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022-04-03袁诗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37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袁诗淇

【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年龄尚小,获取的知识阅历有限,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强调了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以助力初中生群体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关乎整个人类的进步。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生普遍尚未成年,他们的自主能力还比较薄弱,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冲击。而随着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变化,比如网络环境、经济发展、外来思潮等各方面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厌学、偷窃、作弊、焦虑、抑郁等,严重危害学生的健康发展。

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帮助初中生顺利度过青春期,认真学习,还在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和能力,是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详细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了解青春期的特点,正确认识人际关系,认识学习,认识社会,从而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激发自身的潜能,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开朗、坚强、包容等优秀品质,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提升抗挫折能力,树立崇高理想并付诸实际行动。因此,在学校教育中,不能片面关注于知识教育,还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多管齐下,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第一,典型心理问题表现。对于初中生而言,最为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于厌学情绪,很多学生从小学习基础不好,或是家长对孩子学习缺乏关心,或是教师过于严厉,容易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很多学生对学习产生自卑甚至恐惧心理。在外部环境的打压下,这些学生或是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能力,或是对学习产生厌倦、抗拒心理,部分学生还可能因对学习不感兴趣而对家长和老师产生对抗心理。除了厌学心理外,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人际交际能力较差。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较重,如果家长和教师未能及时教育纠正,可能形成逆反心理,在中学阶段容易与成人对抗。当前的初中生成长于新世纪,他们从小生活在网络环境下。网络在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初中生而言,很大比例的学生迷恋网络,沉迷于手机游戏和各种APP软件,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网络娱乐中。由于初中生自控能力较差,教师虽然可以在学校严加管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却难以有效监管,导致很多学生沉迷其中难以自拔,荒废学业,还容易受到网络上很多不良信息的侵蚀,冲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除此之外,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很多,比如有些学生热衷于追星,甚至成为“死忠粉”和“脑残粉”,有的学生出现早恋倾向,受媒体信息的影响而过早沉迷于两性情感,还有的学生由于从小娇生惯养,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对集体漠不关心等。

第二,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从客观环境角度来说,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学生熟练使用手机和各种社交媒体软件,却难以获得真正的幸福感,反而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容易导致孤独、抑郁等不良兴趣。而过多时间投入网络,手机成瘾,使得他们对现实生活学习的关注度不断降低,导致学业不良、焦虑、暴力等心理问题。在网络环境下,初中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而网络糟粕的危害尤为严重,诱导学生愈加拜金、自私,而各种网络暴力现象也会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危害学生的生命安全。从微观环境角度来说,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责。一方面,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然而有些家长本身能力有限,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孩子的管教甚至可能适得其反。还有些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关爱和照护,导致家庭教育的缺位。而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每个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都是片面的、阶段性的,教师往往更多将精力放在知识教育上,而无精力对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更难以持续,能够发挥出的作用有限,难以完全解决初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第一,学校领导及全体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端正认识是第一要务,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统一认识,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人工作中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第二,需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层层渗透。例如在语文、英语、数学、体育等学科教学中,科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和行为,宣扬正能量。第三,需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除了各科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之外,还需要学校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等机构,安排专业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定期做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有序的开展。第四,加强家校合作,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协作。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建立紧密联系,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构造良好的婚姻关系,用合适的方法与孩子沟通交流,赢得孩子的理解和认可,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第五,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教师必须真正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为发展的个体,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扬长补短。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网站、运动会等宣传校园文化,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团结合作、友爱互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由于初中生情绪丰富且强烈,自制能力较差,可能受外部环境影响而产生厌学、网瘾、叛逆等心理问题。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且必要,是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石。这需要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还需要教师联合学生家长,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王浩.文化潮流与社会转型:影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及现实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41(9):213-219.

[2]王红瑞,李亚菊.教师关怀行为对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职业与健康,2020,36(14):1968-1971.

[3]翟惠霞.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4-5.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