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共育网 合力促成长

2022-04-02夭勤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5期

夭勤

[摘要] 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责任,人才培养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方能彰显教育的智慧和艺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和基础,家长和老师协同合作,科学合理地浇水施肥,孩子才能茁壮成长。笔者在本文中从建立家校档案、培养共育意识、找准时机、构建活动等几个方面谈谈高中阶段如何有效开展家校共育。

[关键词] 共育档案;共育意识;共育时机;共育活动

家庭教育早于学校教育,也更直接地影响、决定着孩子的成长。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发展,以及三观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高中阶段毕竟面临高考的选拔,学校教育的重点必然更偏向于学业。老师要想全面地了解学生,以便更加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借助家长的力量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认清现状,智慧建立共育档案,方能精准高效

1.认清家校现状

笔者所处的高中是一所省四星级重点高中,没有相应的初中部,生源处于同地区的第二、三等批次。能力和习惯等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凤毛麟角。

学校地处近郊,位于乡镇中心城区。有近一半的学生是寄宿生,和家长的联系比较少。走读生虽然天天和家长见面,但是每天早出晚归,和家长的接触时间也是少之又少。另外,家长的素质层次差异较大,高知家庭不多,当地的中小产业主和外来人口较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业要求有比较大的差异。

2.建立共育档案

在学校教育方面,班主任要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来到新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通过校讯通等方式联系家长,建立班级微信群、QQ群等。正式开学前,要求每一位家长把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喜好等发给班主任,越详细越好。班主任通过这种家校共育的方式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個人小档案,在以后的过程中逐渐补充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学习方面,要有大型考试的结果和情况分析、学生参与活动的记载和学生谈话的主要内容等。通过学生档案的不断完善,对学生情况了解越多,也就越有利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笔者采用的是电子稿,既有利于资料保存,也可以做到资料传承。在学生毕业时,学生的成长记录就是送给他们的最好礼物。今年毕业的高三学生中,班上有16个孩子是从高一时就带的学生,当笔者将成长记录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孩子和家长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其中一个孩子说:“怪不得老师你每次和我的谈话都能说到我的心坎里,原来你的手里有我们的‘法宝’。”每每回想起那一刻,内心既温暖又感动,满满的自豪感充盈心间。

二、增强意识,艺术共育心有灵犀,方能事半功倍

1.老师共育意识

不单单是班主任,所有学科任教教师都要有共育意识,协调老师、学生、家长三方的作用。

高中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既不会像小学生那样乖巧听话,也不会像初中生那样无厘头地叛逆张扬。他们身心发展已接近成熟,家长对他们的教育、控制已经不起作用。对他们的教育,需要让他们信服,需要得到他们的认可和肯定。

学生S,来自创新班。高一第一学期的期中考他成绩直线下降,家长急,他颓废。自然他成为笔者关注和了解的对象。我先和家长沟通,了解到孩子性格内向、倔强,自尊、要强,他喜欢阅读、画画,美术功底较强,理科思维偏弱,不适合走文化高考之路。于是,我认为根据他的喜好和素养基础,选择美术这条路比较适合。和家长达成共识后,老师、学生、家长三方再三沟通,让孩子有了明确目标,树立了自信。高一暑假,孩子自己提出来需要补习数学。再见面和他聊,发现他斗志昂扬,目标是美术生中文化第一,还自己去找美术专业指导。他说看着他的作品呈现出来,成就感爆棚,以后的美术专业考试,也要力争第一,目标清华美院!

一棵要枯萎的小树重新被点燃青春的斗志和潜能,这需要用心去栽培和浇灌,期待两年后,他定能手捧成功硕果!

2.家长共育意识

经常听到家长说:“老师,孩子交给你管了。你要多关心关心我家孩子。”自此家长就没有联系了,他们把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成绩好、学习都是学校老师管的事情。尤其是高中生,已经长大自立,往往会出现放养的状态。笔者所处的学校学生,自主、自律意识不强,尤其需要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对于不主动的家长,老师们就主动和他们进行沟通,讲究沟通艺术,培养家长的共育意识。

当然,这需要消耗老师很多的精力。用心的班主任深知,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激发学生潜能,一定会产生更大的加速度!

三、找准时机,用心体验共育情感,方能有的放矢

1.利用在家时机

高中阶段家长和学生相处比较多的主要是周末和假期,而这一时段恰恰是老师不在场的时段。这个时机也恰好是学生内心比较真实的状态,有心的家长能够看到孩子暴露的一些问题。这个时候,需要进行良好的家校沟通,家长要明确孩子需要做哪些事情,哪些事情需要家长参与。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孩子提高的方式和内容。甚至有的家长也尝试体验孩子的学习过程,一起做题目,一起去比背诵速度,看同一本书,谈读书感悟……这样一来,家长也能深切感知到孩子的压力和不易。他们的烦恼需要有心的家长在体验中去发现,从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2.抓实在校时机

每一位家长都想了解孩子一天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在学校层面上,可以组织“一日家长代表开放日”活动,采用轮流制度,一学年全班可以保证每一位家长都有机会参与。

笔者所带班级,每学期至少有四次“家长开放日”,每月一次,主要是在下午,并且家长一定要参加一次班会课。利用好这半天时间,部分参与活动的家长将信息在家长群里进行分享和交流。有了家长们的共同参与,他们的集体智慧力量比我们老师单打独斗力量大得多。

笔者也经常邀请部分走读生家长走进教室,参与孩子的晚自修。放学后和孩子一起回家,家长也多了一些和孩子相处的机会。有的寄宿生家长也要赶来陪伴孩子,在这种情况下,笔者通常允许家长当日把孩子带回家住一晚上,让孩子找到一定的减缓压力的突破口,同时也让孩子知道家永远是他们最温馨的港湾。

在老师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家长及时参与进来,家长也有更多的机会与老师交流。有的家长甚至还会写坐班日志:每一次的坐班,不禁回想起自己当年奋斗的青春,现在能看到自己的孩子也在这样的年龄为努力奋斗,感谢岁月的变迁,感谢孩子的成长,感谢有这样的机会……每一句无不体现家长对孩子满满的爱。

学生在班级周记(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笔者常要求学生写班级周记,周记只交给班主任审阅,这是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秘密交流渠道)里写道:每一次看到家长在教室里,既能感受到家长对我们的关爱,也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有责任把学习学好,这样才能感恩忙碌的父母对自己成长的用心。老师写道:我们有一群非常给力的家长,老师们的热情也被点燃了!

有体验,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进步。用心去做,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四、构建活动,参与共育情景角色,方能绽放光彩

广义的教育活动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教育目标,组织成员全体或部分参与的活动。有些是年级层面的教育活动,这往往与学校以及年级组的宏观教育理念和思想紧密联系。笔者更多进行的是班级层面的教育活动,这需要班主任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构建合适的系列主题活动,比如有引领思想向上的德育活动、提升求知探寻能力的智育活动、锻炼健康协调的体育活动、培养审美创造艺术的美育活动、形成自理独立能力的劳动活动,等等。

笔者结合其他优秀班主任的一些做法,就其中突出的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1.融合两会活动

以一节“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为例,选取该主题是缘于和班级一些家长的沟通,许多学生,甚至是学习很优秀的学生,在家里与学校的表现有很大差异。学生在家几乎不做家务,对家长的付出也视而不见。学生的功利思想越来越严重,感恩之心也就只能成为过去的一句歌词。从部分学生的交谈中能感受到,他们认为老师的主动关心无非是想让他们成绩好,这样老师就可以拿到奖金。有这样思想的孩子,最终高考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笔者前期必须先有序组织,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笔者先请语文老师参与,组织学生以“我的父亲母亲”为题写一篇随笔。通过阅读学生的随笔,笔者获取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相处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学生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也能回忆起,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和付出。重拾回忆,温情自我。

接下来,笔者要求学生以“感谢有你”为题写一篇班级周记。通过这些准备活动,笔者就可以收集到很多宝贵的资料,这也是激发学生感恩之心的最直接體现。

开展这一节主题班会,笔者将家长会和主题班会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行。家长几乎是全员参与,甚至很多学生是父母两个都到场参与。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家长讲述孩子成长的趣事,其他学生听后可能哈哈大笑,许多当事同学听着却笑中带泪。他们不是没有感恩之心,可能是被繁重的学业压得无暇顾及。

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成长至今,要感恩周围的一切,有人、有事、有物。

2.亲子共情活动

高中生朝六晚十的作息时间,导致许多节日不能和家长一起度过,这样学生会有情绪上的不开心或遗憾。班主任可以和家长一起寻找合适的时机,让孩子体验短暂的节日仪式感。例如,去年的元宵节,笔者和班级家委会成员联系,一起组织了短暂的一刻钟元宵节。家长们将事先准备好的热气腾腾的元宵,利用短暂的课间15分钟,让孩子们在寒冷的冬日吃上一口有温度的元宵。通过这样一次小小的活动,孩子们深切感受到家长对他们的付出。

现在的孩子几乎没有抬头看天的机会,更不要说去赏月了。去年中秋节,笔者在学生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拿着家长们事先准备好的月饼、水果等点心,围圈坐在学校操场上,小声哼唱着《水调歌头》《这样的你》……温情中秋30分钟,时间虽然短暂,却能带给孩子们最长情的回忆。

有了家长的参与,这些活动才得以顺利地进行。每当家长在听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些活动的时候,他们非常感激学校构建这样的机会和平台,活动拉近了他们与孩子的距离。有位家长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孩子发光的眼神了,那发光的眼神让我非常感动,读书并没有把他们读死!”

当然,家校共育的形式和内容远不止这些,笔者只是结合自己的一线班主任工作经验,同时也学习了其他班主任的成功做法,呈现此篇文章,以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孩子不是读书的机器,他们是一群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他们的成长就是破茧为蝶,挣扎着褪掉青涩,在教育的阳光下抖动轻盈美丽的翅膀,展翅翱翔。

教育过程中唯有用心方能致远,教育过程中无不渗透着用心二字,用心才能关怀学生,用心才能理解学生,用心才能尊重学生,从而引领他们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 何芳.转化后进生的理论和方法[M].知识出版社,2000.

[2] 苏学恕.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活动[M].知识出版社,2000.

[3] 21世纪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编委会.班级家庭教育指导[M].知识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