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防微杜渐,还是亡羊补牢?
2022-04-02王昌胜
王昌胜 2014年度中国课改杰出校长,中国教育学会“未来教育家公益项目”培养对象,首批“荆楚教育名家”;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小学发展办公室执行主任,“我们工作室”负责人;现兼任神农架林区创新实验学校质量促进中心主任,湖北宜都创新实验学校、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校长。
2014年8月,和学校几位体制内的中层领导在一起商讨新学期工作。这是“我们工作室”团队托管这所公立学校的第二年。
“关于考勤工作需要调整一下,我建议由办公室转到教导处直接负责……”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说道。
啊?这个提议令我大吃一惊。
见我一脸疑惑,主任也忙着解释:教导处管理考勤有利于方便教师,可以直接办理代课和交接工作,办公室管理的话就多了一道流程,降低了效率。
“这不合适吧?考勤不是天经地义的该办公室管理吗?”我特地重复了去年他们的话。几位干部似乎真着急了,一通据理力争力图说服我。
“您要给我们转换观念的时间……”“说明这一年我们成长了很多……”随后,大家梳理了一下,一致认为,行政干部服务的意识增强是一个显著的特征。
这事引起我的思考:此后类似的事,如何介入合适?何时介入更为恰当?
2006年,我还在北京中关村的学校工作。师傅新收了一位江西的小徒弟,让我这个师兄先帮着带。我生怕怠慢了,各种事项都知无不言地给出自己的建议。但哪知,对方表面上虽然客客气气,实则对我给的一些建议压根就听不进去,导致几次师傅都误认为我藏私不愿出力。
所以,此后一段时间,我改变了“帮”的方式:对于各项工作,我都会毫无保留地说出我的意见,对方若不反问,我绝不再重复和强调。意思很明确:我都告知你了,听不听你自己决定。
一段时间过去,在几次的国际教育交流工作失利之后,对方显得非常低沉。我瞅准时机,又似乎是无意中与他聊起:自我否定的过程是不是很痛苦?
对方立马眼睛放光,来了一连串的问题:你怎么知道?你看出来了?为什么这么痛苦?
“因为我经历过这个过程呀!我也是从外地来的,起初的自我否定是非常难受的,只要突破这一阶段,会成长一大步。”
“是吗?那你当时的心态是怎样的?”
…………
从此以后,我们无话不谈。他对我的种种建议,总是仔细追问,深入探讨。果然,此后他进步很大。现在成了江西当地的名校长,我们一直保持着非常好的朋友关系。
这两个案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如何给下属有效帮助方面,需要注意:
瞄准时机:在下属愿意接受帮助时给予帮助。“一分预防胜似十分治疗”。一般认为,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策略。但我们发现,帮助者不应试图预先解决每一个问题,也不应一发现问题便立刻干预。当下属已经投入一项工作并亲身感受困难时,会更愿意接受帮助。建议在下属了解任务和表达观点之前不要提供意見。如果提前给建议,下属可能看不到建议的价值。
明确动机:说明自己是来帮助的。不要让自己的介入给对方制造出太多的焦虑。上级出手干预,暗示着下属可能把事情搞砸了。如果没有说明自己的意图,可能让下属受到挫折和打击。“我来这里不是为了干预工作,我只是来帮大家,做你们的拐杖”,这样表达可能会收到好的效果。
把握节奏:控制帮助程度和参与节奏。对于下属的工作,不要干预过多过深,除非打算另有任用。参与的节奏不对,特别是如果没有分配足够的时间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排除工作难题,有可能给出的建议是肤浅或是无关痛痒的,会被视为一种入侵、不信任,引起下属的反感。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