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胺培南两步泵注法给药治疗重症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4-02黄可强广西灵山县人民医院广西钦州535400
黄可强(广西灵山县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400)
重症感染是一种以患者全身性感染为病情机制,以患者器官功能损害为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重症感染患者病原菌多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伴有混合感染与多重耐药的特点,予以有效的感染控制乃至解除感染症状,对降低重症感染患者的病死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亚胺培南作为当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重症感染患者初始抗感染药物,对提高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效果与细菌清除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有积极作用[2]。随着亚胺培南临床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亚胺培南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给药方式的讨论也不断增多。基于此,本次研究将分析亚胺培南两步泵注法与传统泵注法对重症感染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186例,将其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n=93)。实验组患者中男44例、女49例,年龄25-75岁,平均(49.91±9.67)岁。本组患者中严重肺部感染者38例、严重腹腔感染者35例、其他类型感染2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5例、女48例,年龄25-75岁,平均(49.86±10.13)岁。本组患者中严重肺部感染者40例、严重腹腔感染者32例、其他类型感染21例。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患者ICU滞留时间≥4d;②严重肺部感染患者符合重症感染标准[3],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符合腹腔重症感染标准[4];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次研究,签署同意证明文件。
排除标准:①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存在过敏反应患者;②身体多项部位严重感染患者,以及病原菌培养结果与药敏结果均为阴性患者;③此前长期接受激素、免疫制剂治疗患者,以及处于妊娠、哺乳等特殊时期患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亚胺培南(规格:亚胺培南500mg∶西司他丁500mg×1瓶)治疗,持续7d。
实验组患者以亚胺培南1.0mg∶生理盐水50mL的比例将2瓶亚胺培南稀释,使用输液泵完成治疗。泵注过程中前15min内泵注250mg,后续在165min内泵注750mg,总泵注时间3h,每隔8h用药1次。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亚胺培南与生理盐水配比同实验组,稀释完成后使用输液泵在30min内完成治疗,每隔8h用药1次。
1.3 观察指标 ①病原菌清除率。清除:患者持续用药7d后原有病原菌消失,同时无新病原菌出现;部分清除:患者持续用药7d后原有病原菌水平降低,或患者体内有2种以上的病原菌时至少有一种病原菌持续生长;未清除:患者持续用药7d后原有病原菌水平无变化[5]。清除有效率=(清除+部分清除)例数/总例数×100%。
②治疗有效率。两组患者均随访28d。痊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消失,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原学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病原学检查结果中至少1项未能恢复正常;无效:患者持续用药7d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病原学检查结果均无改善[6]。治疗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100%。
③血清指标。测量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测量时间为治疗前、治疗后。
④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亚胺培南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皮疹瘙痒、恶心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与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与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清除率 实验组病原菌检出102株,对照组病原菌检出105株。实验组病原菌清除率(86.27%)高于对照组(72.3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有效率 随访28d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84.95%)高于对照组(70.9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n(%)]
2.3 血清指标 治疗后实验组PCT、CRP、WBC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指标的比较(±s)
组别(n=93) PCT(ng/mL) CRP(mg/L) WBC(×109/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0.75±0.15 0.24±0.08 24.22±2.85 4.81±1.77 16.52±1.41 8.13±0.52对照组 0.77±0.16 0.35±0.08 24.26±2.97 6.95±2.16 16.69±1.28 8.75±0.61 t 0.879 9.376 0.094 7.390 0.861 7.459 P 0.190 0.000 0.463 0.000 0.195 0.000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实验组治疗期间出现轻微肝酶升高1例、皮疹瘙痒2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皮疹瘙痒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3.23%,对照组2.1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206,P=0.650>0.05)。
3 讨论
重症感染作为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患者短时间内即会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继而发展成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等严重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基于重症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速度极快,因此早期有效抢救、迅速控制感染对保全重症感染患者的生命安全非常重要。但早期不充分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也是导致重症感染患者病死率增加的首要因素[7]。尤其是在细菌耐药现象愈发严重的背景下,必须科学合理的选用初始抗生素,予以重症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亚胺培南作为一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抗菌功能,在人体中能够与青霉素结合蛋白发生竞争性结合反应,进而有效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进程。研究证实:亚胺培南对大部分革兰阴性需氧菌、厌氧菌,以及革兰阳性菌均有良好的敏感性与抗菌效果,能有效用于细菌清除与感染控制过程中[8]。因此亚胺培南开始广泛用于重症感染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对保证多重耐药感染重症感染患者的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9-10]。
但亚胺培南作为一种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抗菌药效与药物浓度存在密切关系,在亚胺培南药物浓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抗菌效能也会不断增强。亚胺培南在人体中的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且维持时间占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比>40%时,才会发挥抗菌效果;亚胺培南在危重患者中的血药浓度超过MIC的4倍,且维持时间占给药间隔时间的百分比>40%时才能发挥最佳抗菌效果[11]。当亚胺培南在人体中的抗菌药效得到最佳发挥时,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亚胺培南浓度时并不会提升药物抗菌效果。因此当前临床多通过缩短给药间隔、增加用药剂量、延长用药时间等方法以保证亚胺培南抗菌效果[12-13]。而结合亚胺培南抗菌药效对患者体内血药浓度的要求来看,单纯通过增加用药剂量来提升亚胺培南抗菌效果的方法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亚胺培南在人体中稳定性较差;单纯通过延长用药时间的方法则基于患者体内血药浓度的要求,发挥效果有限[14]。也正因此,本次研究中选择实验组患者予以两步泵注法治疗:首先在泵注的前15min内予以患者250mg亚胺培南治疗,促使亚胺培南在重症感染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快速上升,尽快达到药效发挥的最佳水平;其次通过165min内750mg的亚胺培南泵注治疗,尽可能地帮助亚胺培南在重症患者体内维持最佳抗菌水平,使亚胺培南的T(时间)/MIC最大化,从而有效达到提升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效果的目的。相关研究也证实:250mg亚胺培南在15min内泵注且每隔8h给药一次,能帮助重症患者T/MIC>70%,同时能有效保证亚胺培南在重症患者体内的维持时间[15]。最终本次研究结果中实验组病原菌清除率(86.27%)高于对照组(72.38%),治疗有效率(84.85%)高于对照组(70.9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亚胺培南两步泵注法的给药方式能有效提升重症感染患者病原菌清除效果,对提升重症感染患者治疗效果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治疗后实验组PCT、CRP、WBC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亚胺培南两步泵注法能更加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炎症指标,进而积极改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预防器官功能损伤;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3.23%,对照组2.15%)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充分说明了亚胺培南两步泵注法在重症感染患者应用中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亚胺培南两步泵注法治疗重症感染患者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病原菌并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同时安全性高,具有积极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