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型体验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

2022-04-02陈月球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9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法教材

[摘           要]  从问题型体验教学法的优点及其与“德法课”的契合点论证问题型教学法在“德法课”中应用的可行性,从体验与认知、能力和情感论證其发生机制。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优化问题型体验教学法应用于“德法课”教学的建议。

[关    键   词]  问题型体验法;发生机制;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9-0040-03

体验式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课(以下简称“德法课”)中应用,是一种道德体验。刘惊铎教授认为,道德体验是生命个体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的,并包含了一种价值判断在内的关系通融性体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独立生命个体,我们总是处在一定的关系世界中,并对整个关系世界产生了一种通融性感悟。在一定的关系世界中,一旦生命个体对周围的关系世界产生了包含价值判断在内的通融性感悟,这种在一定关系情境中产生的,并与他人产生一定关联的体验,就被称作道德体验。这种道德感悟是生命个体通过对实际生活环境中各类客观现象的判断、理解和内化后所形成的道德感悟,是一种融入了主体情感的真实内心感受,而非对事件、状态简单刻板的客观反射。“基础”课的道德体验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诱发和推动学生产生的道德体验,是学生在道德情境中产生的积极的、合乎生命本真的体验。

问题型体验教学法是体验式教学法的方式之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核心问题为导向,使学生在积极主动探究中掌握并应用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产生感悟。

一、问题型体验教学法在“德法课”应用的可行性

(一)问题型体验教学法的优点

1.利于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以教材内容为依据,结合学生成长成才中的思想问题,提炼教学主题,是问题型体验教学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实质。

问题型体验教学法在“德法课”应用的关键是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既是大部分学生成长成才中遇到的普遍性、关键性、迷惑性问题,也是“德法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问题的提出要求教师既要深耕教材,又要研究学生,还要面向社会。结合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提出问题,在教师的主导下,以解决问题驱动学生学习教材的内容,继而自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其中,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构知识体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也是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

2.利于化解理论深刻性与教学生动性的矛盾

“一生动就无聊,一深刻就无趣”是学生对于思政课理论深刻性与教学生动性矛盾的经典表述,理论深刻性与教学生动性的融合是思政课提升实效性的关键。“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对理论进行深刻的阐释、剖析,以理服人是思政课的灵魂,也是思政课的“滋味”。

学生愿意品尝思政课的“滋味”关键在教学的生动性上,如何让理论的阐释变得既深刻又生动,学生愿意听、主动做,问题型体验教学法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的实际出发对理论进行阐释、剖析和运用,既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理论知识,又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理论的真理魅力,既能满足教材的要求,又能满足学生的期待,化解思政课理论深刻性与教学生动性的矛盾。

3.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与照本宣科的知识传授相比,问题型体验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教学资源和教学组织聚焦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以解决问题的思路重构知识体系。通过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问题型体验教学法全过程都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学科前沿问题挑选并提出问题,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环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并掌握解决问题需要的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二)问题型体验法与“德法课”教学的契合点

“德法课”的有效性不仅体现在学生认知的变化上,也体现在对知识的认同上,更是体现在对知识的内化后外化为行为的结果。

1.问题型体验法能使“德法课”教学的价值取向趋于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统一

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德法课”教学,使教学的价值取向趋于单一的社会取向,过多地强调社会对人的要求,表现出功利化、实用化的倾向,而较少关注人的感性生活,没有实现对人的精神观照。

“德法课”要为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指明方向,不应只是从社会的角度对学生起“斧正”作用,不只是社会教化的工具,不仅是传授社会已经形成的规范,更应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问题型体验教学法能使“德法课”教学趋于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统一。一方面,问题型体验法将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交汇在一起,使“德法课”教学成为融合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活动;另一方面,问题型体验法关注个体意义,使“德法课”教学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现实的状貌。

问题型体验教学法能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德法课”学习,自觉地学习知识,践行行为要求。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会学习他认为与保持或增强自我有关的事情。只有当人从内心体验到“德法课”知识的价值,才能实现课程的有效性。可见,问题型体验教学法应用到“德法课”教学能把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与“德法课”教学的目的统一起来,使“德法课”教学克服了社会教化和关怀个体的矛盾。

2.问题型体验教学法能使“德法课”教学兼顾提高理性和培养情感

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德法课”教学是通过知识的灌输来提高人的理性、判断能力。事实上,认知只是践行的基础,有认知并不意味着有相应的行为。

知识能否被内化为信念,取决于情感认同的程度,在由知到行的过程中,情感是重要的桥梁。只有当主体对客体产生了认同、敬畏、信任或拒绝、厌恶、羞愧等情感,才会自觉地付诸相应的行动。

问题型体验教学法以问题为纽带,触发学生内心对话,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情感产生并升华,使“德法课”教学兼顾理性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德法课”教学问题体验的产生,使知识在情感的驱动下,真正进入个人的内心。“德法课”教学已不再只是单纯理性的认知活动,还是情感产生的过程,学生在一定认知的基础上,将社会的规范要求直接与自身的主观感受相联系,形成情绪、情感和情操,并以情感的方式付诸行动。

3.问题型体验教学法能使“德法课”教学更开放

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德法课”教学,把课堂教学作为知识传授的主渠道,学生被封闭在课堂里,在学科化的教学中,学生忙于理论知识的识记。有效的教育应该是在人的现实生活中进行的,离开了人的现实的生活世界,“德法课”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问题型体验教学法为“德法课”教学找到一条向生活世界开放的路径。

首先,问题源自一定社会生活情境,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则没有问题。问题型体验教学法的问题源自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思想问题与教材知识点的结合,现实生活成为“德法课”教学的源头。把教材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把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关系世界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

其次,问题型体验教学法应用于“德法課”教学,回到的不只是普遍意义上的社会生活、关系世界,而是学生个体的意义世界。只有那些源于学生现实生活,对个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知识,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型体验教学法关注并引发学生体验,从学生真实的思想问题出发,对他们所疑惑和关心的问题、所面临的压力,给予深切的关怀,而不是从教师主观出发把“意义”生硬地“给予”学生,旨在为学生的社会化指明发展的方向,并帮助学生突破成长障碍,使其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

二、问题型体验教学法在“德法课”应用的发生机制

(一)体验与认知

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在“德法课”教学中教师更倾向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涵育,但知识是教育的主要载体,认知的前提是知识的掌握,“德法课”教学离不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正是在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中,学生的能力才得以提升,情感才得以形成,从而外化为行动。学生对“德法课”知识的学习、体验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问题体验是知识学习的导火索,问题型体验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将注意集中于核心问题,并对自我的观念、学习意义和必要性做出判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问题体验是知识学习的指南针。体验过程中产生的感官感受影响着学生对知识认知的关注、排序、选择等,一般来说,学生会优先注意那些与体验感官感受一致的知识,而暂时忽略其他知识信息。感官感受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引向一致性信息,问题体验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知识的选择和学习的结果。

问题体验是知识建构的指挥棒。在知识学习的内容接受方面,问题体验的感观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已有知识和智力水平等认知性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鉴别吸收。学生的感官感受,对于知识或主动或被动的接受,对知识的建构,对知识的确信与否都有关联。

(二)体验与能力

相对于单一的知识传授,教师兼顾学生能力的培养,把问题型体验教学法应用于“德法课”教学就是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对于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现象,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学生个体成长中的个性问题多种多样,“德法课”教学难以面面俱到,一一罗列,逐一解答,唯有让学生置身于问题体验中,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赋予其客观、全面的分析问题、评价现象、形成方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举一反三。在问题体验中,学生既能解决实际的思想问题,又能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思维得到训练,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

(三)体验与情感

知识的增加和能力的提升都不能保证学生会付诸实践。行为的外化不仅需要认知,而且需要激发动机,这就涉及情感问题。在问题体验中,学生体会社会共同的价值内容、观念和评判标准,感受共同价值观存在的意义,随后形成自己对这种社会共同价值观的态度,本质上就是对社会共同价值观的道德判断和领悟。相应地学生建立起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体系,理解并掌握社会主流的价值内容、价值观念和价值评判标准。

对知识认可、确信等情感,会促进学生认知的深化,转变为学生的评价标准和行为指南。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确信它的正确性,并通过意志行动来努力实现它。学生已有的认知、实践经验、社会背景等,都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影响。其中,接触新知识的情境、新知识的解读等对学生情感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学生情感的形成和改变离不开体验,在特定的问题中学习、理解和运用新知识是知识向情感转化的中介和桥梁。

三、问题型体验教学法在“德法课”应用的教学建议

问题型体验教学法应用于“德法课”,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认知与明理、能力与素质方面不同程度地发挥积极作用,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三方面优化问题型体验教学法,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德法课”教学。

(一)问题型体验教学法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

问题型体验教学法应用于“德法课”,并不意味着在“德法课”教学中仅仅使用问题型体验教学法,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以问题型体验教学法为主,辅之以其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体验教学法、实践型体验教学法、情境型体验教学法、对话型体验教学法等。以问题型体验教学法为主,主要体现在以问题导向处理教材,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既解决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问题,也遵循教材与超越教材的结合。

(二)核心问题进一步细化为问题链

依据教材的教学主题,结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提出核心问题,在解决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并运用知识,同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教材内容较多,独立的核心問题未能兼顾教材体系全覆盖与突出重难点,因此需要围绕核心问题,提出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的子问题,形成问题链,以便解决问题的同时,兼顾教材的教学内容,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三)测量指标优化过程性测量

问题型体验教学法应用于“德法课”,要坚持目标导向性与过程体验性相结合,围绕“德法课”教学目标,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总结等环节,都要循序渐进,把最终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分目标,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实现自身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评价的测量指标中也应该进一步优化过程性测量,重视学生的内化应用。

从理论上论证问题型体验教学法在“德法课”应用的可行性和发生机制,从应用过程对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内容整合和教学评价的优化展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晏辉.论道德体验[J].学术研究,2014(8):12-17.

[2]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J].教育研究,2003(2):53-59.

[3]刘惊铎.生态体验:道德教育的新模式[J].教育研究,2006(11):64-68.

[4]冯铁山,刘惊铎.生态体验:道德教育诗意境界的圆融与诉求[J].教育科学研究,2009(3):63-67.

[5]吴玲.思政课体验式教学应把握好几对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0):47-49.

[6]华正学.基于认知体验的高校思政课“行走课堂”教学范式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7-49.

[7]丁菁.高职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17):45-47.

①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0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2020GXSZ168);佛山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2019JG-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月球(1987—),女,广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教学法教材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教材精读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两只想打架的熊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