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教育评价方式变革的学校治理实践

2022-04-03杨开勇

江苏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

【摘 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革学校评价,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改革学校评价”重在以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的平等权益。为此,江苏省无锡市金桥教育集团惠山金桥实验学校通过改革教育评价方式服务学生全面成长,从探索多元化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注重增值性评价等方面展开了对内部治理的探索。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评价改革;学校治理

【中图分类号】G40-058.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18-0020-02

【作者简介】杨开勇,江苏省无锡市金桥教育集团(江苏无锡,214000)惠山金桥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规定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其中,“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总体方案》重点任务之一。江苏省无锡市金桥教育集团惠山金桥实验学校(以下简称“金桥实验学校”)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总体方案》,将学校内部治理和外部条件相结合,通过改革教育评价方式提升学校内部治理质量。

一、从关注智力发展到服务全面成长

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成绩被家庭、学校、社会广泛关注。《总体方案》印发后,金桥实验学校加强学校内部治理,改革学生评价,逐渐由原先强调学生的智力发展转向服务学生的全面成长。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金桥实验学校将课堂建设放在首位,以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为抓手,组织开展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在上齐、上足、上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基础之上,又将拓展类课程作为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补充。学校的拓展性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学科类拓展课程。比如,学校强化课外阅读指导,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各读100本经典名著,并形成“学校—班级—家庭”三位一体的阅读链,二是活动类拓展课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金桥实验学校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展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特长。

二、从关注单学科评价到探索多元化评价

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1]为此,金桥实验学校在提升学校内部治理质量的同时,将生发学生的自由天性作为日常教育教学的第一要务,以改革学生评价为抓手,把原先侧重单科教师的评价转变成多科教师、多个家长参与的多元化评价。

在改革学生评价中,学校通过改进表彰方式,将“三好学生”的评定权从以往的主学科教师掌控转换为多个主体共同负责,把学生评奖评优的评定权交给多科教师和家长,从多个维度考查学生的表现,使更多品学兼优的学生能拥有荣誉带来的获得感,并从教师的肯定与欣赏中得到激励,进而生发学习的动力。

三、从关注结果性评价到实现过程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的学习效果评价,主要以量化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过程性评价强调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进行实时评价,通常采用以观察为主的质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考查,让教师在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中了解其学习效果。而以结果性評价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往往带有应试教育的痕迹,容易使教师的教学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而缺少了生成的意义。

金桥实验学校在内部治理实践中,尝试调整考试方式,将学生日常的学习测评从侧重结果性评价转向适时生成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家长从关注考试评价结果转向关注孩子在校的成长点滴。对于学生在学校运动会、读书节、科技节等活动中的优异表现,学校会在单项活动现场或大课间集会现场给予评价和肯定,并通过校园广播、校园橱窗、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从侧重结果性评价到注重过程性评价,金桥实验学校的学生评价逐渐从单点到多面,从单次到多次,从集中于少数到覆盖多数,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及时、更高效。

四、从关注统整性评价到强调增值性评价

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持高期望并促使他们获得成功和高水平的发展,要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至少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某一个领域或某几个方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2]教师在以往最易做出横向评价,众生“一尺一线”,一个标准,高低排序。金桥实验学校改革学生评价后,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一生“一尺一线”,因生而异,进行个性化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加侧重学生的纵向增值性发展,更加强调教师的欣赏肯定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曾经,学校在“唯分数”“唯升学”评价的裹挟下变得功利机械,教师在“唯分数”“唯升学”的要求下变得忙碌急功,学生在“唯分数”“唯升学”的目标下变得苦累无我。《总体方案》的出台给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新方向,使学校在内部治理实践中可以更多关注学生的发展,多维度地尊重、信任、爱护、欣赏每一个学生,进而发展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68-69.

[2]张新平.对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及其建设路径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15,36(4):70-78.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
浅谈义务教育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浅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