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阅读语文课前“预习”策略的研究
2022-04-02龙红娟
龙红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和教师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人物。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课前预习作为语文学习的先导,其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效果而言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出现语文教师而言,需要注意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结合学生对初中语文课文的理解程度,制定出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优化策略,为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给建设性的意见以及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策略
前言:当前已经有许多的学校,已经逐渐将课前预习应用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语文课程也不例外,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明确课前预习的重点,并结合学生在课前预习之中的表现,对课前预习的方案进行制定,从而能够得出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优化策略,而这一优化策略的提出,能够突出学生们在预习之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教师也想让学生从语文课文出发,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提升自己对语文课文的认识与理解,并与班级中的学生、教师积极沟通,在与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过程之中,深化自己对初中语文课文的基本印象,并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形成自己的三观,而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们从课文出发,以一种高效化的方式开始学习,为今后初中语文教学以及课前预习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以及建议。
一、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现状
很多教师在一堂课程的结束时,都为学生们安排了本节课的课后练习,而且也为学生们安排了课前预习的作业,学生一方面指导在每一节课上课之前,需要对课文的内容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进行预习,但是预习工作并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这是当前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现实问题,就是初中生对语文课前预习的执行力度不够,这样会导致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的时候,也就没有做足准备工作,从而造成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一般。而且大部分的学生仍然属于被动学习,并没有化被动为主动。
二、课前预习对语文学习的意义
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法的作用在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此种教学方式的一大优势,当然对于教师而言,不仅仅需要掌握课前预习的思路与方向,也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这样一方面能够突出课前预习法在语文教学之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初中语文中零散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对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本篇文章以本校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开展情况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案例,对初中语文中课前预习的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理性的探讨。
三、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策略
1、培养课前预习习惯
在学习语文新知识前,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语文思维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思维与认知水平,为学生们设置基本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每一位同学需要在上课之前,将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通读,在通读完一遍文章之后,对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学生们,可以对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勾画,在教师在课堂的时候,对疑问处进行提问与批注。例如,《唐雎不辱使命》之中,秦王派人对安陵君(安陵国的国君)说:“我打算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以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国。
2、设计内容适度干预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们简单介绍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这一点具体就是对课前预习的内容进行设计以及适度的干预,这是当前一种创新性的课前预习策略,教师需要营造开放式课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分享交流理解与感悟,我们需要让学生在上课的交流环节中,集中展示自己理解与感悟的成果,通过自己的不断观察以及询问,最终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解决,这说明开放式课堂能够让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学习《藤野先生》。文为作者生活,文为作者经历,文为作者心声。只有先与作者对话再与文本对话才能悲作者之伤,乐作者之悦。当然这些经过精减学生也要记录在预习本上,为以后学习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做积累。
3、创建学习小组
组织合作探究是语文课前预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组织合作形式的探究,每一所不同的学校都有着不同的方法,本篇文章认为需要对语文教师进行阶段性的培训,这对今后初中语文教学的展开而言,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当前组织合作探究,是一种学习语文的创新形式,因此,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对组织合作探究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课堂教学制作中出现的素材和资源,学生就能够提升自己对素材以及资源的利用率,一方面能够优化组织合作探究的质量与层次,另一方面也能够提升课堂组织教学探究活动的质量,为今后初中语文教学以及课前预习方法的研究提供实践层面的支撑。并为今后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提供有利的契机。
对于同一篇文章,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因此,作为教师需要把握每一位学生的见解与认识,然后才能够对有关于文章的其他问题进行回答。例如分析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如果不考虑文章的中心,就很容易对文章理解出现偏差。探究《三峡》这篇课文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为了便于小组探究,老师给出了同学们三个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作者的视角变化是如何展现的?那么,学生们就可以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充分发挥组织合作的探究精神,回答上述的问题。由此可见,创建学习小组就成为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重點策略之一。
结束语
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以及课前预习方法的实践与探索,我们能够看出课前预习法会成为未来语文教学的重点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需要结合课前预习模式的优势,把握课前预习的技巧。本篇文章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现状,进一步论述课前预习对语文学习的意义,具体从以下的三个方面论述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策略,分别为培养课前预习习惯、设计内容适度干预、创建学习小组,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注重课前预习的影响因素,这样才能够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发挥课前预习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文. 努力摆脱"理想化"预习的桎梏关于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几点设想[J]. 2022(3):0001-0001.
[2]林靖. 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现状及策略分析[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36):0001-0001.
[3]罗孝国. 课前预习的困境与突围——对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思考与实践分析[J]. 考试周刊, 2020, 000(053):37-38.