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微系列作品应用于生涯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2022-04-03苏娟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

【摘 要】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生涯教育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开发并普及生涯教育主题的心理微系列作品,可以扩大生涯教育的普及范围、提升生涯教育质量。心理微系列作品在生涯教育不同形式、不同阶段中的应用有所不同,教师在使用时应合理选择,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微系列作品在生涯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心理微系列作品;生涯教育;生涯适应力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24-0021-03

【作者简介】苏娟,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南宁,530001)教师,一级教师。

一、心理微系列作品应用于生涯教育的意义

(一)扩大生涯教育的普及范围

随着新高考政策的实施,生涯教育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然而,生涯教育存在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笔者曾于2020年暑假做过一个关于“生涯教育情况”的数据调查,样本量为5700人。调查结果显示,所在地区有48.03%的中学生(非城市户籍的学生比例为53.43%)未听说过或未了解过“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概念;59.15%的中学生(非城市户籍的学生比例为62.40%)不了解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及内容。可见,生涯教育普及程度依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生涯教育主题的心理微系列作品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环境下新媒体快速、精准、覆盖面广的作用,解决目前生涯教育普及率低的问题。

(二)提高生涯教育的质量

总体而言,我国生涯教育的师资匮乏,经济不发达地区尤甚。很多学校的兼职生涯教育教师主要由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和团委书记担任。专兼职生涯教育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均会受到所在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政策、组织的教研活动等外在因素的制约。因此,系统地开发并普及生涯教育主题的心理微系列作品,能有效促进专兼职生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生涯教育教师可以从生涯教育主题的心理微系列作品中学习相关的理论和技能,也可以直接将其运用于具体的生涯教育教学实践之中,这无形中大大降低了经验不足的生涯教育教师备课、设计活动的难度。

二、心理微系列作品应用于生涯教育的实施策略

心理微系列作品包括心理微课、心理微电影、家教微讲堂、心理微广告、心理微故事等形式。从呈现方式上看,可分为文字呈现和图像呈现,心理微故事为文字呈现,其余均为图像呈现。从功能类型上看,可分为知识传授型、方法策略型以及情感共鸣型,其中,心理微课、家教微讲堂和心理微广告以传授知识、策略方法为主,心理微故事和心理微电影以情感共鸣、传授策略方法为主。鉴于以上不同分类,在生涯教育中使用心理微系列作品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心理微系列作品在生涯教育不同形式中的应用

1.在生涯教育课堂中的应用。

心理微系列作品可广泛运用于生涯教育课的各个环节,但从教学效果而言,建议根据不同课堂环节的设计意图选择不同类型的心理微系列作品。

在课前预习环节,对于某些复杂的生涯理论,如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等,教师可以事先制作心理微课,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当学生发现自己对该知识点理解有限时,可以多次观看心理微课,以促进自己理解和记忆。

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选用心理微电影的一个片段或心理微广告,播放引人入胜的视频并设计与生涯教育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在课堂活动环节,为了丰富课程内容,教师可以为各小组准备不同人物的生涯微故事作为讨论案例。因为文字阅读的速度较快,适合小组成员共同了解、讨论。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讨论的进程,对关键的文字信息进行反复阅读。此时,使用微故事比播放视频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

在课堂小结环节,很多教师习惯运用心理微课或心理微广告强化本节课的知识点,这符合心理学中的近因效应。但如果有的课在导入部分使用的是心理微电影中的片段,建议在小结部分也使用该心理微电影后半部分的片段,以主人公后期的变化与导入时的状态做对比。教师的小结语也可以围绕心理微电影中生涯教育的相关思想进行表述,使得前后环节逻辑联系更紧密,加深学生的理解。

2.在生涯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实践指的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因此,生涯实践活动中需要使用心理微系列作品的概率较低。但是,生动有趣的生涯实践活动可以作为心理微系列作品的素材。生涯教育的实践活动从场地上可分为校内实践和社会实践;从体验程度上可分为听取介绍、现场观摩和亲身实践。在校内实践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种类相对较少,选择面窄且缺乏新鲜感。而社会实践的种类多、选择面广且富有新鲜感,但并非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有时间经常参与。因此,在生涯教育的社会实践中,可进行相应的录像或拍照,用于制作介绍职业的心理微课。此类心理微课可视性很强,内容可以是现场观摩类的活动,如采访职业人物;也可以是亲身实践类的活动,如学生跟随家长上一天班。这样的心理微课贴近学生需求,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了解该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此类心理微课的制作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介绍的职业种类应尽可能全面。当同一个班内有好几个组的学生都要采访同一类职业人物时,教师应适当引流。二是很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注重该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报酬、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客观方面的要素,忽视了從业人员选择该职业的原因、坚持在岗的毅力、不断求新的工匠精神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素。而后者,在个体的生涯抉择中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完善该方面的要求。

(二)心理微系列作品在生涯教育不同阶段中的应用

笔者参照中国台湾学者林清文的“生涯规划的理性模式”,将生涯教育划分为生涯启蒙、生涯探索、生涯抉择和生涯行动四个主要阶段。

1.生涯启蒙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期望学生对于生涯规划形成一个合理的认知。但个体的观点往往不是被外界灌输而成的,更多的是通过相应的经历或者观摩他人的经历,生成相应的情感,而后有所感悟。因此,在该阶段使用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心理微电影或心理微故事效果最佳。一方面,心理微电影和心理微故事都侧重于刻画主人公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易营造相应的氛围,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心理微电影可以采用特定的表现手法展现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和魅力。例如,国产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用幽默、超现实的形式讲述了两个不承认自己缺点的小学生,在“穿越时空”成为职业人物后,因自身缺点导致了各自事业上的失败。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学生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展开想象,并意识到目前的学业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具有内在连贯性。

2.生涯探索阶段。

生涯探索阶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自我方面。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最重要的人格发展任务就是确立自我同一性。完成这一任务的前提是学生需要确认自己内在的个性特征,如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对于青少年而言,客观认识自己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情,不仅是因为自身心智水平有限,而且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断成长、变化着的。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心理微课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理论、掌握认识自我的多种方法。此外,青春期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仅依靠道德宣讲的方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效果较差。而生动的心理微电影或情节曲折的心理微故事等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偏颇会给个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价值观。

二是探索外界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校内外的实践活动探索关于专业与大学、职业与社会等外界信息。但高校专业、社会职业种类众多,仅凭学生逐一亲身实践,无法在有限的课外时间感知全部的真实社会。因此,教师可以开发并普及关于高校专业、社会职业的心理微课,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高校专业、社会职业等有初步的认知。

3.生涯抉择和生涯行动阶段。

当学生进行生涯抉择后,会采取实际行动追求现阶段的生涯目标,生涯状态必然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此时,个体改变自身以适应新生活的能力,即生涯适应力。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认识世界较主观、看待问题容易片面极端化,因此,他们在做重大抉择时很难周全思量、做出理性决定。在生涯行动阶段,学生容易因为实际情况不如自己所设想的顺利而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生涯适应力弱。此時,教师可以借助心理微课将专业的、科学的行为策略教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生涯适应力;还可以利用心理微电影、心理微故事等引导学生与作品中的主人公共情,合理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生涯教育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韩国《第二次生涯教育五年基本计划》述评
海岛初中生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实践
中学生生涯教育初探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高一学生生涯成熟现状调查及其对生涯教育的启发
学生情绪智力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生涯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