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真教育:指向学生生命的真实成长

2022-04-03唐玉辉

江苏教育 2022年6期

编者按: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创建于1959年,坐落于风光秀丽的古黄河河畔,曾获得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卓越学校”、全国文明校园、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文明单位等称号。学校秉承“求真”校训,积极构建“求真”文化,明确“本真教育”的办学思想,推行本真课程体系,打造本真课堂,形成了“高质量、有特色、能创造”的办学目标。

【摘 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在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倡导本真教育,主张回归教育原点。学校实行本真管理,构建本真课程体系,积极实施本真课堂教学,培育时代新人。同时,以着眼发展、关注问题、突出主体、尊重规律的本真评价方式,努力促进学生的真实成长。

【关键词】本真教育;本真管理;本真课程;本真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8-0070-03

【作者简介】唐玉辉,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江苏淮安,223001)党委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一附小”)系统总结办学经验,形成了本真教育的办学思想,提出“让儿童成为儿童、让教师自主创造、让学校生态发展”的办学主张。学校实施本真管理,构建本真课程体系,进行本真课堂教学,努力让学校教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从而促进学生的真实成长。

一、本真教育的内涵与价值追求

1.本真教育的内涵。

本,即事物的根本、根源,也有“主要的、中心的”之意,在学校教育中可引申为学习、教育和管理活动中的主体。真,指的是本性、本原,即事物的固有属性,引申为客观规律。本真教育以具体生动的人为培养对象,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尊重教育规律、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尊重知识内在规律,对学生进行学识培养、心智开导和人格塑造,旨在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真实成长。

2.本真教育的价值追求。

一是回归理念的原点——育人。教育的中心始终是育人,是对人内在灵魂的塑造。“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一附小努力让教育回归原点,科学育人、综合育人,确立了“全面而有个性”“优质而有特色”的发展方向,力促学校科学发展、高位发展和特色发展。

二是回归课程的原点——选择。开发与建设校本课程,不仅是学校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打造学校办学特色、让教育回归本真的着力点。基于“课程即特色、课程即素养”的认识,一附小在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着力做好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丰富教育的内涵。

三是回归课堂的原点——生长。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生命成长的舞台。教育的本真是引导学生成为完整的人,使其学会认知、发展人性、完善人格,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生长的地方。

四是回归评价的原点——激励。一附小秉承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实施发展性教育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从选拔甄别走向激励创造,以评价导引教学、以评价优化管理。

五是回归管理的原点——人本。无论是本真教育的“本”之所在,还是“真”之追求,都为学校管理带来思想上的启迪。本真教育的管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个体。例如,教师用爱与理解的方式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体验学生的精神世界;学校管理者对待教师不是采用冷漠的行政手段,而是加入情感的号召力,使管理更加科学、和谐、富有人性。

二、本真教育的实践路径

1.以本真管理激发师生发展内驱力。

其一,学校管理重在经营人心。学校首先是一个组织,经营人心、凝聚人心是学校发展的根基,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們主动变革学校的组织结构与职能,淡化部门的管理职能、强化服务师生发展的意识,淡化了上下垂直的行政管理、强化了非行政性组织的功能。在管理上,打破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行政等级制,将管理的权限下移,激活中层和基层的活力。中层突出“自主策划—实施—评价—调整”;基层强调“学习—实践尝试—反思重建—创造经验”;校级领导突出“督促—协调—引领”。

其二,教师管理重在激发内生力。激发领导团队管理的内驱力和全校师生发展的内驱力是学校管理的关键。在一附小的管理理念中,评优推优、团队建设、公平竞争、机会均等也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法则。

其三,学生管理重在引导自主。一附小把“让儿童成为儿童”作为办学理念的第一层内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性、先导性。一是把“引领学生过有品质的学校生活”作为学校教育生活的方向,关注日常,聚焦生活,系统设计,注重体验,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体验成长。二是把校园生活的“学科学习、德育活动、岗位实践、校园节日、艺体生活”等五大板块,统筹在“翔宇鸾娃”发展目标之中,形成年级相互关联、螺旋上升的生活内容。三是重建学生主体参与的生活方式,各类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自主组织、亲身体验、自我评价,学生在民主开放的活动中提升对自我、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与世界的关系的认识。四是打破学生校园生活边界,开展跨年级、跨班级、跨学校的活动,学生走入社会、走进自然、投身军营、参与劳动,在开放的时空里滋养历练,自觉、自由、自在地成长。

2.以本真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本真课程在学校本真文化引领下,整合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形成多维度、多层级的综合课程体系,着眼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强调文化修养、社会参与、家国情怀,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本真课程包括基于学生认知发展的养真课程、基于学生特质提升的纯真课程、基于学生个性生长的率真课程等三类课程。三类课程是一个整体,旨在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

本真课程以“三中心一平台”为依托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三中心”包括课程研发中心、教师培训中心、特色培育中心。“一平台”是指课程实践平台,包括校内主题场所、校外资源平台、联合研究平台、社区活动平台、集团互动平台和智慧学习平台。

本真课程保持动态发展态势,形成课程开发、课题引路、课堂实践、调研反馈的整体推进机制。课程中心进行顶层设计,学科组统筹开展,教研组创新设计,年级部负责开发家庭体育课程、劳动课程,教师个性实施,学生检验反馈,最终实现学生健康成长。

3.以本真课堂培育学会学习的时代新人。

其一,确立真实起点。分析学生的前置性学习情况,主要从认知起点、认知风格和学习情感三个方面展开。认知起点主要是看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迁移运用能力等;认知风格主要是利用心理学认知测试量表进行阶段性测试和课堂观察,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情感主要是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等,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

其二,引导真实学习。学生进行真实学习、经历真实探究,是本真课堂的核心。本真课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强调师生双向互动,学生通过情境自悟、问题自找、方法自选、探究自主、归纳内化、迁移运用等方式,学会学习、实现生长。

其三,实现真实成长。一是知识的具体化运用,强调对核心知识的准确理解、结构化建构,以及迁移运用。二是情感价值观的内化,教师通过课堂观察,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热情、信念、习惯等的学习态度变化情况。三是基于数据和证据的学习改进,帮助学生实现差异成长和迁移运用。

三、本真教育的评价方式

1.著眼发展,强调价值追求、真实成长。

本真教育的评价以真实成长为根本,把学生当成自由、具体、独特、不断生长着的生命个体。本真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培育其对生命的期待和追求。

2.关注问题,强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真教育的评价将发现问题作为学校工作改进的基点,学校应多维度分析原因,多角度解决问题,在总结反思中形成结构化认识和实践路径,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开展。

3.突出主体,强调师生需求、全员参与。

本真教育的评价内容包括学校文化制度、环境场域、组织结构、教育教学等在内的一切活动,师生需求是学校工作的逻辑起点,师生成长是学校的工作中心,师生参与实践建构、反思改进是工作的基本策略。

4.尊重规律,强调系统思考、点面结合。

一是适应个体学习素养发展的顺序性,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做好各阶段的衔接,关注个体的不均衡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二是适应个体学习素养发展的差异性,关注认识起点差异、学习风格差异等,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可能;三是适应群体发展的协同性,重视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实现人与环境的互动、预设与生成的互动、体验与建构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