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04-03王颖
王颖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我们的“根”与“魂”。坚持文化自信是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根本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血脉和国家发展历史,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高等学校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载体和思想文化的创新基地。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是高校始终牢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积极打造融媒传播矩阵,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加强文化自信建设,为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的思想库和力量源。
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丰富深刻,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奋斗、创造乃至牺牲积淀形成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最广泛、最深沉、最具有共识共鸣的价值理念、文明形态与思想道德基础,能够最持久、最大限度地为民族复兴提供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的磅礴力量。没有文化自信,就没有民族的自信独立和国家的发展进步。文化自信能充分展现一个民族最鲜亮动人的精神底色,激扬起一个民族最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汇聚起一个民族最团结一心的精神力量,让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社会发展道路,才能坚决扛起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时代赶考路上一往无前。
文化自信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青年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何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以文化自信建设为牵引,让青年学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中华智慧与奋进力量,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受益者、传承者、创新者、传播者和弘扬者,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高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只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时代问卷。
文化自信是互联网时代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第4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且增速明显,截至2021年6月,已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了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达到71.6%;从网民年龄结构看,以中青年为主,40岁以下网民占比达53.3%,其中6—19岁网民规模达1.58亿,占网民整体的15.7%。互联网信息化浪潮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舆论宣传的格局,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事关中国旗帜和道路、国家安全和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关键。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把准思想之舵,筑强信仰之基,行稳实践之路,才能在波诡云谲的网络信息浪潮中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做出准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互联网给高校文化自信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发挥出了润物无声的强大作用。谁占领了网络阵地,谁就引领了青年这个群体,谁就能赢得未来。互联网进入大众化阶段,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带来了文化和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促进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突破了以往传播的速度、时空、地域、受众群体与人数等局限,充实和拓展了文化传播的内容与阵地,丰富了传播方式与手段,使得传播的内容更多元、形式更新颖、受众更普及、影响更深远。
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也给高校文化自信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战。高度开放的网络传播环境导致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在网络浪潮中席卷而来,大量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的碰撞与交锋,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与社会环境都会对高校师生的思想意识带来影响。师生对通过网络有效获取新信息、新知识、新技术及高质量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渴望与需求大大增加,对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外,网络具有虚拟性、行为主体隐匿性等特点,网民在网上的言论行为自由度较高,同样地,其一旦摆脱现实社会道德、法律、规范的约束,就极易造成网络社会秩序管理失序、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失效等问题,这对网络安全来说是极大的风险隐患。
面对新形势,高校文化自信建设必须牢牢占领互联网这一文化建设的新阵地、新载体和新渠道,发挥媒体深度融合尤其是新媒体发展的优势,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文化自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进一步强化网络育人功能,打造高校网络育人共同体,构建高质量网络育人矩阵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弘扬与传播,增强传播力、吸引力、感召力和时代感,牢牢占据意识形态主体地位,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变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最大增量”。
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文化自信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内在需求。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文化思想价值引领,准确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切实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有效发挥文化在人才培养中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
搭建网络平台,实现传播内容迁移
针对互联网时代师生信息获取渠道和阅读方式的改变,高校应着力开发建设各类网络宣传平台,打破时空局限,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学习、阅读的需求。在不断提升网络平台吸引力和黏度的基础上,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重大决策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等思想文化产品,实现传播内容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载体向网络平台的迁移,从而实现更持久、更灵活便捷、受众群体更广泛普及的传播。例如,中国计量大学在学校网站首页和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的中华传统节日和24节气大图,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发表12周年之际,学校官微率先推出学习红船精神专题网络作品,阅读量达7000余次,25个院级公众号累计分享推文100余篇;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中将学习资料、学习体会等以图文、音频、视频等方式上传至主题网站和公众号、小程序等网络平台,实现师生随时随地学习、点播、阅读和分享;建设“8020式”新媒体育人共同体,在微信公众号运营中明确将新闻性、互动性和服务性的内容比例控制在80%之内,思想性和教育性内容比例不低于20%等。
打造融媒矩阵,实现传播效应扩增
互联网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人人都是数字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接收者,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出现,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多平台达到、多渠道网络、多介质融合已成趋势。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背景下,搭建高校文化自信平台应积极发挥“互联网+文化”的浸润功能和育人功能,打造校园媒体矩阵,发挥融媒“1+1>2”的宣传效应,扩增传播效果,增强校园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中国计量大学按照“移动优先”的思路,构建“报+网+微+视”的“四位一体”融媒矩阵,开设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今日头条号、抖音号、天目新闻号、学习强国号、官方视频号等全新平台,校园新媒体全平台用户逐步向百万级迈进,形成了多介质、多形态、立体化的校园媒体生态,在文化自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应充分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校园文化、校史的深刻内涵,利用新媒体技术和融媒体平台,丰富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方式,营造全方位、多维度、沉浸式的文化自信网络空间。例如,学校5000多名师生以多种形式歌唱《我和我的祖国》献礼祖国70华诞,相关MV、视频、图文在各大校园媒介推出后反响强烈,这充分展现了全体师生的爱国热情与报国之志;创新开设“量大文化导览”平台,通过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立体呈现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及校园精品文化活动,配合VR虚拟校园实景和智慧地图导览展现计量史与校情校史等,以激发师生爱校荣校的情感共鸣。
强化舆论引导,实现传播信息安全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空间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同时也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关键。中国计量大学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与网络生态安全,积极筑牢信息传播安全防线。一方面建强建好网络育人舆论场,精心创作高质量网络思想文化宣传作品,组织党员干部、青年教师、辅导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围绕重要节点、重大契机、重大事件发表网评文章,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全体师生坚定理想信念、坚信价值理念、坚守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监管,实行人机24小时联防联控制度,做到节假日不断人、不断线,筑起信息发布、信息传播、信息监测的防火墙,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关键时刻坚决“亮剑”,旗帜鲜明地抵制、反对和清除错误思潮和不良信息,为文化自信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营造良好环境。
互联网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便捷与风险同在。文化自信建设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汇聚起全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最磅礴力量。加强文化自信建设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赢得话语权,建设文化强国、网络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措施。中国计量大学在互联网视域下对文化自信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以期从搭建网络平台,实现传播内容迁移;打造融媒矩阵,实现传播效应扩增;强化舆论引导,实现传播信息安全三个方面为新时代高校加强文化自信建設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李璀,曾欢欢.坚持三个统一坚定大学文化自信[N].湖南日报,2020-12-11(8).
[2]李爱红.融媒体视域下文化自信建设的机遇与路径[J].东西南北,2020(13):184-185.
[3]赵振宇,程前.融媒体视域下文化自信建设的机遇与路径[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1):248-249.
[4]汪孟夏,刘凤.融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方法研究[J].传媒论坛,2021,4(12):41-42.
[5]温丽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研究[J].文化产业,2021(28):96-98.
[6]宋伟.高校坚定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J].汉字文化,2021(20):171-172.
[7]红网.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维护网络政治生态安全[EB/OL].(2021-04-24)[2022-01-10].https://k.sina. com.cn/article_3363163410_c875cd12020010v8y. html?sudaref=cn.bing.com&display=0&retcode=0.
[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21-08-27)[2022-01-10]. http://www.bjjubao.org.cn/2021-09/26/content_435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