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素养需求的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022-04-02喻丹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体育风尚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喻丹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主要体现,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健康体魄与创新精神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教学中不管是管理还是教育教学,学生是我们应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教学设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出发点和立场。所有的教育教学、校园活动和行为,都应该以学生为本,吸引受教育者、启迪学生、感召教学主体,满足学生内心需求,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明事理、辨是非,无论是哪门学科,都应该让受教育者在求学、深造的历练中感受到求知、成长的乐趣与进步。体育教学尤其如此。适合学生,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全力以赴的投入,才会在过程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和欢快,健康才得以保障。高职体育课将爱国教育、民族精神、生命教育、团结协作、乐学善练、积极参与、规矩意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互帮互助、合作发展等融入教学中,无疑对学生人格健全、社会适应性、抗压能力等都有功不可没的作用。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提出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职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项目主要有健美操、体育舞蹈、啦啦操、瑜伽、篮球、足球、羽毛球、太极拳、武术、素质拓展等,这些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课程思政元素,能够不断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善于交流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爱国主义意识和集体观念、形成良好的规矩意识、竞争意识、树立独立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达到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目标,让体育教学、素质教育、课外活动、思政元素、体育竞赛得到良好的互相促进,这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高职人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以及健康健全人格的打造,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使“课程思政”与高职体育教学相融合,促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珍爱生命、有责任心、学会合作、自我管理、有规矩意识等。形成“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运动参与”四位一体的体育育人导向模式,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的要求,引导学生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追求卓越、遵守规则、有好团结、诚信自律、公平公正、文明礼貌、互相尊重、团队合作、有社会责任感等,促进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目标。

(二)研究内容

以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学生、教师、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卷调查及专家走访等,科学合理的梳理出基于职业素养需求的体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方法以及课程的开发。

(1)理论方面:为什么教

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弘扬体育精神挖掘体育课程人文内涵、结合体育课程现状解决教学理念方面、教师素质方面以及教学内容方面等问题。

(2)课程设计方面:教什么

分析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现状与原因,找到职业素养提升突破口,围绕体育强国梦教信念;围绕体育历史教文化;围绕体育理论教知识;围绕体育锻炼教精神。

(3)课程实施方面:怎么教

根据不同专业类型、不同体育课程项目的特点,找到侧重点与实施途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入手,改革教学评价标准,有目标的教、引导着教、启发式的教。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课程思政教案、论文及教材,掌握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研究现状、当前研究发展最新动态,经过文献资料的对比和分析,研究体育课程思政,找到项目结合点。

(二)访谈法

与一线体育、思政教师及专家恳谈、走访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需求等,就体育课程思政开展可行性及路径、征求相关意见进行了访谈。

(三)问卷调查法

问卷设计向七所高职院校15 名体育教师、5 名辅导员、4 名部门领导和随机选择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学生400 名(其中大一115 名,大二285 名)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全部回收,其中有效问卷421 份(3 份无效),其结果具有良好有效性和真实性。

(四)案例分析法

本文通过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案例,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业学生,研讨分析这些案例,找到相对应的目标、突破口、方法、评价标准等。

四、结论与分析

(一)打造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分析及建议

(1)教学文件方面:编写、应用符合时代发展的课程教材,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紧跟中央步伐、顺应时代需求的课程思政结合点和教学资源,设计灵活有特色的教案、课程设计,便于教师、学生理解使用,便于立德树人。

(2)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方面:打造体育课程思政示范课、举办体育课程设计教学设计比赛。以点带面,把体育课程思政作为一项持久的、系统的教学改革。同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党委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从制度方面来规范课程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3)教学评价与实践方面:鼓励体育课教师积极、能动地投入到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推行与实践工作中。关注学生思想、情感、社会责任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从职业素养需求方面考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改变。从课内外多方面了解学生道德品质、思想动态、交流沟通能力、集体荣誉感、创新意识、爱国情怀等,开放性的评价与实践体育的课程思政。

(4)教师质素方面:注重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训练中协同“思政”授业、传道与解惑,加强德育意识,兼顾教育与育人的双重使命,与时俱进,从网络视频、图书资料、优秀课件、教学竞赛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与实施方法,不断开发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资源,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本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要旨、以道德教育为根柢,从爱国敬业、教育理念、团队规则等方面,打造系统的、整体的、高融合性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新概念。

(二)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契合点

围绕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协同育人的契合点,找到职业素养提升突破口,围绕体育强国梦教信念、体育历史教文化、体育理论教知识和体育锻炼教精神;完善高职体育教学文件思政元素融入设计,加强高职体育教学过程思政内容融入建设,做好从灌输教学到启发教学的延伸:拓展体育课程思政载体。即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敬业精神;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地位;培养拼搏精神、提升竞争意识;创新教学方式、凸显学生主体;培养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培养规则意识、增强纪律观念;

(三)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落点分析

1.按课程项目,高职体育“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落点与分析

(1)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体操等项目:该类项目充满阳光与时尚,刚柔并济,充满活力,非常符合青少年体育锻炼要求,学生的力量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等方面都可以得到锻炼,对发展学生心肺功能、协调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帮助。重点体现个体练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凸显该类运动项目在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自信心和责任心等方面的教育价值。练习过程中注重学练内容的递进、情境的创设、游戏的多样、互帮互纠、多媒体技术运用、问题的探究等,引导学生观察、模仿、感知和体验多种肢体活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协调能力,养成乐于与同伴交流、逐步养成勇于克服艰难困苦、敢于面对挑战、学会团结合作、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与品格。该类运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审美情趣、尚乐享艺、开智、愉悦身心。在项目创编中必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抗压抗挫能力,想象力、自信心得到发展,智育美育得到实现。

(2)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球类项目更讲究团队协作、规则意识的培养,进攻防守、强盛弱败、集体合作、公平竞争、顽强拼搏与爱国主义教育等。在教学设计中强调采用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创设实战或者复杂学练情境、以问题化的方式刺激开发学生学练兴趣、借助信息化、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将球类实战能力、体能发展、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融入日常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教学与考核中必然提高了学生团结合作能力、集体荣誉感、规矩责任意识、逆商抗阻能力等。

(3)太极拳、武术等项目: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中华瑰宝嵌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特点,遵循技术动作学习的基本规律,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得到情感体验,培养武术文化、融入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此类体育项目在练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柔韧、力量、速度素质,对学生在尊师重道、尚武尚德、礼貌待人、吃苦耐劳、民族文化自信等意识方面得到培养。通过分组学练,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动作的规范性,同时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和收获。该课程讲究“术”与“德”相融合,正是体育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4)素质拓展、体能训练等项目:该类课程充分发展学生心理、生理素质,从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团结合作、持之以恒、互相帮助等方面,全方位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体育项目的显性与隐性育人功能获得全方位、全面且充分的展现。

2.按不同专业,对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需求点及分析

(1)技术管理类型专业:较长时间开动脑筋,伏案工作,对发散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需注重培养学生交流合作、集体荣誉感、公平竞争、规矩责任意识等。

(2)社交服务类型专业:该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交能力、较好的沟通能力,需要脑力与体力结合并存,同时还要兼顾交际能力和抗压能力的培养,训练良好的形体姿态。在体育课程思政中需注重发展学生审美情趣、尚乐享艺、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抗压抗挫能力,想象力、提高自信心等。

(3)测绘、生产制造类型专业:长时间用比较大且复杂的设备进行工作。体力和脑力相结合,具备较敏锐的观察能力,较快的反应能力,具备较强的体能感知能力、空间感知能力、判断力及体能保障。需锤炼学生的身体基本素质及体能、顽强拼搏、不畏艰辛、友好合作、持之以恒、互尊互助的精神品质。

(4)办公设计类型专业:面对电脑,长期坐在办公桌前,脑力劳动为主,需要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具备抗压抗挫能力。

3.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者提升职业素养的资源开发与对策

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应注重“隐性”能力培养,贯彻“立德树人”的协同育人功能,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位一体”,贯彻课程内外。首先,“增强体质”。体育之根本在于增强体质,减少刻板枯燥的传统教学内容与方法,增加新兴项目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度,让学生感兴趣、自然而然的下功夫,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锻炼身体。其次,“锤炼品质”。每一次课,每一个教学难点都严在平时,完成教学任务不打折扣。多运用分组教学,推选“小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教学内容落实到每一个个体,从而培养学生集体观念、主人翁精神,学会合作、坚韧不拔、公平竞争、能包容、爱交流、积极进取的毅志品质,达到“锤炼品质”的育人目的。再次,“健全人格”。灵活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将项目规则、比赛视频欣赏融入理论课堂和线上课程,开展课堂讨论与问题解答,提升学生规矩意识、良性竞争的进取理念和纪律观,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怀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最后,“享受乐趣”。无论在课中还是课外,多方位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能力,突出优点,点评短板,让体育项目无声的“化身”于日常生活中,让项目带给学生享受生活的能力,丰富自身综合水平。

(四)建立健全师生及时反馈机制与体育德育评价体系

教师的自身素养与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课程思政能否实施良好的关键。由于现代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涉猎范围更加广泛,因此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也日趋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专业化职教理念、信息化建设等都影响着当代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成果。

(1)高职课程思政评价是否符合人才培养计划目标,是否适合社会发展需求,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教师的体育课程思政文件是否规范,是否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长效机制。

(3)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大学生的体能、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社会适应性等,对体育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情况等。

(4)建立师生实时反馈机制,兼顾个体差异,建立分层评价体系。

(5)考核内容应多样化。注重考核的多维度,考察的内容多样化,在考核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6)在学习评价上,评价内容更丰富、更明确。评价方式:学生根据评价内容进行自评、互评,然后老师给予评价,平时成绩包括每次课小组练习的阶段性小考、课后视频拍摄作业上传等,期末考核兼顾走出校园与公益实践等,最后综合考量得出学生成绩。

五、结语

体育教育的本质是健身育人,通过运动与健康教育促进个体身体控制能力、健康维护水平、健全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①。体育教育肩负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科学健康的运动方法和行为以及体育所蕴含的毅志品德,其中运动技能包括:提高认知、运用技能、发展体能;科学健康的运动方法和行为包括:锻炼习惯、情绪调控、适应能力;体育德行包括运动精神、道德和意志品格。

本文以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职业素养需求为切入点,通过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协同育人路径的梳理,提升高职院校育人质量,促使思政课程与体育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全方位育人,具备价值塑造、知识传授、技能掌握的复合功能,体育教师肩负起立德树人职责。根据不同专业特色、不同体育项目特点,实施侧重点不一样的“课程思政”,完成其理性启迪与情感激发,进而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促进体育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内在质素,实现“四位一体”“三全育人”的教育目标。

注释

①季浏.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J].体育科学,2018(2):3-20.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