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监测及防控措施浅析
2022-04-04程玲马蕊普刘艳雷韬宋翔
程玲 马蕊 普刘艳 雷韬 宋翔
摘要:红火蚁是从境外传入我国的一种对人体健康、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检疫性有害生物。2004年9月在广东省吴川市首先发现,之后很快蔓延到广东全省。2005年1月17日农业部将其列入禁止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和国内检疫害虫名单。2013年10月云南省首次在楚雄州元谋县发现红火蚁。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频繁活动,我国红火蚁疫情发生情况及原因越来越复杂多样,文章对红火蚁监测及防控方法进行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红火蚁;危害;监测;防控措施
红火蚁是近年来入侵我國的有害物种,也是我国禁止入境及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红火蚁具有环境适应力强、繁殖能力惊人、传播途径多、扩散速度快,危害范围广、疫情容易复发等特点。近年来由于苗木运输往来增多,红火蚁发生范围及密度不断扩大,2021年红火蚁的发生区域已由2005年的40余个县扩大至400余个县。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扑灭,势必造成疫情扩散蔓延,将给生产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心理恐慌,甚至会带来生态危机。要做好红火蚁防控,首先必须掌握红火蚁的发生范围、发生面积、发生程度等基本情况,最后才能根据各点的实际情况开展防控。
1 红火蚁监测方法
1.1 监测前准备
1.1.1 掌握红火蚁形态、蚁巢、危害三方面的主要特征
(1)形态特征
红火蚁中小型工蚁(工蚁):体长2.5~5.0mm,大型工蚁(兵蚁):体长6~7mm。工蚁触角10节,柄节最长,鞭节端部2节膨大呈棒状;中躯与腹部间有2个明显结节,无前伸腹节齿;红火蚁复眼大,由数十个小眼组成;唇基中齿明显;后头部平顺无凹陷;腹部卵圆形,可见4节,腹部末端有螯刺伸出(图1)。
(2)蚁巢特征
红火蚁属于膜翅目、蚁科、家蚁亚科、火蚁族、火蚁属的一种社会性昆虫,具有筑巢群居的生活习性。判定红火蚁蚁巢一般要观察蚁巢出口处是否会有泥沙堆积,是否在地面上形成明显的“蚁丘”。成熟蚁巢是高10~30cm、直径30~50cm的土堆,少数为大面积蜂窝状。蚁巢表面土壤颗粒细碎、均匀,内部结构呈蜂窝状。当蚁巢受到干扰时,红火蚁会迅速出巢进行攻击。在野外或不具备检测条件的时候可以采用棍棒干扰蚁巢,观察是否有蚂蚁主动攻击的行为进行初步判断(图2)。
(3)危害特征
红火蚁主要以螯针叮刺和口器咬伤方式危害植物、动物、人体。当受到干扰时,工蚁会迅速表现出攻击行为,人体被其叮蜇后会有火灼伤般疼痛感,持续十几分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8~24h后化脓形成脓疱。若脓疱破掉,则容易引起二次性感染(图3)。
(4)准备好监测所需工具
火腿肠、竹签(约20~30cm,细长)、红色标识带(粘贴在竹签顶部)、医用小青霉素瓶或者塑料采样瓶(带密封盖,多个)、标签纸、放大镜、镊子、浓度75%的酒精、透明乳胶手套、毛刷、鞋套、袖套、肥皂、小工具箱、滑石粉(细度>100目等。
1.2 开展监测调查,掌握发生区域
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在每年4~11月进行疫情监测调查,主要进行访问调查和实地调查,填写好监测调查表。
1.2.1 访问调查
采取向农作物种苗种植户、农民、种植大户等人员询问和对可疑区域采取火腿肠诱集的方法开展红火蚁发生情况调查。向其询问是否有被蚂蚁叮蜇及叮蜇后出现的症状特征、是否看见呈明显土堆状的蚂蚁巢等问题并做好记录,最后根据调查情况到实地进行查看。
1.2.2 实地调查
(1)步行目视法
对公园、草坪、绿化带、苗圃、校园、农田、林地等可能入侵红火蚁的区域进行步行观察,布置样点,查看有无可疑蚁丘、成堆蚂蚁死尸或有无蚂蚁表现出很强的攻击行为等现象。
(2)火腿肠诱集法
调查应选白天气温20~33℃、地面干燥时进行,在疑似区域将火腿肠切成2cm小片穿于带有红色标志的竹签上,再将竹签插于地面,让火腿肠片接触地面(可放置多个,间隔10m左右)。放置后30~60min左右观察,确认为红火蚁后沿周围半径6米寻找蚁巢记数,并拍照、采集标本放入采集瓶备留鉴定。
1.3 标本采集
采集可疑蚂蚁30头以上置于盛有75%酒精的瓶中,标明采集时间、采集地点、采集单位、采集人。将每个地点采集的蚂蚁标本分别置于采样瓶中,并做好标记,将标本、图片送至有关机构鉴定,要确保运送过程中标本的安全。
2 红火蚁防控措施
2.1 明确责任,协同配合
2021年3月国家九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红火蚁阻截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了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海关等各部门的主要工作和任务。对于红火蚁防控,我们应建立“统筹推进、职责明晰、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各负其责,依法履职。
2.2 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红火蚁发生区域农业和林草部门要联合制定公布红火蚁疫情发生县、乡级行政区目录,便于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红火蚁发生地和附近县、乡开展好红火蚁监测,掌握红火蚁发生发展动态,为后续防控提供支撑。
2.3 严格检疫监管
各地要严把检疫关,对调入和调出的带土农作物种苗、绿化草坪等严格实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严禁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应施检疫植物及其产品调入调出,发现疫情的要停止调运,确有需要的需经处理合格后才能调离,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2.4 科学合理用药
截止到2021年4月,登记用于红火蚁防控的农药共45种,其中饵剂36种、粉剂7种、可湿性粉剂1种、乳油1种。有效成分共8种:茚虫威、氟蚁腙、氟虫腈、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多杀霉素、呋虫胺、毒死蜱。红火蚁防控方法分为4种:毒饵诱杀法、药液灌巢法、粉剂灭巢法、二阶段处理法。
(1)毒饵诱杀法
毒饵诱杀法是将红火蚁防控饵剂点施或环施于红火蚁蚁巢附近,施用时尽量不要惊动到蚁巢,否则会影响防治效果。饵剂的使用量依据包装说明、蚁巢的大小、蚁巢的密度来合理使用。毒饵诱杀法缺点:一是作用比较缓慢,一般2周后才能看到效果;二是使用毒饵受天气的影响较大,施用毒饵时要选择无降雨、地面土壤干燥、气温21~35℃、紅火蚁觅食时间段施用。
(2)药液灌巢法
药液灌巢法是将红火蚁防控药剂配制成定浓度的药液,然后先沿着蚁巢的外围倒入药液,然后再挖开蚁巢顶部把药液直接浇灌到蚁巢底部,施用药液时注意不能惊动到蚁巢,以减少红火蚁逃逸。药液灌巢法的缺点:一是需要人工配置成适合浓度的药液;二是由于要保证药液能到达土壤和蚁巢底部需要浇灌大量的药液。
(3)粉剂灭巢法
粉剂灭巢法是采用有效成分为茚虫威、高效氯氰菊酯等触杀作用的粉剂撒施于红火蚁身上。使用时要先破坏蚁巢,待工蚁大量涌出后再施药。粉剂灭巢法的缺点:一是受天气的影响,下雨或者刮大风的天气不能使用;二是对于较大的蚁巢,蚁巢需挖开至中下部位;三是对于红火蚁蚁巢较大和红火蚁密度较大的蚁巢,挖开后红火蚁快速涌出面积大、速度快,施用粉剂需大量人力,操作不便。
(4)二阶段处理法
二阶段处理方法是将毒饵诱杀法与药液灌巢法和粉剂灭巢法配合使用的方法。施用时先按毒饵诱杀法施用毒饵,约10~14d后再用药液灌巢法或者粉剂灭巢法处理蚁巢,这样反复处理直到问题解决。毒饵诱杀法防治效果慢但防效较好,药液灌巢法和粉剂灭巢法防治效果快但防效不够好,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二阶段处理方法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5)用药注意事项
①红火蚁化学防治应选用经过农药登记的环境友好、低毒高效的农药,禁止使用含氟虫胺成分的农药产品防控红火蚁。在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区、养蜂区、养蚕区等区域防治红火蚁时应注意药剂种类选择,防止对有益生物的杀伤和环境污染。施药操作人员要做好防护工作,避免被红火蚁蜇伤或农药中毒,在施药区应插上明显的警示牌避免造成人、畜中毒或其他意外。
②红火蚁防控前和防控后都要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施用的毒饵、粉剂等药剂的品种、数量、次数、施药时间、防治面积、防效调查方法及调查次数、各次调查的蚁巢密度、工蚁密度、防治效果等信息,便于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第二次药剂防治。
2.5 加强科普宣传培训
要利传统报纸、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加强红火蚁识别防控和法律法规技术宣传,提升公众对红火蚁的认知度和防范意识。引导相关企业和种植户遵守检疫法规要求,不从疫情发生区调运未经检疫的带土农作物苗木,或者从疫情发生区及其周边调入未经检疫的带土苗木,同时要发动社会各级力量开展群防群治,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农业农村和林业草原等各部门应加强基层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有关部门基层人员红火蚁识别及防控技术能力,做到疫情早发现、早处置。
2.6 强化保障督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各地要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防控体系和检疫队伍建设,并逐步建立疫情防控工作督查机制,组织开展工作检查,对防控不理的采取重点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督促各项工作落实。
参考文献
[1] 林嵩.红火蚁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2,18(3):20-23.
[2] 叶建春,陈军,曹春梅,等.关于红火蚁防控的几点思考[J].广西植保,2012,25(3):38-40.
[3] 黄祥俊,刘小丽,潘优汝.温州市瓯海区红火蚁疫情发生情况及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0(7):129,133.
[4] 刘甫祥,罗小武,廖学敏,等.龙南县红火蚁疫情发生的原因与防控对策[J].江西农业,2018(22):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