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探究
2022-04-02谢恩秋孙波张大伟邵长坤大庆师范学院
谢恩秋 孙波 张大伟 邵长坤 大庆师范学院
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强调,“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我们致力于教师队伍这支必须依靠的力量,财政教育经费更多向教师倾斜,725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依法保障教师福利待遇。完善师范生公费教育制度,加快形成高水平师范人才培养体系。”众多国家相关政策昭示着体育教育的春天正在来临,未来教师需求中体育教师的数量和岗位必定得到应有重视。特别是国家对体育工作的多次政策发声,给中小学体育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抓住此次机会,在体教融合背景下的体育教育专业就要不断地完善培养目标,结合当今学校的需求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让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学校体育发展中。
一、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现状分析
(一)企事业单位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通过对中小学、企业以及同类院校进行访谈了解到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目前急需的是对综合能力较强人才的需求。要求毕业生既有较好专项素质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的操作能力。而未来对体育人才需求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首先,毕业生应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其次,还要求毕业生要掌握大球(足、篮、排)、小球(网、羽、乒)、武术、体操及田径等方面技术,有的还需要毕业生会健美操编排。最后,在理论知识修养上,还要求毕业生系统学习过体育心理、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论等基础理论课程。
(二)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情况
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很多高校都是以培养学生从事体育与健康的中小学教学、训练、竞赛,甚至更倾向于体育科研和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如何培养出更多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设置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要不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外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让学生有责任感和事业心。体育教师除了具备基本能力外,还应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讲解、示范、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等;具备语言表达、文字书写、科学研究、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等能力。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在设置培养目标时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变化因时、因地、因势适时进行调整。建立定期开展对中小学等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的制度,了解目前中小学等企事业单位的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情况,以主动适应中小学等企事业单位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情况
课程设置注重体育和计算机、外语、中文等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与其他体育专业之间的互通互补。增加了公共外语、计算机、哲学类课程,要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人体运动科学课程外,还要掌握其他从事学校体育的相关学科。要不断地指导学生,给学生传授学校体育工作的知识和发展动态,全面发展突出专长的同时,还要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拥有一定水平的写作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对国家出台的一些学校体育政策也要熟悉。在分配学生方面各个高校实践学时和理论学时分配存在问题,特别是专业技能相关课程时间较少,要增加实践学课时。此外是平台条件方面,需要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搭建更多的教学平台,加大校内外进行见习和实习,培养学生授课能力。根据不同阶段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用人才,是广大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合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突破学科框架,突出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通,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所需人才意义尤为重大。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的优化
(一)不断优化完善培养方案
通过调研了解职业岗位对学生道德及体育知识、理论、技能需求,并与目前培养学生的课程体系进行对比,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专业课程体系,要以岗位技能的需求为基础,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毕业生的质量,使毕业生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等方面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目前对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和教学也有新的要求,依据地方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主动协调高校体育院校教育与基础教育密切对接合作,共同培养体育教师的任务,依据合作发展的原则对高校学生采用目标一致、责任分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培养,教师还有基础教育进行协同创新。
(二)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课程体系,另一部分是实践课程体系。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优化课程体系。体教融合理念指导下地方政府、高校、基础教育协同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结合,积极融入课程思政、隐性体育教学等内容。不断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持续改进专业教材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
进一步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整合,使得课程体系中设立的课程能充分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能与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有机融合。同时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服务人才培养,课程内容和课程学时服务培养目标的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地方性应用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先进科学的课程体系做支撑。结合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确立,参照专家意见,需进一步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整合,使课程体系中设立的课程能充分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能与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有机融合,不因客观和主观条件设置课程。
2.丰富和拓展实践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的成果需要在课外进行巩固和拓展,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成为课堂教学工作的延伸,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教学中要多多的积累经验,不断地摸索好的模式、方法和手段,加大力度建立教学、见习的实习基地,拓宽实践教学渠道,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积极探索实习、就业一体化,强化学生对就业能力的培养。开展体育教育专业技能比赛,展开实践教学工作会议,与行业、企业为主导,开展实践教学合作。结合《毕业论文要求》制定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相关规定。根据学校的特色,不断地进行地方体育项目的宣传和培训服务,加强与体育局、教委、企事业单位的交往与沟通,为市区开展体育活动提供智力支持与人力资源服务。为全民健身做好服务,发挥教师专业特长开展健康咨询活动,为公民科学健身服务;利用体育场馆资源,实施无偿、有偿开放,为公民科学健身提供场所和服务。发挥体育项目中的传统项目优势,参加省、市比赛。建成校队,不断地开展各类体育项目的培训。
三、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结构优化调整目标
(一)结构优化调整的目的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要以就业的需求为导向,因此要不断地因社会和学校的需求不断进行专业改革,紧密联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实际需求,加快专业的内涵建设,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提高对本专业学生就业工作的认识,把实习、实践与就业工作结合起来,形成实习就业一体化,每一步都抓好根基。要不断更新学生的观念,转变就业理念,建立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于一体的学生学习、实践、就业指导的服务体系。
(二)结构优化调整主要任务
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最终任务是培养高质量的社会所需人才。所以,必须找出培养的切入点,在设置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进行课程群的建设,加强教学基础设施,提高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每年都要进行专业的持续改进,加强专业建设,要与学校整体教学改革相适应,使专业设置符合学生需要,并始终保持引领作用。
(三)规范培养过程
从思想和行为上都要高度重视培养过程,从新生的入学教育到最后的教育教学环节,严格渗透过程培养理念,狠抓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不流于形式,讲实质、抓落实、要效果。同时教师在课程设置中要不断地改革,在教学内容上把思想教育和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体育教育与美育教育的融合,教学实践环节要不断地进行协同育人,把实践课内外一体化;定期举办专家讲座,介绍学科前沿知识。体育教育培养学生模式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课程的改革,其中包括翻转课堂,提高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
(四)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解决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多注重科研理论成果研究与评价,课程内容设计与实施和中小学课程脱节,忽视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问题。因此要想培养体育教育的学生就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把思政目标和美育目标不断地融入体育教学中。
1.教学课程内容与思政课程内容融合
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还包括思政教育中的有关内容,教学方法也从原来的灌输式、模范式变为现在的小组合作、视频播放、创设情境等;帮助思政教育摆脱存在的困境,通过与体育教学的相互融合,引入新奇有趣的知识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寓教于乐的情形下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提升其身体素质,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其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改正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精神涣散、责任感薄弱及合作意识不强等问题,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团结互助意识、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意识,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内容与体育美育课程融合
要以体育课程为媒介,体育的各个项目教学内容要相互交叉渗透,在强调学生体育美学和体育美育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注重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要加强与体育术科课的技术、技能和战术环节的关联。要以感受美、鉴赏美为美育核心,以创造美的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合理地定位每门体育课程的美育目标,在原有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美育内容,并使教学内容与课程评价相结合。此外要根据体育美育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制定相关课程。从目前的了解情况来看,只有一所高校开设了体育美学课程,有的高校开设了诸如健美操、体操、艺术体操和形体健美运动等课程,这些课程虽然达到了一定的美育效果,但并没有渗透到其他体育项目中,进而造成了美育的单一化和片面化。实际上,体育各项目中都有着各自美的表达,都有各自的美育内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地安排美育内容,一方面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美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技术技能,提高学生外在的身体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充分感受美的体验。例如体育教育专业很多学生都是到大学之后才开始系统的体育理论学习,术科项目也是由刚开始的几个项目过渡到很多项目的学习,这就给体育美育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只有该体育项目技术技能达到一定的熟悉度,才能给学生带来一种自由度较高的美感体验。因此,教师要在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教学计划,合理设置教学和训练内容,通过科学的方法手段达到美育效果的最大化。
3.注重教学方法
体育教育有其固有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对于美育的实施也具有较大的适用性,但具体实施还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以甄别和选择,总的原则是要根据性、艺术性、趣味性、游戏性等特性为基础,以培育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出发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如果将体育美育的方法概括为动作示范方法、理论传授方法、语言提示方法、情景诱导方法、重复巩固方法、游戏方法等。
4.体育教育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要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体育人才,很重要的一条路径就是校企合作。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校企合作能够弥补学校师资的不足,并且可以提高教师的实践锻炼能力,更有利于发现未来教学发展方向,让培养的目标不会偏离初衷。合作协同教育更有利于提升毕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的硬实力,增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加强教材建设,设计优化体育教育专业教材
培养高质量学生的载体是教材,教材的建设也不断优化,除了更新教材采用教育部规定教材和“十三五”规划教材等,教师也可以进行教材的撰写,进行教材立项,从而形成符合高校自身的特色教材。
(六)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完成使命需要有效的政策激励和约束机制。教师的礼仪修养是解决专业教学规范和博得体育社会认同的有效途径。教师需要从原来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经历中转变出来,真正的从事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是很艰难的,因为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知识体系、课程组合、职业技能都有所不同,角色转变要尽快要趁早。努力开拓教师在岗培训途径,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专业应用技能水平。要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建立规范、科学、实用的考核评价体系。
(七)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升效能和效率
要想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学院的管理制度也要完善,工作分工明确,责任要落实清晰,标准要合理,所有工作有规范的程序,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坚持依法治院,增强教职员工,特别是学院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科学、规范地开展相关决策。
四、结语
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当下刻不容缓的问题,要想学生毕业后有好的发展,必须目标定位准确优化课堂结构,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课程内容与思政美育相结合,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及培养过程,体育教育专业要协同育人,体教融合实习就业一体化,不断提高学生实用能力和就业实力,最后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教师队伍,完善管理制度,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和学校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