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佐诗集《我在今生里走走停停》赏析
2022-04-02郭道荣甘应鑫
郭道荣 甘应鑫
内容摘要:70后诗人陈大佐的诗集《我在今生里走走停停》如一部乡村变迁的“时代报告”,有对现实生活的省思、有对人类命运的思索、有对底层社会的关注,这些诗作不人云亦云,不油滑、不虚幻、不漂浮,细腻含蓄,柔中有刚,处处渗透人生,处处风骨雅正,既有诗学审美价值,也有社会学价值。
关键词:70后诗人 人类命运 底层社会 诗意构建 渡人自渡
70后诗人陈大佐是一位对诗歌充满热情、固执的创作者。他大胆地从诗学视角去进行各种尝试,并在尘世中找回生命的存在感及可能性。他近期出版的诗集《我在今生里走走停停》(团结出版社,2021年2月版),字里行间里满溢出浓烈的诗意,混合着一种天生的侠气,杂糅在地方风物和民俗风味之中,并且较好地关照“脱贫攻坚”的现实意义,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
一.对现实生活的省思
学者王汉华认为,“我们感谢上帝,因为在生活中谁也不会被束缚住”。[1]诗歌也是如此,自由开放,思绪无边无际,诗人的思维更不会被束缚。在陈大佐的诗歌创作中,同样没有遭受过多规则的束缚,他把人生、现实生活呈现于诗歌文本中,更多的是省思和归纳。诗集中《防晒霜》虽亮点有限,但意涵深刻。此诗作写道:“女乡干怕晒黑/把防晒霜/抹了。又抹”。诗中,“抹了。又抹”成为一种富含想象空间的诗句。后面继续写道,“我说,美女哎/妹子,把你的防晒霜/分一分吧/让每个同志/都在自己的心口上/抹上一把”。读到这里,令人陷入深思,这体现了诗人的品性风骨和自我省思,更有对世人的警示。其实,诗歌也需设置障碍,像小说一样,故事情节发生矛盾和冲突,才能产生阅读快感。
他所写《幻境是不是我所叙述的这样一个过程》一诗,标题极吸引眼球。这首诗中写道:“其实我是想写一首与爱情无关的诗/就像春天里绕过花园的那只毛毛虫/独自/成蛹”。此诗第一节就快速切入主题,令人眼前一亮。接着诗人写道:“然后成蛾/然后飞翔/然后长发齐腰/然后装作漠不关心”。此处采用排比修辞手法,令诗句增添了亮色。最后,极其简洁地表述:“与夏天的耳朵无关/与秋天的眼睛无关/与你无关”。读完诗作最后一节,顿时有了余音绕梁之感。
此外,还有《一首诗的三种可能性》,巧妙地讲述“如果我把一首诗写成爱情/春天肯定不同意”等三种可能性,针对人生的某些事情而言,应会令人茅塞顿开。又如《一颗粮食的爱情》一诗,诗人用细腻笔调,勾勒出时间、空间,更有故事情节,试看诗中:“我的双唇在指尖上/用正午的阳光做情话/——白天是你的侍者/——夜晚是你的情郎/秋天,我们用眼神/收藏以往”。这些诗句读来朗朗上口,又意味深长,可谓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整首诗没有纷繁的元素,仅凭诗句的魅力,就可领悟诗歌的内涵。
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
陈大佐的诗歌作品中,诸多题材讲述了人类的命运,并且善于用含蓄的诗句烘托出气氛。吉川幸次郎认为,这种“把语言作为烘托淡淡的气氛的手段来使用”的含蓄表现手法,反而比“把语言作为清晰地表达意义的工具来使用”的直陈表现手法,更能有效地把握对象本质。[2]
在《谁来跟我说说话》一诗中写道:大海是我的泪腺啊/我要回到那里去/找回我的盐/找回我的深度/找回我的狂热与冲动。可以说,整首诗的亮点,通过对一个特定时期人类的境遇,为时代存证,为整个人类画像。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心灵史。从这诗句中,昭示着“我”的人生道路将如何走下去。在表达上,这首诗简洁流畅,抒情自然不落痕迹。诗歌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一种“我是满腹话语却哑口的尘埃啊”的命运,那般无奈,“我”深有感触;另一方面,还侧面反映“我”所处环境的困苦。这残酷的生活现实,引起读者的省思:面对命运安排,人类该如何去把握未来?
在《致某位女诗人》中,这样写道:“春天打了一个趔趄/我以为是你来了/——被上帝宠坏了的小女人/一边用别人的眼泪哭泣/一边吃自己的舌头。”这位“小女人”为何如此不堪?一般会想到她并不乐观的处境,不论是何种原因,都归结于一点:那就是人的命运,或许也是社会某种现象的缩影。对此,诗人持善心呵护,以德报怨的对这位人物进行描写。这首诗看似平淡却蕴藏了太多想象空间,可以任由读者嵌入各种生活情景及事物进行解读。
从《我在今生里走走停停》一诗,试看诗人的叙述:“如果天气许可/我就晒晒卓尔山的太阳/如果白云愿意/我就用整条黑河洗一个澡/如果你转过身来/我就重写昨天的日落”,这些诗句不仅表明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对命运的思索,催促人在成长路途中,要稳重,要珍惜,更要警醒。
三.对底层社会的关注
从诗歌文本来看,诗人接触和帮助了许多底层人物,其自然能深刻体会到社会底层的辛酸。诗人在《马寡妇起义》一诗中写道:“屋头长草/揭竿的人/还没有整理好胡须/狡猾的小贩/就已经/把附近村庄的粮食/全部都买下/——囤积的囤积/——酿酒的酿酒//开小饭馆的马寡妇/吊青了十多年的那张脸/长满了/公鸡冠子的味道”。这是写人嫉妒心和贪欲的诗歌,却具备戏剧性的元素,阅读多遍,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感受。为什么一开始“屋头长草/揭竿的人/還没有整理好胡须”呢?这些细腻的细节描写,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
诗人写到社会底层生活状况,并不直白地叙述,而是山路十八弯的婉转表达。例如《为一首诗寻找故乡》一诗,写到“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在时速几千米的思绪里/我在为一首诗/寻找故乡”,“因为我相信/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阳光温暖大地之后/都是雨水滋润大地之后/生长出来的/所以每一首诗/都有故乡”。《诗歌意象学》一书中说,诗人并不都是凭着直觉直接感受过后意象进行创作,但那些听觉的、味觉的、嗅觉的、触觉的意象,在创作中一定是经过一种特殊的心理程序的:“转换知觉”![3]例如《为一首诗寻找故乡》,正是经过诗人特殊心理程序的“转换知觉”,才浓缩成脍炙人口的诗句。诗集中许多诗句恰到好处地采用通感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现场感及可能呈现的意象,让人管中窥见故乡隐藏着的辛酸故事。
细看《让生命成为阳光的衣裳》,标题看似抽象,实则暗藏玄机。正所谓,“标题是作品的眼睛,更是闪亮的符号。”[4]诗中这么叙述:“吃过早餐/我就铺开生命/让阳光成为生命的翅膀/让生命成为阳光的衣裳。”正是因为这些闪亮的金句,令诗作的可读性增强。陈大佐能把此类题材写得如此淋漓尽致,跟他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坎坷的人生道路息息相关,他精心酝酿诗句,营造意境,仿佛绘就一幅充满烟火气息的诗歌图景。
四.对诗意生活的构建
《我在今生里走走停停》分为5辑共收录139首诗,分别书写出“人生况味、家乡味道、脱贫攻坚、全民抗疫、乡村振兴”等主题,风格较之前两部,有许多鲜明变化:“语言更简练、节奏更从容、情感更饱满、境界更阔大。”[5]
细读诗集里《陶片》感受到另一种乡愁,像儿时邻居在空旷山谷中偶遇似的。“我只是一把泥土/后来遇见水/再后来,有人/用火在我身上梳理灵魂”,全诗用月光般沉静的语言悠悠绵长述说别离重生的往事,苍凉且美好,流淌着淙淙禅意。《如果我经过你的窗口》“我从曾经陌生的地方而来/要到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如果我经过你的窗口/请不要招手/把我挽留”是一次自我反思,慰己及人,宛转悠扬,充满对美好生命与自由精神的向往。《带一壶春风来看您》是悼念父亲的对话,一往情深的凝望父亲故去的背影,“我用十里泥泞/送您一壶春风”,沉重哀婉,安魂定魂,把生死离别与忧伤困惑化为滋养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高处》里面的“钢筋水泥从县城呼啸而来/像怪兽参差不齐的獠牙/毫无规矩地破土而出/一点一点地撕碎村庄”,一种以由远及近且饱含深情的笔触,描摹家乡老屋前一条新修的乡村水泥路,勾勒出一条精神还乡的路径和隐痛,呈现出两代人童年记忆的剪影,保持着两代人的体温,真实而复杂,如触摸到一把时光凝结成锋利硌手的盐。《我拿什么给你》是一首爱情诗,谦卑、真挚、忘我,像溺水者抓住救命稻草,强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美妙憧憬与对爱妻的深情呵护,意象缤纷,至死不渝。《王天神》像木棒敲击石板,汹涌澎湃,全诗运用幽默、反讽的语调,收放自如的语境设置,把一家贫困户对于瘟疫与生死的恐惧挣扎,写得生动传神,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如一幅社会的浮世绘。
文学评论家谭为宜认为:“他的诗风劲健而又孤独,因为劲健,所以抒情表意掷地有声;因为孤独,所以思考便能独辟蹊径。”[6]他在这部诗集里,阳和启蛰出“俊逸、赤诚”的现实主义风格,挤压糅合出担当、忧患、批判的审美意象,向着生命深处驱进。
在八桂大地上,陈大佐游走万水千山,扎根瑶族“非遗”传承,把创作镶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脉络之中,把满天星辰淬炼成一首首充满激情与智性的诗歌,“把年轻的异乡/紧紧地攥成家乡/一粒粒沧桑的泪水”,低沉从容地狂流纸上。
在诗集第二辑“家乡味道”中,他关注民生疾苦、关怀生命柔弱,先后聚焦扶贫干部、留守妇孺、残障人士、拾荒者、搬迁户……从一条羊肠小道的嬗变历程,一处深山瑶寨的危房改造……投射出乡村振兴的时代影像,重现乡民鲜活的生存状态,重觅乡村振兴的致富途径,探究父辈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的风骨和奥义。
喜怒忧乐都入诗,穷达进退皆从容。“所有的空穴来风/源于山水之外/山有长形,水无常态/冷暖和真相都在七步之内。”2015年底,陈大佐被派往国家级贫困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共和乡弄乐村,肩负精准识别使命。这次驻村对他来说,既是工作德业兼修的新起点,也是创作成器而动的转折点。
千山万水都入梦,诗情画意皆从容。“我在一枚草叶上歇息/睡得像一粒冬眠的种子”,诗集中多为短诗,短诗是诗歌创作基本功的试金石。这些经得起推敲的短诗,或写山水田园、或写市井百态、或写聚散离合,奔放、随性、从容,有着造福苍生的悲悯之心,有着超脱的生活态度和志趣追求。他在“铺满阳光味道”的路上捕捉灵感,敏锐地感知到诗意的触发点,毫不犹豫地逮住“家乡春夏那些/烧人心肺的蝴蝶”,然后“把神話一步一景织进每一双眼睛”,像吃核桃一样慢慢砸开,释放眼目蕴藏的慈悲。在叙说方式上,他侧面绕行,不蔓不枝、不燥不急地营造意境,汇溢出丰裕的诗意,使得短诗风驰电掣出短跑般的力量。
比起短诗创作的剑胆琴心,长诗创作讲究收放自如,更需宽阔视野的觉悟力、娴熟结构的布控力。诗集中唯一的长诗《王天神》语言浅近质朴,情感淡中见浓,节奏张弛有度,如汤沃雪,多维度地诉说瑶乡干群同心,在夹缝中涅槃更生的坚韧,以及民间信仰的图景。
在《王天神》里,陈大佐敲开深山赤贫户家门,淋漓尽致地书写他人,又内敛自省,不断调校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与世界的关联,他巧妙撑起叙事的“瑶族吊楼”,夯实、悬空、层叠,有贯穿之感,有建筑之美,又以暖色调词语测绘出“由叙事抵达抒情”的路径。他沉潜向内,别出机杼,对叙述对象始终怀有深情,对人性、神性的精神信念深怀敬意,有此种万物皆有灵的情愫,冥冥中,似乎有了不为人知的忧愁,似乎“面向慈悲/每一次心跳都是磕长头”,似乎“泥土温暖的怀抱里/有数不清的眼睛在窥探”,似乎这就是他侠骨柔肠的写照。
感物与运思,叙事与抒情,繁复与从容,造就了陈大佐诗歌的“瞬间结晶之美”。阅读《我在今生里走走停停》里边那些光阴叠韵,让我们感触到时间的存在,感受到从容的真情和独立的人格,感悟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境界。
“我不是写诗,我只做大自然诗意的搬运工。”陈大佐说,在扶贫工作中,诗歌“内卷”利弊并存能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范畴中,无论写景或写人,真正的诗人敢于直面现实珍惜当下,敢于直面未来无惧拐点。他一面批判生活的荒谬,一面勤勤恳恳地入世,他不仅是开窍的搬运工,也是晚熟的摆渡人,他以诗作舟,在乡村与城市、世俗与风雅、深邃与高尚的时空里面“渡人自渡”;他以“诗之真”,乘风破浪、抚慰心灵,咏叹“你,是我/含在命里的盐”,彰显“诗情贵真、诗艺贵巧”的美好品质与磅礴能量。
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表示:“随着文学语境的变化,写作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面对自我、内心和世界的勘探,各种热闹、喧嚣都在影响作家,也在重新塑造作家们的文学观念。”[7]品读陈大佐的诗集,处处可见其以诗歌丈量人生的深度和宽度,其并未被“各种热闹、喧嚣所影响”。文学评论家陈代云认为:“在生活中,陈大佐是一位保持着赤子之心的诗人。他的新作保持了一贯的豁达、幽默、俏皮、智慧的语言风格,与前两部诗集相比,他近年来的诗歌更入世、更关注日常、更充满温情,对亲情的咏叹,尤其让人感动。”[8]
时代在变,诗人在变,诗风亦在变,我们相信,这部诗集的出版是诗人创作转型的新起点,我们相信,拥有真实感、责任感、幸福感的诗人,才能享有诗歌中渗透人生的省思和魅力,才能从平凡生活中挖掘出闪光元素,使人生充满劳绩,并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之上。
参考文献
[1]王汉华.马克思人类幸福思想的内在逻辑蕴涵[J].哲学进展,2014,3(1): 20-25.
[2]吉川幸次郎.关于李商隐(李庆译).中国诗史(章培恒等译)[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
[3]王长俊.诗歌意象学[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4]郭道荣.澳门汉语诗歌的地域性及时代精神——澳门青年诗人诗歌赏析[J].中国文艺家,2017,000(008):35-35.
[5]甘应鑫.诗意的鱼庄[M].河池日报, 2021-8-30(07).
[6]甘应鑫.含在嘴里的盐——陈大佐诗歌简评[M].河池日报,2021-10-25(07).
[7]谢有顺.肯定中国当代文学也需勇气[J].文艺争鸣,2021,(07):1-3.
[8]甘应鑫.陈大佐第三部诗集出版[M].河池日报,2021-8-27(07).
(作者单位:澳门城市大学;深圳市小小说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