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选用论据,有效实施说理
2022-04-03张永彪
张永彪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近日,一篇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白在网络流传,受到广泛关注。在自白中,这位清华学子提到,自己当年入学时奖学金和助学金共计13000余元,扣除学杂费,一年可支配的资金只有6500元。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开支计划,每个月只能花400元;而且研一的时候还通过勤工俭学,把节省下来的3200元用来资助家乡4名孩子。他这么做的原因是,自己一路上也得到过许多人的帮助,“我接受了这一切,那么我就该做出相应的回报匹配我的德行。”
贫困大学生资助贫困小学生,令人深思!对此,有人感叹,他用执着和追求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做了坚实注脚;有人省思,他用善行和感恩赋予了艰难困苦以新的内涵;也有人冷静,他对未来拥有清晰志向的人生规划为当代青年做了榜样……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这是一道时事材料作文题。材料内容鲜活、生动,贴近高中学生日常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材料呈现以叙述为主,旨在通过对这位清华贫困学子面对生活的态度和表现的评判,彰显出学生的认识和思考,以此将命题考查和写作育人的双重功能相偕于中。命题格式和思路,紧跟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趋势。
对于叙述性的材料,可以抓住叙述的要素,确定角度、提炼立意:
1. 从人物行为的初衷切入,可以挖掘“助人”的精神内涵。立足“照亮别人”的愿望,可以赞美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的崇高人格;思考初衷产生的背景,可以阐发用面对苦难的韧劲点亮人生之光的精神力量;聚焦“贫困大学生资助贫困小学生”的事件,可以剖析精神的富足与物质的贫富无关的辩证道理等;着眼人物文笔的平淡风格,可以表达强大内心、炼就富足精神的深刻感悟。
2. 从人物面对苦难的态度出发,可以思考苦难与人生的关系。针对人物对于有限资金的做法,可以阐述直面苦难、合理规划对于成功的积极意义;结合人物自强不息的行为,可以表达坚韧向上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联系人物的实干精神,可以讴歌自立自强需要付诸行动的深刻道理等;立足人物整个经历,可以表达对学会坚强、勿为贫穷和苦难击垮的独特认识。
3. 从事件整体入手,可以确定“传递良善”的话题,展开多维思考:结合人物接受资助又资助别人的行为,可以赞颂知恩报恩的品德;立足事件发酵的原委,可以阐发传递良善是一个文明时代对善行的期待和珍惜的认识;围绕人物回报的价值,可以思考在助人自助中实现爱心闭环的道理;联系事件产生的影响,可以发表在爱的传递中共情、在善的发酵中践行的呼吁等。
也可以解析“高热刷屏”的深层内涵,或歌颂向阳而生、创造最美人生的乐观精神,或叙述自强不息、破茧成蝶的角色蜕变的动人故事,或阐述珍视努力、回馈奋斗的时代精神等。
当然,不论何种立意,行文之时一定要紧扣命题中“启示意义”的要求,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写得有理有据。尤其在选用论据时一定要合理、科学、严谨、客观,整体观照与论点的关系,巧妙做到叙议结合、高效说理。
【病文展示】
自强不息,逐光而行
凉州区职业中专2019级30班 陈吉赟
①这位清华学子发表在“树洞”中的匿名自白火了,情真意切,令人动容。他勤工俭学,还节衣缩食,每月只花400元,把节省下来的3200元,用来资助家乡4名希望小学的孩子……令人动容的善举传递出自强不息、逐光而行的人生道理。
(概述材料,“匿名自白火了”已然显示了文章立意源自材料整体,“……令人动容”随之揭示了事件带给社会的影响,足矣!而其后的具体记叙缺乏析理,与后面跟进的“评议”和“亮题”毫无关联,暴露出选用论据技巧的拙劣。)
②“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沉沦!”贫穷会给人带来痛苦和耻感,然而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这位“树洞”主人却选择了直面和善意。自强不息、向阳而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表述不严谨,判断不当,有损说理的严密性。)
③“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从“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的黄国平,到“放牛娃成长为北大博士”的肖清和,再到“清华贫困生树洞刷屏”……他们从坎坷中走来,始终心怀感激,一直用力生活,从未放弃信念!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心有暖阳,何惧人生沧桑!
(阐述“向阳而生”的意义,立足于“生活远处不美好”,但所举事例皆着眼于“出身寒门的贵子”的“用力生活”,削弱了论证的效力;“从未放弃信念”表述失当,不符合人之常情,严谨不足。)
④自强不息,是一种运筹帷幄的人生规划。这位清华学子没有卖惨也没有诉苦,他的笔下有着直面逆境的不屈、迎难而上的韧劲,有着面对未来拥有清晰志向的人生规划。世界日新月异,生命充满太多的变数,当代青年更应着眼于未来描绘生涯规划之蓝图。
(评析事件,得出的两点结论以并列呈现,缺乏层进感,整体观照不利于体现对上下文的勾连作用。)
⑤“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命运建筑师。”人生需要规划,才能让生命之舟安全地驳达彼岸。民族危亡,青年鲁迅留学日本,在观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时,目睹在中国土地上发生的日俄战争竟然带给了无辜的中国人民无尽的灾难时,他深受刺激,认识到国人麻木才是一个国家积弱积贫的痼疾,于是决定弃医从文,把唤醒国人、揭出病苦当作己任。他的人生规划是勇敢的,也是深刻的,这种基于社会利益之上的人生选择也是最幸福的……对于他,认清现实、清晰规划是人生成功的基石。
(该段緊承上文,立足“怎么样”,注重突出了鲁迅“人生规划”的意义,论点与论据之间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影响了论证效力。)gzslib202204032001⑥“生涯要规划,更要经营,起点是自己,终点也是自己,没有人能代劳。”每个人终究会长大,在学会自己判断,走自己的路。定目标、做计划之后,就是大量的行动、用力地生活。自强不息,是一种努力向上的奋斗姿态。
(分论点三提出稍显突兀,结论与诠释顺序颠倒、逻辑混乱,该段第三句“大量的行动、用力地生活”是“奋斗”的具体表现,重复颠倒。)
⑦缺乏行动力,一切规划皆属空谈。自强不息不是响亮的口号,需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看成效。这位清华学子知行合一,终有所成。反观现实,有的人永远不知道人生需要规划,畏首畏脚、亦步亦趋,平庸一世;而有的人永远是规划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最终一事无成……未来可期,为自己的命运掌舵,努力付出就能获得相应回报!
(叙事析理,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第一个“有的人……”评析侧重于“规划”而非“奋斗”,偏离中心。)
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无法改變自己的出身,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追逐光、成为光、发散光,最终活成理想的模样。自强不息、逐光而行,相信命运终不辜负每一个努力活着的人!
【病文诊断】
习作阐述了“自强不息,逐光而行”的人生道理。着眼于材料中人物精神,提炼适切立意,“自强不息”似乎落入俗套,但“逐光而行”的解释既丰富、充实了内涵,又延展、深化了中心,构思独到,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力和思想力。 但立足论证效力,审视论据选择和使用,该文尚有以下不足:
1. 撷取事例单向而行,缺乏充分性。罗列丰富的事例论据,固然有助于印证论点,但丰富不等于充分。源于多角度、多侧面、多范围的事例,统摄于论点之下,同中求异,相互补充,更利于支撑论点的合理。第③段举例性质类同,涉及面窄,不足以体现论据的充分性和严密性之特质。
2. 以叙代议说理不足,缺乏跟进意识。事实胜于雄辩,但事例论据的价值仍需依赖对论点的鲜明指向和深刻意蕴的揭示,叙议结合方能体现效力。如第①段第二句的叙述,纯属画蛇添足,既偏离了中心论点“自强不息,逐光而行”的统摄范畴,也模糊了读者对材料核心内容的理解;第⑤段所举鲁迅“弃医从文”的事例过于盲目、散乱,指向不明,与中心关联不紧。
3. 事例评议任性而为,缺乏针对性。论据是为印证论点而存在,选择和使用事例务必从服务于论点的立场出发,体现出鲜明的针对性,切忌盲目随意,毁舟为杕。如第⑦段中对于事例的评议,没有呈现出“奋斗”的具体表现,纯属套用“奋斗”的概念,有贴标签之嫌。
4. 陈述事例违背规律,缺乏严谨性。举例论证体现着严密的逻辑性,用于证明论点的事例陈述一定要正确、合理、严谨,符合认知规律,否则反受其害。如第②段中“贫穷会……”以个别代替了普遍,违背常理;第⑦段叙例忽略了旨归和情境,既无视“自强不息”的说理前提,也与“人生规划”的必要性方向悖离。
针对以上弊病,可从以下四个方面修改:
明晰指向性,叙议结合、跟进析理是关键;凸显关联性,整体观照、契合论点是重点;体现充分性,多维辐辏、求同存异显思辨;具备严谨性,援事精准、符合规律是前提。
【升格文】
自强不息,逐光而行
凉州区职业中专2019级30班 陈吉赟
①这位清华学子发表在“树洞”中的匿名自白火了,平实的叙述、质朴的文字传递出的真情细腻自然,直抵人心。他对艰难处境的旷达、对未来生活的执着热爱、对善意温暖的铭怀传播,无一不诠释着自强不息、逐光而行的人生道理。
(引—析—结,叙议结合、融合无痕,言简意赅、层次清晰,对于事件的跟进析理直击核心。)
②“一个平凡而普通的人,时时都会感到被生活的波涛巨浪所淹没。你会被淹没吗?除非你甘心就此沉沦!”贫穷往往给人带来痛苦和耻感,然而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这位“树洞”主人却选择了直面和善意。自强不息、向阳而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由贫穷的一般影响到事件主体的个体反应,用词准确,表意真实。)
③“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出生于大山深处的黄国平,“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 笃守少年心,终站在了中科院自动化所的舞台;外卖小哥雷海为,“身在沟渠不碍仰望星空”,心怀赤子心,竟问鼎中国诗词大会……他们从坎坷中走来,但始终心怀感激,一直用力生活!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心有暖阳,何惧人生沧桑!
(两则事例,人物职业不同、经历不同、成功表现不同,而皆统摄于论点之下,相辅相成,说理充足。)
④自强不息,是一种运筹帷幄的人生规划。这位清华学子没有卖惨也没有诉苦,他的笔下有着直面逆境的不屈、迎难而上的韧劲,更有着面对未来拥有清晰志向的人生规划。世界日新月异,生命充满太多的变数,当代青年更应着眼于未来描绘生涯规划之蓝图。
(两层之间加上“更”字,上句承上,下句启下,衔接自然。)
⑤“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命运建筑师。”正如建房,先需画蓝图;人生需要规划,才能让生命之舟安全地驳达彼岸。民族危亡,青年鲁迅深刻认识到疗救国民精神上的麻木远比身体上的疾病更加重要,于是弃医从文,不懈呐喊,终名垂青史;打拼多年却一事无成,方文山决然选择了创作歌词,以此打开了通往台北娱乐界的大门,红遍华语乐坛……对于他们,认清现实、清晰规划是人生成功的基石。
(两则事例,同中有异,援例充分,有助于说理。)
⑥“生涯要规划,更要经营,起点是自己,终点也是自己,没有人能代劳。”每个人终究会长大,要学会自己判断,走自己的路。自强不息,是一种努力向上的奋斗姿态。定目标,做计划之后,就是大量的行动、用力地生活。
(调整句序,符合逻辑。)
⑦缺乏行动力,一切规划皆属空谈。自强不息不是响亮的口号,需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看成效。这位清华学子知行合一,终有所成;美国打压,华为不惧围剿,丢掉幻想、明确目标,自力更生、创新研发出自己的芯片和系统,高扬民族之光,令世界敬仰!……未来可期,为自己的命运掌舵,努力付出定将获得相应回报!
(华为事例,指向明晰。)
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追逐光、成为光、发散光,最终活成理想的模样。自强不息、逐光而行,相信命运终不辜负每一个努力活着的人!
【升格启示】
合理选用论据,有效实施说理。通过对事例论据的微调,升格文的论证效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首先,典型和充分结合,相辅相成中完善观点阐述。第⑤段举例,个体所处的时代、领域、事业等虽有不同,但都体现出“人生规划”与“成功”之间的有机关联,二者形成互补。
其次,叙述与分析相偕,表里层进间掘深道理分析。第⑦段列举华为事例,以“丢掉幻想、明确目标”对应“规划”、以“自力更生、创新研发”照应“奋斗”,叙中有议,针对性强。
另外,巧用虚词,强化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增加说理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感染性。如第②段,借助“往往”“然而”等强化了说理的严密性;第④段一个“更”字,形成层进之势,更富有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