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溢出视角下教师双重角色的冲突与融合

2022-04-05李兴

中小学德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家教效应家庭

李兴

摘 要职业赋予的双重角色,导致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工作-家庭角色常处于分裂甚至冲突状态。积极溢出视角下,正确处理教师的家庭角色和工作角色,能激发角色的积极能量,产生互为促进的效应。教师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培育优良家风、科学指导家教,令工作惠及家庭,家庭反哺工作,从而实现双重角色的彼此滋养与促进。

关 键 词 中小学;教师角色;积极溢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2)03-0042-04

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由“家事”升级为“国事”,教师作为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有了明确定位。然而在实践中,不少教师的工作-家庭角色是分裂乃至冲突的,作为家长或“潜在”家长的教师,如何恰当定位自身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既做自家孩子的好父母,也做学生与家长心中的好老师,实现双重角色的融合与促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中小学校应把有关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因此,教师职业的双重角色职责体现在:在家庭角色上,教师是自家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与普通家长一样,承担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品格与行为习惯的责任。在职业角色上,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是家庭教育的指导者。这两种角色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给工作与家庭生活带来困扰。

(一)工作对家庭的干扰

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现象比较普遍,小学教师觉知到的工作-家庭冲突显著高于中学教师。[1]城市中学教师知觉到的工作-家庭冲突程度高于理论均值水平。[2]工作家庭冲突、教师抑郁、子女抑郁显著正相关,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通过自身抑郁影响其子女抑郁。[3]究其原因,教师工作量大,内容繁杂,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常向家庭生活延伸,如在家备课,在家改作业,在家与家长电话沟通等,导致教师家庭角色被挤压,角色责任履行不到位。因此,教师因工作而忽略了自家孩子教育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少“桃李满天下”的优秀教师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束手无策也不鲜见。[4]此外,教师常会把职场中的角色带入家庭生活,导致教师角色丰沛与亲情角色缺失的冲突。一些优秀教师对子女、老人常年顾及不上,导致出现“亲情空洞”。[5]不少教师对学生能耐心教诲,但对自家孩子却经常着急上火。家教中经常不自觉地以权威自居,习惯说教,经常拿孩子与自己最出色的学生做对比,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吹毛求疵。不能不说,教师工作-家庭角色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身心健康。

(二)家庭对工作的影响

调查表明,就孩子在身边的教师而言,在家庭对工作的干扰程度上,其心理资源、行为方式显著高于没有与孩子同住的教师,这可能是因为家里有孩子需要照顾,需要教师付出时间精力来管理和教育孩子,因而可能干扰了工作,[6]其中女性教师体验到更多来自家庭对工作的干扰。这或者与女性在家庭中被赋予更多的期望,承担更多的责任,不得不在家庭上投入很多资源有关。[7]因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未能达至平衡,会令教师产生迷惘与焦虑。[8]养儿育女的辛劳、家庭成员之间相处不谐,也会令教师感到身心疲惫与烦躁,这种消极情绪一旦被带入工作场所,自然会影响教育教学与家校沟通效果。

(一)积极溢出效应

溢出理论(Spillover Theory)思想源于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莎贝斯·莫斯·坎特(Rosabeth Moss Kanter)1977年的研究。她认为,工作和家庭生活是相互影响的。[9]此后,达克斯伯里(Duxbury,L. E. )和希金斯(Higgins, C. A.)认为,工作者会将他们在工作上建立的情感、态度、技能和行为带进家庭领域。这种溢出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溢出(Positive Spillover Effects )可以扩展到家庭和工作,带来高水平的能量和满意。消极的溢出(Negative Spillover Effects)即家庭工作冲突,使个体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另一个领域。[10]

近年来,研究者开始关注工作家庭积极溢出效应。帕特丽夏·沃达诺夫(Patricia Voydanoff )认为,积极溢出效应是指个体所承担的众多角色责任对他的其他行为产生的促进作用。“工作家庭积极溢出(Work Family Facilitation)是一种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协调配合,在这种协调配合的过程中,工作和家庭两个角色中相联系的资源可以互相利用促进,或一个角色中的相关资源使另一个角色更加有效率。这种效应既可发生在从工作到家庭的角色轉换中,也可发生在从家庭到工作的角色转换中,即包括工作对家庭的积极溢出和家庭对工作的积极溢出”[11]。格林豪斯(Greenhaus, J. H.)和鲍威尔(Powell, G. N. )认为,工作家庭积极溢出是一个角色的经历提高另一个角色的生活质量,所提升的角色质量主要表现在角色绩效或积极情感方面。当一个角色中获得的资源提高了个人在另一个角色中的绩效或积极情感时,促进就产生了。具体表现为:当来自一个角色的资源(如专业能力、时间、身体或心理资本、物质资源等)直接提升另一个角色的绩效时,或者间接地提升了积极的情感,积极溢出就已产生。[12]

由此可见,积极溢出是指个体在融通思维导向下,把工作与家庭交互领域内的知识、技能、策略等进行适度整合,再作迁移运用,使工作与家庭能在互相促进中各自提升效率,个体因工作-家庭角色的优质高效履行而增加职业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成就幸福人生。

(二)积极溢出视角下的教师角色

在积极溢出视角下,教师的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不应处于分裂或冲突状态,工作中的专业育人知识与家教角色中需要的科学育人智慧,是相互融通、彼此促进的。

1.工作角色滋养家庭角色

作为家长或潜在家长的教师,也是《家庭教育促进法》引导下“依法带娃”的普通一员,是广大家长养儿育女路上的同行者,也要摸索有效的家教方法,经受沮丧或焦虑,体味孩子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与一般家长不同的是,教师有专业育人素养,会对其家教行为产生积极溢出效应。这令其较一般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特殊状态或关键时期更为敏感,也更容易形成有效育人经验和家教智慧。专业视野能让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家庭与学校环境的差异,反思家校育人职责异同,更好履行家教职责。工作对家庭产生的积极溢出效应,能让教师更深刻地理解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差别,对家教内容有更精准的定位,方法更科学,形式更丰富,从而更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2.家庭角色反哺工作角色

教师在家庭中对父母角色的真切履行,也会相应地产生积极溢出效应,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更接近教育的本质。教师经历教养孩子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体味对子女的爱与接纳,会更理解家庭教育的独特性,更容易接纳孩子的差异与犯错。这正是家庭对工作的积极溢出效应。由于职业习惯,教师更具传授与分享这种积极溢出效应的意识与行动。对家长而言,教师是专业人士,教师的家教经验更易为家长所了解、倾听与模仿;教师子女的成长样态,一般也是他们所追求的榜样。利用家庭对工作积极的溢出效应,教师能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角色职责。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互为交叠,其产生的积极溢出效应能促进两种角色的职责履行,从而让工作滋养家庭,家庭反哺工作,实现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和谐融通,彼此促进。

(一)以科学的教育理念引领家庭角色行为

教师拥有的专业知识,是工作角色对家庭角色积极溢出的基础。教师只要有意识地利用自身工作资源,以科学理念引领家庭角色行为,工作-家庭的积极溢出效应就可产生。基于此,教师须比大多数家长更清楚地认识到《家庭教育促进法》对科学家教、优良家风建设的指引作用,利用专业育人知识与技能,躬身垂范,亲力践行,从如下几方面科学履行家教责任,努力发挥工作-家庭积极溢出效应。

第一,以科学理念为指导,提高亲子陪伴质量。相比一般家长,教师拥有更科学的人才观、教学观,且有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储备,家教意识和家教能力都相对更强。为此,教师可以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契机,系统审视自身家教观,摒弃急功近利思想,树立科学育人理念,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边界,力促孩子养成良好个性品格与行为习惯。在养育孩子中,坚持以专业素养审视家教得失,不断探索科学家教方法,积累家教技能。尤其要时刻审视自己是否有工作对家庭的消极溢出效应行为,或把职业场中的集体管理思维模式用到了家教之中,有则改之。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将对家庭角色产生积极溢出,更为懂得家教的藝术和时机。教师专业育人智慧的积极溢出,能令其在陪伴孩子中,润物无声地培养孩子优良个性和品格。如与孩子一起玩聪明棒,引导孩子体验创意与成功;在亲子共读中,一起感受世界的丰富与美好;让孩子在目光所及的范围内独自玩耍,既能各自以愉悦的心情做自己的事,又能及时回应孩子要求等,都是高质量的陪伴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无疑大有裨益。

第二,以专业发展为契机,建设学习型家庭,创建良好家风。教师家长因自身职业思维习惯,必然更重视知识学习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懂得读书的价值。同时,作为教师家长,常需在家中备课、批改作业、写经验总结或进行专业阅读等,这不但能在家庭中营造常学、好学、乐学的氛围,而且可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勤勉尽职、积极上进的良好职业形象。如此,在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下,在书香家庭文化的浸泡中,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就会把读书、学习、求知、探索内化为自身需要,把积极追求卓越内化为自身价值追求。可见,教师角色对家庭的积极溢出效应,有助于建设学习型家庭,培育良好家风,为孩子的人生奠定好学上进的底色。

(二)基于家情履行专业家庭教育指导者职责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科学课题,在与孩子的日常互动中,教师能以专业视角在孩子身上发现率直、纯洁、质朴的美好人性,并据此反思教育的本质,理解“以爱唤醒爱,以情培育情,以智启育智”的教育真谛。带着对教育的这种理解回归工作,教师的教育教学就会更为科学和理性。此外,养育孩子的漫长过程,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能让教师更深刻地理解孩子成长的复杂性与变化性,将这种理解迁移到工作中,教师就会对个性各异的学生更为包容并更具耐心。教师家庭角色对工作角色的积极溢出效应,有助于坚实地履行家庭教育指导者角色,优化家校共育环境。为此,教师可从个性指导与共性教育两方面着力,履行家庭教育指导者职责,让家庭-工作的积极溢出效应助力职业生涯发展。

第一,根据家情,指导工作彰显个性。在自身的家教实践中,教师能充分感受孩子成长的复杂性与反复性,进而以更宽容的眼光看待问题学生及其背后的家庭。在引导所谓的“问题学生”转化工作中,教师更能意识到每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每个问题家庭又都有各自的现实困境。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会以同情心去倾听学生心声,以同理心去解读学生的家庭生态,以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帮助问题解决。处在家庭-工作积极溢出效应中的教师在教育“问题学生”时,更能以养儿育女同行者的身份切入,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站在家长角度尝试理解问题,做家长的陪伴者、倾听者。然后,结合自身经历或工作经验,以分享的形式,坦陈对孩子问题的专业理解,并提出教育措施,且这些措施建议须是家长能够做也愿意坚持去做的。同时,对孩子们的一些共性问题,例如沉迷网络游戏,学习懒散,不爱户外运动等,教师的指导也要视家情而行,综合考虑家长职业、文化水平等因素,引导家长客观分析问题,科学处理问题,为孩子扫清成长障碍。

第二,基于专业,传授科学知识技能。在专业知识的指导下,教师能把家教中的实践经验梳理成型,甚至提升为理论,为履行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职责提供专业支撑。在家委会、家长学校等平台上,教师可以专业工作者的身份,结合自身家教实践,和家长一起探讨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学习心理问题,分享成功的家教经验,交流家风建设体会及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方法技巧,指导家长正确解读网络信息,科学分辨网络事件的善恶是非,辨析时代发展趋势,帮助家长减少焦虑,对孩子建立合理期望,以积极进取又健康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成长问题。可见,教师家长角色对工作角色的积极溢出效应,有助于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全力推动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教育网络的不断完善。

综上可见,在积极溢出视角下,教师通过教育学生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教养自己的孩子理解学生,实现工作家庭双重角色的积极融合,让工作滋养家庭,家庭反哺工作,提升人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吴明霞,张大均,陈旭,余林,郭成.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测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5(01):120-127.

[2]刘旺, 田丽丽. 城市中学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现状[J]. 中国特殊教育, 2007(9):65-68.

[3]王萌,候金芹,刘建国,陈祉妍.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对其子女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4):5.758-762.

[4]姜苈娟.教师从"社会角色"回归"家庭角色"[J]. 基础教育研究, 2009(1):5-6.

[5]罗莎莎.教师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冲突的表现[J].知识经济, 2015(13):146.

[6]吴明霞,张大均,余林,郭成,陈旭.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特征分析及建议[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6):120-124.

[7]芦咏莉,何菲,冯丽红,等.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类型及其在职业倦怠上的特征[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3):68-73.

[8]康菁菁.教师职业反哺家庭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6):79-80.

[9]Rosabeth Moss Kanter.Some effects of proportions on group life:skewed sex ratios and responses to token wome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7,(3): 965-990.

[10]Duxbury,L.E.Higgins C A.Gender Differences in Work–Family Conflic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1, 76(1):60-73.

[11]Patricia Voydanoff.Social integration, work-family conflict and facilitation,and job and marital quality[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Aug 2005,3:666-679.

[12]Greenhaus,J.H.Powell G N.When Work And Family Are Allies:A Theory Of Work-Family Enrichment[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6,31(1):72-92.

(作者單位:广州市天河区长虹小学广东广州 51065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家教效应家庭
最好的家教
画与理
家教有法
家教“漫”镜头
家庭“煮”夫
家教“漫”镜头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