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座老桥

2022-04-05滕忠

三月三 2022年1期
关键词:百子老桥南华

滕忠

我自认不是完美主义者,为拍好老桥,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前来造访。位于壮乡首府南宁市邕宁区百济镇南华村长利坡的老桥,长约10米,宽不过3米,单拱跨过一条小溪流,通体用当地特有的天然红色砂砾岩石砌成。桥面被岁月打磨得凹凸不平,老态龙钟,村民牵牛荷锄踩上去,深一脚浅一脚,俨然走进一幅古画。

村里七八十岁的老人说,从记事起,这座桥便是南华进出要道,上达新江、蒲庙镇乃至南宁,下连灵山、钦州等县市,历来是米、糖、盐贩商队必经之路。当年,桥的两头聚拢了众多摆卖日杂百货和饮食的小摊,吆喝终日,热闹非凡。说到这些,老人们眉飞色舞,两眼放光,仿佛谈论自己辉煌的家史。他们可以迅速忘记刚刚发生在眼前的日常总总,而对于老桥遥远的故事却恍如昨日。他们一致认定,老桥早在旁边的红星街未建圩前就有了。据查,到2020年,百济镇红星街开圩189周年,由此推算,老桥已界200岁高龄。

再后来,我了解到此桥依所处山名原先唤作“百了桥”,后改称“百子桥”,中间经历了一个被长利坡老一辈口口相传的掌故:古时某官员率一队人马来到这里,见到桥头碑刻“百了桥”,惊道:“按此名,人马过桥岂非一了百了?!”遂命人到村里找来凿子,在“了”字上刻上一画变成了“子”。随即又略为思索,吟出两句藏头诗:百步桥头江水聚,子承道路海山高。这位官员一连串的神操作,干净利索,有理有据,让人不由得脑洞大开,百子桥的身份由此便被确定下来。

第一次见到老桥,我便产生强烈的拍摄冲动,在驻村开展扶贫工作间隙,常常利用早晚低光照时段前来瞻仰老桥。村里的坡屯小路近年已全面硬化,光洁平整,四通八达。从村委出发,有两条路可抵达老桥:一是经那六坡、屯思坡、长利坡抵达老桥北;二是经那朴坡、那敏坡直达老桥南。乘坐电动车由南往北、由北往南绕行老桥一个回环约需半小时光景。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喜欢绕到更远一点的墩磊坡,再经磊桑和那六坡转往长利坡。这条线途经两个刚刚旧貌换新颜的示范坡,可顺道感受那浓浓的现代田园气息。那六坡已列入2020年广西乡村风貌提升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项目,打造以“十里壮乡·稻乡那六”为主题的产旅、农耕精品示范村。墩磊坡则是2019年“美丽百济”乡村建设模范村屯,2020年南宁市优秀基本整治型村庄。新修的那楼至百济三级公路穿行其间,像原野上飘荡的一根多彩丝带,将南华沿线这两个高颜值的坡屯串联起来。2020年11月,作为邕宁区“稻香田园·百味之旅”风光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评为南宁市乡村道路“十大最美风光线”。想象一下,在风景里行走,该是怎样一种逍遥。

从大路下来,转入大片甘蔗、稻田和桑田夹道的坡屯小路,满目芳翠,风送清香,洗心涤肺。优质稻、糖料蔗、桑蚕是南华村三大特色产业,优质高产,在周边颇具影响,为助推脱贫攻坚和村民致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华的山普遍不高,植被良好,引得众鸟啁啾,百虫鸣叫,令人真切感受到古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诗境的曼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红毛鸡很多,拉着长音的低沉的咕咕叫声极具辨识度,骑行中常见到它们自跟前示威般划过,拖着长长的尾巴,飞得很低,有时甚至在疾走,让你在惊鸿一瞥间过过眼瘾,也愉悦了心情。某日清晨,在村委二楼居室,开门迎入满屋阳光的当儿,一只红毛鸡极其意外地扑棱而进,降落后笨拙地来回疾跑,兴许感到误闯民宅的唐突,一脸无辜而惊恐地望着我。这位不速之客无疑是令人惊喜的,正当我寻思如何向其表示欢迎时,小家伙竟又聪明地找到门口扑棱而去,身后飘落几根缀着褐色花纹的羽毛,仿佛刻意为我留下“到此一游”的美丽印记。红毛鸡营养价值很高,是一味难得的中药材,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我一般掐着时间选准黄昏时分赶到百子桥北。夕阳下,桥底的鸭群和牛尽兴玩耍,桥上多了推儿童车的妇女和暮归的村民,已寂寞老半天的老桥此时变得颇具张力,我苦苦守候的鲜活瞬间不断滚动呈现。桥下,溪水残阳,波光粼粼,甚是炫目。正逆光方向的半月形桥孔下,数十只大小鸭子抱团小憩,它们竞相伸腰亮翅,矫健的身段和一身绒毛被勾勒出萌萌的金黄色,一个惬意甩身,便带飞许多细密晶亮的水花,踏踏实实地惊艳了镜头。那头被拴在桥底的老牛,主人预留长长的牵绳,在足够宽大的空间里,老牛从容吃草和打盹,然后又滑进水里泡澡,衣食无忧的生活羡煞旁人。几只丑小鸭游弋而至,略为艰难地爬到宽厚的牛背上,稚声稚气欢呼胜利。老牛则轻甩两下尾巴,嘴长哞一声,憨憨的语调十分有爱,画风极其和谐。老桥边上长有好些高大的竹子,一挨风吹便传出大而响的嘎吱嘎吱声,不明就里者往往惊为崩裂,实则乃清风翠竹间的多情互动。两旁竹子和老树形成高高的浓荫,在桥头围成一个绿色门洞,置身其间,一派清凉。溪流上游建有那西水库,流到这段被称作“那花河”。窄窄的河道水丰时流速较急,发出哗哗喧响;枯水期则有叮咚叮咚的节奏,悦耳怡心,仿佛可以联想到美妙的钢琴曲《秋日私语》。

老人说,百子桥所处位置风水极好,因建得其所,一直有“神法护体”,桥两边无任何护栏,却从未听说过有坠桥身亡之事。而令人嘘唏的是,“文革”时期,桥头刻有桥名和诗的碑石被拆走,从此便没了下落,令人遗憾。

那花河的上游地带同样长有好些竹子,每年竹笋疯长时,村民取之不尽。面对号称“山中第一品”的嫩笋,古今名厨和吃货们以炒、烧、煮、煨、炖等各种方式将其美味发挥到极致。我则更喜欢素炒,油、盐、蒜米,最多加點辣椒和豆豉,急火快炒装盘,最大限度留住笋的野性和灵魂。这样炒笋尤其鲜嫩爽口,一不留神便吃出荡气回肠的感觉。热情的村干部对驻村工作队很是关照,不时割来新笋犒劳我们,在他们手把手悉心教导下,我们学会剥笋、杀青、煮笋、腌笋等一系列制作工序,动手能力空前提升,是驻村一大乐事。

清晨,我大都选择从那朴坡、那敏坡这条路前往百子桥南。沿线好些稻田、果园、菜地镶嵌于低矮的山脚或山坡上,远近高低,风景各异。春秋季,空气中飘溢着泥土、花草和稻子混杂的味道,扑鼻而来,尽见清爽。村民劳作的身影常常叠印到青绿或金黄的稻田里,点、线、面及色块自然天成,独具美感。旷野寂寥,不时传来风与鸟虫的对话,甜言蜜语不遮不掩,呢喃成天籁。这一切,宛如电影蒙太奇从眼前逐一掠过,声情并茂,令人不觉沉醉。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当工作、生活压力来袭,心烦意乱,抑或忧馋畏讥之时,怎一个“愁”字了得?去往此间,揉揉紧张的神经,捋一捋懵懂短路的脑壳,直至把整个身体交给原野,会发觉清朗世界之纯粹,偶或孤清独处之自在。凝神定气间,或心无旁骛,或天马行空,童年的呼唤、长辈的叮咛、爱人的柔语……许许多多的声音像梦一般浮游、跌跖、聚拢、飘散,并慢慢渗进心和灵魂。整个人突然变得异常敏感,每一处细微声响、每一缕风过,仿佛都与自己息息相关。思想纯粹而明净,顷刻间却又长出翅膀,带着“时来风送滕王阁”的快意,飘飘然穿越时空,来到心仪的圣贤面前促膝而谈,一吐块垒,然后在他们的点拨下茅塞顿开,破碎了混沌,消散了惆怅。

前往百子桥南路上,有两所百年老宅,青砖砌成的门柱被打磨成了圆柱形。裸露的砖块在白灰浆勾画下,显得规整、朴素而富有韵律,风雨侵蚀却历久弥新。这种匠心制作来自民间却又超脱于平凡,撑起那些大户人家的百年风光。在那敏新坡,路边一株高山榕默默站立了150年,遒劲挺拔,亭亭如盖。类似古树在南华并不少见,有的独木成林引来鸟儿安家落户,藤蔓植物则顽强地往上攀爬,寄生共生,共存共荣,令人慨叹大自然的神奇。骑行过程中还有可爱的田园犬迎面而来,不疾不徐,从容确认过眼神后便擦肩而过,忍不住再回首时,却剩得一个蹦跶的背影渐行渐远。曾听说有户人家养了一条20年的老狗,年迈体衰时忽然离家出走,数日后在不远处发现它的尸体。通人性的狗临终前为了不让主人伤心往往会作此选择。在百子桥周边,不仅有老宅、老树、老狗的故事流传,还有福星高照的长寿老人。那朴坡一位99岁老太每天仍自行打理起居饮食,墩磊坡100岁的何家老太五代同堂乐享天伦。南华村充沛的阳光雨露默默滋润、陪伴着一方子民走过了幸福人生。

沐浴在晨光中的百子桥显得特别安详,薄雾从竹丛中浮游而出,几番萦绕又匆匆钻回去,丝丝缕缕,似在吞吐着传说中的仙气。寒夜凝成的小露珠此时仍缀于竹叶边上,阳光透过树梢慢慢投射到它们身上,形成斑驳闪烁的星芒,颗粒圆满,滚动着诗意。桥面有些潮湿,慢慢走进颇为迷离的晨雾中的村民,既是老桥的主体,又点缀了美丽的清晨,自然成为相机快门的亮点。随着气温逐渐上升,那花河面出现了一层水汽,淡淡的,暖暖的,缓缓向前蠕动。不久,洪亮高亢的嘎嘎声传来,鸭子们扑腾着翅膀冲破百子橋的宁静,一时水花飞溅,欢声四起,鸭歌飘扬,新的一天开始了。

百子桥通身都是大块头的砂岩石,南华先民多用该石材作房屋基础和打造生产工具。桥南那头及村里各角落至今还散落一些碾米滚石和磨盘,一凿一铆,工艺粗犷却十分实用。这些物件作为曾经的农事主角,支撑起许多家庭的生计与生活,不得不说,它们是最为原生态的农耕文化代表。在桥南还有数株葱茏蔽日高大的老龙眼树。老人说,树底下就是当年做买卖的地方。许多场景被描述得十分繁盛,让人无从置疑他们或许刚从那边赶圩归来。路边长满好些不知名的花木,在阳光照耀下散发淡淡幽香并热烈茁壮着。这其中,有一种植物叫苏木,既是一味行血化瘀的中药材,又参透了南华当地千百年的端午习俗。村民们在端午节包凉粽前,用苦楝木、青蒿、驱蚊木等植物烧灰做成碱水浸泡糯米,包粽时将一根小苏木裹进粽心,这便是当地壮族特有的苏木灰水凉粽了。粽熟切开,伴着氤氲芳香,苏木芯那抹殷红将四周的糯米染成绛红色并逐次扩散变淡。这色彩在金黄透亮的糯米衬托下格外鲜艳,宛若游子那颗梦萦魂牵的思乡之心。凉粽与蜂蜜被认为是传统美食中的风味绝配,激情碰撞的结果,使得粽子入口尤为软糯香甜,细腻绵滑,沁人肺腑。小小凉粽所包裹的,分明是浓稠的乡情与乡愁,走得再远、活得再老,总无法忘怀妈妈的味道!

关于老桥和南华村的故事,应该还有很多。多少年过去了,百子桥默默承载着南来北往的客人,无从知道,它的砖缝里还埋藏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传说。可以确信的是,今天,它见证了南华村从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再到2020年10月底贫困发生率由原来15.47%降至零的现代传奇。如今,国家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南华村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不仅那六坡、墩磊坡、南光坡完成了示范坡屯建设,百子桥边上的长利坡群众也自发组织起来改善环境建设新家园。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想,百子桥所连接的,不仅是南华的交通和点点滴滴过往,也连接着如火如荼的当下,还有美丽的未来。

猜你喜欢

百子老桥南华
南华新书架
南华新书架
南华新书架
乌鸦的警告
老桥
南华新书架
社会主义好 百子乐中华
浅谈紫砂“陶刻百子壶”的造型与陶刻艺术
于水作品
古村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