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构建劳动课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2022-04-02周俊王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9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思政劳动

周俊 王亮

[摘           要]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劳动教育的提出是党对教育的全新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性任务的重点举措,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落实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核心价值观、培养五育并举全方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角度考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所以,高职院校要把劳动教育和思政课建立一定的联系,通过一定的实践教学来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创建育人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所具有的价值,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在分析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研究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意义,最后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9-0022-03

高职院校在进行科研管理以及教育教学时需要贯彻落实一定的劳动教育理念,合理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劳动教育相关实践类的活动。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能够有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让劳动教育和思政课程两者相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思政课程所具有的价值引领作用,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四个自信”,提升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除此以外,对提升大学生劳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有助于知行合一的实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相关概念

(一)思政教育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贯彻落实思政教育相关课程的理论,对大学生形成正确思想体系有利,开展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及时地了解并掌握国家所推行、落实的政策方针,对社会发展的趋势予以掌握,进一步养成团结合作的好习惯,除此以外,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抱负。随着思政课程的推进,可以为我国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的发展、建设,因为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

(二)劳动教育

众所周知,劳动教育不是仅仅要求受教育者进行劳动活动,还要让学生正确看待劳动,不断发展他们的劳动技能,帮助其形成正面、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尽可能避免产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以免在日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的误导[2]。从五育的角度来看,劳动十分光荣,我国在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应不断结合全新的劳动相关理念,发挥其关键作用。实现成功不可或缺的途径在于劳动,从高职院校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更需要掌握专业性较强的技能,在劳动活动中全方面显示自身能力。这就对受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对劳动内涵予以充分的掌握,能够积极参与劳动,另一方面对劳动成果、劳动工作者要给予尊重,培养谦虚、乐于助人的良好思想品质,推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贡献一份力量[3]。

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学的意义

将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这一目标主要是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充分发挥“德”存在的作用,将“劳”看作辅助手段。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思政教学,不仅可以创新、完善思政课的理论教学,提升教学所具备的实效性,进一步推动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受教育者的获得感[4]。具体如下:

(一)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时融入思政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统一批判性及建设性有利,可进一步培养受教育者的劳动素养。将劳动者所具备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心态进行综合概括即是劳动素养,同时也可以对劳动者是否能够完成工作进行衡量,是最直接、最根本考量工作能力的一项指标。现如今,部分青少年内部对劳动产生了某些负面心态,如对劳动成果不珍惜、不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劳动、未掌握劳动技能,甚至是鄙视劳动,对偏向体力的相关劳动技能不愿掌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引入我国建设和改革时期不同领域的劳动模范的鲜活案例,积极弘扬匠心精神、劳动模范精神,进一步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并可以尊重劳动工作者、劳动成果等,充分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5]。与此同时,关注社会中存在的鄙视、厌恶劳動问题以及不劳而获的不良思想,帮助学生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劳动观念,愿意主动掌握劳动相关技能,更自觉地投入劳动相关实践活动中。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所具备的正面引导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发挥教育的纠错功能。

(二)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时融入思政教学对统一实效性及理论性有利,进一步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6]。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即是实践能力。掌握了水平较高的知识、技能并不代表实践能力较强。现如今,高职院校中依旧存在某些劳动、实践能力较差的受教育者。思政课程不仅需要传播、讲授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直接面对实际生活中的社会现象,不论是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具有的正面能量还是负面能量,都需要对其根源及影响展开深入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加全方面地了解社会实践相关劳动。与此同时,激发他们的劳动兴趣,创建参与劳动的动机。与学生所学专业和教学的内容相结合,进行一系列针对性训练,例如,师范专业开展以“描述新闻”“设计专题板报”为主题的劳动活动,一方面进行了思政理论教育,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专业性实践相关技能,有效统一了实践性及理论性,不断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高职院校进行劳动教育时融入思政教学对统一主体性及主导性有利,进一步引导受教育者获得正确的精神风尚。某个人或者某个集体在思想、能力、觉悟以及气质等多个层面所具备的积极向上、健康的氛围即是精神风尚。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追求“躺平”,对一切事物看淡,看似较为潇洒,本质上是非常消极的一种生活态度,缺乏奋斗精神。这一问题在进行思政教学时应给予正确引导。众所周知“实践检验真理”,在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生活态度教学时,若仅仅依据教师的说教,很大程度上学生会不听劝,无法发挥“以理服人”的作用,学生必须在亲身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领悟、体会,才可以达到口服心服。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劳动理论知识,阐述劳动相关故事,以理服人的同时以情动人,发挥教学主导作用,进一步引导他们投入劳动实践,形成积极向上、正面的生活态度[7]。除此以外,创设各式各样的劳动体验式实践教学,发挥他们学习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可以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劳动带来的乐趣,明白奋斗的意义,一方面强化理论知识,提升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引领时代发展的精神风尚。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

(一)劳动课程管理规范化

众所周知,只有少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专门的劳动课程,因此,在开展协同育人相关机制前,需要对劳动教育予以重视,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推动劳动课程的创建,规范劳动课程的管理[8]。劳动课程属于公共的基础教育,需要针对全体学生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推动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受教育者的未来职业规划产生了正面影响。在设计劳动教育相关课程时,需要融入和时代发展相符的匠心精神、不畏艰辛的劳动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以及乐于奉献精神等,这些也是思政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思政教师可以协同其他教师积极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为受教育者提供多种多样的资源,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体验感。除此以外,针对劳动相关法律法规、安全防护、志愿者服务相关活动、正确的卫生习惯养成等多方面的内容创建相应的课程,受教育者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经过考核可以获取此项课程对应的学分。

(二)将劳动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发挥出来

在思政课程体系中,创建以劳动模范为核心的选修课程。高职院校应依据不同专业所具有的特点,采访介绍优秀校友或与之相关的劳动模范,还可以选择国家、学校、学生推选的先进劳动模范,要求受教育者在课程结束后收集相关资料,定时定期展开分享活动,能够合理运用情景演绎、演讲等方式展开活动。在活动完成后通过校园媒体这一平台宣传优秀的事例,潜移默化中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定期开展以“劳动教育”“优秀校友交流座谈会”为主题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邀请行业内部的专家学者、高职院校优秀校友等,为学生讲解职场和校园的联系、区别,劳动所具有的现实意义等,从而让学生有机会明确社会的需要,不断强化劳动价值观念[9]。

(三)创建以劳动为核心的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重视课堂教学,还需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创建各式各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内容,学生可以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明确劳动所具有的意义,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活动具体如下:第一,创建职场体验活动。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具有的专业特征,和用人单位间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定期开展“模拟招聘”比赛、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学习等活动,受教育者在学校学习时就能够提前明确社会中的用人需求、企业所具备的文化,对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有针对地补足个人薄弱的环节,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能力,积极转变求职观,对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开设校园特色文化活动。高职院校内部的校园活动会涉及与劳动相关的教育内容,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及价值观念,如“优秀社团”“文明寝室”等评比活动。在评比文明寝室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受教育者的劳动相关意识,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10]。许多高职院校都设有专门的宿管中心,定时或者不定时地开展检查宿舍卫生的活动,其最终的结果和学生自身积分、整体宿舍积分相挂钩,学生个人积分会对最终学生的评奖、评优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和发展党员相联系,而整体宿舍积分会对评比优秀宿舍产生一定的影响,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典型案例,将其作为教育教学资源,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

(四)创建思政教师与其他教师协同育人的师资队伍

为了使良好思想观念深入受教育者的内心,需要思政课教师和其他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引导作用,运用实践力量对学生产生影响,形成协同育人效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多部门进行配合,创建结合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能够运用以下措施:(1)增强培训投入的力度。高职类院校需要为教师创设学习平台和学习机会,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高职院校中和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教师便是辅导员,不断推动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在后续工作中需要强化他们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在反复进修教育的过程中完善个人专业素养[11]。(2)重视专家的指导工作。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组织专题讲座相关活动,另一方面还需要为思政课教师和其他教师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机会,不断邀请劳动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高职院校创建的研讨会、座谈会等活动,进一步探讨思政课教学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3)创建交流相关活动。鼓励高职院校的教师采取多种措施拓宽自身教育视野,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最终顺利进行劳动教育相关实践,实现劳动教育相关目标。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融入思政教学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具体路径是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规范劳动课程的管理、创建以劳动为核心的实践活动以及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等,如何可进一步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馥芬.浅析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索[J].国际援助,2021(20):74-75.

[2]王琴.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师在落實学校劳动教育中的担当: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21(5):83-84.

[3]侯丽娜.课程标准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20):110-112.

[4]王永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劳动育人机制研究: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4(3):25-28.

[5]张澜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与育人路径的研究[J].速读(上旬),2019(6):100.

[6]金宇,朱冬琦.新时代“中国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探析[J].长江丛刊,2020(13):192-193.

[7]周跃群.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194-195.

[8]于斌.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南方农机,2020,51(1):203.

[9]冯保生.浅析协同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实施路径[J].兵团党校学报,2021(2):60-64.

[10]毕冉.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路径探索与实践[J].求知导刊,2018(30):142.

[11]徐茂华,周梨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加强青年学生劳动教育的历程及其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9):109-117.

①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思想政治工作)2020年度项目“新时代劳动教育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研究”(编号:SZZX2041)。

作者简介:周俊,男,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思政劳动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热爱劳动
“生活教育”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