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5-羟色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2022-04-02吴澎泞熊帅蒋晓涵张怡梁超陈敏

中国全科医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肝郁内脏受体

吴澎泞,熊帅,蒋晓涵,张怡,梁超,陈敏*

肠易激综合征(IBS)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有重大影响[1-2]。截至2021年,全球约11%人口的生活受到IBS的影响[3]。据估计,中国每年与IBS相关的直接和间接成本高达1 238.3亿元[4]。常规药物治疗不能改善较严重IBS患者的症状,尤其是心理及躯体共病[5],如何解决IBS成为当代胃肠病研究的重点问题。近几年,中医药如方剂痛泻要方及其加减方、针灸、穴位贴敷或注射与耳穴贴压等治疗IBS的研究不断增多,且显示治疗对IBS症状改善具有良好作用。关于中医药治疗IBS机制方面的研究多着手于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的研究,故本文将中医药基于5-HT治疗IBS的机制及效果综述如下,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5-HT调节IBS

1.1 5-HT的合成、分布与作用发挥途径 5-HT即血清素(serotonin),作为自体活性物质,约90%合成于肠嗜铬细胞(ECs),作为神经递质,其主要分布于松果体和下丘脑,可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6]。ECs分布于整个消化道黏膜,95% 5-HT来源于胃肠道,其余分布于中枢5-HT能神经元[7]。中枢神经系统5-HT含量和功能异常可能与精神病和偏头痛等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但发病机制不在于神经递质缺乏,而在于其受体数量及灵敏度是否足以正常结合并处理神经递质。当受体活性不足,信息无法传递,则游离神经递质无法发挥作用。5-HT必须通过相应受体的介导才能产生作用,其受体分型复杂,已发现7个亚家族14个亚型的5-HT受体,5-HT通过激动不同的受体亚型,可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6],因此5-HT受体是多种药物的靶标,包括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抑制食欲药、止吐药、胃动力药和抗偏头痛药。胃肠道存在5-HT1、5-HT2、5-HT3、5-HT4、5-HT7 受体亚型[7],其中与IBS相关的受体亚型主要是5-HT3受体和5-HT4受体。

1.2 5-HT通过肠-脑轴、应激、内脏超敏反应和胃肠运动调节IBS IB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已被证实的传统机制包括肠-脑轴、应激、内脏超敏反应和胃肠运动改变[8]。肠-脑轴的作用是将肠道功能与情绪中心紧密联系,该过程主要通过脑肠肽实现[9]。而5-HT是脑肠肽发挥作用所需的重要神经递质,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发病密切相关。5-HT可调节肠道蠕动和分泌,影响肠道内脏敏感性。当中枢系统及胃肠道5-HT水平改变时,可导致IBS-D内脏高敏性[10],引起肠道动力紊乱。5-HT过量损伤迷走神经调控功能会导致应激强烈时肠道顺应性增加,肠蠕动增强[11];此外,当5-HT的重摄取环节发生异常,导致重摄取5-HT降低后也会造成内脏感觉异常[12]。综合而言,5-HT信号通路通过肠-脑轴、改变肠道内脏敏感性、应激反应及影响胃肠蠕动等多种机制,导致腹痛、腹泻、便秘、腹胀等IBS临床症状(5-HT作用途径详见图1)。

图1 5-HT多途径导致IBSFigure 1 5-HT leads to IBS in multiple pathways

2 西医基于5-HT治疗IBS的现状

IBS的西医一线治疗包括泻药、抗腹泻药和抗痉挛药等,但关于这些药物的多数随机对照试验比较陈旧,并且由于方法不理想和患者选择不一致等因素,其疗效不确定。尽管渗透性泻药和刺激性泻药可促进慢性便秘患者肠道蠕动[13],但很少有在IBS中使用的证据[8],且对患者腹痛症状改善不明显[14]。抗痉挛药治疗IBS-D比安慰剂有效,但不良反应更多。

二线药物包括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5-HT4受体激动剂、肠道分泌剂等。基于肠-脑轴使用二线抗抑郁药物针对IBS腹泻及疼痛症状有明显缓解,但存在试验质量低、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等问题。5-HT4受体激动剂和肠道分泌剂均可加速胃肠道运输,从而用于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但也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而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的疗效证据不太令人信服[15]。

5-HT3受体拮抗剂通过减缓胃肠道运输并降低内脏超敏反应、改变直肠顺应性等方式改善IBS-D整体症状及缓解腹痛、腹泻等[16],但比安慰剂更易引起便秘[17-18]。5-HT3受体拮抗剂如阿洛司琼主要适用于以腹泻为主的女性严重IBS,对男性疗效尚不确切[19]。大数5-HT受体拮抗剂、激动剂及5-HT再摄取抑制剂的随机对照试验只进行了12周,其长期疗效未知。总体来说,多数作用于5-HT的药物可用于治疗腹泻或便秘,但缓解疼痛的临床需求仍未得到满足。心理疗法在对照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疗效,但在我国的应用存在开展经验不足、患者认识不足、不适用于普通IBS患者治疗等问题。

3 中医基于5-HT治疗IBS的现状

中医药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作为指导,在改善胃肠道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IBS中的主要亚型是腹泻型与便秘型,IBS-D属于中医“泄泻”“腹痛”“肠郁”等范畴,肝郁脾虚是IBS-D的基本病机[20]。IBS-C属于“便秘”范畴。腹泻型中医证型主要包括肝郁脾虚和脾胃虚弱,便秘型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气滞。中医治疗方式丰富,包括中医汤剂、针灸、穴位埋线、穴位贴敷及耳穴压丸等,通过5-HT信号通路的不同方面对IBS产生积极作用。

3.1 中医汤剂 内脏高敏感性被认为是IBS的核心发病机制,当中枢系统及胃肠道5-HT水平改变时,可导致IBS-D内脏高敏感性[10]。研究发现,肝郁脾虚证为IBS-D患者的主要证型。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机升降失常,不通则痛,所以肝气是否条达通畅与IBS-D患者疼痛发生密不可分[21]。痛泻要方是针对肝郁脾虚泄泻的著名方剂。研究证明,痛泻要方及其加减方,如痛泻安脾汤、肠安方加减等可能通过调节5-HT信号通路缓解IBS-D的内脏高敏感状态,从而有效缓解IBS-D患者的腹痛、腹泻和焦虑抑郁状态[12,22-27]。对痛泻要方进行进一步拆分后发现,白芍、防风是其降低血清5-HT的主要组分,其中防风是痛泻要方引经药,倍用防风可降低大鼠下丘脑与结肠中的5-HT含量、5-HT3受体蛋白表达、P物质(SP)含量,证明防风具有降低内脏敏感性、调控5-HT信号系统多靶点的效应[28-29]。但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简单推广到人体,尚需更多严谨的临床试验来验证痛泻要方及其加减方、痛泻要方不同药物组分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基于5-HT治疗IBS-C的研究较少,重点集中在调节5-HT水平对胃肠运动的影响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可能通过降低结肠组织中5-HT的表达,改善肠道敏感性及动力异常,促进IBS-C模型大鼠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30];基于健脾理气法,采用由生白术、黄芪健脾加理气药炒枳实、槟榔、藿香、炒莱菔等组成的理气通便合剂与莫沙必利相比,可降低IBS-C大鼠结肠及下丘脑组织5-HT、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水平,调节肠道运动及分泌功能,改善便秘症状[31];有研究认为“浊毒内蕴,腑气不通”是IBS-C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关键问题,使用“通腑降浊”法能降低大鼠5-HT的过高表达,同时提高5-HT3受体的过低表达,通过调控5-HT系统改善肠道敏感性及肠道动力,其疗效优于西药西沙必利片[32]。临床试验也表明将六磨汤与马来酸曲美布汀相结合,通过降低5-HT改善患者腹痛或腹部不适、腹胀、排便性状,其效果优于单用西药[33]。此外,针对脾虚型IBS患者,四君子汤加减可同时降低5-HT3及5-HT4受体mRNA表达及炎症指标,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片[34]。

3.2 中医外治法 IBS的发病机制中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心理因素起主导作用[35]。大量研究表明,针灸如电针能够抑制5-HT在IBS-C大鼠肠道的异常表达,增加结肠黏膜5-HT4受体表达[36],隔盐灸、疏香灸、穴位埋线、贴敷等可通过5-HT信号系统调节胃肠道功能,对IBS-D和IBS-C均具有良好疗效[37-41]。中医上虽无关于IBS-C的记载,但中医理论认为,IBS-C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因情志伤肝,肝失疏泄,脾胃受制,气机郁滞,致大肠传导失司,糟粕内停,故腹痛欲便不出。故IBS-C的常见证型为肝郁气滞,治法以疏肝理气、宽中排便为主。治疗IBS-D和IBS-C的临床研究虽在针灸方法的使用上略微存在差异,但二者在选经上均多选为胃经-任脉-脾经,腧穴以足三里-天枢的配伍最为常见[42]。有学者分析应是天枢与足三里联用可共奏通腑气、调脏气的作用[43]。IBS是一类精神心理性疾病,肠-脑轴的功能紊乱是导致该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而5-HT是参与肠-脑轴功能调节的重要神经递质之一,与抑郁情志密切相关[12]。电针百会配足三里穴能够调节肠-脑轴中5-HT水平的失调,进而减轻IBS模型大鼠的疼痛症状,使焦虑状态得到改善[36]。疏香灸使用调理脏气的药物进行治疗,可调节肠-脑轴以改善患者腹痛、便秘等症状,还可减轻患者心理应激程度[44]。

中医药不仅直接调节血清、结肠及下丘脑组织中的5-HT水平,也可与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相互作用降低内脏高敏感性及调节胃肠动力。IBS会导致患者肠道定植抗力下降,进而发生肠道菌群失调并伴随炎性因子水平与血清5-HT水平升高[45]。IBS患者SCFAs会出现异常,而SCFAs是调节肠道5-HT生成重要的影响因素。中医药可通过作用于肠道菌群改变SCFAs生成,进而影响肠道5-HT的合成与释放,降低内脏高敏性,并诱发蠕动反射,从而增强结肠收缩,加快结肠传输速度[45]。陈璐等[46]采用调神健脾针法(取穴除了必选的足三里、天枢外,选取百会、印堂、三阴交等具有调神作用的穴位)治疗IBS-D患者,发现其可能存在SCFAs吸收障碍,经针刺治疗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得到改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同时减少肠道菌群代谢产物SCFAs的含量。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针药并用,内外并治。方药、针灸与穴位贴敷联合运用更能达到协调阴阳、调节脏腑功能、刺激肠道蠕动的作用。研究表明,针刺配合隔盐灸的治疗方式可通过同时调节血清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水平缓解脾虚型IBS-D症状[38];此外,中药内服汤剂与穴位贴敷联用治疗IBS-D,可明显改善患者腹部疼痛不适症状,提高胃肠功能,还可抑制不良情绪[47]。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具有无创特点,属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外用疗法。研究证明,穴位贴敷联用耳穴贴压可通过降低患者血清5-HT水平改善老年IBS-C,其临床疗效超过阳性药物匹维溴铵[48]。众多试验表明,辨证论治后的中医药联合治疗可通过调节血清5-HT水平系统性地改善IBS-D与IBS-C症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脑轴、改善胃肠功能紊乱发挥作用,但具体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语

中医药基于5-HT信号系统治疗IBS方式主要包括汤剂、针灸、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等,通过降低内脏高敏感性、调节脑肠互动、胃肠运动功能等途径对IBS进行治疗,具有可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势。

尽管学者基于5-HT通路对中医药治疗IBS进行了一系列基础实验与临床试验,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研究不均衡:IBS的中医常见证型分为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和脾胃虚弱证等多种证型[49],但目前已有基于5-HT的中医汤剂治疗集中在肝郁脾虚导致的IBS-D,对脾胃虚弱型IBS-D及肝郁气滞型IBS-C的研究相对较少,考虑原因为肝郁脾虚证是临床IBS-D最常见的证型,故研究相对集中;(2)阳性药物缺乏:在改善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方面,对照药物多选择匹维溴铵、莫沙必利、马来酸曲美布汀,针对5-HT通路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使用其他阳性药物进行对照较少,如5-HT受体拮抗剂阿洛司琼、雷洛司琼或5-HT受体激动剂、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且存在部分试验未采取阳性对照的问题;(3)单一治疗效果不明确:观察组中多为在阳性西药基础上施加中医治疗,难以明确中医药部分对5-HT调控的效果;(4)试验设计缺陷、研究例数少,时间短、单中心:基于5-HT信号系统的IBS相关的动物实验存在模型难以病症结合、设计不严谨、观察指标不规范、研究质量偏低、标准单一等情况;而临床试验无论中西医治疗,均存在样本量小、研究疗程短的问题,大多数随机对照试验只进行了12周,长期疗效未知。尚未发现中医药基于5-HT信号系统治疗IBS的大样本、多中心、长期治疗随访的观察性比较研究。

综上,可增加中医药基于5-HT对脾胃虚弱型IBS-D及肝郁气滞型IBS-C的研究;动物实验中将中医证型的特征引入动物模型评价;临床试验开展更多与控制5-HT途径相关的阳性药物的比较研究;严格随机对照试验有利于获得确切疗效的结论,但多无法适应真实世界患者需求,故从比较医学角度,开展队列研究或横断面研究,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实验是必要的。在创新性方面,可增加中医药影响5-HT1受体、5-HT3受体及5-HT4受体表达的研究,或将基于5-HT信号系统的疗法与调节肠道菌群、心理治疗等相结合,丰富中医药治疗IBS方法的多样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提高IBS的疗效。

作者贡献:吴澎泞、陈敏提出文章写作思路;熊帅进行文献/资料检索、收集及撰写中英文摘要;蒋晓涵进行文献/资料整理;吴澎泞撰写论文主体;陈敏进行论文修订,对论文终稿进行审校;张怡、梁超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本文文献检索策略:

以“肠易激综合征”“5-羟色胺”“血清素”“痛泻要方”“针刺”“中医药”为中文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Irritable Bowel Syndrome”“Serotoni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5-hydroxytryptamine”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检索策略为主题词加自由词,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主要纳入与主题相关近5年的文献,侧重基于5-羟色胺通路进行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猜你喜欢

肝郁内脏受体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空心猪
好吃的内脏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过多吃腰子男性易不育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