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境家园:昭平县黄姚古镇

2022-04-05覃圣云廖立刚

三月三 2022年1期
关键词:昭平县黄姚戏台

覃圣云 廖立刚

黄姚镇位于广西贺州市昭平县东北部,姚江穿镇而过,由于镇上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黄姚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衰落于民国,抗战后期成为广西革命指挥中心和广西民盟的发源地,是一座岭南文化与峰丛山水完美融合的千年古镇,也是“中国最美的十大古镇”之一。

黄姚素有“梦境家园”之称,这里不仅有山水诗意,亦不失人间烟火。镇外奇峰耸立,镇内竹木森森、清溪环绕。镇内有“六多”:山水岩洞多、亭台楼阁多、寺观庙多、祠堂多、古树多、楹联匾额多。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构成黄姚古镇独特的风景。

明末清初时,黄姚已是广东、广西、湖南三省交界处的商业重镇。由于黄姚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四面皆山,易守难攻,而且交通不便,所以村镇处于半封闭状态,宛如“世外桃源”。这也使得古老的民居、众多的文物得以保存。古镇内有300多座明清宅院,青砖黛瓦,飞檐画栋,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面积达1.6万平方米。景观建筑有亭台楼阁10多处,寺观庙祠20多座,特色桥梁11座。古街按九宫八卦阵势布局,一条主街延伸出8条弯弯曲曲的街巷,宛如一个大迷宫,大街小巷均用青石板铺砌而成,如一条条起舞的青龙,全长10多公里,至今仍保存完整。这些石板路见证了黄姚商业的兴盛与喧嚣,路面经长年步履打磨,早已平滑如镜。3条溪流蜿蜒穿行在古镇之中。古民居的静态与流水的动态自然结合,构筑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绝世美景。著名美籍华人画家蔡楚夫也忍不住赞叹黄姚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2005年,黄姚古镇被亚太地区旅游合作组织等机构联合推介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城镇”,2007年被国家文物局列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黄姚人世代崇尚诗书礼乐,自古以来有咏怀抒情、撰写楹联的传统。在黄姚的亭、祠、庙等建筑上,至今还存留古代楹联匾额上百副,体现出黄姚人在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方面的杰出造诣。其中著名的兴宁庙匾额“且坐喫茶”被文化部列为“中华名匾”之一。黄姚的民俗丰富多彩,如农历大年初二游鱼龙庆丰年;三月初三抢花炮求好运;七月初七取仙水迎吉祥等。与广西其他地方农历七月十四祭祀祖先不同,黄姚人在这一天扎彩船、放柚子灯祭祀河神。这一习俗的来源,传说是因黄姚古时常受水患,每年都要以人头祀河神和冤鬼,后来慢慢演化成用柚子代替人头。

黄姚的自然景观可概括为八大景二十四小景,著名的有文明阁、孔明岩、宝珠观、兴宁庙、狮子庙、古戏台、吴家祠、郭家祠、佐龙寺、见龙寺、带龙桥、护龙桥、天然亭等。人文景观有唐代文学家韩愈、清代光绪进士刘宗标等人的墨迹。在古镇旁沿河而行,一直到文明阁,一路田园风光旖旎。从紧挨着古镇的山上,可以看到黄姚镇的全景。黄姚还是电影《面纱》《月光恋》、电视剧《茶是故乡浓》《酒是故乡醇》的拍摄地。

黄姚古镇有东西南北四道城门,其中东门楼建于清朝初年,为单座城门楼,平面为正方形,砖瓦结构。清朝时黄姚是湘西、桂北出海通道的名镇,门楼上的对联“川达三江直绕过珠海姚溪雄吞西域;楼成五凤特耸出螺峰文峡关键东门”体现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姚江水经过桂江、西江流入珠江、南海,是连接外面世界的桥梁通道;把东门楼比喻为京城的五凤楼,还有螺峰、文峡作屏障,说明黄姚是雄镇南关的古镇。

黄姚古戏台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即1524年,清乾隆、光绪年间曾多次重修,1983年和2013年昭平县人民政府先后两次重修,是桂东地区仅存的几座古戏台之一,具有广西乡村古戏台的鲜明特色。每逢节庆,当地的民间艺人会在台上演出助兴,这一习俗延续至今。黄姚古戏台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戏台设计独特巧妙,造型美观,富有民族艺术特色。台面面积约52平方米,占地面积约94平方米,属单檐歇山木石砖瓦结构,整座戏台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带后台、厢台、边栏的亭阁式戏台。戏台的正脊上装饰有复杂精美的大型连贯彩塑脊饰,是岭南古建筑有别于北方的标志之一。戏台正中匾额上“可以兴”三字出自黄姚举人林作楫之手。台底四角摆放四个大水缸,台上唱戏,台下回声共鸣,以致声传十里,充分显示出岭南民间工匠与艺人的聪明才智。

黄姚不但是古代躲避战乱的世外桃源,在抗日战争时期,位置的隐秘使它成为抗日救国运动的指挥中心,以及众多文化名人的疏散地。1944年冬,日本人侵入广西,桂林沦陷(桂林是当时省工委所在地),广西省工委在钱兴的领导下迁至黄姚,以宝珠观做隐蔽地来开展工作。同年,何香凝隨地下党从桂林沿漓江、桂江疏散到黄姚。当时随省工委疏散到黄姚的还有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大批知名人士,他们在此继续开展敌后抗日活动,这里被定为敌后根据地,大批爱国人士从桂林来到黄姚。这些文物、故居至今仍被完好保存着,如钱兴烈士塑像,何香凝、高士其、千家驹等文化名人寓所以及许多诗联碑刻。为纪念这一段历史,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把宝珠观定为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并于1990年将其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偏厅一楼早年是何香凝居住过的地方。1944年11月,中共党员和民主人士陈劭先等人共同努力创办了《广西日报》(昭平版)。次年1月,报社迁到黄姚镇。中共广西省工委旧址纪念馆里,一张张发黄的照片,无声地证明着黄姚这个有着小桥流水的世外桃源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中的贡献。

宝珠观一楼展厅还陈列着一块残缺的墓碑,上面用汉字刻着“三烈士合墓”等大字,下面刻着英文。这里记载着一个跨越时空的真实故事。二战期间,美国陈纳德将军所领导的飞虎队第十四航空队的一架轰炸机从百色空军基地去厦门执行任务, 在返航途中不幸被日机击中,在距黄姚镇2.5公里处的猪头岩 (山名) 坠毁。机上有7人跳伞,其余3人因受重伤与飞机同归于尽。当地群众闻讯赶来抢救7名跳伞的美国飞行员,并将他们送到昭平县城妥善安置,还将3名牺牲的美国飞行员按当地习俗用棺木安葬在黄姚,并立了这块墓碑。抗战胜利后,中国空军总部和美国军方先后两次派人到黄姚,把烈士遗骸和飞机残骸运回美国,只留下这块墓碑作为中美友好的历史见证。

漫步黄姚,有人说,我看过了很多地方的云,走过了很多地方的桥,而这一刻,我只想安静地坐下来,买一张明信片,写下我对你的那些细枝末节的念想,连同黄姚一起,寄给你。

猜你喜欢

昭平县黄姚戏台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基于GIS的昭平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研究
戏台送到家门口
狸猫戏台
夜黄姚
记住黄姚
古镇黄姚
黄姚:惊艳了时光
昭平县安监局全力抓好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
山西古戏台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