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olo理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22-04-03纪清俊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课堂教学

纪清俊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提高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的重要课程,教育质量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深受重视。而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教学方法低效化、教学评价模糊化等,不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将solo理论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利用该方法对随堂练习的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以此反馈、诊断教与学的情况,有助于强化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效,达成更高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SOLO理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一、Solo分类理论的内涵

Solo分类理论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该理论立足于经典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并将之与具体的学科教学相结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解构分析,确认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阶段性的差异。Solo分类理论与具体学科教学的结合研究可以帮助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具适应性的教学方式。

Solo分类理论下,主流观点认为学生的学习评价可分为五个层次阶段:第一层次为前结构层次,即学生认知和理论能力处于相对低下的水平,面对问题时难以给出完整且有条理和支撑的回答;第二层次为单点结构层次,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有所突破,能够理出单线条式的思路,并找到某一论据进行简单的支撑;第三层次为多点结构,这一阶段的学生思路相对宽泛,面对问题时可以给出相对丰富的解答;第四层次为关联结构层次,即学生不仅能够多面化地考虑问题,并能将多重思路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第五层次为抽象拓展层级,也是由具体问题上升到理论思考的最终阶段,学生不仅能够解决具体的问题,而且能够对其概括反思,理解问题背后的深意。

二、Solo分类理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重心方面存在与教学目标间的偏差。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设目标在于从小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准与法律素养,提高学生品德,而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囿于书本,被知识点所限制,并且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采取书面考试与课堂印象分结合等方式,与课程所具有的开放性、实时性特征有所不符。教师教学虽然以书本为基础,但很少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进行延伸,无法帮助学生开拓思路,认识真实的生活与世界。

其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评价倡导“访谈、问卷、作品方式、成长资料袋”等综合多元的方式,要求在教學中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观测其日常学习状态,了解其品德与法律素养的进步。但是,综合性评价体系在实际执行中往往难以执行到位,缺乏科学有序的操作标准,致使教师对学生的品德发展与法律素养的情况了解不够全面,浮于表面,实际采用的相关评价主观性大于客观性,描述方式也趋于模糊化。

(二)Solo分类理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优势

Solo分类理论在具体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面十分广泛,不仅适用于数学、物理等偏重理性思维与明确知识的学科,对于语文、历史、政治等人文学科同样适用。此外,理论本身是从儿童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延伸而来,对于相对低龄的小学教育而言适用性更高。因此,Solo分类理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一定优势,有利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高效化。

如前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身具备较高的开放性,其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框架明确的知识点,还包括具有普适性的道德观念与思维方式。教师通过案例讲解与实践教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道理,并将之提炼为学生为人处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在课程评价中,不论是采用纸面考试还是问卷、访谈等方式,其问题的设置必定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而Solo分类理论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综合了知识技能、思维方式、应答结构等多个方面,足以支撑对学生品德与法律素养状况的细致分析,改变评价标准笼统、主观的问题。

三、基于Solo理论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一)拓展知识,延伸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生而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不能仅仅依赖照本宣科式的课堂教学,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拓展教学内容,借助丰富的事例开阔学生的眼界,并且利用实践的方式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真正将道德素养与法治知识融入学生的脑海里。

Solo分类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认知能力所处的层次越低,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与思维水平也将越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常情况下正处于低层次的认知阶段。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安排的内容也是类似《我们的校园》等简单的知识点强化的内容。到了中高年级,则加入更多情感与思维相关的内容,此时教师则需要结合学生更多的生活实际,拓展相关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加生活化。

(二)实践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前要向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点,搜集有关资料,让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有所准备,提前开始组织思路。课上要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表达思想,展示情感世界,在心灵上有触动,在情绪上有感染,在情感上有体验,引发思考。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要多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中体验教学,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

(三)优化训练,提升学习能力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缺乏合理的日常测验机制,难以像语文、数学等科目一样通过日常做题来测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教师可以对道德与法治课的随堂练习进行一定的增设或改进,通过对问题的合理设置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学生水平,从而调整教学进度,帮助学生做出调整。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处于Solo分类理论的低层次阶段,因此在出练习题时,需要采用选择、填空等简单模式,以契合学生条理性不足、单向化的思维特征;而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简答、论述、作文等题型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以承载其日益提升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个性化思考。将科学化的试题测验引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能帮助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更能通过长效训练加速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教学

Solo分类理论是一种质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也可以作为量化评价、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目的就是诊断矫正。评价就是评定学生在完成这项特定任务时的思维结构水平,看是否符合标准,符合评价目标所应达到的水平,学习成果是否符合教学意向,如果符合,教师就继续到下一个阶段,重复整个循环。如果不符合,教师就需要考虑下一步做什么,顺其自然或者纠正这种情况。评价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新一轮学习的开始。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日常教学反馈,正确对待不同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性,并给予个性化的引导,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德育教学的接受程度。

道德与法治具有生活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它兼备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历史文化等多重教育价值。如何利用课堂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塑造他们的灵魂,使之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Solo理论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有助于在评价中调整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善当前该课程的问题,值得教师进一步深入探讨。

(责任编辑:秦  雷)

参考文献:

[1] 王亚茹,黄明举. 基于SOLO理论的物理教材习题比较研究——以“运动的描述”为例[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50(11):49-51.

[2] 刘洁兰,翟禄新,向贤莉. SOLO分类理论在地理图表中的应用研究[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04):22-24.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