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三提升”:渭源县中心实验小学的“双减”实践
2022-04-05温璐雄
温璐雄
渭源县中心实验小学始建于2010年,现有学生1264人,教师63人。学校先后被评为“甘肃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甘肃省语言文字示范校”,先后获“定西市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定西市创新型班组”等荣誉称号。自“双减”推行以来,学校积极响应政策,开学初就将“双减”纳入教研体系,把校内减负提质作为“双减”工作的根本之策,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坚持“实雅教育”办学理念,凸显“书香实小,尚雅致和”的办学特色,不断探索“实雅教育”新模式,以“锻炼学生自主管理,统筹规划和自我约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实施《中心实验小学“三实三雅”综合评价体系》,即“六色旗”综合评价方案和“实雅少年”晋级方案,以“三立三提升”举措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校将“提质增效”聚焦落实在课堂,深化、深耕课堂改革,围绕“双减”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学足学好。校长刘万兴在“双减”研讨中这样说:“要提质减负,就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课前充分备课,做足做好课堂的加减法,减去课堂中的无关操作,在课堂重难点上做加法,让教学更清晰明朗、更高效。”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在备课上做足“加法”。学校充分发挥年级备课组的作用,每周定时间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带领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聚焦主题分板块开展探讨交流,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设计。
学校各教研组也同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语文教研组紧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努力构建有深度的语文学习。在语文教研组开展的群文阅读新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研讨活动中,赵彩芸老师执教的“奇妙的中心句”,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阅读蓝本,给学生足够时间,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带着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教给学生找一篇文章中心句的方法,再让学生用此方法学习其余三篇课文,让学生明白不同文章中心句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同。
梁亚芬老师以“一边读一边猜”为议题,以故事《不留余地的狼》展开教学,教给学生边读边猜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动各种感官体验感受,经历了“猜测—验证—推理”的过程。语文教研组组长杨耀国对其这样评价:“在一节课中完成了同类三篇文本的阅读,既让学生习得了阅读方法,又使学生在思考中阅读,让学生的阅读有深度、有广度,向我们展现了一堂互动生成的课堂。”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为了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校还拓展教师学习交流空间,开展了校本培训和校际间线上交流活动。2021年11月10日上午,英语教研组和青岛市流亭小学线上开展“双减”背景下“六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11月16日至18日,学校与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流亭小学、惜福镇街道金村小学联合举办了多学科“线上同课异构”系列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学校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组教师分组观摩了青岛市两所学校教师的6节线上观摩课,三所学校教师进行线上评课研讨。在观课、评课、研讨中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培训后,学校教导主任陈岚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城阳区实验小学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教育质量而开发的校本作业,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课后服务,给我们学校如何推进‘双减’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渭源县中心实验小学历来重视并努力打造以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为标准的“五实课堂”,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及培训,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搞活了教学交流研讨。
作业改进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必然要求。为了避免作业“一刀切”,学校各教研组积极探讨“标准+特色”的作业设计思路。同年级组内教师针对同一学段学生水平,设计一份高质量、适容量的“标准化”作业。在此基础上,为了发挥作业的全面育人功能,学校语数英教研组也有自己的“特色”法宝。
语文组以开展“二十四节气”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节气文化的同时,锻炼动手能力,亲近大自然,感知大自然的奇妙及变化。“在每一个节气中,让学生搜集整理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当地的风俗、农事、美食等资料,将二十四节气与照片、手抄报、绘画、作文等方式结合起来,再通过画、写、记、诵、做,不仅促进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和感悟,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作业很接地气。”六年级语文老师梁亚娟在作业交流研讨中自信满满地分享道。
数学教研组提出“四发掘”的数学作业。发掘绘画性作业,让学生设计对称图形、画思维导图、数学模型;发掘游戏性作业,重视七巧板、魔方速拧、孔明锁、九连环的运用;发掘生活性作业,鼓励学生统筹时间、调查统计;发掘专题性作业,设计工程问题、植树问题等。
英语组作业设计让学生“巧”起来。善于用思维导图、单词接龙、单元词汇迷宫,让学生的脑袋“巧”起来;注重口语表达,让学生的嘴“巧”起来;布置实践表达作业,学生从做中学,用语言真实地表达和发生,让学生的手“巧”起来。
无论是“标准化”作业,还是“特色”作业,都有效发挥了作业育人功能,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让学生的校园学习获得感和课余成长指数明显提高。
“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孩子妈妈在超市打工,放学后孩子的管理一直让人发愁,这一学期学校开展的课后服务不但解决了我们家长的难题,而且孩子在学校的篮球社团活动中得到了锻炼,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服务,我非常满意。”对于课后服务,有些家长很有感触。渭源县中心实验小学地处城乡接合部,农村户口学生1101人,占全校学生数的87.1%,其中737名学生来自农村且是校外寄宿生,还有一部分是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有93名留守儿童。正如有些家长所愁,下午四点放学后就有好多家庭出现孩子无人看管的“真空期”,大多數学生的作业辅导和安全就成了问题。
为了解决学生家长的急难愁盼需求,这学期开学初学校立即启动课后服务工作,学校教导处就课后服务开展了前期调查,征求家长意见,宣传学校课后服务开展内容、方式等。通过调查发现,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期望值高,更倾向于课业辅导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学校结合课后服务,启动了“社团活动+作业辅导”服务形式,即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16:00-17:00开展社团活动,17:20-18:00进行作业辅导与答疑。学校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本校教师资源,开发了体育、文艺、科技等三大类课程菜单,成立了学生篮球、足球、合唱团、管乐队、舞蹈队、书法、国画、油画、口语交际、国学诵读、科技等42个社团,为每一位学生搭建起成长舞台,让孩子们体验多彩的生活,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阳阳同学在分享自己的收获时说:“我非常喜欢舞蹈,跳舞是我的特长,我报了学校舞蹈社团,每天下午的社团活动让我感受到学习之余舞蹈给我带来的快乐,让我的身心得到放松,还发展了我的特长,尽情地展示自我,同时也减轻了在周末报校外培训班的负担。在每天的作业辅导与答疑中,不懂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得到解决,作业在学校里就能完成,学习轻松了很多。”
渭源县中心实验小学乘“双减”之东风,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提升,校园建设呈现出新面貌,德育工作有了新成效,办学水平有了新进展,“书香实小,尚雅致和”的办学特色已然形成,学校教育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强劲势头。将来更会以昂扬的姿态,务实的态度,勇毅笃行,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尊重教育规律,拓宽教学思路,厚实办学特色,协同学校、家庭、社会全面育人共同体,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应有贡献,让所有孩子在“实雅教育”的沃土上健康快乐成长。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