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综合素养测评赋能 “幼小科学衔接”教育变革

2022-04-03田红

江苏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

编者按:实现“幼小科学衔接”,其难点是“小学入学适应阶段育人方式转变”,其关键点在于“评价方式改变”。南京市玄武区作为首批江苏省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区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全域部署,切实将评价转向立德树人的正确立场,重点聚焦“入学适应阶段”评价问题,依据《指导意见》设计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评价方式,以此撬动入学适应阶段育人方式的转变,创建适合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教育新生态。

【摘 要】南京市玄武区近年来聚焦一年级综合素养测评研究,依据《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设计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评价方式,以此撬动入学适应阶段育人方式的转变,构筑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努力让幼小衔接教育更为自然适切。

【关键词】幼小衔接;综合素养测评;精准目标;以评促学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8-0052-04

【作者简介】田红,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南京,210018)教研员,高级教师。

“幼小衔接”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小学一年级的重要任务。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出“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方式,国家课程主要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要切实改变忽视儿童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现象”。这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进幼小科学有效衔接指明了方向。作为江苏省首批“幼小科学衔接”实验区,南京市玄武区近年来聚焦一年级综合素养测评研究,依据《指导意见》设计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综合评价方式,以此撬动入学适应阶段育人方式的转变,助力幼小科学衔接。

一、渗透综合素养测评理念,变革评价方式,促进幼小全面衔接

对于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传统的纸笔考试会给他们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教师为了“分数”会借助大量做题等形式迫使学生反复练习,从“缺陷”视角出发,着眼于“清算”学生未达标的方面,用于问责和鉴别学生,给刚入学的新生心理造成伤害。而综合素养测评强调评价的伦理性,以每个儿童的发展为本,体现了评价的“促进、帮助和改进”的伦理关怀,给予儿童自信和希望,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1.补偿单一的测评形式。

近年来,南京市玄武区在幼小衔接入学适应期开展“学科融合的活动化”综合素养测评,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即身心和智力的全面发展以及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构建生活主题的情境,通过设计典型任务,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展现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2.覆盖多元评价指标。

“学科融合的活动化”综合素养测评由偏重“智力”走向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评价,将《指导意见》中提出的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4个方面16条目标落实到综合活动中考查。打破学科壁垒,将多门学科有机融合,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自理能力、与同学交往能力等重要能力。

3.打破分科测评的壁垒。

指向学科融合的综合素养测评打破了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评价,以整体的视角考查能力,整合考查任务,关注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单门学科知识转向多学科综合素养测评,避免了各学科片面的评价带来对学生的武断认识。这些“学情认知”又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了精准依据,优化教学的实施。如北京东路小学聚焦冬奥主题设计学科交叉融合性测评,在科学生态篇里,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属于冬季的特征植物、气候和人们的活动,融合了语文学科的拼音识字与口语交际;在音乐加油篇里,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冬奥会主题曲、学跳冬奥会舞蹈,合作创编冬奥啦啦操,为冬奥运动员们呐喊助威,融合了语文学科遣词造句能力的考查;在美术创想篇里,学生为冬奥“冰嬉节”设计胸牌,设计冬奥会门票,融合了数学学科的数字变形设计。

4.浸润长程评价情境。

仅仅用40分钟的纸笔考试来评判学生一学期的学习结果,显然是不合适的。“学科融合的活动化”综合素养测评,关注学生的长程体验,倡导将学生一个学年的表现纳入测评,延伸整个测评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测评周里,学生运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自信满满地开启活动之旅,在一项项沉浸式测评活动中,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在评估回顾阶段,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用图形或星星等级来评价。

二、遵循综合素养测评原则,确立精准目标,促进幼小适性衔接

玄武区围绕儿童入学适应的关键素养,探索有效途径和精准实施策略,以综合素养测评为载体,构建自然适性的入学适应教育生态。设计“贴着儿童生长”的探究性、体验式、情境化的真实活动;突出学科项目融通,以“去学科壁垒”的综合素养测评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

1.以儿童为中心,促进适性衔接。

以儿童成长体验为取向的幼小衔接学段,要以自然适性取代硬性的入学标准,凸显儿童是幼小衔接的主体。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将“成人的儿童视角”转换为“儿童的儿童视角”,倾听儿童声音,了解儿童的生活。从幼儿园跨入小学,不同教育阶段的学习存在差异,教育的主导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对儿童的生理与心理提出了挑战。“学科融合的活动化”综合素养测评遵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前经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采用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体验、探究等学习形式。

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激发儿童的积极情感,有利于促进幼小学段的科学衔接。如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小学设计了“我的换牙书”综合素质测评活动。活动有两大主线,一条学科素养测评线,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以事件学习串联起相关学科的知識和能力测评;一条情感关怀线,引导学生从身体和心理等方面了解“换牙”这件事,从而减少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与担忧,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换牙成长期。以真实事件贯穿测评全过程,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2.以课程为蓝本,丰富适性衔接。

教师要打破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的壁垒,积极实现适性衔接,凸出趣味性、实践性、体验性、成长性。如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本中有50多个动植物形象,深受一年级学生的喜爱。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学的综合素养测评以语文课本中《动物王国开大会》为设计蓝本,将教室装扮成森林王国,让学生装扮成语文课本中自己最喜爱的动植物,来一场夏天的约会,在各个场景中完成任务。南京市立贤小学将国家教材与校本跨学科课程“读书行路”融合,以家乡南京为主题,赋予考查内容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具有南京特色的任务。通过赏金陵美景、尝金陵美食等主题活动,既考查学生多学科能力素养,同时又提升了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3.以素养为主轴,完善适性衔接。

“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是当下真实、立体、全面评价儿童素养的趋势。区域内各学校都致力于实现这一趋势的特色化落地,让综合素养测评融入学科知识,指向问题解决,完善适性衔接。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在测评过程中集团队合作和个人挑战为一体,打破学科壁垒,调动已有经验,通过实景体验,完成任务挑战。除了考查书本上的知识外,学校还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生活常识、美术创意、文体才艺等素质。

4.以文件为指导,夯实适性衔接。

在进行综合素养测评时,玄武区以《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为依据,落实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要点,实现全覆盖的适性衔接。区域倡导“四步操作”:第一步,各校学科组教师梳理本学期的知识和能力点;第二步,对照学科课程标准确定重难点;第三步,对应《指导意见》中的具体项目,确定测评目标;第四步,全体教师合作研讨,找到各学科的知识、能力交叉点进行整合,制订兼顾各学科特征的整体测评目标,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深度学习的支架,创设任务情景,通过任务驱动,测评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探索综合素养测评实施策略,以评促学,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玄武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减缓幼小科学衔接的“坡度”,入学适应阶段的综合素养测评促进了学校及教师打破终结性评价的束缚,积极发挥评价的多元价值。通过研究评价激发入学适应期儿童积极的学习情感,提升儿童的学习能力。

1.减:创新测评方法,减缓衔接“坡度”。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为了减缓幼小科学衔接的“坡度”,区域各学校采取了主题化、情景化、项目化、游戏化、生活化、活动化的测试形式,强化测评活动的探究性和体验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测评,寓评于乐。如洪武北路小学设计的“传统文化有渊源,福虎贺岁迎新年”活动,语文教师带领学生猜灯谜,认菜名,领购物单;数学教师让学生采购年货,算价格,逛庙会,分糖葫芦;美术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最感兴趣的年俗,画年画;科学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果蔬,挑橘子……学生全情投入,乐在其中。

2.増:聚焦关键能力,“増值”核心素养。

测评在关注学生学科知识能力掌握的同时,以关键能力的发展为抓手,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如语文学科关注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识记和书写汉字的能力,以及观察与表达能力;数学学科关注儿童的合作能力,空间感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学科聚焦儿童观察和描述能力,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美术学科着眼于激发儿童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道德与法治学科关注儿童的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品德养成,帮助儿童更快地适应学校新生活。

3.融:构建活动板块,走向学科融合。

学生的生活是完整的,而不是划分为多学科的。學生的认知方式也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而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多是复杂多样的,包含多种类型的信息,往往不能通过一门学科知识来解决。综合素养测评是跨学科融合的尝试,它使学生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产生密切的联系,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提高了学生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知识,这也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4.进:梳理学科要素,推进思维进阶。

作为期终的综合素养评价,每个学科的测评任务设计必须体现“学科性”,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等“学科要素”。评价中,整体观照学科核心素养各个维度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必备知识和基本能力为落脚点,综合考查每个学生在不同维度上的发展情况,并体现层次性、关联性和逻辑性,从而构成一个层层递进的测评体系。以语文学科为例,一年级上学期教学重点是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以及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因此,设计内容要关注教学评一致,体现思维进阶。任务设计化单一为多元,变平面为立体。第一个任务,认读和发现规律,不仅关注到学生认读生字的能力,还关注学生对识字方法、构字规律的掌握情况;第二个任务,朗读儿歌和发现特点,不仅关注学生朗读能力,还关注学生一学期以来对所学儿歌总体特点的掌握情况;第三个任务,借助词语句式进行口头表达,不仅关注学生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思维发展,通过运用所给词语,联系生活进行口头表达。

5.研:精磨测评方案,还原本真价值。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学评关系应该是“以评促学”。综合素养测评如果不树立教学评一致的理念,很容易走入误区。让学生简单做做游戏,开展一些活动,容易忽视测评的价值,即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增长。因此,综合素养测评需要全体教师秉承以儿童为本的理念,尊重儿童的发展差异,细心设计打磨测评方案。通过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观察与记录,学生的优势更加凸显。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
浅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016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关注“幼小衔接”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如何在“幼小衔接”阶段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数学绘本
多管齐下给力时,幼小衔接无尽处
幼小教育衔接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