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学中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探讨

2022-04-03吕新露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数学

吕新露

摘  要:口算在小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如何开展口算教学更高效,使学生更熟练掌握,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课程标准中只有对口算教学、计算教学的一个整体要求,但是具体怎样教,学生该怎样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因此,在口算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经过调查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文针对学生在口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口算教学策略

一、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一)教师的教

1. “灌输式”讲解,忽略学生的参与度

“灌输式”教学方式是现在很多有经验的老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更是新教师常用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整节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中作为一个聆听者的角色存在,但是“灌输式”教学方式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是不适用的,一二年级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意注意的时间大概在15分钟左右,也就是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点应放在课堂的前15分钟,在“灌输式”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很低,往往很多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还达不到15分钟,会出现这样一种场景,教师在讲台前讲得声情并茂,而学生在下面开小差,这样周而复始,导致学生每个知识点掌握得都不够扎实,口算教学中算理的讲解,更是有些枯燥难以理解,对于算理理解不够清晰,直接影响口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 忽略“数感”,影响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

“数感”这一词,在课标中会经常出现,但是什么是数感呢,其实教师对于这一词的理解也相对模糊,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学生对于数一种感知、感觉。但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培养学生的数感则格外重要,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认识数字,数字是一个抽象的事物,一个苹果、一个梨、一个班级、一个人……这些事物都可以用“1”来表示,那到底什么是1呢?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是有一点难的,教师在教学生认识数字时,都会结合实物来让学生感知数字,从直观到抽象,对于每个数字的感知还不够明确,举一个例子:学生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时,要用到“凑十法”,比如8+6,首先从6个中拿出2个给8凑成10,再用10+4=14,最开始学这道题时是结合实物小棒或者方块,先圈出10个,再看剩下几个,与圈好的10个相加,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但是很多学生在圈方块的时候圈10个圈错了,自然这道题也就错了,很多人认为这是学生数错了,其实是数感不好的一种表现,数感好的学生甚至可以做到不用一个一个数,就可以直接圈出10个,很快知道从6个中拿出2个,还剩4个,数感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对于学生口算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在口算教学中除了讲解算理、算法之外,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也很重要。

3. 追求算法多样化,忽略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程度

在课程改革中,提倡算法多样化,也是课标中的一个亮点,算法的多样化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对后续数学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是追求算法数量的多,而忽略了学生对教师讲解的每一种方法是否真正的理解、会用。

举一个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例子,在教学生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加法时,常见的有两种方法,“平十法”和“破十法”,对于这两种方法,单独讲解任何一种对学生来讲都不是很难理解,但是我在讲完“平十法”,学生基本理解掌握的情况下,再来讲解第二种方法“破十法”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平十法”和“破十法”发生了混淆,而且也分不清自己用的究竟是“平十法”还是“破十法”,在教20以内退位减法时,“平十法”和“破十法”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但是是否真的有必要两种方法都来讲授呢,或者两种方法是否在講完一种方法后,时间隔时间长一点再来讲第二种方法呢,有的问题解决方法可能不止两种,在讲授时,学生是否学会了这个知识点,教师在讲授时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哪里,这是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追求算法多样化,但是如何追求,怎样追求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这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4. 过于追求口算速度,算理讲解不清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口算学习有明确的要求:2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口算速度是每分钟8~10道题,因此有的教育者在进行口算教学或者口算练习时侧重口算速度,而忽略了算理、算法的讲解。口算速度固然重要,但是要想提高口算速度,先要保证口算的准确性,学生只有在清晰算理、算法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口算的速度,如果一味过于追求速度,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5. 注重课堂教学环节,忽略课堂实效

在课堂中,每一节课都会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教学环节,一般目标都很明确,每一个环节解决一个问题或者讲授一个知识点,但是对于新教师在教学时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过于备教学环节,而忽视了每个环节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就是平常教师经常说的课堂“落的不实”,在口算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过渡固然重要,但是对于重要环节,比如算法、算理的讲解应重点强调,保证每个学生都过关,在课堂中环节与环节之间也要略微有侧重点。

6. 重口算结果,轻思维过程

有的教师在口算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口算结果是否正确,而忽略了算理教学,不愿意花费时间帮助学生分析口算的思维,从而导致学生口算速度慢、口算出错等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100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时,100~23,先从个位算起0~3不够减,向十位借1当10,10-3=7,接下来算十位0~2不够减,向百位借1当10时,拿到十位上很多学生直接就用10-2=8,这就是学生的算理不够清晰,学生做错了,直接让学生再算一遍,这样并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口算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多关注学生在口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才能把口算教学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学生提高口算能力。

(二)学生的学

1. 学生算理不明确

学生在听课时没有真正理解教师讲的算法、算理,个别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定的口算基础,之前爸爸妈妈有教过怎样做题,依赖于数手指头,认为口算题可以用数手指头算出来,觉得自己已经掌握,因此不认真听课,其实有些题是用手指头算不出来的,或者算出来也很慢,所以学生依然停留在自己原有的认知中,导致口算速度又慢,正确率又不高。

2. 训练形式单一,忽视口算练习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教会学生算理、算法后,学生还需要大量的口算练习才能够在口算中做得又快又准,但是对于口算题目的训练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学生常用的训练形式是找口算书或者口算卷子来完成练习,口算的题目一般题量比较多,长时间学生会觉得很枯燥,不专心完成,教师与家长在检查学生口算练习时,往往只看到了学生做题的结果是否正确,并没有关注到学生在做口算题时的一个状态与完成题目所用的时间,因此这样的练习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训练形式单一,忽略口算练习是口算差的孩子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二、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有意注意品质较弱

有意注意是人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一种有目的的,具有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组织好学生的有意注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有意注意的发展也是有阶段的,1岁左右是有意注意的萌芽期,孩子对于感兴趣的事物能够维持一定时间的注意;2岁左右是有意注意的发展阶段,可以倾听故事、翻阅书籍、观看影像等,注意力集中時间可以达到10分钟左右;3岁左右,有意注意逐渐成熟,注意力时间越来越长,但有意注意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发展到基本成熟阶段,正常来说需要等孩子成长至10~12岁,有意注意才趋于成熟。因此小学低年级孩子的有意注意还处在趋于成熟阶段,有意注意的品质相对比较薄弱,这对于小学生听课、做口算题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意注意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学生无法长时间保证有意注意,在外部环境突发生改变时,都会使得有意注意较差的学生被吸引,从而导致学生无法专心听课,无法安心计算,口算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课堂中,教学模式依然相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比较多,一味式灌输式教学、忽略学生课堂参与度,会使口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在课堂中有意注意的时间会减少,导致学生口算能力较差。

三、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中强调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情境教学则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后应多了解学生的喜好和感兴趣的事物,口算教学的学习素材应尽可能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课本为依据,把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基于此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来创设学生易于参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学过了数学我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很有成就感,并因此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由被迫接受学习编成主动学习,学习动力发生了变化,结果自然也会不同。

(二)结合实物,讲清算理

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刚入学的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年龄初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中应结合小棒或者方块来进行口算算理、算法的讲解,通过学生的参与感受,才能把算理、算法掌握得更加牢固,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时,7+6,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小棒,让学生在下面独自探索结果,再找同学来讲,学生会说:先拿出7根小棒,再拿出6根小棒,从6根小棒中拿出3根与7根合起来,7+3=10,最后还剩下3根小棒,10+3=13,先由学生独立探索,最后教师再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建立模型,这样教学生会对算理更明白,把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更有兴趣学习。

(三)基本口算要熟练

基本型口算是基础中的基础,比如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后,在学习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会比较容易,任何一道笔算都是由若干个基本口算来完成的,因此基本口算的准确和熟练程度直接制约着口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对于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方法教学要格外重视,小学生口算加减法的方法一般存在三个层次:逐一重新计数→借数加算或减算→按数群运算,在教学基本口算时,要重视让学生逐步掌握按数群运算的方法。

(四)针对学困生,有针对性教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阶段中前运算阶段(2~7岁)和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过渡。前运算阶段的孩子处于符号功能和直觉思维,没有办法进行特定的认知运算。在具体运算阶段才具备具体运算的能力,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发展有快慢之分,发展比较慢的孩子口算能力偏低,教师应及时发现学困生,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

(五)训练形式多样化,加强口算练习

口算技能的形成不是教师教出来,需要学生在课后对于口算题目多加练习,因此口算训练必须要经常化,训练的形式不能过于单一,常用的训练形式就是在书面做题目,这种方式长时间训练会有一些枯燥,教师可以参考用一些口算软件来完成,或者在课堂中运用口算卡片来帮助学生练习口算等等方式,运用多样化的训练形式,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形成口算技能。

(六)取得家长支持,口算练习要持之以恒

口算技能的形成单靠课堂的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后仍然需要学生加以练习巩固,但课后的练习,教师是看不到的,这便需要教师积极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在家长的帮助、监督下来督促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练习,以求达到熟练的程度、形成技能。

(责任编辑:邹宇铭)

参考文献:

[1] 梅芳. 关于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2] 吕磊. 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18.

[3] 贾小利. 小学低年级口算教学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4] 杨颖瑄.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D]. 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9.

[5] 张天孝. 小学数学教改实验[M].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低年级小学数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