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写有机结合,实现读写一体化教学目标
2022-04-02邵锋李金泽
邵锋 李金泽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阅读、品味、练笔相结合的方法,是实现读写一体化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品味语言的美感,迁移到学生自我写作实践之中,并通过写作实践检验自己的阅读效果,反促阅读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读写一体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阅读兴趣 品味语言 读写一体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语道破读和写的关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才能“在读写一体的融合互动中,有所侧重地完成语文教学最为重要、也最为艰巨的两大任务。”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听说读写整体进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读、品、写一体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的表达技巧和美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从而实现从读到写的能力提升。
一、激发阅读兴趣,结合教材内容,读中练写
一是从体会和品位教材内容出发,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兴趣的培养需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理解能力不强,学习被动,有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在培养小学生的读写能力时,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导学生萌生写作的动机。
例如:我们在教《白鹭》这篇课文时,当学生读到“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的时候,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语言中蕴含的赞美之情和排比的句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兴奋、喜悦和赞叹之情。学生一边读,一边用夸张的动作来表达所体会到的感情,在这一体验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高涨,审美体验进入了自我陶醉的状态。老师在这个时候加以引导,组织学生把体验到的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兴趣都得到激发之后,学生的学习就从阅读状态走向了写作状态,这就形成了从读到写、读写一体的有机结合。
二是从学习课文写法出发,通过组织学生改写、续写,从而实现从读到写、读写结合的目的。小学生对写作常常表现出畏惧心理,出现写作凑字数的现象。其关键原因在于老师没有通过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写作的方法,致使读与写割裂开来。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点。在阅读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改写和续写,就是一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从仿写经典课文的写法入手,引导学生把学习到的写作方法通过知识的迁移,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并由此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先让学生边读边体悟这首诗的缘情写景、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诗歌清新淳朴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发挥想象力,然后再配合点拨,让学生分组讨论,组织学生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小散文。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讀的兴趣、写的兴趣都得到进一步激发,很多同学都写出了很美的作文。
二、品味语言,揣摩写法,学会写作
阅读只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吸收,而写作则是在有效吸收的基础上的一种自我心声的表达。学生只有从阅读中汲取足够的营养,学会表达的方法,才能写好作文。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学习作者的写法,为练笔打好基础。
正如有论者所说:“教师应该深入领会新课标精神,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字词、片段、图画、标点等写作训练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强化练笔。”例如,在学习《桂花雨》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很有感情的字词句,反复品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并展开想象,想象作者围绕桂花写了哪些景色和场面,再想象自己最熟悉什么植物,仿照课文设定要写的景色和情感,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初步的画面。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学习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熟悉的生活中的景色和场面写出来。
品读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形成优美的语感。先从写作客体开始,斟酌选用什么样的词语和句子能够准确地再现写作的客体;再从语感出发,思考用什么样的语言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学生就会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自己的写作认知和经验积累,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引导学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丰富的词语积累、句法积累和表达方法的积累,有了丰富的积累才能激活思维,才能在借鉴他人写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法。
积累源于兴趣,更需要掌握积累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归类积累语文知识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系统性认知;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不断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为了让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写作经验,教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作品,并教会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形成分类记录的方法和习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经验分享,在小组分享交流中互相学习,丰富积累。
阅读课外作品,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培养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一般来说,小学生的阅读常常停留在记忆层面,这需要老师加强引导,在交流过程中,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思考题目,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进行独立思考。同时采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心,敢于创新,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写作思路。在这方面,老师组织学生定期进行阅读自我检查和互相检查,以及老师亲自检查,这对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很有必要。大量的阅读,会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经典文段和写作技巧,对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勤于练笔,促进读写结合
写作和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教师要及时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笔,并且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写作中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在语言材料、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加强阅读的内在动力,形成读写结合、读写一体的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阅读笔记、写读后感,通过写的实践训练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小学生的阅读常常停留在对字面意义的理解上,有时候还是一知半解,当他们把读转化为写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读得不深刻、不透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查找哪些内容读得不深刻、不透彻,从而再加深阅读和理解。这样既能提高读的效果,也能创新思维,形成新的认知,从而提高写的水平,收到讀写一体的效果。
例如学习《凡卡》,初读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面带笑容读得支离破碎,总是认为自己对课文理解得很深刻。这时候,老师布置了写读后感的课堂作业,却发现大部分同学表现出畏难的情绪,原因是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浅层的,不知道读后之“感”从何而生。于是,老师借机组织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再研讨、再体会,学生对课文表达的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的面部表情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出要说话、要写作的迫切之情。这时候,再让学生写这篇读后感,学生很快写好了自己的作文。
总之,阅读、品味、写作要有机结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才能实现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阅读优美诗文是基础,品味文章的深刻内涵和语言特点是关键,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是目的,阅读、品味、写作要协调统一,整体发展,才能达到理想的读写一体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何向梅,冯生尧,种展艳.双线组元理念下创造性实施读写一体教学——以统编课本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J].现代教育论丛,2020(6):24
[3]林育华.重积累,强练笔,求实效——基于读写结合的低年级写话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