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加法题”力促“双减”落地
2022-04-02蒋艳
蒋艳
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对于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有着重要的意义。江陵县通过减轻作业负担,指向课堂教学效率提升;通过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指向课程体系完善。致力“双减”,做好五道“加法题”,达到从“双减”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师生幸福指数”的目的,最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质教育的均衡发展。
评价题:以科学质量观为导向优化评价方案
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学会”和“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健康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发展,适应未来生活和社会,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科学的质量观是全面的,不能窄化为分数;是动态的,不能静化为某次评价;是系统的,不能扁平化为一个层面。基于此,评价方案也应该是多维、立体、发展的。
2021年,江陵县教育研究中心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学生考试成绩的占比权重继续下调,提高“教学管理”过程占比权重,并分化成管理、作业、课堂三个维度,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指向过程管理。同时,纵向参考近三年的教学评价,设进步奖。通过“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实现“增值评价”,完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功能。
全县各学校积极树立“进步就是质量”的质量观,结合各学校的文化内核构建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例如马家寨中学以“马文化”为背景,着眼于师生的发展,印制古诗评价卡开展动态评价。这样的评价不是为了“成绩”,而是指向“成长”,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教学评一体化”,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进行“表现性评价”。在力争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评价正成为一所学校的“软实力”。
课程题:以教育规律为依据完善课程体系
学校教育要符合教育规律,符合人才成才规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学习——这就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这说明教育要有选择性;树木成长不能只要水分,还需要空气、阳光、各类营养物质,教育要有全面性。在全面的基础上实现选择性,需要完善课程体系。
首先,要开齐开足课程。一、二年级9门课程,三、四、五、六年级11门课程,七年级13门课程,八年级14门课程,九年级13门课程,国家课程不能“缺斤少两”。同时依托地方和学校课程,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如“朋友课程”“劳动课程”“节日课程”“安全课程”等。课程不能只开在“课表”上,要名副其实真正开在“课堂”中。
其次,要配齐教师。尽量做到各学科教师专职专用。农村学校师资有限,不能苛求专业,但至少保证专职。
最后,结合课后托管,各学校将社团活动进一步系统化、序列化,最终走向课程化,设置一系列的“活动课程”“阅读课程”“科创课程”等。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校“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赋予学校生机与活力。
课堂题: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提升课堂效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果丢了主阵地,“双减”便成了“镜花水月”。要提高课堂效率,校本教研是“引擎”。“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为导向,基于问题展开研究,抓住教学的痛点、难点,为教学“疏经络骨”,扫清障碍点,保证教学通畅。
主题引领。调研问题,提炼主题。例如鉴于“如何重组教材”这个问题,开展“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培训助力。什么是学科大概念?什么是单元整体教学?如何基于学科大概念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下的作业如何设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提供帮助支持。
任务驱动。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单元任务分解,责任到人,节点到天。整个任务按照“学习为先、自备为重、研讨为要、课例为本、反思为贵”进行。首先通过各类学术数据库或学术期刊研读本单元相应主题的案例和论文,学习研究“他山之石”,然后消化、转化、内化成自己的教学思考,形成自备成果,提交小组进行研讨形成集案,再付诸教学实践,基于课堂观察再次反思,形成定案。
成果彰显。把教学案例收集成册,优秀论文汇编成集,优质课例录像留存,这些资料汇集成学校的校本教学资源,供教师共享、校际交流或参赛发表之用。
校本教研应以“问题”为起点,以“课例”为根本,以“成果”为目标,将“研”真正落到实处。鉴于一所学校“势单力薄”,江陵县近几年通过校际联动,以“优势互补、区域就近”的原则进行组合,开展区域联合教研,创新了校本教研模式,激发了教研活力,实现了共商、共建、共享,彰显了教研成效。只有校本教研才能“从内打破”,真正改变课堂现状,而改变课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进行课改。
管理题:以作业管理为突破口精细常规管理
针对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的现象,“双减”文件提出了减轻作业负担的要求。根据中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江陵县教育研究中心制定了详细的作业管理实施细则,整合成加强作业统筹、优化作业设计、改进作业指导、强化作业评价、规范作业辅导五个方面。其中,“优化作业设计”是提升作业质量的关键之所在。如何优化?这也是校本教研的主要课题。全县各学校从三个层面进行优化:在方式上優化,实现精准布置,从选编习题到改编习题再到创编习题,从老师编题到学生编题;在难度上优化,实行分层布置,提供“基础题+能力题+挑战题”的“自助套餐”供学生自主选择;在内容上优化,实行创意布置,可以是知识练习类、体验实践类,也可以是研究探索类,还可以是打破学科壁垒的主题综合类。只有优化作业设计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作业质量。如果减量不提质,“双减”便会失去意义。
同时,江陵县还以作业管理为突破口,精细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例如备课,每所学校制订备课规范,提出备课要求,提供统一的备课模板、PPT模板。模版上打上时间水印和学校的logo,体现本校的文化特色。制定《江陵县教师教学常规评估细则》,让常规有“规”,依“规”进行检查督导,逐年提升“规”范,实现进阶。“细则”既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学习、一种引领、一种培训。规范促精细,精细抓落实。
教师题:以学研训赛为途径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实施主体,教师的学习力、研究力、执行力就是一所学校的内生动力,也是“双减”工作的落实力。
学习提升内力。学习从阅读开始,学校为教师订阅专业期刊,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建学习共同体。不仅共读,读过了还要进行组内分享、校内分享甚至校际分享。每周的教师例会成为分享的平台,在对话、交流中促进发展,提升内力。同样,网易公开课、大学MOOC、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都是教师的学习资源,学习随时随处发生。
研究催生动力。通过校本教研,以问题为导向进行专项研究,汇集教学智慧,反思教学问题,寻找解决路径,提炼方案成果,深化学术思考。任务驱动研究,研究催生动力,激发教师主动寻求专业成长的热情。
培训借好外力。江陵县充分利用国培、省培、送教下乡、名师工作室研讨等活动提供的大量学习机会,选择优秀教师参加培训,并将培训成果带回学校予以分享,辐射培训成果,将外力借到实处。各学校因校制宜,结合实际组织培训,特别是通过“青蓝工程”对青年教师进行业务帮扶,给青年教师引好路,在校内借好外力。
赛课展示魅力。搭建赛课竞技台,提供展示大舞台。领导上引领课,名师上示范课,骨干上汇报课,新手上达标课。分级分层分段进行赛课,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展现风采,聚能提升。年底举行全县“课博会”,以“课”为媒,搭四方台,聚十所校,“博”众家长,“会”华山剑。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