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沉浸式视听技术在文旅项目中的投入与产出研究

2022-04-03范晓纬李泽召王艺峰宋辰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期

范晓纬 李泽召 王艺峰 宋辰

【摘要】沉浸产业是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新业态,代表了文旅消费升级的新模式和新方向。“沉浸式”丰富的展现形态、多元的表现形式以及满满的科技感,使其正成为文旅项目的“下一个风口”。加快推动沉浸式文旅产业的发展,对提升运河文旅产业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型实景演出《又见江南》是运河文旅项目中的一个优秀代表,是运河文旅项目和沉浸式视听技术结合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文旅项目;沉浸式技术;实景演出;投入与产出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1-099-03

【本文著录格式】范晓纬,李泽召,王艺峰,宋辰.沉浸式视听技术在文旅项目中的投入与产出研究——以实景演出《又见江南》为例 [J].中国民族博览,2022,01(01):99-101.

课题项目:本文为“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1SYB-063)。

伴随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产业向纵深方向的发展,沉浸式加持的文旅演出形式已层出不穷。新时代的文化传播,要深入研究大众群体的心理特点与接受习惯,既要增强内容的吸引力,又要促进传播的大众化。“沉浸式”一词作为当下主流的视听时尚语言,它体现了时代的艺术特征,有足够的大众吸引力。文旅项目常常将沉浸式作为一种宣传卖点,引导大众适应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与多种文化相碰撞产生的不同综合艺术效果是大众所期待的,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艺术享受。

将沉浸式视作一种伴随性过程,沉浸式为文旅演艺的呈现起到了技术支撑的作用,早期单一、低互动的展演空间已经难以吸引大众的注意,而沉浸式体验所具有的交互性、无边界、愉悦性等特点能使大众的意识与行为融合在特定的场所中,更容易引起观众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共鸣,从而高效的传达情感信息与艺术感知,强化观众对特定文化内容的体验和认同。

为了实现运河文化输出与产业联动,挑选合适的文化内容进行线上传播或线上+线下混合式传播非常重要。目前大多数运河文化的沉浸式视听文旅项目陷入“以河为本”的单一思维,还主要停留在实景旅游、光影夜游等大型线下演出形式上,与自媒体、自主产业的联动性不强,更多的是行政力推广的落地项目,而这种靠行政力持续的项目通常为交通不发达、周边产业配套不够完善,意图通过文旅项目落地带来周边产业发展的地点。因此,相关产业的投资回报比是实现产业联动能力的关键。本文以大型实景演出《又见江南》为例,探讨沉浸式文旅项目的投入与产业联动。

一、应用沉浸式视听技术所需的项目投入

沉浸式视听技术是当前实景演出中探索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它带来了新的视听感受和演出体验。现场演出集成了大量的数字化科技成果,使得演出的视听创意性大大增强。在前期演出项目的整体规划中,灯光和音响的设置需要十分考究,为了增强实景演出中的体验感和真实性,沉浸式视听需要较大的音频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方面的资金投入,这样才能保证演出的有效性,同时灯光以及全息投影相关视觉方面的硬件也需要较大的投入。

沉浸式实景演出是文化产业的一种新形态,涉及领域较广,它将现场扩声、音乐、声效、多媒体视觉、展览、服装、实景搭建等艺术领域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的媒介体系,发展为高输出、高回报、高价值的文化产业聚集,其对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在《又见江南》沉浸式演出中,针对不同的演出场景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这对不同技术的运用提出了多种要求。比如,在第四场景《新民乐》演出中,三位演奏员以琵琶、笛子、二胡重奏形式演奏新编乐曲《茉莉花》,为了展现演出的立体感,演员的背景采用了3D投影,营造出美轮美奂、似幻似梦的视觉效果,同时在扩声方面,为了保证琵琶、笛子、二胡彼此相呼应的演奏效果,采用了音频环绕声技术,听觉上的多个音响设计加强了空间感和临场感。

一场沉浸式实景演出少则需要上百万多则需要上千万的投入,视听觉设备的投入占到了实景演出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为保证演出的沉浸式效果,视听技术的软硬件设备投入必不可少,但同时也会因大量设备投入产生一定的回报风险。《又见江南》项目在高设备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保持了项目在古运河景点未来演出的周期性和持续性,因此能保证项目的不断完善和长期收益。除设备本身以外,因在实景古运河进行演出,各类演出中技术的应用难度也随之加大,这同样增加了额外的成本投入以保证演出的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又见江南》沉浸式演出所需视听设备资金投入是比较多的,但因项目的高质量和演出的持续性,加之文化品牌的成功塑造和产业融合联动,保证了项目长久良性发展的格局。

二、文旅项目的直接经济产出

《又见江南》在运河两岸的实景演出,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无锡打造的一场极具代表性的江南古运河实景文旅盛宴,带来了积极的产出效应。实景演出带来了资源的各项整合,遵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形成了良性的经济产业链。实景沉浸式文旅演出项目结合了无锡当地的历史文化,体现出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民间音乐和舞蹈等方面的特色。整个项目无论从技术性还是内容性上都体现出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建设的新思路,直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项目本身演出收益、景點城镇经济收入、数字化产业链收入、旅游产业经济收入等方面。

《又见江南》演出的门票收入是项目成本回收和持久赢利的基本渠道。因整个沉浸式实景演出有着较多场地的变化,观众的容纳量也十分可观,因此观众的观看门票成为项目的主要收入来源。目前我国的文旅实景演出观众的转化率并不高,如何将游客真正转化为文旅项目的观众以实现项目的营收,是所有演艺项目的关键问题。《又见江南》项目本身质量过硬,文化底蕴深厚,沉浸式视听又有着很强的观赏吸引力,加上大运河沿岸景点游客众多,因此观众流量能够保证。演出时间安排在每周五、周六晚,相对固定和持续的演出时间保证了项目持续的经济产出。

大量观众的涌入和持续性消费为区域的城镇产业带来了活力,沿线城镇以大运河的文化品牌和实景演出为带动,增加文旅演出的介绍、图展,开展主题旅游、开办特色酒店和民宿等,都成为项目带动城镇经济的推动力。《又见江南》实景演出是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一种科技与文化结合的新型演出形式,它为城市的数字经济带来了新的文化产业领域,扩展了数字经濟产业链的艺术化应用路径,对数字经济的直接产出产生影响,如AR、VR、音视频交互、3D投影技术应用等,项目中大量软硬件数字技术设备的应用,带动了数字化设备的直接经济产出。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因人流量的增加也获得经济增长,在无锡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项目带动了无锡当地文化旅游的热情,增加了旅游收入,当地财政获得良性的发展,文旅建设基础上的新商业模式在逐渐形成。

三、与文旅项目相关的周边行业产出

《又见江南》沉浸式实景演出项目的落地对周边产业的技术实现和内容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带来了区域经济模式的整合,促进了周边文化消费和产业联动。演出大量的人员需求拓展了就业的渠道,将各类从业者融入大型艺术演出,各类产业汇聚,探索出了一套极具创新性又切实可行的产业联合方案,同时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进行文化消费,使得周边相关产业都获得了直接的经济产出。近些年来,运河文化已成为舞台艺术的创作焦点,而这种实景演出以新形式将文旅真正融合,用沉浸式实景演出构筑千古故事,跨越时间的长河,展现出大运河蕴含的民族情感和精神,使古运河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又见江南》在无锡市梁溪区的清名桥古运河的风景区上演,清名桥是无锡十大古桥中最著名的一座,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京杭运河中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形成了著名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在本身具有文化意蕴的景区进行演出,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并具备巨大的群众基础,也因此与周边产业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实现了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一)创新文创产品,促进文化消费

无锡古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一段,孕育了江南运河的文化和风景。将实景演出项目与文创结合形成了高价值的文化消费服务,扩展了传统文化的边界,通过实景演出,加深了人们对运河文化的理解。实景演出带来了大量的观众,湖上剧场的实景形式形成视听的交响,观众在领略声音与灯光完美交融的同时,增加了游赏地各项配套的消费,相关衍生的文创产品也获得了发展。每一个表演场景的两岸都有大量的观众聚集,人流量为沿街的各类文化产品带来了新的活力,包括各类有文化意蕴的饰品、日用品等。文化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依托文化,各类文化产品应运而生,实景演出成为文创产品最有效的营销方式,大众对于运河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同感和自觉性,起到了对大运河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的保护作用。

(二)增加人员聚集,联动区域经济

实景演出为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加上沉浸式的视听方式使得观众欣赏演出的同时得以长足驻留,游客规模在演出中推动了多领域产业的发展,联动了区域经济,比如,餐饮业、零售业等,大量的沿街消费拉动了区域相关服务类产业的经济发展。《又见江南》实景演出在时间维度上有着相对固定的演出时间安排和周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门票收入,也因此带动了区域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区域相关产业从业人员和收入也随之增加。

餐饮业和零售业是受演出项目影响较大的产业,人流量使得景区及其周边的消费明显增加,使区域商业活力迸发。同时,因演出设置在晚上,增加了游客在当地过夜的可能性,使得宾馆、酒店类服务业收入得以提高。驻留时间的延长,也增加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收入并增加了各类购物的需求,区域的整个商业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消费水平大大提高,也增加了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服务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更多就业的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塑造文化品牌,促进产业产出

《又见江南》大型实景演出增加了地区文化产业的曝光度,形成广告品牌宣传效应。大运河无锡段是整个大运河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利用丰富的大运河文化资源,通过大型实景演出的形式打造文化品牌形象,是产业发展重要的一环。

实景演出需要大量技术人员和现场演出场务人员,为相关从业者创造了实践的机会,对新技术、新形式进行了探索运用,带动了演出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市场的前景进一步开阔,演出项目的品牌价值逐渐凸显。打造文旅演出产业品牌性的同时,扩大了文化景点的知名度,增加了各类相关产业聚集的吸引力。拿音响技术领域来说,一场大型实景演出对扩声设备和演出调试有着极高的要求,也有着巨大的人员需求,通过演出的整体性设计与投入,带动了音响行业的发展,沉浸式实景演出对音响教育和培训产业也产生重要影响。再如音乐产业,大运河文化内涵丰富,为音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见江南》演出因采用沉浸式音频技术,对音乐本身的创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内容上多采用地方性的民间音乐元素,如江南丝竹乐、民族歌曲、戏曲素材等,促进了音乐产业的创新。其他如服装设计、视频设计制作、演出策划、导演调度等相关行业都因为此大型演出的实现丰富了行业的经验,提升了各自领域的行业能效产出。

一场大型演出成了行业领域资源整合的重要路径,在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导向下,文化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资源进一步汇聚,投资经营产出进一步提升。这种“文化品牌效应”形成了大运河本身文化内涵的“绵亘之河”,它不断流淌,跨越古今,这种古运河文化之记忆在《又见江南》这场沉浸式实景演出的促进下,转变为新的文化创新路径和产业经济联动模式,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示范性项目。

四、结语

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科技赋能给文化旅游带来了新的消费浪潮。这些新兴技术包括高精度投影技术、传感技术、5G强大传输网络、AI大规模计算能力、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实时3D技术以及自动化工程等。沉浸式体验成为文旅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追求的热点,带动了文旅消费提质升级。

当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复苏势头良好,沉浸式文旅项目在产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应注重运用新技术发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蕴含的价值内容与新技术、新形式、新要素相结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推进沉浸式产业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扩展其在城市空间、城市综合体、文化场馆、景区街区等文旅场景中的应用,与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等新模式联动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消费场景,满足消费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场景驱动和创新成为产业的发展驱动力,加之我国新基建的发展,创新生态重新改变,沉浸式产业大大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将成为文旅体验经济未来发展的产业制高点。

参考文献:

[1]花建,陈清荷.沉浸式体验: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业态[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9(5):18-32.

[2]李凌燕.江苏大运河文化带音乐舞蹈文化遗产的地域特征与人文内涵研究[J].艺术评鉴,2020(14):166-179.

[3]姚乐,王健.试论大运河江苏段的特性与文化带建设要点[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18(03):108-118.

[4]刘怀玉,陈景春.江苏大运河文化产业带的特色及其实现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4(03):50-54.

[5]花建.新视听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新业态[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0(01):32-41.

作者简介:范晓纬(1988-),男,南京传媒学院讲师,录音系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流行音乐录音,扩声及全景声制作;宋辰(1987-),女,南京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影视编剧实践与艺术传播;王艺峰(1992-),男,南京传媒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影视音乐、全景声音乐设计;李泽召(1992-),男,南京传媒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作曲技术理论、影视声音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