家庭水柜1623座,改造家庭水柜376座,受益人口2.88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6万人),并建立完善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按制度加强对工程和用水的管理,确保工程长效运营,确保群众饮水安全。2020年6月底,都安饮水安全项目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至此,都安引水的铁线可以歇歇了,铁线引水永远成了历史。

在都安县地苏、东庙等乡镇的巍峨群山间,点缀着一汪汪幽蓝的水潭,像是大石山区水灵灵的眼睛。雨季潭水漫涨,旱季潭水不枯。这些一年四季永不干涸的潭水,到底有什么神力在支撑着?

如果你有一双神奇的眼睛,从空中通过水潭往地下透视,你就会发现,潭水之下,竟是一片壮观的地下河。

据专家介绍,地苏地下河是广西最大的地下河,分布于都安的地苏、东庙、保安等乡镇及大化的七百弄、雅龙、六也一带,为树枝状地下河系,流域面积为1054平方公里,由12条主要支流组成,总长度为241公里。地下河一般在地下流淌,但遇地形切割比较低的地方,也会开天窗而重见天日。地下河水位埋深30—50米,个别深百来米。在地苏地下河水系上,分布着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300多个地下河天窗群,享有“岩溶地貌天然博物馆”以及“世界天窗之都”的美誉,其中有7个天窗雨季水从天窗溢出成季节性小河,有60多个天窗安上抽水船,解决附近居民饮水及1300多万平方米农田灌溉问题。

除了解决饮水灌溉,近年来,地苏地下河成为洞穴潜水爱好者的天堂,每年都有几批来自国内外的洞穴潜水专家来此寻幽探奇。通过天窗进入地下河水系,其水质之优良、河网之错综复杂,令专家们惊叹:地苏地下河实在太神奇了!

更令专家激动不已的是:天窗底下竟然有珍稀水生生物——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生物之一,有“水中大熊猫”之称,被誉为生物进化研究“活化石”,是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桃花水母大多呈粉红色,也有白色的,在水中游动,如同一朵朵盛开的桃花,一张一缩,通体透明,场景梦幻迷离,使人如临东海龙宫的神仙世界。桃花水母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地苏地下河发现桃花水母,说明这里的地下水质从古至今一直保持良好。

桃花水母,一朵盛开在都安地下河的花。

澄江,一条纯粹流在都安境内的河流,因此也被都安人名正言顺、无可争议地称为“母亲河”。澄江的源头恰是地下河的天窗。澄江有两处源头,一处是大兴镇太阳村百仰屯的东潭天窗,当地人称之为“东潭”;另一处在大兴镇九顿村观音山下的燕潭天窗,当地人称之为“燕潭”。

近年来,澄江声名鹊起,只因为它是一条会开花的河流。

都安还未通高速路前,我回老家主要走一级路。经过都安大兴、高岭的澄江河段时,不时看到河面上飘浮着许多白点。当时我心生疑惑:沿河群众的环保意识太差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在网络上看到澄江河水中生长海菜花的文章。根据文章中的描述,我突然想起,莫非以前我路过大兴、高岭所看到河中的“白色垃圾”就是海菜花?

再次路过大兴路段时,我在路边宽敞处停车来到河边,挽起裤脚走入河中,靠近那些白点,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原来,这些白点确实是一朵朵白瓣黄蕊的小花,每朵花有几片绿叶衬着,花朵下一条花茎探入深深的河底。在清澈的河水中,随着水流,伴着轻风,这些小花在粼粼波光中荡漾摇曳,顾盼生姿,好像一群蝴蝶在翩翩起舞,惹人怜爱。

这就是传说中的海菜花!澄江因此被人们称为“一条会开花的河”。

海菜花又名龙爪菜、海菜、水白菜、海花菜、海茄子、水青菜、水莴苣。海菜花对水质的要求十分苛刻,水质稍有污染就会影响其生长,民间称其为“富贵花”。海菜花能吸附泥沙和水中的氮、磷物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从而起到净化水质作用,因此被环保部门誉为“环保花”。环保业内人士说,哪里有海菜花,哪里就有碧水蓝天。自从2013年澄江流域被划为国家湿地公园以来,当地政府和管理部门积极开展澄江河沿岸的综合治理,加强恢复和保护流域湿地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改善和提升澄江河水質,使得澄江海菜花一年比一年开得旺盛,花期也越来越长。

一只游弋在地下河的桃花水母,一朵绽放于澄江河的海菜花,足以证明都安瑶族自治县党委政府及当地群众环保措施之得力,环保意识之强。

都安的石头会开花,河流会开花,连山上的藤藤草草也会开花。

都安有藤编的传统,藤茎、草叶、篾片在都安人手中变成一个个精美的器具。以前人们侧重实用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艺术欣赏的需求,藤编变成了编织工艺品。

地苏镇是藤编大镇,大定村是都安藤编第一大村,全村90%以上的家庭都从事藤编产业。随着藤编行业的壮大,受益村屯遍及全县19个乡镇5万多人。此外,藤编工艺品半成品加工遍及10多个移民搬迁安置新区,覆盖3000多户贫困户,让搬出深山的贫困户找到增收之道。目前,都安藤编产品由过去单一的竹编制品发展到藤、草、木、叶、禾、皮、茎、棕等混编,以及染色工艺的300个系列15000多个品种,所生产的竹藤编织工艺品深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产品遍销全国各大中小城市,远销美国、法国、日本、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做藤编一年收入近10万元。前两年,建起了漂亮的新楼房。”大定村堆营屯村民韦昌元说。他主要为各个家庭提供藤编原材料和模具,并负责回收、加工,然后销售给藤编公司。藤编编出了群众幸福美好的生活。精美的藤编工艺品,就是其貌不扬的藤藤草草开出的一朵朵幸福之花。

都安最灿烂的花,当属脱贫攻坚几年来绽放的产业之花。

都安在发展扶贫产业过程中,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思路,以创建都安优质肉牛肉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创新推进“粮改饲”,大力发展瑶山牛、澳寒羊、桑蚕、毛葡萄、旱藕等八大特色产业,建成了“贷牛(羊)还牛(羊)”、葡萄、甘蔗、桑蚕、旱藕等6条全产业链。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7.4%,发展新型经营主体1088家。2016年至2020年,“贷牛(羊)还牛(羊)”产业累计带动13.28万贫困人口脱贫。

党的英明政策、地方党委政府的筚路蓝缕、当地群众的自强不息,是一朵朵产业之花绽放的沃土和基肥。

万重山已被壮志压倒,千层岭已被雄心征服,都安的山山岭岭上,幸福之花姹紫嫣红,续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黄高德,壮族,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河池市作协副主席,河池日报专题部主任。

猜你喜欢

霸王花藤编铁线
芊芊藤条串起幸福生活
现代室内空间对藤编陈设艺术的应用
一枝黄花
美味霸王花
RATTAN WEAVING IN NANHAI
诊排汽车故障勿忘搭铁线功能与实例
茹世保如是说
霸王花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及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汽车搭铁不良的故障现象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