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花景和花文化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影响

2022-04-05陈慧琪陈欣欣李应麟戚赞宜岑咏霏翁殊斐

热带农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广州市

陈慧琪 陈欣欣 李应麟 戚赞宜 岑咏霏 翁殊斐

摘要选取广州市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公共绿地,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设计问卷,分析公众对广州市花景和花文化的认知情况及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物质、行为和精神)的影响。结果显示,花景和花文化对公众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并且呈现一定规律。最后通过公众反馈与访谈内容,提出基于花文化角度下提高广州市公众身心健康水平及打造具有本土花文化色彩的花城品牌建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花景;花文化;公众健康;广州市

中图分类号 S73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22.01.021

Effects of Flower Landscape and Culture in Guangzhou on Public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HEN Huiqi   CHEN Xinxin   LI Yinglin   QI Zanyi   CEN Yongfei   WENG Shufei   (College of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China)

Abstract   Six representative public green spaces in Guangzhou were selected for a survey. Five-point Likert scales were used to design questionnaires to analyze the public cognition of flower landscape and culture in Guangzhou, and the effects of the flower landscape and culture on the public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t material, behavioral and spiritual lev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lower landscape and culture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ublic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shows certain regularity. Based on the data from the public feedback and interview, some effective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im- proving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levels of the public and building a brand with local flower culture in Guangzhou.        Keywords   flower landscape; flower culture; public health; Guangzhou

隨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园林绿地的定位,从建国初改善卫生状况的场地演变为改革开放以来改善身心健康的重要空间[1]。 2020年开始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利用景观手段预防、应对公共健康危机的思考。健康是由个人自身条件、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多重作用的结果,而文化是影响公共健康的决定因素之一[2]。花文化在岭南地区乃至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在花卉审美活动中的内模仿与移情作用,是中国花文化积极内涵体现的主要来源[3]。

花卉是现代风景园林中重要的构成要素,目前探讨花景和花文化对公众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广州有“花城”之称,在目前广州建设“健康中国”与打造“花城名片”[4]的双重背景下,本课题组采用科学量化的李克特量表法设计问卷,调查分析公众对广州市花景和花文化的认知情况及其对公众身心健康(物质、行为和精神)的影响,以期为广州花城名片的建设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研究地概况广州市(11257 E~1143 E,2226 N~2356 N )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广州是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9℃,年降雨量1 696.5 mm,全年温暖多雨,光照充足,水热同期,适宜花卉生长,素来享有“花城”的美誉。

1.1.2  调研绿地基于岭南花卉文化视角,本次调研选取的是广州市具有典型代表性与对比性的五大公共绿地,分别是具有丰富综合性景观的天河公园、极具岭南文化代表性的越秀公园[5]、人工湖特色的东山湖公园、观赏花木造景特色的云台花园和广州花园最新规划的广州云道。

1.2  方法

1.2.1  调研对五大绿地的调研时间为2020年 5月至2021年 3月。同时对2021广州海心沙园博会大型花事活动进行调研。

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方法设计问卷,调查员讲解后,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并访谈部分公众,挖掘其对广州花景的看法与需求。本次共回收问卷603份,有效问卷578份,有效率为95.9%。问卷共设31题,包括5 个部分:( 1)背景性问题,如性别,年龄,职业等,共 11题;( 2)花卉景观类问题,如喜爱的花卉景观营造种类等,共3 题;(3 )文化量表,该部分问题借鉴文献[6],包括物质文化类和行为文化类问题,共 6题;(4 )身心量表,该部分问题借鉴文献[7],是由卡普兰(Kaplan)归纳总结出的自然景观有助于精神疲劳恢复的4 个特征而延伸出的系列问题,包括远离性、魅力性等特征问题,共 10题;( 5)花城品牌满意度调查,共1 题。

1.2.2  数据处理运用 Excel 2019将数据录入并进行核查。运用 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率、(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性分析、多重线性回归,用 t 检验和 F 检验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问卷检验水准α=0.05,KMO 检验的系数结果为0.926,具有良好信效度。其中,得分率= 实际得分/最高分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及满意度

有效调查人数为578人,其中男207人,女

371 人;年龄和学历各层均有分布,近八成处在 17~35 岁年龄层、大学(包括专科)学历;农林相关专业或职业与非农林比例近似3 ∶1;在广州居住5 年内与5 年以上比例近似1 ∶1;调查对象多数为本地居住者,游客仅占8.7%,见表1。经调查与计算可知,调查对象对广州“花城名片”效果满意度得分较高,得分率为78.1%。

2.2  公众对花景和花文化的认知情况分析

2.2.1  认知得分情况公众对花文化的认知得分为(2.93±1.15),得分率为58.7%。其中,公众在行为文化方面认知得分平均值最高,为(3.07±1.19);物质文化方面认知得分平均值最低,为(2.83±1.13)。就具体各条目而言,公众在“可以在花卉文化的内涵中感受到正能量”得分平均值最高,为(3.34±1.16);但在“可以讲出一些花卉文化的故事、典故、诗歌等”得分平均值最低,为(2.46±1.08),见表2。

2.2.2  认知情况影响因素分析对花文化的认知情况受性别、年龄、职业、在广州居住时间的影响如下:公众对花文化的认知不因性别而有不同,但因其年龄、职业、在广州的居住时间而异( F=3.82,t=4.77,-2.42,p<0.05)。其中,不同年龄公众对行为文化的认知差异显著,36~ 60岁公众显著大于其他年龄层( F=4.17,p<0.01);不同职业公众对花文化的认知差异尤为明显,农林相关专业或职业显著大于非农林( t=4.77,p< 0.01);不同居住时间公众对精神文化的认知差异尤为显著,在广州居住5 年以上的公众显著大于居住时间更短者( t=‒2.61,p<0.05),见表3。

2.3  花景和花文化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

2.3.1  对身心健康影响情况花卉对公众身心健康影响情况得分为(3.56±1.04),得分率为71.1%,公众在花卉景观中获得的精神疲劳恢复度明显。就具体各条目而言,公众在“这里的花卉颜色令人感到舒适”“这里的花香令人感到放松”得分平均值最高,分别为(3.88±0.96)、(3.78±1.03)。在“这里的花卉让人食欲变好”得分平均值最低,为(3.22±1.12),见表4。

2.3.2  对身心健康影响因素分析花卉对身心健康影响受性别、年龄、职业、在广州的居住时间的影响如下:花景与花文化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因性别、职业而有不同,但因其年龄、在广州的居住时间而异( t=3.04,‒3.21,p<0.05);其中,花卉对身心健康影响在广州居住时间上的差异尤为显著( t=‒3.21,p<0.05),花卉对居住广州5 年以上的公众身心健康影响显著大于居住时间更短者,见表5。

2.4  花文化对物质、行为和精神的影响分析

2.4.1  花文化对物质的影响分析广州的花文化是广东求真务实城市精神的展现[8],同时有审美与务实并重的特征[6]。园林植物选择是物质中较重要的一环,结合实地调研与资料查阅,广州公园内应用频率较高的观花植物为菊科(菊花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秋英 Cosmos  bipin- nata 等)与夹竹桃科(狗牙花Tabernaemontanadivaricata、鸡蛋花 Plumeria rubra ‘Acutifolia’等)[9-10],两者不仅具有适应性强、花期长等优势,体现四季繁花的季相特征[11],还有药用、食用等多种用途,符合岭南花文化中对审美与务实并重的要求。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知道部分花卉可食可药用,对花卉科普感兴趣,但较少了解花的相关故事文化。农林相关专业或职业人群在对花卉识别与文化认知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农林( p< 0.01)。

2.4.2  花文化对行为的影响分析参加传统迎春花市活动以及现代、新颖的以园博会为代表的花展活动是花文化的重要行为体现,尤其是迎春花市,是岭南地区历史悠久且影响力广的一项民俗活动,甚至有学者认为迎春花市是能代表广州花文化特征的节庆民俗景观[8],而花展则是广州政府打造花城名片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这两类代表行为以量表分析可检验花文化对公众行为影响是否明显。

问卷结果显示,有关参与传统花市活动的得分高于花展活动的得分,行为文化平均得分为( 3.07±1.19)。上述数据反映花文化对行为有一定影响,但未达到深刻的程度。花展得分未达六成,多侧重观赏价值,而花市活动蕴含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唔(不)行花街唔算过年”的观念已成为岭南人民的普遍共识[12]。

2.4.3  花文化對精神的影响分析问卷显示,相对于“我从花卉文化感受到正能量”的近七成得分,反映出对本土花文化典故等精神财富的认知得分不达半数,明显低于前者。通过调研,发现生活忙碌、宣传工作不周等是导致对花文化精神财富[8]了解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广州居住时长是否超过5 年这一人口学特征在该范畴问卷数据中呈现了一定的显著性差异( t=‒2.61;p<0.05),由此可见,要使广州花文化对人的精神产生明显的影响需建立在足够长的居住时间基础上。

3  讨论

3.1  从花文化角度谈提升公众健康的策略

3.1.1  推动多感官体验,丰富花景营造形式量表数据显示,公众对花景魅力性感受最强,说明公众通过感受花景魅力,更易投入不消耗精力的无意识注意,与此同时目标性注意力得以恢复。其中,公众在花卉视觉体验上评分较高,但对于花卉的嗅觉、味觉等多层次感受特征较弱。

一方面,在花景营造中可多采用群植和丛植等公众偏爱的造景手法。调查显示,公众最喜爱花境、花海,占调查人数的36.5%,此营造手法充分利用其发挥与强调植物特性的优点,以达到增强花卉对公众健康的积极影响[13]。另一方面,合理利用植物挥发物促进人体健康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办法[14]。随着调研的深入,芳香植物预防和治疗疾病、平和心绪等保健功能日益得到重视[15],利用此特点可因地制宜发挥芳香植物对公众健康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多重感官体验,提高花卉对大众的影响深度。

3.1.2   以融媒体为媒介,衔接花文化与新行为相较于公园绿地景观的长期性与稳定性,集中展示的花市活动具有丰富性与临时性的特点。调查显示,不同年龄层公众的活动意愿存在显著差异,花市活动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有限,因而在重视传统的行为文化时,也需要关注新生的行为特征。

当今,网络世界的高速发展、民族自信的逐步恢复正是现代中国年轻人所处的时代大背景[16],融媒体的使用是一重要的新行为特征。将岭南花文化的审美情趣与当代生活身心需求相结合,及时听取参展者意见,以融媒体为媒介增强公众对花文化的认知。如举行扩充好友圈行为特征下的线上线下“以花会友”活动;运用二维码花标识系统进行花文化科普;通过开展网络平台话题分享活动、线上直播互动等满足公众对自我审美趣味的需求。

3.1.3  深入挖掘花文化内涵,加强跨界交流反映精神层面的认知得分是三大维度最低的一项,公众对花文化精神的认知范围大多仅限于了解一两种常见花卉的寓意,精神影响也仅体现在年花选择上,对花文化的认知水平有限。如何在园林设计中融入更多的精神文化元素是日后需研究的方向,这也与孙筱祥[17]提出的“三境论”中的意境营造吻合。而花文化的精神内涵发掘不只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工作,更需要民俗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从而加强各界交流,吸收其他学科的精华并融入园林设计。如尝试设计某一种花卉文化的体验区[18],或通过政校联合,举办花文化主题设计竞赛等,以期丰富花文化精神内涵的同时发挥其正面心理暗示,提升花文化精神影响。

3.2  花文化对广州花城品牌建设的启示

3.2.1  园林植物造景内涵化,凸显广州花城品牌特征植物的审美由审美感受、审美联想和审美意境等不同的阶段构成[19]。调查显示,公众对公园花卉的科普宣传、标识情况、花卉能促进食欲的选项得分低于花卉外观评价的得分,这反映出植物造景中对公众除形式美之外的深层次需求有所忽略。

植物文化充分挖掘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与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公众感受到植物昭示的谦逊、团结、奉献、向上等美德和力量[20]。调查显示,农林相关专业或职业在花文化认知方面显著优于非农林。因此,选择富有地域文化内涵的植物,运用象征、拟人等手法将植物人格化,产生审美联想,传达花文化审美感受与精神特质的深刻内涵,营造岭南花文化意境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对打造花城文化品牌有积极效应。  3.2.2  以花事活动为契机,提升广州花城品牌活力举办花事活动是立足于广州文化传统,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推广花文化的形式。调查显示,广州“花城名片”效果满意度得分为(3.900.79),得分率78.1%,效果较好但仍有较大进步空间。花事活动作为推广花城品牌一重要途径,其花卉应用需与地域人文结合。整合广州花文化资源,重视乡土花卉的开发与利用,如挖掘素馨(Jasminum  grandiflorum)和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等富有广州地域文化的特色植物[21]的时代价值,将民间应用地域植物的习俗与发扬其文化内涵相结合。

关注地域特色民俗行为习惯,本土化花事活动,着眼公众衣食住行等多方面需求,凸显花事活动的精神内涵,扩大广州花城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如在“行花街,转大运”等行为文化下祈福花景的营造;“饮早茶”“煲汤”等行为文化下可食用药用花卉的科普、历史文化与艺术展示;“云赏花”等互联网时代需求下“科技融合花景”交互装置的打造,拉近花卉与人们的距离,创新广州花城品牌行为文化,为花城建设注入新活力。

综上所述,中国的花文化,貌似以“花”为中心,实则是以人为中心[22],岭南花文化作为中国花文化的重要分支亦然。未来研究应注重培育广州城市花文化的具体途径,深入场地本身,把握当代岭南文化特征,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从人的身心健康、行为习惯与精神内涵出发,完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花文化研究体系,为园林建设、花城品牌构建提供参考,以造福公众。

参考文献

[1]   夏宇, 陈崇贤. 公共健康视角下的近现代中国风景园林发展演变研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9 年会论文集(上册). 上海: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479-482.

[2]   彭鸿绪, 吴欣怡, 刘淑虎. 公共健康视角下的风景园林研究[J]. 景观设计, 2020(6):20-25.

[3]   张启翔. 中國花文化起源与形成研究(一)——人类关于花卉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J]. 中国园林, 2001(1):73-76.

[4]   刘先荣.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2019年工作情况和2020年工作计划[EB/OL].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 (2020-04-02)[2021-11-20]. http://www.gz.gov.cn/zwgk/zjgb/bmgzzj/2019n/ content/mpost_5790532. html.

[5]   李育贤, 翁殊斐, 冯志坚. 广州公园应用桂花营造香景的初步研究[J]. 广东园林, 2018, 40(5):12-16.

[6]   侯蘇桐. 广州花文化与“花城”城市文化构建策略研究[D].广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

[7]   刘博新, 徐越. 不同园林景观类型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研究[J]. 风景园林, 2016(7):113-120.

[8]   袁征博. 建立以“花文化”为核心的广州城市品牌策略思考[J]. 城市观察, 2011(4):102-111.

[9]   叶洁华. 广州越秀区城市公园园林植物组成分析[J]. 广东园林, 2015, 37(3):54-57.

[10]  陈育娟. 广州公共园林中地域性植物景观应用研究[D].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 2016.

[11]  王瑶, 林杏莉, 庄雪影. 菊科观赏植物在广州城市公园中的应用[J]. 广东园林, 2016, 38(1):41-45.

[12]  谢中元. 论岭南“行花街”年俗及其传承[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4(1):1-4.

[13]  刘敦桢. 苏州古典园林[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47.

[14]  贾梅, 金荷仙, 王声菲. 园林植物挥发物及其在康复景观中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园林, 2016, 32(12):26-31.

[15]  刘卜僖, 贺晓娟, 陈靖宇, 等. 芳香植物在热带园林绿地应用中的拓展——以海南省海口市香世界庄园为例[J]. 热带农业科学, 2018, 38(1):109-113.

[16]  董则奉. 对中国未来景观发展趋势的畅想[J]. 中外建筑,2020(7):73-74.

[17]  孙筱祥. 生境·画境·意境——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艺术境界及其表现手法[J]. 风景园林, 2013(6):26-33.

[18]  周武忠. 花卉文化喜相逢滋润寻常百姓家——中国花文化及其产业发展[J]. 中国花卉园艺, 2014(23):25-28.

[19]  黄家琳. 明清时期广州府地区花卉史研究[D]. 广州: 华南农业大学, 2016.

[20]  刘凤彪, 陈建成. 植物文化的哲学意蕴和时代价值[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1, 5(2):1-5.

[21]  黄穗昇, 周劲松, 曾凤, 等. 八种值得关注的岭南文化特色植物[J]. 广东园林, 2012, 34(4):66-69.

[22]  周武忠. 论中国花卉文化[J]. 中国园林, 2004(2):61-62.

(责任编辑林海妹)

猜你喜欢

广州市
麓湖春天观景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作品集
第36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落下帷幕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Multiple—Choice Items f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the 2018 First Mock Test before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