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会展“数字化”转型将会面临什么?

2022-04-03

中国会展 2022年5期
关键词:会展数字化数字

传统企业要在互联网时代的竞争环境中占得一席之地,靠的不是获取高精尖的技術,而是以数字化的形式激活自己多年累积的核心资产,将核心资产转变为可以在互联网上使用的服务,使其在互联网时代焕发新的价值。

今天,只要是一个企业,数字化、商业智能、认知商业、自主商业都是绕不开的话题。那么,数字化究竟对会展企业有什么好处?

一是构建行业生态。除了一年一度的展会和一年一次的会议,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数字化平台可选择,这就增加了一个观众持续学习的粘性平台,因为永远在线,即插即用,U盘生存是数字新生代的生活习惯。而当一个平台聚集了一批人之后,必然会吸引其他的相关群体过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生态群落,无论是传统平台和数字平台都是适用的。

梅特卡夫(Metcalfe)指出网络价值与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这个网络同样适用于传统网络和数字网络。

一个商业化的数字平台,必须包括足够多的买家,以及足够多的买家。在数字平台上,无限多的买家和卖家的聚集比较容易,只需要创建账号即可。多样化的人群聚集起来可以创造新的模式和商机。

因此,数字化的核心是社交的数字化。

二是重塑链接方式。其实,当今的市场已经高度竞争、高度分散,互联网让人群很容易找到自己要的人群,当会展企业在社交对接上不如数字企业或微信群更高效的时候,那么人们就不大会来参会,毕竟认识人是参会最大的需求。何况如今是一个社交媒体大爆炸时代,获取信息甚至可以零成本足不出户。

试想,一次会议结束之后,等到来年召集他们再来开会的成本可能会越来越大,这时候要么对会议内容持续创新,持续研发,要么使用新的手段来补充,已达到重建链接的作用。这个链接手段就是数字化手段,比如:APP,PC端,微信,小程序,微博等任何可以创建用户账号,对用户进行管理的信息化工具。区别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就是数据和知识,如果链接之后能保持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输送,那么就是建立了数字化手段,否则再豪华的石油管道没有石油也是徒劳的。

因此,数字化的核心是内容的数字化,即深度的知识含量。

三是提高及时性的生产效率。传统会议成本很高的:对组办方而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还需要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且召集付费参会的代表越来越难。对于参会者而言:参加一个会,哪怕是免费的,长途跋涉参加一天的会,要花三天的时间,回去还要填写很多报销单,垫付资金,还要写参会报告,还要问你有没有完成销售,所以普通的参会人员其实压力很大。如果有了数字平台,他可以选择在线学习,可选择性很强,节省的时间是最大的好处,还不用写那么多的单据和报告。对于主办方而言,只不过把线下人群搬到了线上而已,只不过会议现场的赞助费变成了视频贴片或链接广告而已。

最简单直白一点,现在的客户都很直白,要问题一个问题,要获得一个人脉关系,要及时可得,绝不能等一年到你的展会现场去获得。

对于运营会议的企业而言,除了CRM数据库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协作的数字化,否则无法适应当今移动工作,24小时在线的工作场景。企业必须把工作内容变成可视化的进度表。比如,某些零售收银员的收银机界面上实时显示了此人收银的效率排名,收银金额排名,收银员不但不觉得是监视,反而感觉是一种游戏,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

在我们的工作之中,如果OA系统,ERP系统,还有协作系统,能够不仅实现交互式的体验,还能记录每一个工作节点进度可视化,不仅不是监督,反而促进大家学习的动力。比如,在知识库里面,谁学习下载的最多,谁看的视频最长,那个视频被观看的最多。哪一个任务被耽误的最久,沟通最复杂,一模了然。

因此,数字化的核心是生产力的数字化,即更高效的协作和指导。

当然,要拥抱数字化除了以上好处,最本质原因是当前的世界已经数字化了,如果你服务的企业都数字化了,会展企业还在传统的生产方式,被淘汰是必然的。正如我现在正在写这篇文章的咖啡店,必须要颜值高、有WIFI、有插座、有图书、不限时间的在此工作,否则我(消费者)就会选择其他的咖啡店,尽管这个咖啡店的消费比星巴克还要高,但是我觉得很值,满足了我一边等人一边写作、学习的需求,至于咖啡和餐饮只是衍生需求。

许多管理者、包括领导者有一个误区,认为数字化是平台建设,脱离了会展是项目这样的一个模式。认为平台是烧钱的,项目制是赚钱的,其实,我的看法是,平台与项目制不矛盾,线下的会展是平台,线上也是平台,只不过线上的平台可以突破时间空间与规模限制而已。至于平台和项目制也不是那么的严格区分的,很多平台公司也在做着项目制的业务,BAT是平台,难道他们不承接一单一单的业务吗?会展企业的平台化的科技企业也要承接定制化的项目才能盈利,也是一个道理,仅有标准化的利润是很低的。

来源:海南网

猜你喜欢

会展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