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到“乐”读
2022-04-04严蝶
严蝶
好习惯的养成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很多不喜欢读书的学生而言更是难于上青天。如何让学生能够从阅读到“乐”读,也就是如何让学生从普通的完成任务式的阅读转变为“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笔者在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与思考。
培养兴趣很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让兴趣这个老师扎根在学生心里,就比我们老师每天念念叨叨更有效。接手一个四年级的新班级后,笔者在班上做了一个小调查:一是暑假期间每天都坚持阅读的学生人数,二是暑假读完两本书的学生人数。第二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比第一个的情况要好一些,但读完两本书的学生人数仍然寥寥无几。从这个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学生缺乏坚持阅读的习惯,所以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的故事,阅读的故事。每天放学以后的时间,老师无法监督学生是否在坚持阅读,因此抓紧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就非常重要,而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到的。
课堂教学中,碰到学生感兴趣的作家还可以和学生聊一聊这个作家的生平或者小故事,当学生对这位作家感兴趣了,就愿意找来该作家更多的作品来看一看。长期坚持做下去,不知不觉就会带领学生走入文学的世界。
四年级上学期先是学习了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当时学生对叶圣陶这位大教育家、大作家非常感兴趣,后来又学习了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品讲到了肖复兴和叶圣陶的故事,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课后收到一位家长的反馈,说孩子对课堂上推荐的肖复兴的书籍很感兴趣,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阅读了,一颗阅读的小种子就这样悄悄地埋进了学生的心里。
紧抓课堂,兴趣浓厚。语文书其实非常精彩,书中各种题材的文章都有,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说……语文课堂上,抓紧40分钟让学生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小说的环环紧扣、诗歌的语言押韵、散文的形神兼具……每学完一种题材的课文,及时找来相应的作品与学生分享阅读,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学习童话单元后的两个星期,中午上课前都能看到学生在读童话,他们挤在一起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这粒埋在学生心里的阅读种子开始悄悄发芽了。
把兴趣发展成习惯。当兴趣形成以后,如何让兴趣持久保持下去并成为一种习惯就是下一阶段最为重要的问题了。在兴趣转变为习惯前期,首先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监管,让学生知道是有约束的;其次是把兴趣发展成一种每天都务必坚持的习惯,学生有了兴趣后每天想要阅读,辅之以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大多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坚持后好习惯就会养成了。
课外阅读作业不再形同虚设。坚持每天至少阅读半小时几乎是所有语文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但这项作业的完成率怎么样呢?又如何监督学生的每日阅读呢?和学生的不定期交流就是一个好方法,交流的内容就是“昨天读的书中最令你难忘的是什么?你对哪个章节最感兴趣”,一周内每天交流的内容必须是连贯的。每周抽取两到三名学生交流,可能第一天学生没读但可以把之前读过的内容拿出来交流,但后面的几天怎么办呢,用这种倒逼的方式能在阅读习惯养成的初期促使学生坚持阅读。因为学生都不知道老师明天会抽到谁,于是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去读,每天阅读这项作业再也不是形同虚设了。
用好阅读资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浩如烟海,想要全班统一很难,那么利用好手头的资源就很有必要了,而《语文读本》就是一个很好的阅读资源。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一周五篇,每周五收取读本。初期会发现临近要收取读本的时候很多学生没有完成,这样的状态会持续一段时间,后期很多学生从读本中发现了阅读的乐趣,不需要提醒也能自己坚持阅读。课下时间会看到很多学生在阅读,慢慢地,班级就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阅读的书籍类型也越来越多,这粒阅读的种子就这样成长为一株小树苗了。
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一张阅读记录卡,记录的是学生读过的书籍,定期收取查看能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爱读书的学生可以不用查看,不是很爱读书的学生需要经常关注他的记录卡,了解他的阅读情况。一张小小的卡片,成了监管学生阅读、帮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的最有效的工具。
班级读书会,交流分享促“乐”读。寒假结束,班级召开读书分享会,请爱阅读的学生分享寒假期间读过的最喜欢的书籍,分享的内容包括:书籍的名称、作者、令你最难忘的故事……读书分享会开始后,除了提前安排的几位爱阅读的学生的分享外,还有很多学生主动要求分享,这个时候班级的阅读情况跟初期小调查时的阅读情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学生用一双双渴望阅读的眼睛看着那些分享读書收获的同学,同时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他们分享的书籍与故事,这种形式的分享会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读书分享会成了班级的月度常规活动。每月的分享会要求学生必须推荐当月阅读书籍,而且还要阐述能够吸引大家阅读的理由。每次读书分享会选出一本大家最想读的书作为本月“明星读物”。
班级的阅读分享不仅限于这种形式。既然是分享,那么应该是一个双向的奔赴,检查学生的每日阅读作业不知不觉中和学生产生了阅读的共鸣。老师可以主动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老师的阅读分享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老师也可以和学生共读一本书,共同分享,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生迫切地想读,因为他们迫切地想要表达出自己的心声,他们想要找到产生共鸣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同学、是老师或家长。阅读的种子已经从一株小树苗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从兴趣到习惯,再到主动交流分享,阅读不再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而是每天每周每月学生最期待的事。爱上了阅读,收获了更多精彩的故事,看到了更加多姿多彩的世界,拥有了更多可能性的人生,“从阅读到‘乐读”也不再是一件难事。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