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作业分层,优化教学效果

2022-04-02黄立峥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数学教师习题

黄立峥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推行下,学校方面对于学生的作业压力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虽然学生的作业量和作业时长都得到了减少,但是在这一教育政策下就十分考验任课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经验,如何在既落实好双减政策,又能在帮助学生减负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每一位教师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本文就关于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的减负增效途径展开讨论。

引言:作业分层可以极大地缩减学生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也可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效率和准确率,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数学知识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是比较频繁的,而生活知识又是学生每天都在学习的基本内容,那么将生活知识与初中数学的巧妙结合就可以让学生在熟知的环境下将生活实例代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高效也能让学生有一种心理上的轻松感,自然地将生活知识与数学学习相结合,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得家长每时每刻都在为学生提高成绩绞尽脑汁,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成绩,给孩子报名作业辅导班就成了家长一贯的做法,虽然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但是一旦遇见没有做过的习题,孩子就会立马陷入被动,成绩下降飞速。

2.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了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一些教师仍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不想冲破自己的教育舒适圈,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内容,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眼中数学这一学科一直是呆板枯燥的形象,影响了学生继续探索数学奥秘的好奇心。

二、关于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与设计策略

1.回归课本,解析基础知识

大多数学生感觉数学习题较难都是因为自身基础没有打扎实,基础知识不能纯熟地运用就会造成学生解题过程中没有思路,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突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分层时也要考虑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把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反复解析,让学生拿到基础分数,通过逐渐增加习题难度提高学生思考逻辑能力,当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抓住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点,那么数学习题的难点就能迎刃而解。

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数学教师可以就相关的函数定义给学生详细讲解一下转化由解析式到图形的转化,让学生能在刚刚接一次函数时知道这类习题的出题范围和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基础知识。对于课后习题,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前两道题,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解决一次函数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依次增加习题难度,以此达到作业的分层设计的目的和效果。

2.优化作业设计,达到分层目的

初中学生在完成课后数学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部分练习题超出了所学的知识范围,属于知识点比较复杂的题目,难以解决。对于这种情况就要求数学教师把习题做过一遍之后再布置给学生,对于过于简单的问题在课堂上就可以快速解决,中等难度的习题可以适当地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而对于难度较大的习题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解决,以便达到分层目的,让全体学生都能在同一堂数学课得到不同程度知识的滋润,即便不能达到全班优秀的效果,至少学生可以解决基本的数学问题,对数学这一学科保持基本的自信心。

比如在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时,数学教师可以把课本上基礎的知识反复为学生讲解几次,让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反复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一定要确保班里的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理解,这样才方便后续的作业设计。在接下来的作业设计中,任课教师可以选择课本上过练习册上中等难度的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供学生们进行练习,在布置以后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独自完成作业,定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这样的练习过程,学生可以达到一定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明白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疑惑与不足,方便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与老师多次交流最终得到有效解决,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3.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鼓励或责备在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成绩,所以说任课老师的评价在学生心里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对学生自身成绩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适当地夸奖和赞赏会给学生带来鼓励,让学生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数学。因此,数学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教学评价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评价方面多下功夫,认真观察学生的整体学习氛围和学习水平,通过这些的方面的了解开始对学生整体学习过程进行深入评价,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努力改正自己在学习之中的缺点与不足。

比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数学教师在讲解完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之后,给学生留下十分钟的时间完成一个随堂练习,练习内容可以是一道证明三角形边角边全等相关习题,然后课代表把全班的练习内容收上来,将学生存在的问题最后集中地讲解一下,让听懂的学生可以巩固知识,没有听明白的学生也能知道自己哪个地方有错,及时地更正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老师掌握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不同接受程度,结合教学进度进行及时地调整,制定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不断深入思考,在双减的教育背景下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学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定量的作业,不仅是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数学教师需要负责开展研究的一个课题,既要落实双减政策,让其发挥正面效果,又要在授课过程中优化教学效果,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地分层布置与设计就是在帮助学生完成对于学习数学的态度转变,让学生能切实地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轻松与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尚志.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中国教师,2018(09):33 -38.

[2]余启西.以智慧启迪智慧学好数学[J].福建初中数学,2018(53):15-16.

[3]杨孝斌,吕传汉.论数学教育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25):74-79.

[4]苏明强,吕传汉.初论数学课程培育的核心素养[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06):72-75.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数学教师习题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